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

黨錮之爭暫且不表,眼下有著魏忠賢在前面頂著問題倒是還不會爆發,眼下最重要的還是銀子的問題。

畢竟後世對於大明走向毀滅的評價裡也有說到。

明末與其說是毀於農民起義,不如說是毀於經濟崩潰,中央財政的軟弱使得大明在面對天災人禍時往往顯得很被動。

一句話總結那就是,窮啊!

人窮尚且志短,何況如此龐大的大明帝國呢?

朱由檢對此深感認同,眼下最重要的是快點開啓米涅步槍的研製,畢竟兵權和皇權之間的那些深切聯繫,他還是能夠認清楚的。

東廠眼下已經摸清楚了京師大小官員家中底子,雖然其中一些數據的準確性上或多或少有些差距,但看到魏忠賢送來的統計單子,朱由檢還是很心驚。

原本以爲崇禎一朝纔剛剛起步,貪腐還沒有到深入膏肓的地步,結果卻..

此刻距離李自成攻破京師還有十幾年時間,可此刻京師內大小官員們家中的財富可一點都不亞於十幾年後。

突然,他回憶起《晚明史》中兵臨城下時,崇禎向滿朝官員募捐,情深意切,早已算得上是來自皇意哀求,卻...

要知道崇禎皇帝在當初勸大臣們捐款的時候,大臣們都哭窮說自己沒錢,最可氣的是崇禎皇帝的岳父,崇禎讓他捐錢,他說沒錢就算了,竟然還跑去給自己的女兒(皇后)哭窮要錢,轉而再拿出一小部分來捐給崇禎,還表示自己是個忠臣。

結果,等到李快遞的大順起義軍打進城來之後,這些說沒錢的大臣們竟然一個個都成了富翁,有些人甚至一口氣吐出了幾十萬兩銀子。

跪地祈求李自成饒自己一命的同時,在大順新朝求個職位。

朱由檢搖了搖頭,自己來了這樣的局面就不應當再出現了。

“王伴可知朕的內帑還有多少存銀?”

朱由檢其實對於自己此時的財政情況還是有些一知半解的,畢竟戶部的國庫常年空虛,都需靠內帑貼補,不堪一用。

“回陛下,內帑...內帑現存摺白銀約有兩千三百多萬兩...”

說罷,王承恩便跪在了地上。

其實此不怪王承恩,內帑只餘兩千三多萬兩,說來都得怪天啓帝。

自古以來,除非王朝更替,否則只是皇帝之間的傳遞,內帑一樣是要被後來者所繼承的。

天啓一帝在位短短數年,就將萬曆辛辛苦苦攢下的內帑家當揮霍一空。

若非如此,內帑何以如此空虛。

但說者內心複雜,聞者卻滿是欣喜。

此刻的朱由檢屬實沒有想到,內帑里居然還有如此鉅款,畢竟在他這來自後世的眼光裡,國庫都已空虛的情況下,皇帝又能有多少錢呢?

有錢了,那就證明能夠乾點事了。

隨即,朱由檢便開口說道。

“王伴,隨朕走趟工部。”

雖不知爲何陛下不招呼工部侍郎前來面聖。

而是親自擺駕工部,但王承恩未曾多話,只是轉頭下去吩咐。

但已感受到,崇禎皇爺對工部似乎很是重視。

此時,大明工部尚書還是剛剛走馬上任的薛鳳翔,原來的工部尚書霍維華,因爲和天啓一直不清不楚,被剛登大寶的崇禎一腳踹到了兵部。

聽聞崇禎要駕臨工部,消息傳到後,薛鳳翔就一點也不敢耽擱。

朝堂之上崇禎難得一見的狠辣面目,還歷歷在目。

龍輦剛到,王承恩就遠遠看到等候在工部外的大小官員,一字排開等候天子駕臨。

王承恩揮揮袖子,示意儀仗停下。

薛鳳翔快步上前來迎。

一路上。

朱由檢也在心中盤算明末的大致情況,首先衆所周知的是京營糜爛,遼東尚可牽制女真,但僅限於牽制。

並且每年需朝廷負擔沉重遼餉,以至於崇禎朝廷逐漸不堪其重,逐年攤派徵稅。

到崇禎朝真正的後期,各類稅目之繁雜,提前徵收之數量,堪稱歷史奇觀。

如果想要徹底解決遼東之患,歸根結底就是要解決女真。

韃子一日不除,則外患一日不休。

眼見工部已至,爲了印證華夏圖書館中米涅步槍能否在現階段被生產出來,朱由檢也不惜親自跑一趟。

“微臣不知陛下親臨工部,怠慢之處還請陛下海涵。”

朱由檢不是來聽薛鳳翔說這些客套話的,近日來此目的只有一個,敲定米涅步槍生產。

“薛鳳翔,朕且問你,而今大明火器製造在何處?還可堪一用啊?”

朱由檢此話一出,薛鳳翔一時間有些愣住了,好端端的怎麼陛下今日大老遠的跑來工部就爲了這點小事?

大明的火器生產其實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最早可追溯與洪武年間,在永樂朝時定下規矩,由皇家管轄,統一於王恭廠內生產後派發兵部。

這個制度原本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壞就壞在了在明朝時期,大明匠人可是賤籍,能攢下些小錢或頭腦靈活些的工匠。

大多都憑關係脫籍,而留下的自然也就剩下些老弱病殘。

加之經費日漸稀薄,明末之京營神機營火器軍那“十銃之中,僅有六七銃發出;六七之中,僅有二三中耳。”

導致後期神機營在面對滿清高機動的騎射部隊的衝擊時候,往往都是潰不成軍,一觸即逃。

儘管來工部任職時日不多,薛鳳翔卻也算得上稱職,用僅存的經費修繕京師境內水利不說,還派出工匠指導直隸境內農田水利設施。

可對於王恭廠的情況,薛鳳翔一時間也是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朱由檢見此情形便心中暗道一聲,要壞。

便直言說道:“朕看你這工部尚書也算盡職盡責,可怎連你都不知朕大明火器之核心現狀如何,這如何讓朕放心呢?”

薛鳳翔聞言也是冷汗大冒,身後隨從數人也心驚不已,見薛鳳翔馬上要跪地請罪,也是紛紛跪地大呼有罪。

朱由檢不願再多耽誤時間。

擺駕王恭廠。

其餘人等連忙跟上,薛鳳翔走之前還招呼人先行一步去王恭廠打探一番,要是皇爺駕臨看到不該看的東西。

他可吃罪不起。

然而由於傳話小吏無馬不說,又瞻前顧後不知該如何是好,竟然慢了一步,龍輦儀仗都到了,他才氣喘吁吁的遠遠瞧見。

一切都被朱由檢,撞了個正著。

剛一到地方,朱由檢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只見王恭廠大門敞開,僅有一小吏,身穿繡花棉襖,雖說看似是棉襖,可要定眼細瞧棉襖之上早已是污穢不堪。

外表不僅漆黑髮亮,棉絮也跑了大半,看起來則是窮苦不堪。

原本如此倒也無事,畢竟王恭廠早已窮困潦倒,這件事在京城之內也是人盡皆知。

壞就壞在此人,似乎清早還去花了兩個銅板喝了近來纔在京城流行的早酒,貪杯幾口,此刻正依著門檻作枕,呼呼大睡。

這可讓一旁隨同朱由檢到來的薛鳳翔叫苦不迭。

就連王承恩也在心中不禁暗道:“薛鳳翔這老傢伙,這回恐怕不走運了。”

薛鳳翔恨啊。

自己當初走馬上任工部尚書時是多麼意氣風發, 官至尚書,放眼整個大明朝又有幾人,雖說只是朝堂之上最不起眼的工部。

乾的也都是時常被他人瞧不起的雜學活計,有時還因水利治理不力被天啓帝斥責幾句,但終歸日子還是過的勉強算舒坦。

在這偌大京城也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但此刻,就因爲小小的王恭廠栽跟頭,他打心眼裡不舒服。

可此刻的朱由檢,卻一反常態。

饒有興致的注視著這一切。

“王恭廠的守門小吏都還能喝個早酒,來此呼呼大睡,看來你工部效益不錯啊。”

“臣..臣有罪...”

而此刻,大批人馬駕到,饒是那小吏睡得再香甜,也該醒了。

只見他揉揉眼睛,神色恍惚,但下一秒就如同撞鬼一般,跪在地上止不住的顫抖起來,就算再沒見識。

那也算得上皇城根腳底下生活的人,怎能認不得天子聖駕呢?

“陛...陛下..”

饒是小吏撓破頭皮也想不通,爲何天子與諸位官員居然在今日雲集小小的王恭廠門前,該死不死的還撞見了自己呼呼大睡的場景。

“不要緊張,帶朕進王恭廠內看一看,朕倒是很好奇如今朕大明火器出自何處,又是如何製作,看看朕的能工巧匠們。”

不過這話,就不由小吏接了。

只見薛鳳翔從後竄了出來,跪在地上大呼。

“臣遵旨。”

一行人走入王恭廠,如果說外面看起來王恭廠只是稍顯凋零,那麼裡面可以說是用殘破不堪來形容最爲貼切。

久未生火的鍊鋼爐子旁已然生起了雜草,用來卷制銃管的工具也隨意的在木質操作檯上隨意散落。

見不到一位工匠的王恭廠就這樣映入眼簾。

“薛大人,朕不知這王恭廠工匠今日都在何處,是有其他安排嗎?”

“回陛下話,這王恭廠...已許久未曾接過來自兵部的單子了,故而這..工匠..們恐怕是出門去尋找其他活計了..吧。”

其實這話說出來,薛鳳翔是冒著砍頭的風險的。

王恭廠自祖宗開設,就早已立下規矩,其中匠人無論如何是不應擅自離開的,畢竟其中包含的可是大明火器的全部秘密。

見朱由檢神情逐漸變冷,薛鳳翔更加惶恐起來。

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一百五十章 平淡之中乍現的驚喜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檢要下南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三百七十七章 遭遇倭船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變幻的海外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四十章 宴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快點啊第三百一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
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守不住的金州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一百五十章 平淡之中乍現的驚喜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檢要下南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三百七十七章 遭遇倭船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二百九十八章 花了好多錢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變幻的海外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四十章 宴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快點啊第三百一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河北省| 安多县| 兴文县| 大丰市| 阿拉善左旗| 杂多县| 宁乡县| 彭水| 镇巴县| 调兵山市| 内黄县| 安岳县| 剑阁县| 盐山县| 柳江县| 县级市| 满洲里市| 阳谷县| 镇原县| 拜城县| 牟定县| 东安县| 吉林市| 亚东县| 永兴县| 吉安县| 神木县| 瑞金市| 开阳县| 江山市| 上饶县| 固原市| 黄浦区| 武功县| 调兵山市| 盈江县| 阿荣旗| 德兴市| 玉门市|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