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lián)合

火炮的威力,對於從未感受過的城池來說,真的是難以想象。

雖然只有二十門火炮,但倭國城池低矮的城牆,根本是難以防禦,很快就被打得一個叫七零八落。

還未正式的開戰(zhàn),豐前國的倭國將領(lǐng),就已經(jīng)完全的心驚膽戰(zhàn)了。

只得以開始招呼麾下將士,開始進行一個防守。

散落的碎石,會導(dǎo)致明軍的騎兵無法衝擊,而倭國這邊自然是打定了主意,絕對不會和明軍進行平原戰(zhàn)。

也就是這個時候,這些還沒有跟明軍打過交道的倭國武士們才明白,爲(wèi)什麼當(dāng)九州島的城池在明軍這邊,如此的不堪一擊了。

先前,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滿,堅決不跟明軍硬碰硬,而是在明軍登島之後,不斷的催促各地的守護大名撤兵。

這件事情也引發(fā)了很多大名的不滿,許多人覺得大將軍這是在畏懼明軍。

直到現(xiàn)在,大家才明白,明軍的可怕之處。

“刀盾手,列陣,推進!”

隨著軍令的傳達,一排排大盾豎起,緩緩的朝著倭國的城池開始不斷的逼近,城牆上的倭兵,眼看明軍已經(jīng)抵達弓箭射程範(fàn)圍內(nèi),立即開始彎弓搭箭。

目前倭國的弓箭水平還是不錯的,在一定程度上非常的接近明軍。

這是因爲(wèi)百年前,蒙元大軍征伐倭國的時候,留下的遺產(chǎn)。

自從蒙元大軍遭遇颶風(fēng)而敗,倭國這邊的百姓,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打撈蒙元的裝備。

弓箭和甲胃,是蒙元發(fā)展的巔峰,現(xiàn)在許多倭人武士上,都有蒙元甲胃的痕跡。

不過蒙元的甲胃倭人是不能拿來直接穿戴的,需要進行全方面的改造纔可以。

其中的原因很簡單,那便是身材之身高的問題。

蒙古人的身材,向來就是膀大腰圓,身高平均是在一米七五,這是因爲(wèi)蒙古人生活的環(huán)境導(dǎo)致了他們身材身高。

而倭人呢。

以倭爲(wèi)名,自然就是身材矮小。

自從唐朝開始佛教傳遞,倭國對於佛教是至上而下極爲(wèi)信奉。

本來佛教其實是禁葷腥,不禁肉食。

是自梁武帝始,方不食肉。

這一條也傳到了倭國。

便就是武則天開始攝政的那一年,倭國天武天皇頒佈殺生禁令:“且莫食牛馬犬轅雞之肉。以外不在禁例。若有違者罪之?!?

在這條禁令裡,牛馬犬猿雞肉是不允許食用的。

吃素不吃肉,自然長不高。

因此倭人本就不高的身材,越發(fā)矮小了。

目前倭人的平均身高,大概是在一米四左右。

一個一米七五,膀大腰圓,身披鎧甲的蒙古大漢,很難想象要多少個一米四的倭人武士去戰(zhàn)勝。

也難怪忽必烈要兩次伐倭了,如果不是颶風(fēng)的影響,倭國哪有什麼還手之力。

便是現(xiàn)在,明軍的身高,普遍都是接近一米七的樣子,這便是說要比倭人平均要高一個頭,再加上強大的軍備,在正面對抗上,倭人幾乎是一觸即潰。

弓箭給明軍帶來了一定的傷亡,不過比例很小,很快就壓到了城門口。

城牆上倭人拋出早就準(zhǔn)備好的石塊,便也對明軍造成了不少的傷亡。

在城牆攻防上,自然是守城的更有優(yōu)勢,即便是城門被打破,倭人依舊丟下了不少的遮擋物,如大石,馬車之類,阻止明軍的前進。

“倒是有幾分小聰明?!?

朱棣見此,冷聲說道,隨即下令將士返回。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付出大量的傷亡,才能奪取城門,顯然明軍不想承擔(dān)這個損失。

倭國的城門沒有大明這邊城池寬敞,十多輛馬車,加上亂石堵門,後面是早已經(jīng)備好的倭國弓箭手,刀斧手,強行過去的明軍,自然無法發(fā)揮,遭受砍殺。

用人命去填,便就顯得很沒有必要了。

是以退軍之後,便就由輔兵推動火炮前行,刀盾手保護火炮手的安全。

火炮開路對於明軍來說,是早已經(jīng)輕車熟路的作戰(zhàn)方式。

十多門火炮瞄準(zhǔn)城門方向。

轟轟轟轟!

只是一輪齊射,城門下就被炸得那叫一個七零八落。

“繼續(xù),不要停,這些個倭人,我倒要看看他們有多少的東西可以放?!?

晉王朱棡見此,大吼著下達著軍令。

得到命令的火炮手,連忙裝填炮彈,開始進行第二輪的齊射。

而在城牆上的倭人將士,也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明軍炮轟城門。

且在這個時候,倭人還要退開城門,以防止被炮彈所殺傷。

當(dāng)?shù)诙喕鹋谵Z出的時候,豐前城城門下的障礙物,就被徹底的粉碎了,強大力道直接把一切掀開。

“騎兵,衝鋒!

!”

一聲大喝,旗幟搖擺,是朱棣麾下的三千騎兵,直接對著城門後衝了過去。

當(dāng)然,他們不是要直接衝進城內(nèi),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城門,而後把城門爭奪下來。

晉王朱棡見此,自然不肯落後,擺手讓麾下副官,立即安排自家的三千騎兵也一路衝鋒。

六千藩王親衛(wèi)騎兵有多麼的強大?

作爲(wèi)朱元章嫡子,他們的親衛(wèi)軍是整個大明精銳中的精銳,每一個都是能夠馬上彎弓射箭的好手。

在古代,正規(guī)軍的弓手的地位是很高的,屬於高級兵種,可不是隨便拿把弓就能上的。

在常規(guī)的印象中,好像弓箭手都是躲在刀盾手後面放箭打遠程傷害,甚至於身體素質(zhì)比之前鋒的戰(zhàn)士要弱上很多。

這是錯覺,是典型的刻板印象。

在古代能用弓箭的,除了尋常的獵戶之外,便是戰(zhàn)場上的弓手了。

比之獵戶自制的弓箭,戰(zhàn)場上的弓手無一例外都是硬弓。

火器雖然已經(jīng)在明軍普及,但弓箭仍然是軍中的重要裝備,弓手的地位,也要比火統(tǒng)手來得高貴得多,包括在軍餉上,弓手也要高出很多。

能夠拉得起硬弓的弓手,至少都是身強力壯,腰力臂力都是遠超普通將士。

目前大明的弓分上中下三等。

上等弓弓力一百二十斤,中等弓弓力八十至九十斤,下等弓在六十斤左右。

而目前衝鋒的六千明軍精銳騎兵,個個都是裝備的上等弓。

按照精銳的標(biāo)準(zhǔn),這些騎兵平均身高在一米七八左右,騎的是高頭大馬,在倭人的眼中,那便是巨人般的存在,單單就衝鋒的這一股威懾力,足以讓倭軍膽寒。

倭人將領(lǐng)自然知道城門的重要性,若是城門被奪取,城內(nèi)的士兵根本無法抵抗明軍,豐前城將會徹底的落敗。

當(dāng)下大量倭軍涌在城門,要以血肉之軀抵擋明軍的進攻。

好在城門不過兩丈寬,若是直接對衝的話,頂多只能有四五名騎兵齊齊衝來,倭軍加上木盾,以防備明軍的衝鋒。

明軍鼓點頓時由大開大合改爲(wèi)密集的鼓點。

在這種衝鋒的情況下,騎兵不可能回頭看旗幟,吶喊也是沒用的,操控騎兵陣型的,自然就是鼓聲。

隨著密集的鼓點響起,所有的明軍騎兵開始彎弓搭箭,一波騎兵衝到城門前,射上一輪後便左右分開。

而後便是第二波,第三波。

密密麻麻的箭失不斷如雨點般不斷涌向城門之中,即便是倭軍有木盾抵擋,但總會有不少的倭人士兵被射中倒地。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豐前城的城門口已然有上千的士兵被射死。

不過騎兵這邊也已經(jīng)力竭,城牆上倭兵也在不斷的射箭,雖然無法給披甲的明軍精銳造成什麼傷亡,但也是影響很大。

當(dāng)騎兵開始撤走之後,就是新一輪的火炮上壓。

避開城門口的倭人士兵。

緊接著再是刀盾手前面推進,後排將士長矛林立,尾隨其後。

冷兵器時代的戰(zhàn)爭,如果不是平原戰(zhàn),尤其是攻城戰(zhàn),便就是以膠著的狀態(tài)爲(wèi)主。

強行攻城的事情,對於正規(guī)軍來說,一般都是很少見的,這相當(dāng)於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員傷亡。

因爲(wèi)城門的限制,便就導(dǎo)致不管有多少的大軍,真正能夠進攻的只能是城門前的那一波。

而在城門前作戰(zhàn),城牆上的防守士兵的射箭會帶來極大的傷亡。

這也是朱棣,朱棡,不斷的使用輪番上場的戰(zhàn)術(shù),以最小的傷亡,博取奪得城門的機會。

大炮是無法連續(xù)使用的,在每次炮擊之後,必須要進行一個冷卻,清理的過程。

否則連續(xù)使用,不僅會降低火炮的使用次數(shù),還會有炸膛的危險。

“應(yīng)該差不多了。”

騎在馬上的朱棡,看著前面經(jīng)過四五輪進攻後疲憊的將士們,便就開口說道。

距離攻城到現(xiàn)在,已然是過了兩個多時辰,後邊的輔兵,飯食差不多要做好了。

便就已經(jīng)到了就食的時候。

隨著鳴鼓收兵,大量的將士如潮水般褪去,於豐收城外五里地開始歇息。

在戰(zhàn)兵們攻打城池的時候,輔兵便就是在後方安營紮寨,準(zhǔn)備伙食。

這般高強度的作戰(zhàn),士兵們已經(jīng)極爲(wèi)疲憊,由未參戰(zhàn)保存體力的士兵值守,餘下的士兵進行歇息。

畢竟從人數(shù)上來說,豐收城的士兵也有十萬衆(zhòng),一鼓作氣攻下來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

等就食之後,再歇息小半個時辰,下午便就第二輪的攻城。

而在這個歇息的時間段,也是明軍傷兵開始被進行救治的時候。

按照最新的軍隊比例,每一名百戶的麾下,必須要有三名隨軍大夫。

這些大夫?qū)锻鈧兄S富的經(jīng)驗,能夠快速的幫助士兵處理傷口,增加存活的機率。

一上午的攻城,明軍的傷兵大概在一千多人,死亡人數(shù)不過百。

而倭兵那邊,傷亡至少是在二千往上。

這對於明軍來說,可謂是士氣如虹了。

聽上去好像並沒有那種直接推倒的感覺,實際上這在衆(zhòng)多攻城的桉例中,已然是非常之難得了。

這且是有火炮的壓迫之下,纔會出現(xiàn)的戰(zhàn)果。

冷兵器時代的攻城,和後世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攻城的難度,完全是以幾何倍數(shù)往上漲的。

像是元末之時,大明還未立國的時候,朱文正兩萬士兵守洪都,陳友諒號稱是六十萬大軍圍困洪都,足足在八十五天的時間裡,也沒能把洪都給打下來。

要知道陳友諒的手中,可也不缺乏火器。

從軍備上來說,陳友諒可算是比朱元章有錢太多,大量的火炮不斷轟擊,比之現(xiàn)在打倭國城池的火炮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連番轟上半個時辰都不帶歇息的。

但即便是這樣,也沒能打下洪都。

卻也不是朱文正太強。

蒙古大軍夠厲害了吧,南宋都已經(jīng)什麼樣了,可打襄陽城,那也是圍城耗費了六年之久。

而釣魚城前後,更是拉鋸戰(zhàn)打了三十六年之久。

可謂是足足把城裡剛出生的嬰兒,一直打到經(jīng)歷了半輩子戰(zhàn)事的中年。

即使是朱元章,帶著徐達,常遇春,還有包括大量明初大將這樣的超級豪華陣容,去圍攻已經(jīng)窮途末路張士誠的老巢蘇州,那也是滿打滿算打了十個月,這纔拿下。

是以在歷史上,如果李景隆沒有給朱棣開城門,以南京城作爲(wèi)京都的情況,別說守個一年半載,便是三五年的,朱棣也不見得能夠打進城去。

在中原王朝那邊的攻城,還就不是短短幾十天,或者一兩個月就能搞定的。

單說準(zhǔn)備,就是按三個月開始算。

不過倭國這邊的情況自有不同。

朱棣和朱棡也是經(jīng)過深深的謀算之後,才決定攻城。

首先是士氣的問題。

因爲(wèi)現(xiàn)在的倭國的天皇已經(jīng)投降了,那麼在倭兵看來,反正已經(jīng)投降,守城的士氣自然不會很高。

其次就是倭國的城牆,並沒有中原地區(qū)那般高堅,比較低矮。

再便是有火炮的輔助,完全可以壓著倭兵來打,屬於降維打擊。

這纔是朱棣和朱棡的底氣所在。

若是沒有火炮,那根本就不用考慮攻城的事情了。

單單攻城工事,就會拖到京師的諭旨抵達了。

按照現(xiàn)在的時間推算,留給朱棣和朱棡的時間也不算多,若是十五天之內(nèi)還不能攻下豐前城,也就只能是作罷了。

在接下來的十多天裡,便就是以如此的連忙不斷的進攻方式,不斷磨損倭國城門,還有擊殺倭國士兵。

直到第十二天,情況才發(fā)生改變。

第664章:針對大明皇帝的行動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四章:眼力第764章 全面戰(zhàn)爭的來臨第819章 美洲大陸的發(fā)現(xiàn)第367章:迷茫的朱棣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wèi)義父第130章:陽謀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725章 三十萬秀才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699章:連夜跑路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516章:開發(fā)倭國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743章 梨園看戲勾欄聽曲第233章:買賣同罪第110章:朱元璋遺詔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335章:大明邸報第576章:北元都得念著太孫的好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417章:邸報的恐怖利潤第153章:皇宮就是你的家(年底求月票)第133章:朱棣的不情之請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lián)合第164章:寧妃第728章 占城這麼多年花了這麼多錢第528章:牆頭草的安南太上皇第八十六章:成家立業(yè)第772章 北伐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六十八章:劉和見朱英第498章:制裁草原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421章:海上貿(mào)易的眺望第323章:安定京師治安的決心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368章:孝陵祭奠第395章:朱元璋對衛(wèi)所制度的鬆動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248章:我許你第一任安南王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526章:安南必須用漢字第718章:藍玉的報復(fù),海島局勢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fā)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752章 太孫特赦第434章:手段第379章:御賜,大明第一衛(wèi)第九十章:大膽的想法(求訂閱,月票)第三章:朱棣暗子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336章:殺他百萬又如何?。ㄇ笤缕保?/a>第322章:絕聲衛(wèi)上門求支持第529章:朱元璋的告誡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三章:朱棣暗子第八章:太孫之位當(dāng)允炆殿下莫屬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求月票)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756章 準(zhǔn)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346章:守土開疆,永鎮(zhèn)遼東第六十一章:倭寇第384章:正陽大道第158章:藍玉闖錦衣衛(wèi)衙門(新年快樂)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九十三章:領(lǐng)先世界兩百年的大明火器(求訂閱,月票)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831章 大孫,登基吧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241章:咱大孫還好生生的活著!第518章:出海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331章:被懷疑到的朱允炆第770章 大勝第769章 崩潰的北元大軍第399章:大明正統(tǒng),禮儀之邦!第565章:北元的反擊
第664章:針對大明皇帝的行動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四章:眼力第764章 全面戰(zhàn)爭的來臨第819章 美洲大陸的發(fā)現(xiàn)第367章:迷茫的朱棣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wèi)義父第130章:陽謀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725章 三十萬秀才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699章:連夜跑路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516章:開發(fā)倭國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743章 梨園看戲勾欄聽曲第233章:買賣同罪第110章:朱元璋遺詔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335章:大明邸報第576章:北元都得念著太孫的好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417章:邸報的恐怖利潤第153章:皇宮就是你的家(年底求月票)第133章:朱棣的不情之請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lián)合第164章:寧妃第728章 占城這麼多年花了這麼多錢第528章:牆頭草的安南太上皇第八十六章:成家立業(yè)第772章 北伐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六十八章:劉和見朱英第498章:制裁草原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421章:海上貿(mào)易的眺望第323章:安定京師治安的決心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368章:孝陵祭奠第395章:朱元璋對衛(wèi)所制度的鬆動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248章:我許你第一任安南王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778章 諸王回京(中秋快樂)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526章:安南必須用漢字第718章:藍玉的報復(fù),海島局勢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fā)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752章 太孫特赦第434章:手段第379章:御賜,大明第一衛(wèi)第九十章:大膽的想法(求訂閱,月票)第三章:朱棣暗子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336章:殺他百萬又如何?。ㄇ笤缕保?/a>第322章:絕聲衛(wèi)上門求支持第529章:朱元璋的告誡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三章:朱棣暗子第八章:太孫之位當(dāng)允炆殿下莫屬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ㄇ笤缕保?/a>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756章 準(zhǔn)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346章:守土開疆,永鎮(zhèn)遼東第六十一章:倭寇第384章:正陽大道第158章:藍玉闖錦衣衛(wèi)衙門(新年快樂)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九十三章:領(lǐng)先世界兩百年的大明火器(求訂閱,月票)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545章:朱元璋垂簾聽政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831章 大孫,登基吧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241章:咱大孫還好生生的活著!第518章:出海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331章:被懷疑到的朱允炆第770章 大勝第769章 崩潰的北元大軍第399章:大明正統(tǒng),禮儀之邦!第565章:北元的反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昌江| 若尔盖县| 景德镇市| 临沧市| 浦江县| 化州市| 克拉玛依市| 祁阳县| 平南县| 峡江县| 无棣县| 嘉禾县| 长岭县| 同江市| 鲜城| 灵武市| 梧州市| 铁岭县| 临泽县| 海阳市| 阿图什市| 芜湖市| 娄烦县| 斗六市| 米脂县| 余姚市| 聂拉木县| 兴山县| 香河县| 鹤山市| 临邑县| 饶河县| 抚顺市| 泉州市| 兴安盟| 龙游县| 黄冈市| 合江县| 松滋市|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