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19章:爲後世子孫留點東西

大明京師,愈見繁華。

自從海禁解除之後,全世界的商人也逐步的得到了消息,瘋了似的往大明趕。

沒有其他的原因,在當今的這個年代裡,唯有神州的貨物,最是值錢。

有一些小國的商人,帶上自家的一些特產,還有全身的家當,到大明這邊進貨到一批茶葉,瓷器,絲綢。

然後轉運回去賣掉,只要一路順風,直接就成了自家國度的人上人。

這等事情,一點都不誇張。

絲綢,茶葉,瓷器出了大明後,那數十倍的利潤,誰不眼饞著呢,甚至若是賣得好了,上百倍的利潤也不是不可能。

其中白銀倒是交易是一回事,有些小國家不缺珍寶的,直接就拿珍寶來換,然後再轉賣到大明這邊,那財富值,直接就是嗖的一下飆漲上去了。

沒有什麼高價珍寶,是在大明這邊出不了手的,尤其是大明京師,現在的有錢人太多了。

往來的番商,最是喜歡把東西運送到大明京師這邊來賣。

這也就造成了在京師的街道上,滿滿當當的番商遍地可見。

往前雖說不少,但也沒有這麼多,如今單論滯留京師的番商,約莫就有幾十萬人之多。

鑑於這樣的情況,朱英這邊也不在不斷的做出調整。

首先是在關稅這塊,一定要嚴密的看守,不得放過任何走私之人

番商們,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偷稅漏稅了,對於番商來說,只要出了關,入了海,大明這邊幾乎就很說管到了。

茫茫大海上,也沒有抓人的可能。

其中抓人的代價太高。

所以關鍵就是逃關。

而對於大明來說,逃避賦稅那就是損害大明國庫的錢財,這些賦稅可都是國家的錢,少一個銅板都不行。

爲此,另設下對海關的巡查機構。

主要就是抓海關人員的貪污腐敗。

而在修路這邊,朱元章一直心心念唸的南北大道,終於是修成了。

才一修成,朱元章就拉著大孫出宮去看。

南北大道是從正陽門外,一路修建到北平。

如此寬敞的水泥道路,意味著馬車通行的速度比之從前,至少要快上數倍以上。

尤其是貨車的通行,那將會變得更爲快捷。

包括是軍隊的行軍調度等諸多方面,可謂是意義重大。

爺孫倆便服來到了這南北大道的源頭,朱元章看到之後,皺眉道:“這大道纔開,怎的就有如此多之行商佔據主道,簡直是膽大包天,竟敢是如此肆意妄爲。”

“待會咱回了宮,就要下旨讓好好探查,是誰敢於開這個頭。”

朱英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當下說道:“爺爺,是我乾的。”

“什麼?”

朱元章一下子還沒反應過來。

弄了半天是大孫搞的事情?

“大孫吶,這可是官道,怎的讓普通行商,平民上於此處,若是有什麼戰事,豈不是要耽誤了行軍。”

“便是其他方面,也當要耽誤不少功夫。”

本來好心情被破壞的朱元章,還想著回宮定要嚴查,現在是自己大孫做的,可就不是很好說了。

說到底是現在的朱元章,對於大孫放權比較多,所以這樣的小事,便是大孫可直接做主。

朱英解釋道:“爺爺,這路要是走的人少了,豈不就是浪費了。”

“如此寬敞的大道,便就是這般平白的放著,孫兒心裡頭想著過於浪費了,況且這路,他得是走的人多,才能把路給走平了。”

“現在行商衆多,貨物運輸更是大量,往前的管道唯有羣英商會的貨物在走,如此長久下來,其他商會必定是心生不滿,種下怨恨的種子,也不利於商業行動。”

“現在便是一些在周邊的百姓,也可尋著大道一路過來,大道的體現,在於指路上更有良效。”

“許多找不到地的,只需跟著這大道,必然就可來到京師,如此一來也便捷了許多,咱們京師這邊的賦稅,也當會跟著提升不少。”

“若是有軍隊行軍,自當是上前開道,若是有朝廷貨物行走,亦可掛上鈴鐺提醒,當不會影響太多。”

聽到這些解釋,朱元章其實終究還是有些不想。

只是現在大孫都已經傳令下去了,自己轉手又去改了,豈不是打大孫的臉。

打大孫的臉,那跟打自己的臉有什麼區別。

想了一番後,卻也懶得去管了,終究也算不得太大的事情。

這也是因爲大孫了。

心下釋懷之後,朱元章便就親自踏上這南北大道進行一番感受。

果然,這水泥路就是好用,不僅路面平整,馬車通過速度加快,人走在上頭也沒說太費力氣。

寬敞的大道上,依舊可以看到滿滿當當的人在不斷的進出。

官道的開放,可謂是對普通百姓來說是一個福音,尤其是那些京師周邊的小商販,更是極爲的高興。

感覺挑著擔子都要來勁了許多。

“這往後呀,便就是要把整個大明的官道,都要給用水泥修整一番,如此全國通行速度大增,咱們朝廷這邊,也可以對地方上更有效的管理了。”

“驛站這塊,看來在今年要增添不少。”

朱元章笑呵呵的說道。

驛站所到之處,纔是皇權所管之地。

對於驛站,朱元章一直都是極爲重視,下達了嚴格的制度,包括人選。

他非常清楚驛站的好處,可謂是有了驛站的地方,諭旨就能夠直接送達。

送達的速度越快,意味著諭旨的曲權效越強。

“爺爺,驛站這邊,孫兒想要讓其衛所軍一般,儘可能的達到自給自足。”趁著老爺子高興,朱英提議說道。

朱元章道;“大孫是想讓驛站也跟衛所軍一樣,管有田產?”

朱英解釋道:“倒並非是田產這塊,而是在運輸這塊。”

“如今不管是百姓,還是商人,對於驛站也有著極大的需求,最簡單如書信這塊,往往的價格極爲高昂。”

“驛站本身就有運輸之能,是以孫兒想要在運輸之際,單獨開啓一個版塊,當做是郵驛的特點,讓書信間的傳遞,變得更爲簡單起來。”

“只需要按特定的路線傳達於書信,幾封薄紙,便就可簡單許多,這樣方便了百姓的情況下,也可使得通信更暢快。”

“而在這一塊,驛站也可以有所收入作爲補貼,減少朝廷的負擔。”

“且不僅僅是書信,包括一些其他的貨物,也可由驛站代爲運輸,在不停歇的情況下,便也可以增加更多的驛站人員。”

朱英這是想搞民間物流體系了。

像是如今驛站這樣的情況,可謂是已然具備了極爲完整的物流體系,只要在這上面添加一番,就可以直接使用。

物流體系是賺錢的,還很賺錢。

這對於養活驛站來說,更是一個大頭。

若是能夠成熟起來,驛站不僅可以把自身的費用都填補進去,指不定還能上繳更多的錢財送入國庫。

在這一點上,朱英自然是有著自身的見識。

驛站民用,這讓朱元章心裡頭開始沉思。

朱元章也知道,大孫的意思是把驛站分成兩批,官用和民用分開,憑此建立一個完善的體系。

“這般可賺到多少錢財,大孫有預估過嗎。”

想了一番後,朱元章便就開口問道。

如果能夠解決驛站本身的費用問題,對於朝廷來說,可謂是又卸下了一個大的負擔。

現在的朱元章也比較想得開,只要不影響到皇權,民用就民用吧。

按照現在的路子,這驛站官用民用也沒什麼區別的,大孫名下的商會,幾乎說是一直都在使用驛站,這一點朱元章是很清楚的。

也正是因爲大量使用驛站,節約運輸成本,所以羣英商會賣出去貨物的價格,比之其他的商會更加的具有價格上的優勢,也造福到了百姓的身上。

在先前朱元章研究大孫這邊商會賺錢本事時,已然是關注過這一塊。

倒也沒去想驛站本身能夠賺取多少錢財。

朱英回道:“孫兒下邊的商會裡算過,每月運輸的貨物,如若是全部用來走驛站,則可節約將近兩成的成本。”

“若是其他的商會也走驛站,自然也會說差不多。”

“按照如今京師對貨物的吞吐來算,周邊的驛站自然是不愁沒有貨物的運輸,越是繁華的地方,效果就越發的明顯。”

“像是京師周邊的驛站,便是養一萬驛卒都不成什麼問題,說不定還能有結餘上繳戶部。”

“若是一些偏僻地方,可能貨物量稀缺,還需要朝廷的補助,不過可以拿富有驛站的錢財,用來養貧窮驛站,如此下來整個大明的驛站,可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且隨著經濟的發展,驛站也會跟著慢慢的發展起來,到時候可逐漸的轉虧爲盈,而整個驛站的兵卒,對於我們大明來說,也是非常之好的後備軍。”

“這些驛卒長期奔波,體力耐力俱佳,本身有簡單的操練,只需要進行一番特定的訓練後,就可投入到真正的軍隊之中。”

“算是給後世的子嗣們,留下一點東西吧。”

前面的話,都沒有怎麼打動朱元章,但朱英的最後一句,卻讓朱元章頗有些動容起來。

按照朱英的說法,目前的驛站體系將會再次得到一次大的擴充。

驛卒,那也是兵。

按照這般下去,幾十萬驛卒是肯定有的,如若真有什麼涉及到大明安危的戰事,到了那個時候,驛卒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

朱元章雖然也想著大明千秋萬代,可是歷史的事實證明,從來就沒有永久的王朝。

一個再爲鼎盛的王朝,總會因爲各種原因迎來衰敗。

在這方面,朱英是最有見過的。

便是後世,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在朱英穿越前,照樣已經不斷的在整體下滑了。

那可是後世現代,依舊是有這樣情況的發生。

更何況說是如今的大明。

“便也罷了,多一點兵也是好的,至少能夠把某個不肖子孫給熬死,爭取等來幾個明君的機會。”

“關於驛站這塊,大孫就放手去幹吧。”

想清楚後,朱元章開口說道。

他也知道,自家裡的子孫中,不可能說個個都是治世之君,昏庸不可避免。

有道是崽賣爺田心不疼,現在自己跟大孫辛辛苦苦弄好的江山,後世子孫揮霍起來完全沒有什麼感覺可言。

只能是多留一點,也讓大明的國祚更延綿一點。

朱英得到允許後,便開始著手於驛站的改革了。

這樣的改革在洪武年間,可謂是不存在半分阻力。

不同於其他時期的變革,在朱元章這個時期,完全沒有任何的抵抗力量,而那些有能力起反抗的,早就全部被朱元章給弄死掉了。

就整個歷史王朝環境上來說,可沒幾個時期可以有這樣的改革環境。

基本上可以說只要商議好章程,朝堂上的大臣們就是隻能跟著辦事,連提出反對意見的可能都不大。

得罪了陛下的人,終歸是在奉天殿上站不了太久的時間。

別說這個決定是對的,哪怕是錯的,誰還能拿陛下怎麼辦呢,說都不見得能說兩句。

加上錦衣衛對京師官員的把控,說弄死你就弄死你,根本不需要什麼太多的藉口。

唯一能夠蹦躂兩下的藍玉,現在也已經跑到邊關去了。

即便是藍玉在,於內政上也不會有什麼指手畫腳的地方。

大明如今的權力,都集中在武將勳貴上頭,對於武人來說,陛下以及太孫殿下想要辦點什麼事情,支持就好了,什麼長遠的,他們反正也不懂。

懂的不敢說,能說的又不懂,朝廷自然就是爺孫倆的一言堂。

整個驛站體系對於大明來說也是非常的重要,爲了不讓其他官員有插手的機會,朱英把驛站從兵部這邊拉了出來,單獨成立了一個驛站司,全程是京師驛站總司。

直接由皇帝直屬,不接受任何官員的調動和安排,所有一切的流程,均按照宮中的意思直達。

而關於驛站民用的消息,朱英也在京師邸報上刊登出來,讓大明的百姓都能知曉。

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359章:學堂之爭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536章:天生聖人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訂閱求月票)第178章:只能處死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163章:懾服藍玉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707章:史上最強學霸第227章:人間清醒的呂氏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416章:實業興國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527章:推行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691章:曼陀羅花毒,甩鍋的辦法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九十章:大膽的想法(求訂閱,月票)第742章 準備召開全國第一屆將領大會第772章 北伐第四十五章:爲父真的很慌第697章:這不是撞槍口上麼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五十四章:朱元璋的發現第539章:改名長安第294章 :冊封前夜,太孫妃人選(求月票求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三章:朱棣暗子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訂閱求月票)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198章:大明軍威,遠揚中外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508章:草原山的冬天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534章:決策的艱難第479章:著急的倭人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271章:喜歡搞壟斷的朱英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139章:朱允炆謀劃第222章:想和朱允炆交朋友第128章:秦王投誠第235章:呼吸急促的朱元璋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769章 崩潰的北元大軍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518章:出海第603章:朱高熾爲姐夫求官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581章:安南反了!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397章:大婚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二十八章:怎麼就當真了呢第180章:謹慎的朱英第307章 :惶恐的劉三吾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315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247章:安南初動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729章 我打你可以你打我不行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613章:給倭國送高產作物第603章:朱高熾爲姐夫求官第366章:皇家家宴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648章:大明的手越發長了第791章 李景隆的消息.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466章:煥然一新的京師第673章:對朱允炆的敲打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405章:難搞哦!第493章:軍中震懾第669章:劉勝下線第207章:第一屆演武大比第400章 :咱的好大孫,好大孫!第493章:軍中震懾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259章:太孫印璽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都310章: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求月票)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
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359章:學堂之爭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536章:天生聖人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訂閱求月票)第178章:只能處死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163章:懾服藍玉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707章:史上最強學霸第227章:人間清醒的呂氏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675章:佔王的請求,蒸汽時代第416章:實業興國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527章:推行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691章:曼陀羅花毒,甩鍋的辦法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九十章:大膽的想法(求訂閱,月票)第742章 準備召開全國第一屆將領大會第772章 北伐第四十五章:爲父真的很慌第697章:這不是撞槍口上麼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五十四章:朱元璋的發現第539章:改名長安第294章 :冊封前夜,太孫妃人選(求月票求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三章:朱棣暗子第九十五章:西平候病逝(求訂閱求月票)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198章:大明軍威,遠揚中外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508章:草原山的冬天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534章:決策的艱難第479章:著急的倭人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271章:喜歡搞壟斷的朱英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139章:朱允炆謀劃第222章:想和朱允炆交朋友第128章:秦王投誠第235章:呼吸急促的朱元璋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769章 崩潰的北元大軍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518章:出海第603章:朱高熾爲姐夫求官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581章:安南反了!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397章:大婚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二十八章:怎麼就當真了呢第180章:謹慎的朱英第307章 :惶恐的劉三吾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315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247章:安南初動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729章 我打你可以你打我不行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613章:給倭國送高產作物第603章:朱高熾爲姐夫求官第366章:皇家家宴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648章:大明的手越發長了第791章 李景隆的消息.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466章:煥然一新的京師第673章:對朱允炆的敲打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405章:難搞哦!第493章:軍中震懾第669章:劉勝下線第207章:第一屆演武大比第400章 :咱的好大孫,好大孫!第493章:軍中震懾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259章:太孫印璽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都310章: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求月票)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大关县| 龙里县| 读书| 嘉义市| 汉源县| 恩平市| 云安县| 赞皇县| 温州市| 房山区| 平南县| 双柏县| 枣阳市| 万年县| 乳山市| 白银市| 简阳市| 姚安县| 仙桃市| 乌拉特中旗| 阿拉善右旗| 寻乌县| 宁阳县| 禄丰县| 修水县| 长岭县| 拉孜县| 新乡县| 吉林市| 恩施市| 纳雍县| 西乌珠穆沁旗| 荥阳市| 临洮县| 枣强县| 洛阳市| 广水市| 昌乐县| 黎城县|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