天天看小說

第798章 大明的強大超乎你想象

朱英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收刮勳貴階層的錢財。

更何況是像這種販賣教化令的事情。

原本準備取名叫開荒令,經過老爺子那麼一說,朱英當即決定改名爲四海教化令。

一百萬寶鈔一枚的四海教化令,僅僅只是用了三天的時間,就賣出了五十個。

也不是說有資格的公侯家就一定會出海謀取封國,這也要看家裡的情況。

當然,或許是現在找到他們的世家並不多,又或許他們覺得這些世家不靠譜。

畢竟是封國之事,不是說世家給錢就行,雙方肯定會產生更深的羈絆。

公侯要擔心這些世家去了海外會不會聽從自己的調遣,到時候來個反客爲主,給別人做了嫁衣。

世家也擔心自己投靠的公侯家會不會事後來個殺雞取卵。

信任的建立往往沒有這麼簡單,在那海外沒有大明律法的約束,誰能管得住那麼多。

皇宮裡。

朱元璋喜滋滋的說道:“還是大孫取財有道,五千萬寶鈔隨手就得了,這些世家還爭先恐後的,生怕是慢了得不到資格。”

“不過一下子出去五十家,咱覺得倒是有些多了,應當再限制一番。”

朱英點頭道:“太過倉促確實不行,如此反而起不到教化的作用,蠻夷雖未開化,但有些地方還是不可小覷,如若不滿足條件者,便不發放了。”

開放冊封諸侯國,可不是爲了消減勳貴階層的力量,而是讓大明能夠伸手更遠的區域。

在朱英設下的條件裡,教化可是第一要素,其中要配備至少上百的老師,在所統治區域,也要有足夠多的漢學堂才行。

當然,也不是要求一定要教授到多高的水平,只要能夠達到識字,能說,就可以了。

識字,是要讓所有人都能夠看懂大明邸報,也能夠讀懂大明的律法。

想要統治好更廣袤的疆域,其中律法是最爲主要的。

律法,便是規矩,也是皇權的延伸。

當所有人都在遵循大明的規矩,那麼大明的統治力才能夠徹底的體現出來。

如果有人壞大明的規矩,不管是在多麼遙遠的地方,朱英都會派遣軍隊去維護大明的威嚴。

哪怕這個代價很大。

——

草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朗朗的讀書聲在迴盪在天地之間。

“本王是真的沒想到,竟然有一天會在草原這等蠻夷之地,聽到我大明的三字經,總是感覺有些奇怪。”

朱棣感慨莫名,曾經他藩國北平,對草原最是熟悉,幾乎前半生就一直在跟草原打交道。

或是打仗,或是互市。

今天這樣的場景,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的。

旁邊跟隨著的是朱高煦,朱高燧兄弟倆。

兩人不喜讀書,又能打仗,每逢戰事一般都在朱棣左右。

朱高煦憋憋嘴不由得道:“我聽著說,其實太孫也是沒怎麼讀書的,小時候那麼早就離開了皇宮,後來又一直在幹商人的買賣,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要讓這些蠻夷韃子也跟著讀書。”

“轉頭過去數年,讀書人都精貴得很,現在就是泥腿子的兒子,也能夠讀書寫字了。”

“在我看來,讀書是最折磨人的事情,難道太孫想要以此折磨這些草原韃子?”

朱棣被朱高煦這番言論整得非常無語。

當即呵斥道:“你個不學無術的東西,要不是大明現在如此富庶,哪能讓這麼多人去讀書,你可懂何爲教化之道。”

“雖然本王也不喜讀書,然太孫這是遵循聖人之道,有教無類。”

說著話,朱棣隨手一馬鞭直接就抽在了朱高煦的身上。

感受到生疼,朱高煦在馬上齜著牙,不過對於這樣來自於父王的疼愛,他早就已經習慣了。

朱棣雖說一直不喜歡朱高熾這個長子,但是捱打最多的,絕對是朱高煦了。

朱高燧在旁邊看著,大氣不敢出,安靜的騎在馬上跟隨著。

來到草原二次北伐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這次草原的部族學乖了,聽著風聲就是跑,許多連祖地乾脆都不要了。

大明的三十萬騎兵,可不是蒙古兵可以比擬的。

這些草原的騎術射術肯定是要超越明軍騎兵,但是裝備上的碾壓,是個人技藝無法超越的。

尤其是在這種大規模的作戰裡。

大明這邊盡皆是半身甲,也是爲了更好的提高馬速。

且大明的戰馬天天吃著玉米精飼料,不管是在耐力還是速度上,都要超過跟著一起捱餓的蒙古馬。

小規模的騎兵對戰上,這次草原根本討不到半點好處,更別說現在草原的反骨仔特別多,許多部族在投靠了明軍後,就充當明軍的嚮導,追擊其他部族。

而不管是俘虜還是投靠來的,按照大明律法,但凡是三十歲之下,都必須要進入學堂學習。

這也是爲什麼草原上到處都是讀書聲的原因了。

“父王,難道我們就不回燕城了嗎。”捱了一鞭子的朱高煦問道。

朱棣道:“你問這話,是因爲昨天從京師傳來的消息吧,怎麼,是不是心動了。”

“不過你那大兄,可沒說皇孫也能封諸侯國,現在朝廷的意思,可是隻有公侯才行。”

朱高煦不甘道:“公侯能行,爲何我不行,難道皇室子孫還比不上小小侯爵嗎。”

“攻城略地,我又哪裡比不過那些侯府,他們能夠做到的,我必然也可以做到,如果父王向皇爺爺開口,皇爺爺肯定會答應。”

朱棣冷哼一聲:“你怎麼就認爲封諸侯國之事,是你皇爺爺做出來的,這像是你皇爺爺的手筆嗎,古往今來,哪怕是商周諸侯國,哪有如此敕封。”

“這分明是你好大兄的手段,想要獲得教化令,還需要繳納一百萬寶鈔,我且問你,你拿得出一百萬寶鈔嗎。”

“別去想那些有的沒的,現在是北伐,難不成你想要違抗諭旨放棄北伐,跟著出海爭那諸侯國去?”

朱高煦被這一頓懟說得話都回不上。

不過有一點朱棣沒有說錯,不管現在的京師多麼熱鬧,暫時跟他們三王是沒有多大的關係。

現在他們必須按照朱元璋的諭旨北伐,只有把瓦剌,韃靼給滅掉了,北伐纔算是結束。

不過想要滅掉韃靼,瓦剌,又是何其困難。

這些人四處躲避,在茫茫草原上想要追尋到蹤跡,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即便是有許多投靠的草原部族當嚮導,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找到的。

就算是找到了些許蹤跡,一旦打草驚蛇,指不定又是跑路。

也就是大明現在富庶,歷朝歷代皆不能比,換了任何一個朝代,都經不住這樣來搞,每日消耗的糧草,可以將頂峰的王朝活生生的拖垮。

假若大明沒有火車的話,也同樣不可能。

不過三王也並沒有很著急,緩慢的擴大搜索範圍。

如今大青山至阿爾山的火車鐵軌正在修建,三王要做的是保障這條鐵軌的順利鋪設。

一旦鋪設完成,明軍將會在阿爾山設立軍鎮。

阿爾山地處大興安嶺林區腹地,是世界四大草原的交匯處,分別是蒙古國草原四草原、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科爾沁草原。

明軍佔據阿爾山後,就等於佔據了蒙古四大草原,而丟失了四大草原的蒙古人,哪裡還有再度崛起的可能。

他們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麼投降,要麼遷徙離開。

哦,還有第三條路,和明軍決戰。

不過這第三條不在明軍也不在瓦剌,韃靼的考慮中。

再頭鐵也不是這麼個玩法。

現在大明在草原囤積了三十萬騎兵,三十萬步兵,拿什麼去打啊。

或許草原中有人提出去摧毀明火車,然而實際上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爲了保護火車鐵軌,明軍在火車線路上都設有專門的騎兵巡查,但凡任何人靠近,必然是格殺勿論。

況且哪怕是花費大力氣破壞一次,讓明軍有所損失,可明軍也能快速的進行維修。

所以實際意義並不大。

而明軍在火車通行前,往往會提前派出騎兵檢查鐵軌是否遭受到破壞,以保證火車的安全運行。

草原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撒馬爾罕。

帖木兒聽聞大明已經有三十萬騎兵數目後,當場氣得摔下酒杯。

要知道現在整個帖木兒的騎兵數目,也就是在二十多萬,還沒抵達三十萬的數目。

兵力總和在一百三十萬左右,主力軍隊在七十萬左右。

而帖木兒這個時候,還在四面同時開啓戰爭。

他不可能再投入更大的兵力去跟大明作戰了,這會極大的牽扯住整個帖木兒帝國的發展。

要知道即便是帖木兒如此強大,但所有管轄區域的人口加起來,也就在三千萬左右。

而根據大明邸報的最新彙報,大明現階段的人口數目已經達到了上億。

這等於是說大明的人口數目是目前整個帖木兒帝國的三倍之多,而帖木兒想要進攻大明,還需要遠程作戰,消耗更大。

“沒想到北元如此無用,竟被大明掠奪三十萬餘戰馬組建如此騎兵。”

“現在的大明對我們威脅更大了,他們有了火車,可以更快的運送糧草,說不定還會打我們撒馬爾罕的主意。”

“你們想想,應該如何應對。”

撒馬爾罕的王宮裡,帖木兒手持權杖,對著下面的臣子,兒孫詢問道。

在王宮裡,除了大臣外,還有子孫皮兒馬黑麻,馬黑麻蘇丹,哈利勒,沙哈魯。

帖木兒並沒有派遣他們去往北元跟明軍作戰,而是留在撒馬爾罕做準備。

在帖木兒的計劃中,是卡貝斯特作爲先鋒首先探查明軍的底細,同時也是打開戰爭的局面,後面纔是帖木兒親征大明。

原本應該在各地作戰的子孫們,也被帖木兒召集了回來,籌備糧草,牛羊,軍隊,等候著遠征大明。

只是現在這情況,讓已經做足了準備的帖木兒有些下不來臺面了。

我在準備了這麼久,二十萬大軍都在調集了,結果你告訴我大明現在一下子多了三十萬的騎兵。

這簡直是在開天大的玩笑。

帖木兒都沒能調動這麼多騎兵去打大明,加上卡貝斯特的十萬騎兵,他總共只能抽調出二十萬的騎兵隊伍,還有十萬的步兵協同。

因爲帖木兒同時跟各國開戰,所以不能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來,這三十萬,或許頂多四十萬的軍隊,已經達到了帖木兒的極限。

要知道最初的時候,帖木兒也就準備了二十萬軍隊,後來隨著大明的情報不斷傳來,帖木兒發現好像二十萬完全不夠,這纔不斷增加軍隊的數目。

可是現在大明的三十萬騎兵,完全的打亂了帖木兒的計劃。

按照現在的情況,如果他執意要攻打大明,那他還要再籌備二十萬的軍隊,達到六十萬的數量。

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帖木兒叫停跟其他國家的所有戰爭,把全部的兵力都集中起來纔可以。

最關鍵的是,大明現在草原有六十萬的軍隊,可實際上他們有火車,可以快速進行增援,甚至達到百萬兵力。

況且即便是帖木兒真的調集六十萬軍隊,後面的糧草也完全跟不上遠征軍的步伐。

這極其有可能會導致整個帖木兒帝國的覆滅。

所以帖木兒在聽到消息後,氣得當場摔壞了自己最喜歡的紅寶石酒杯。

散落碎裂在地上的紅色寶石,代表著這位陛下的心情非常不爽。

下面的大臣包括皇子皇孫們,也都沉默著不敢說話。

得不到迴應的帖木兒陰沉著臉對兒子沙哈魯道:“你是我最勇敢的兒子,在金帳汗國爲我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你告訴我,現在要怎麼去攻打大明。”

沙哈魯對比其他人來說,算得上比較老實。

因此在性格上,也比較直接。

聽到父汗的詢問,沙哈魯回道:“我認爲現在不要再跟大明作戰了,我們應該把卡貝斯特將軍撤回來。”

“大明的強大已經出乎了我們的意料,我們無法維持如此長遠的遠征,或許我們可以跟大明交好。”

帖木兒冷哼一聲,顯然對這樣的回答並不滿意,眼神兇厲的盯著沙哈魯說到:“沙哈魯,我最勇敢的兒子,所以你現在是在懼怕跟大明的戰爭,恐懼死亡嗎。”

“在撒馬爾罕,我已經籌備了三十萬的兵力,牛羊無數,現在讓我再次去臣服大明,你是想讓所有在藍天下生活的人,看我的笑話。”

“他們會說,你看那撒馬爾罕的蘇丹,是個膽小又懦弱的人,連敵人的面還沒有見到,他就害怕的逃走了。”

帖木兒看似玩笑的話語,讓沙哈魯跪在了地上不敢擡頭。

他不知道該說什麼。

其他的大臣也都是戰戰兢兢。

其實現在大家已經知道,再攻打大明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大明的強大超乎他們的意料,這次的遠征將會變成一個笑話。

只是這話不能從他們的嘴裡說出來,否則讓蘇丹的面子往哪裡擱。

如今撒馬爾罕剛剛征服了奧斯曼帝國,又打下了德里蘇丹國,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卻在遠征大明上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很顯然,他們的蘇丹並不想放棄對大明的遠征。

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595章:終於明白老祖宗爲什麼打西域了第八十六章:成家立業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三十六章:回憶第455章:西南邊境的爭奪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446章:颶風之後的機會第669章:劉勝下線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609章:黑衣宰相在京師的底蘊第三十二章:朱元璋靈機一動第112章:謀逆第768章 太孫什麼都好,就是太謹慎了些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532章:注意細節的朱英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623章:神話體系帶來的靈感第524章:大明特別的文化輸出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359章:學堂之爭第465章:老朱家的集體遊玩第289章 :拖出去砍了(求訂閱求月票)第679章:海外共同繁榮計劃的開端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第122章:孝陵衛殉葬第416章:實業興國第339章:嚴查京師牙行第519章:爲後世子孫留點東西第387章:朱元璋催婚第317章:海外招賢館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304章 :來自於文人的反擊第124章:爺爺,我做了一個夢沒有太監第四十二章:謀取安南第592章:安南秘密武器-戰象兵第247章:安南初動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556章:倭國變故第335章:大明邸報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141章:朱英的恐怖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250章:明朝張三豐第301章 :一律三年起步第317章:海外招賢館第747章 那我能跟著一起去嗎第725章 三十萬秀才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見了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第436章:等待神風的倭國第209章:大孫如何看待邊疆的叔叔們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770章 大勝第338章:待到來年春開時(月底求月票)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295章 :冊封大典,大明閱兵,爲大明賀!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607章:咱可就你這麼一個老兄弟了第十六章:朱英畫像第二十五章:風中凌亂朱允炆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203章:現在就得把名分定下來第579章:開始割韭菜的朱英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231章:大明的嚴重問題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409章:致仕之爭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381章:沙盤軍演第213章:恐怖的鼠疫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121章:批閱奏章的小技巧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
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595章:終於明白老祖宗爲什麼打西域了第八十六章:成家立業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三十六章:回憶第455章:西南邊境的爭奪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446章:颶風之後的機會第669章:劉勝下線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609章:黑衣宰相在京師的底蘊第三十二章:朱元璋靈機一動第112章:謀逆第768章 太孫什麼都好,就是太謹慎了些第215章:雷厲風行的朱元璋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532章:注意細節的朱英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623章:神話體系帶來的靈感第524章:大明特別的文化輸出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359章:學堂之爭第465章:老朱家的集體遊玩第289章 :拖出去砍了(求訂閱求月票)第679章:海外共同繁榮計劃的開端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第122章:孝陵衛殉葬第416章:實業興國第339章:嚴查京師牙行第519章:爲後世子孫留點東西第387章:朱元璋催婚第317章:海外招賢館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304章 :來自於文人的反擊第124章:爺爺,我做了一個夢沒有太監第四十二章:謀取安南第592章:安南秘密武器-戰象兵第247章:安南初動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556章:倭國變故第335章:大明邸報第210章:海外分封的想法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141章:朱英的恐怖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250章:明朝張三豐第301章 :一律三年起步第317章:海外招賢館第747章 那我能跟著一起去嗎第725章 三十萬秀才第406章:難以下手的晉商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見了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第436章:等待神風的倭國第209章:大孫如何看待邊疆的叔叔們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770章 大勝第338章:待到來年春開時(月底求月票)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295章 :冊封大典,大明閱兵,爲大明賀!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607章:咱可就你這麼一個老兄弟了第十六章:朱英畫像第二十五章:風中凌亂朱允炆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203章:現在就得把名分定下來第579章:開始割韭菜的朱英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231章:大明的嚴重問題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409章:致仕之爭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381章:沙盤軍演第213章:恐怖的鼠疫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121章:批閱奏章的小技巧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新蔡县| 通化县| 长宁县| 遂昌县| 永寿县| 泉州市| 肃宁县| 安陆市| 阿拉善右旗| 广汉市| 宁德市| 乌鲁木齐县| 江门市| 明星| 海晏县| 张家港市| 葫芦岛市| 庆安县| 手游| 绍兴县| 富源县| 饶平县| 太谷县| 岚皋县| 四子王旗| 乌鲁木齐市| 新兴县| 长武县| 固阳县| 偏关县| 洛阳市| 黄龙县| 且末县| 元氏县| 普陀区| 鱼台县| 施秉县| 双牌县| 蕉岭县|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