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13章:名聲大噪

邸報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東西。

目前對於大明來說,邸報的社會效應,遠遠大於他的經濟效應。

別的地方因爲距離的關係,所以傳播要慢上很多,朱英並沒有倉促的去安排各省立即就開辦邸報。

如果輿論的槍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那豈不是自找麻煩。

寧可慢一點,也不能失控。

朱英很年輕,年輕得過分,他有的是大把的時間,來打造自己理想的大明。

在邸報散去不過七日,京師的春闈科舉,終於開始。

大明科舉考試分爲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春闈。

目前朱英主持的便是會試。

會試共分三場,每隔三日舉行一場。

因爲此次爲恩科,所以在具體的時間上,和以往有些不同。

參加科舉的學子,便就在京師等候通知。

“這貢院的環境,是真的差,能夠從這地方考上來,也算是有些東西了。”

朱英巡視會試科舉貢院,感嘆著說道。

這裡有上萬個單間,也稱號舍,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如同一個籠子般。

三場考試,每場三天,九天六夜的時間裡,考生就只能待在這裡小小的籠子中,吃喝拉撒,也都在此了。

現在科舉還沒開始,所以幾乎沒什麼氣味。

朱英完全能夠想象,九天之後,這裡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會試的主辦,主要負責的禮部,不過現在禮部尚書空缺,便就由禮部左右侍郎負責了。

考官則一般由翰林院這邊出人。

畢竟翰林院代表了大明最高學術機構。

很快,在朱英的示意下,貢院大門敞開,上萬的考生經過一番搜身後魚貫而入。

按照自己的號牌,尋找響應的號舍。

“太孫殿下,可以開始了嗎。”

戶部左侍郎一臉堆笑的問道。

朱英道:“吃喝拉撒,人之常情,本宮聽說在貢院考覈之時,若是有學子如廁,便會在捲上蓋上屎戳子,可有此事。”

戶部左侍郎自不敢隱瞞:“回稟殿下,確有此事。”

朱英道:“至今日起,學子如廁由禁衛陪同,回來之後,捲上不得再蓋有屎戳子這等圖章。”

“貢院這邊的屎戳子,從今往後全部廢棄勿用,諸位可是聽明白了。”

左右侍郎,還有翰林院來的考官,頓時起身作揖道:“謹遵太孫殿下令旨。”

朱英點點頭,對郭忠吩咐道:“傳令去吧。”

郭忠躬身道:“老奴遵令。”

隨後對旁邊幾個小太監使個眼色,幾人紛紛開始小跑起來,分別立於貢院數個區域。

郭忠見小太監們準備好了,便就高聲朗道:

“傳太孫殿下令旨,即刻起,學子如廁,不得再蓋屎戳子!!”

隨著郭忠的聲音響起,馬上第二個小太監就開始複述高喊。

而後第三個,第四個。

傳遍整個貢院起來。

聽到這道令旨,所有的考生頓時就沸騰了起來,一些考生更是臉色漲得通紅。

他們都是從鄉試就考過來的,自然明白在科舉之中,如廁的感覺,是有多麼的難受。

絕大多數的考生,在參加科考的前,就已經開始停食,爲了就是不用如廁。

家裡貧窮的,便是清水饅頭,頂多是帶數個饅頭,餓不死就行。

富裕點的,就帶根人蔘,實在餓到不行了就啃一口吊命。

往往三場考試完成,所有的考生都要去了半條命。

在科舉中因體弱昏迷者,早已經是常態了。

太孫殿下的這道令旨,跟救命又有什麼區別。

當令旨被宣讀完成之後,一道聲音響起:“謝太孫殿下恩典!”

隨著這道聲音的響起,整個貢院所有學子共同高喊:“謝太孫殿下恩典!”

貢院考場就在秦淮河邊,上萬人的大喊,哪怕是並不整齊,也足以讓秦淮轟動。

“這是怎麼回事,怎得傳出如此大喊。”

“聽不明白嗎,必然是太孫殿下施以仁慈。”

“也不知道是怎樣的仁慈,這些學子們,怎的如此激動。”

“不必多想,如此大事,過兩日必登邸報,到時候咱們就知曉了。”

學子們的情緒很激動,即便拿到了題卷,也過了好久才緩過來。

不過就考試而言,根本不缺這點時間。

三場的考試,真正受重視的只有第一場,考的便是經義。

所謂經義,也就是四書五經。

其實在這裡有個誤解,不是說每個學子,都得把四書五經全部暢通才行,在考試的時候,是可以選擇自己的本經。

所謂本經,就是從《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中確定一經作爲自己的考試方向,學子只需做這上面的四題也就夠了。

後面的四書義則是從《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四部新儒學的經典中出答三題。

是以考官準備的是二十三題,學子只需考七題即可。

朱英只是來走個過場,太孫的身份也不允許他一直守在這裡。

臨走的時候,朱英對戶部左右侍郎吩咐道:“在這裡的每一位學子,都有可能是我大明未來的尚書,侍郎,或是一地之父母官。”

“朝廷的科舉,是爲了選拔人才,而是用來折磨人才。”

“本宮會傳令光祿寺,讓他們爲所有學子準備今日晚餐,包含明日兩餐。”

“到時候爾等就多多費心了。”

左右侍郎聞言,也不敢多說,只能是躬身作揖:“謹遵太孫殿下令旨。”

......

朱英對於貢院的改革,第三日就刊登在了京師邸報之上。

太孫仁慈之名,響徹整個京師上下。

不管是還未參加科舉的學子,亦或是參考過科舉當官的官員,都爲太孫殿下此舉稱好。

兩個舉動,讓所有的學子感受到了太孫殿下的關心。

“仁明之君,仁明之君吶,何愁我大明不興。”

“太孫殿下高義,上體天心,下恤黎民。”

短短不過半日的時間裡,所有的文人都在爲太孫殿下寫詩歌頌。

“大孫這一招,真的是秒啊,咱從前太擔心,大孫可能會遭到文人的抵制,這般過去後,天下文人對大孫無比讚頌,盡皆歸心。”

朱元章笑哈哈的說道。

謠言桉的餘波,直到現在都沒有消失。

雖說京師這裡關於這個話題已經沒人談論,但在大明其他地方,實乃傳播廣泛。

即便是官府命令禁止,也抵擋不住有心人的傳播。

在當今的社會,主要的傳播對象,是商人嗎?

不,是文人。

商人的傳播在文人面前,真就是個弟弟。

朱元章彷若看到,所有關於大孫不利的言論,在這次科舉之後,被徹底衝個粉碎。

“爺爺謬讚了,孫兒只是到了那貢院,聽說了關於科考的一些章程規矩後,感覺對於學子們,過於嚴苛了一些。”

“科舉如學子,猶如鯉魚躍龍門,尤其是對於寒門學子來說,就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這些寒門學子,平日挑燈夜讀,四肢不勤,五穀不分,身體孱弱得很。”

“這人吶,若是餓到極致,哪有什麼思路可言,咱們挑選一些才人本就不易,若是這般導致一些原本才能出衆者,因此名落孫山,豈不可惜。”

“科舉從官後,就不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數年累積之政績。”

“孫兒只是希望,想這些有想法爲國效力的學子們,能夠完全的發揮出自己的才能。”

朱英的語氣很是認真,這是他內心中的真實想法。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思考,現在的大明在朱英看來,完全可以用求賢若渴來形容。

其目的也很簡單,便就是想把舉薦從官這條,逐漸縮小,甚至是關閉開來。

只有這樣,才能讓朋黨的存在,沒有那麼絕對。

大明中後葉時期,只需懂些文字,加以孝敬,就能通過舉薦爲官,科舉這邊反而遭了鄙視,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只會是加速一個王朝的崩塌。

雖說朱英已經在想辦法普及教育,但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現在學堂裡的學生,至少也是兩三年的時間,才能說真正的讀書識字。

徹底擺脫按照目前大明情況定義的文盲,十年八載都不爲過。

在這其中,真正能夠爲朝廷,爲朱英所用的,更加少之又少。

目前可以預見,未來五六年,甚至十來年的時間裡,朱英可以用到的人才,就是現在這一批,已經寒窗苦讀已久的學子們。

這就是爲什麼朱英會直接宣佈對貢院的改革措施,就是要施恩於學子。

想要改變一個學子的看法,思維,最有效的其實並不是對於科舉的改革,或者說典籍的編纂。

最快的,也是最有用的,就是讓學子們對本身,產生一種崇拜。

這種方式,其實跟後世明星的那些粉絲來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當學子們打心底裡認可太孫的時候。

很多事情,哪怕是學子們不理解,也會選擇無理由的支持。

當思想有了領袖的時候,辦事起來可就方便太多了。

......

科舉的考試,很快就在一片議論中結束。

隨著科舉的結束,這些在貢院裡享受了太孫恩典的上萬學子們,每一個都是朱英最好的宣傳。

當他們和昔日同窗們開始暢聊的時候,話裡話外,無一不是太孫。

“我也不想搞個人崇拜,可是就這麼個世道,能有什麼辦法呢。”

朱英表示很無奈。

而隨著科舉的結束,還差幾日才放榜的時候,一道消息通過京師邸報開始迅速傳播。

京師軍事學院,正式成立。

即日起第一批學員,面向大明全國開房招生。

截止日期爲八月十八日。

擬定招生八百人,陛下爲院長,太孫殿下爲副院長,老師爲各級勳貴武將,都指揮使等。

優秀學員,畢業可授敦武校尉之銜。

注:識字者有功名在身者可優先錄取。

此番消息一出,剛剛纔沸騰一波的京師,又再度沸騰起來。

各個茶樓的說書人,對於這個消息更是多方解說,包括敦武校尉的職責,權力,還有更方面的優待,都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哪怕是一個普通的小老百姓,都知道這個機會有多麼難得。

“可惜,這次軍事學院,只招收十六歲之上,三十歲之下,不然我也能去試試。”

“得了吧,這可不是當養尊處優的官老爺,從了軍,可是實實在在要打仗的。”

“這是自然,若是五六十歲還去,估計還沒等訓練出來,就開始退役了,按照前些日子的章程,軍士也是滿了六十,也得退役了。”

“都六十了,還打個甚,也沒啥能打的了。”

百姓們顯然對於此事,還是比較嚮往的,有些身強體壯的年輕人,心中躍躍欲試。

自從軍士退役章程定奪下來後,人們突然發現,從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藉著前面的貢院風波,許多讀書學子,心裡頭也有些動搖起來。

“李兄,若是咱們這次科舉不成,便一同去考軍事學院如何。”

“成兄,我也想是,可咱們這個身子骨,能行嗎。”

“我看未必不行,再說了,身體是可以鍛鍊的,鍛鍊身體至少要比讀書快吧,這邸報上寫得清楚,有功名識字者優先,咱們都是秀才,怎麼說機會都要大一些。”

“成兄說得在理,且等幾日,怕是跟咱們有著差不多想法不少,等榜單下來,若是落了榜,倒也不失爲一處去所。”

“依我看,如今太孫殿下不僅是整頓文治,更加註重軍事,前些日子就已經聽說,爲了整頓軍紀,維護軍士形象,已然取消犯人充軍。”

犯人充軍無疑是拉低軍隊形象的一個重要緣由。

自從邸報上刊登取消罪犯充軍後,再加上不斷宣揚的精兵之策,現在多數人對於大明軍隊的刻板印象,已然得到改變。

三日之後,科舉榜單便公佈開來。

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在會試之後,便就是殿試了,這跟落榜者已經沒了什麼關係。

然而就在放榜當天,一則迅速在京師流傳開來。

某位榜單前列者,竟然放棄殿試,轉而報考京師軍事學院。

第250章:明朝張三豐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223章:好傢伙,算我沒看錯你第249章:大明遠征軍,永鎮安南!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387章:朱元璋催婚第305章 :文人的嘴,騙人的鬼第321章:被遺忘的犯人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751章 黃帝紀元大明四十一世紀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668章:不受降者,殺!殺!殺!第423章:開海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479章:著急的倭人第257章:給大孫賜座第318章:跟著去海外的臥底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234章:真相大白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198章:大明軍威,遠揚中外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179章:藍玉求情第九十一章:白肚兜(求訂閱,月票)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711章:姚廣孝回京,七年變化第368章:孝陵祭奠第402章:朱棣的手段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646章:在歐洲的東方貴族第333章:血染京師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593章:大破安南第817章 遠征軍的返回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153章:皇宮就是你的家(年底求月票)第131章:大哥饒命啊!!!第七十九章:好個孝順的老四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576章:北元都得念著太孫的好第832章 登基沖喜,帖木兒暴斃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667章:內亂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515章:再謀草原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282章 :朱英的大善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802章 進攻帖木兒的方法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802章 進攻帖木兒的方法第123章:最適合當皇帝的大孫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726章 大明官員體系變法第135章:平倭主帥第765章 後裝燧發槍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370章:冒牌太孫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345章:願爲大明,征討不臣第236章:朱英的處理手段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137章:朱棣暴怒第284章 :朱英的集資陽謀說明一下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108章:咱大孫的陵寢(求訂閱求月票)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269章:奉天門外,藍玉負荊請罪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708章:被學霸統治的恐怖,國之棟樑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794章 朱高熾打朱棣的小報告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
第250章:明朝張三豐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499章:朱英畫下的大餅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九十四章:大哥回來了(求訂閱求月票)第223章:好傢伙,算我沒看錯你第249章:大明遠征軍,永鎮安南!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387章:朱元璋催婚第305章 :文人的嘴,騙人的鬼第321章:被遺忘的犯人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751章 黃帝紀元大明四十一世紀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668章:不受降者,殺!殺!殺!第423章:開海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479章:著急的倭人第257章:給大孫賜座第318章:跟著去海外的臥底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234章:真相大白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198章:大明軍威,遠揚中外第五十章:朱元璋有點慌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179章:藍玉求情第九十一章:白肚兜(求訂閱,月票)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711章:姚廣孝回京,七年變化第368章:孝陵祭奠第402章:朱棣的手段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646章:在歐洲的東方貴族第333章:血染京師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145章:北方的狼族(萬更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593章:大破安南第817章 遠征軍的返回第630章:大明包郵帶來的心動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153章:皇宮就是你的家(年底求月票)第131章:大哥饒命啊!!!第七十九章:好個孝順的老四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576章:北元都得念著太孫的好第832章 登基沖喜,帖木兒暴斃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667章:內亂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515章:再謀草原第734章 朱棣備戰第282章 :朱英的大善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802章 進攻帖木兒的方法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802章 進攻帖木兒的方法第123章:最適合當皇帝的大孫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726章 大明官員體系變法第135章:平倭主帥第765章 後裝燧發槍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370章:冒牌太孫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345章:願爲大明,征討不臣第236章:朱英的處理手段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137章:朱棣暴怒第284章 :朱英的集資陽謀說明一下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108章:咱大孫的陵寢(求訂閱求月票)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269章:奉天門外,藍玉負荊請罪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708章:被學霸統治的恐怖,國之棟樑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794章 朱高熾打朱棣的小報告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应用必备| 西乌| 四会市| 连山| 稷山县| 睢宁县| 河南省| 寻乌县| 湘乡市| 莱州市| 农安县| 张北县| 彰化县| 陆川县| 绥中县| 米林县| 博罗县| SHOW| 武汉市| 开封县| 云林县| 嘉荫县| 榆林市| 扎赉特旗| 剑阁县| 红桥区| 临朐县| 黄冈市| 高台县| 利辛县| 商南县| 临夏县| 阿克苏市| 治县。| 杭锦旗| 上犹县| 塘沽区| 教育| 盐亭县|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