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

帖木兒帝國戰勝的消息,現在還沒有傳到大明來,但基本上朱英已經可以確定戰局了。

畢竟他所改變的目前只涉及到大明,中亞的局勢不會因爲他的動作會有太大的變化。

或許唯一不知道的就是麾下的趙秀才趙元弘跑到君士坦丁堡去了。

只是就現在的大明而言,尤其是單兵武器火繩槍的不斷改進,就現在整個世界來說,已經沒有對手可言了。

唯一的對手只能說是距離。

就算是知道帖木兒要你動兵來進攻大明,朱英只會是笑而不語。

能夠抵達大明邊境,都算是他輸。

戰場必然會控制在草原或者吐蕃,這完全沒有絲毫需要擔心的地方。

在如今的大明,可以說是太平盛世,但卻有那麼一個地方,如今還是起起伏伏的叛亂不斷。

雲南。

這個曾經是沐英鎮守的地方,隨著大量的漢人不斷通過民屯,軍屯,商屯遷徙過去。

使得漢人的數目快速增長,比之白族,彝族這兩個大族的人口都要來得更多一些。

只是因爲地處偏僻的關係,所以並沒有能夠搭上大明京師發展的快班車。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雲南的優勢太低了,而且土著部落非常多。

不管是貨物的傾銷還是收納,都顯得沒那麼頻繁。

在朱英這裡,收到了一本彈劾沐英之子沐春的奏章。

“啓稟殿下,西平侯沐春枉顧大明律法,兼併大量土地不說,更是豢養家兵上十萬,整個雲南地區只知沐家不知皇家,如此下去,豈非是猶如唐朝時期的藩鎮割據一般。”

“我大明如今軍政分離,唯有云南軍政一體,大小事務皆由西平候府處理,掌控偌大的權力。”

“每年所產生高額的軍餉,都拿來被供給私軍。”

“其所在雲南之流官,與當地土著長官相互勾結,在大量兼併漢軍的同時,還侵佔現在大量的民屯土地,甚至是多數民族的耕地也被吞併,致使當今雲南禍亂不斷。”

“臣聽說,沐氏一家在雲南各府、州、縣境內,已達五千頃的田產之多,甚至於紅河南岸土司區前後縱橫四百餘里之地,皆被沐氏一家圈爲‘勳莊’。”

“那裡生活的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土官,都是直接向沐氏納貢。”

“以上種種不過是沐氏冰山一角,具體詳細皆是在奏章中有所寫明。”

華蓋殿裡,朱英坐於上首,下邊說話的是雲南承宣佈政司布政使卓增平。

桌增平作爲雲南承宣佈政司布政使,按理說權力是很大的,可一直被壓制得很慘。

之前沐英還好,畢竟那是跟隨著朱元章打下江山的義子,只是現在換成了沐春還這樣,心裡頭就有些不服氣。

趁著這次述職的機會,直接上奏彈劾。

按照現在的規矩,彈劾的奏章是需要進入內閣審覈之後,才能到朱元章或者朱英這裡,是爲了防止增加多餘工作量,搞風聞奏事,憑空捏造的把戲。

現在桌增平能夠在華蓋殿親自講述,說明其奏章上的內容,不說完全真實,至少大部分都沒有問題。

“現在雲南的情況,很是複雜,你也在雲南待了數年。”

“你說如果現在撤下沐家,那麼雲南的事務由誰來負責統管。”

朱英對於雲南土地兼併的事情,並沒有生氣的表現,只是把奏章放在一邊澹澹的問道。

“這”桌增平頓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

朱英擺擺手:“行了,便就這樣吧,你在雲南也任職了數年,這次回來就不用再過去了,再聽從吏部的調令吧。”

桌增平聞言還想說上兩句,但看著太孫殿下的神情,也就把想說的話嚥了下去。

他沒想到自己如實彈劾,反而是要被調出雲南。

難道就因爲沐英是陛下的義子嗎。

桌增平走後,朱元章這才從屏風後出來。

“大孫是因爲覺得咱念著沐英的好,所以纔對沐家照顧?這可不像大孫平日的風格。”朱元章有些意外的說道。

本意是讓大孫單獨來處理,沒想到大孫一直非常看重土地兼併的事情,到沐家這裡反而是輕輕放過,還把桌增平給調出雲南。

朱英解釋道:“調他出雲南,是因爲這次上奏的事情一發生,他自然跟沐家勢如水火,也算是爲了讓他好過一點,不至於去跟沐家硬碰硬。”

朱元章眉頭一挑:“大孫是覺得雲南這個地方,咱們管不了了?”

朱英搖頭道:“自然不是,關於雲南的這些事情,其實我也大概是瞭解一些的,但現在的雲南跟我大明其他疆域看似差不多,實則是相差很大。”

“雲南的局勢很複雜,主要是大量土著部落的存在,就大大小小幾十個民族,其中的矛盾非常的尖銳,不能按照一般的方式去管理。”

“對於大明來說,雲南的問題不在於土地兼併,而是在於教化。”

“沐家確實有兼併了大量土地的行爲,看似是違背了大明的律法,可這也是雲南的現狀不得已而導致的,如果不能掌控足夠多的土地和權勢,那麼本身就無法鎮壓整個雲南。”

“縱觀整個朝廷,不管是派誰去都沒有意義,唯有永世鎮守,通過一代代的教化,才能慢慢把雲南真正變成我大明屬地。”

現在的雲南,其實跟吐蕃,西域,安南沒有什麼區別。

只不過因爲其地理位置的關係,對於大明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明初時期,殘留的蒙古貴族,還想著從雲南整兵再次反攻大明。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甚至於朱元章都會當做安南一樣的看待。

教化雲南,說起來簡單,其中最關鍵的是大量的人口遷徙,要知道元末之後的大明本身漢民就少,各處都是百廢待興,還要遷徙大量的人口過去,對於大明本身的發展都有影響,可朱元章依舊還是這麼做了。

“大孫說的沒錯,雲南對於大明來說很是重要,所以當年咱就讓沐英鎮守,他的忠誠咱可以放心。”

“沐春也是個好孩子,聽話懂事,對於咱們大明也是一片赤城。”

“土地兼併的事情,放在雲南根本不叫個事,不能用京師這邊的方式去處理,這一點大孫做得很不錯。”

“不過大孫想來也不會一直這樣放任下去,那個時候咱已經是不在了,對於沐家,多少有幾分情誼,不要太過了。”

朱元章很明白,不是漢人主導的地方,就很難是朝廷的直接統治。

所以現在沐家掌控整個雲南的軍政大權,也是朱元章的授意。

當年朱元章殺貪官殺了那麼多,但是雲南地區幾乎都沒怎麼動,本身去了那邊就跟流放差不多的感覺。

各種土著部落,隨時都有造反的可能,這是文化的不同,跟沐家所謂的壓迫沒有任何關係。

只是朱元章很清楚,雲南的現狀是不符合大明心中預期的,大概有個十年八年的,等雲南的局勢穩定下來,那麼沐家就不能像現在這樣了。

沐英是從八歲起,就一直跟隨在朱元章的身邊,比太子朱標還要早很多。

養育了這麼多年,況且沐英真的跟朱元章還有馬皇后很親,也很懂事聽話,說沒感情是不可能的。

朱元章也猜到,大孫動手整治雲南的時候,估計自己已經不在了,所以纔會補上這麼一句。

在朱元章心裡,沐英也是猶如兒子一般,甚至就感情上比多數兒子還要好。

讓沐英鎮守雲南,其實跟敕封藩國沒有多大區別。

“爺爺放心便是,我不會做那等狡兔死,走狗烹之事。”

“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大明都需要大量的人才,阿瓦,孟艮,麓川,包括後邊的瀾滄,蘭納,白吉等國,這些都是未來大明可以去發展的方向。”

“大明的事業,沐家的事業,不會僅僅只是在雲南就停止,而是會一直的朝著前面去發展。”

朱英在說這個話的時候,語氣很是堅定。

他要讓大明的文化往全世界的方向傳播,首先打造的就是整個亞洲版塊。

就當今世界來說,教化,從來就不是溫和的。

尤其是對於絕大多數的民族而言,憑什麼去放棄自己的信仰,來學習大明的文化?

大明的教化,用嘴去傳播嗎?

真要有什麼跑過去傳教之類的,這可是會被人當成異教徒的。

就算是目前朱英正在籌備的洪荒神話,也只是想要打開一個突破口。

真正讓別人的臣服並且選擇歸順的,從來只有刀劍和大炮。

當他們說漢語,寫漢字的時候,自然也就成了大明的子民。

“真想看到大孫主宰萬國的那一天,想必是會非常的精彩吧。”

“這在歷來的王朝中,將會是我大明擁有著最爲遼闊的疆域,最爲廣袤的百姓。”

朱元章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希冀。

他曾經也有著這樣的夢想,不過後來慢慢的放棄了。

現在他在大孫的身上,看到了這樣的希望。

按照現在的發展形勢,於大孫的統治下,或許再過三十年,不,也許只是二十年的時間,就能真正的掌控更多的國家。

把他們變成現在雲南一樣的情況。

這是多麼值得頌讚的豐功偉績。

朱元章是真的很想很想,親眼見到這麼一天的到來。

“爺爺說什麼呢,活到百歲那是最起碼的,至少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定然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現在孫兒已經專門用了大量的款項作爲醫學方面,主要就是在養生這塊,目前已經有了很好的成果,所以爺爺不用想那些。”

朱英當即說道。

朱元章聽聞,哈哈大笑起來。

“咱今年已經到了古稀之年,活到百歲那還有三十年,大明今年已經建國三十年,大孫是想讓咱再當三十年的皇帝嗎。”

“等到那個時候,大孫都已經是過了天命之年了,這歷來王朝,豈有聽聞五十歲的太孫。”

朱英說道;“五十歲的太孫怎麼啦,這是多好的事情,我就想爺爺一直陪著我。”

“現在什麼事情都有爺爺頂著,我纔不想去當什麼皇帝,做太孫自在多了,很多事情也要輕鬆簡單些,沒那麼麻煩。”

朱元章無奈道:“自古以來,哪家的太子太孫不想著當皇帝,偏偏就出了你這麼個備懶的。”

朱英反駁道:“別人是別人,我是我,反正當太孫挺好的,真希望就這麼一直當下去。”

聽著這話,朱元章苦笑的同時,也拿朱英沒有辦法。

他知道朱英說的這話可不是隻是給自己講好聽的,而是心裡頭真是這麼想的。

除了一些必要的接見,大孫甚至很是煩大臣無論什麼事情都要過來彙報,更多的心思是放在練兵跟民生之上,真正的做到了放權大臣。

想到這裡,朱元章不由的囑咐兩句:“現在大孫放權倒是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但官員這麼多,難免會出現一些渾水摸魚,攪亂民生之輩,也不能都不放在心上。”

朱英聽話這話,便就順勢說道;“先前爺爺讓百姓告御狀,我覺得挺好的,所以打算往這方面發展一下。”

告御狀被一些開明君主當作下情上達、建言立政的重要手段,且被視爲一種防微杜漸、平息民怨的治國安邦之道。

但從各代王朝的政治實踐來看,就其整體而言,是反對和壓制進京告狀的,對這樣的行爲經常表達出一種消極、規勸甚至是恐嚇的態度,對上訪百姓動輒處以“杖一百”或“充軍”的訓戒和懲罰。

唐太宗李世民時,上書言事者大多希望他親自處理,以防壅蔽。

對此,魏徵的意見是:“此乃不識大體者,州縣之事豈要陛下親自審斷?”

對於大量的“擊登聞鼓”者,唐右金吾將軍上疏曰:“訟者所爭皆細故,若天子一一親之,則安用吏理乎!”

顯然,,過多的“越訴”會侵犯“下官”的正常職權,打破國家權力運作的正常秩序、造成“上”(朝廷)與“下”(地方)關係紊亂。

而朱元章是鼓勵告御狀的,於《大誥》中甚至是號召百姓監督舉報官吏,允許百姓捉拿貪官污吏,繞過上級行政直接押解到京城告御狀。

《大誥》在頒佈之後確實收到了一定效果,洪武朝的安定和諧與朱元章嚴刑峻法,厲行反腐有直接關係。

只是朱英知道,這樣極端的律法很難持久,不管是在朱元章之前,還是一直延續到後世,如此律法再不曾實施過,僅僅洪武年間的曇花一現。

且對於治理地方來說,也是治標不治本。

圍繞告御狀所形成的百姓、朝廷、地方三者關係,在某種意義上呈現出一種朝廷與底層民衆共同施壓於地方的格局。

朝廷與底層民衆在與地方官府違法亂紀、官僚主義、欺上瞞下的鬥爭中具有某種利益的一致性。

沒有哪個皇帝希望自己國家的官員都是貪官污吏,但個人的精力並不能去探明。

在此過程中,朝廷爲國家利益和社會正義代表的角色。

百姓與地方的矛盾,經由“進京”被帶到了京師,從而轉變爲這些羣體與朝廷的矛盾,以及朝廷與地方的權力博弈。

朝廷既需要通過上訪這種渠道監督和震懾地方官員、使之不敢肆無忌憚,也需要地方官員的擁護和支持,通過加強地方在處理上訪問題上的作用與功能,使之承擔更多的責任而減輕朝廷的壓力。

只不過朱元章現在給告御狀的百姓的權力太大了,使得地方上的政權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如果在一些事務上,官府不能讓百姓滿意,那麼就能通過‘告御狀’來威脅甚至是敲打官府。

目前地方上一些官府來花錢了事,爲自己的烏紗帽妥協百姓很是常見。

如此下去也影響到了政權通行。

所以朱英打算就這個方面,進行改善。

不管是什麼權力,一旦失去了束縛,都會變成危害。

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三十三章:朱高熾的小心思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349章:正旦將至第301章 :一律三年起步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492章:爺孫間的和諧發展第793章 李景隆帶回來的麒麟瑞獸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526章:安南必須用漢字第八十章:煌煌大明沒有太監第118章:這特麼什麼玩意第十八章:車船店腳牙第七十六章:沿海倭寇第334章:帝王心態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一章:八百里加急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401章:倭國地圖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都310章: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求月票)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549章:自斷臂膀的朱英第431章:蘇州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507章:開始擺爛的朱元璋第296章 :找死可就別怪我了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693章:海外藩王的殖民侵襲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421章:海上貿易的眺望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400章 :咱的好大孫,好大孫!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354章:棄筆從戎第298章 :辦廠埋下的雷第383章:目光西南第253章:朱元璋對帖木兒的重視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814章 平定倭國,改四大行省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141章:朱英的恐怖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378章:連陛下都起身了第119章:我大哥怎麼可能還活著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392章:大明春耕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184章:布條歸位,滴血認親(求一波月票)第601章:要被奪權的朱高熾第715章:占城版古惑仔第465章:老朱家的集體遊玩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159章:繼續關著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544章:打破關稅壁壘的辦法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582章:備軍三十萬,平定安南第672章:太孫手裡的刀第747章 那我能跟著一起去嗎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813章 倭國進行的豪賭說明一下第327章:刺殺太孫的後果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669章:劉勝下線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183章:朱允炆的坦白局第247章:安南初動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645章:大明要謀取拜占庭帝國?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第二十八章:怎麼就當真了呢第788章 大明第一守將.第八十七章:那塊布條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296章 :找死可就別怪我了第358章:錯覺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六十三章:海禁
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三十三章:朱高熾的小心思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349章:正旦將至第301章 :一律三年起步第三十四章:就地格殺第492章:爺孫間的和諧發展第793章 李景隆帶回來的麒麟瑞獸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526章:安南必須用漢字第八十章:煌煌大明沒有太監第118章:這特麼什麼玩意第十八章:車船店腳牙第七十六章:沿海倭寇第334章:帝王心態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一章:八百里加急第489章:朱英對朱棣的支持第401章:倭國地圖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都310章: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求月票)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549章:自斷臂膀的朱英第431章:蘇州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507章:開始擺爛的朱元璋第296章 :找死可就別怪我了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693章:海外藩王的殖民侵襲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421章:海上貿易的眺望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400章 :咱的好大孫,好大孫!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354章:棄筆從戎第298章 :辦廠埋下的雷第383章:目光西南第253章:朱元璋對帖木兒的重視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814章 平定倭國,改四大行省第792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141章:朱英的恐怖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378章:連陛下都起身了第119章:我大哥怎麼可能還活著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392章:大明春耕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184章:布條歸位,滴血認親(求一波月票)第601章:要被奪權的朱高熾第715章:占城版古惑仔第465章:老朱家的集體遊玩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159章:繼續關著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544章:打破關稅壁壘的辦法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582章:備軍三十萬,平定安南第672章:太孫手裡的刀第747章 那我能跟著一起去嗎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813章 倭國進行的豪賭說明一下第327章:刺殺太孫的後果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669章:劉勝下線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183章:朱允炆的坦白局第247章:安南初動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602章:朱棣的女兒們第645章:大明要謀取拜占庭帝國?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第二十八章:怎麼就當真了呢第788章 大明第一守將.第八十七章:那塊布條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296章 :找死可就別怪我了第358章:錯覺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六十三章:海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尔勒市| 绥阳县| 无棣县| 无棣县| 商水县| 宜良县| 吉木乃县| 茶陵县| 陇川县| 白水县| 屏东市| 南涧| 中西区| 大渡口区| 云安县| 彰化县| 维西| 长沙市| 克东县| 松原市| 定兴县| 麟游县| 仪征市| 深泽县| 西畴县| 新宁县| 合阳县| 晋城| 云浮市| 武山县| 上蔡县| 西乡县| 大连市| 彭山县| 左权县| 桂林市| 靖西县| 祁东县| 凤凰县| 清原|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