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

而與靜靜等待考試放榜之日,前來京師參加新式科舉考試的學子不同。

對於遼東關寧城內的將士來說,皇帝恩科不在考試場上薄薄的宣紙之上,而在於那明黃色的聖旨之中。

關寧城內,校場之上。

天虎軍在此肅立而一旁的遼東明軍也一樣在等待著來自京師的皇上的聖旨。

“男兒有志來當兵,馬革裹屍把家還!”

內官在廠衛的跟隨下,緩緩走上校場之上的高臺,手中拿著的自然是那明黃色繡著龍紋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軍中之人,皆以軍禮單膝跪拜,遠處代表天虎軍的黑色龍旗也緩緩打開。

“關寧之戰,遼東軍有戰死者,皆照天虎軍將士待遇進行安撫,若有妻兒,允許免試入當地州縣爲官,封從九品!俸祿按當地官員品級執行,並一次性補貼軍餉二十年,一次性發放十年,後十年按月發放,軍餉總額按現有級別翻倍發放,與天虎軍將士並行入遼東省軍烈碑!”

如果說前面的豐厚待遇已經讓那些原本駐紮在此的關寧軍們感激涕零。

那麼最後的一句話讓所有人,包括天虎軍在內。

都一時間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不顧軍裝在身,不顧鐵甲難忍。

紛紛雙膝跪倒在地叩謝皇恩浩蕩。

樹碑立傳!

這本是他們這些平頭小兵所以一輩子不敢想的事情。

而現在,每一位戰死的士兵都可以獲得烈士一般的待遇,並且其名字可以被刻在軍烈碑之上。

豐碑掩白骨,軍魂守豐碑。

“所有陣亡將士屍骨尚存者可移至遼東省烈士陵園,其中屍骨無存者,其衣冠可入烈士陵園,如不入遼東省烈士陵園,可入其家鄉當地烈士陵園,世代由後人守護!”

“爲所有爲國戰死而捐軀之烈士,賜其家庭,大明軍烈牌匾,責令地方建祠並祀......”

“其中把總或天虎軍排長以上級別者,蔭其子入天虎軍繼承父職,並提級使用!”

“在此戰中有功者,按記載功勳大小,賞銀、升職....”

“皇恩浩蕩,責令大明皇家陸軍學院拿出了100名進修名額,賜予關寧守軍與天虎軍將士,有功者可入學院學習後另有他用!”

一遍一遍,一道一道,聖旨之上說了很多。

嘮嘮叨叨的話語中不難感受到朱由檢對於眼下軍人的偏愛。

校場很大,官兵很多,好在有鐵皮喇叭在不斷的擴音給更遠處的將士們。

務必將皇恩傳遞到每一個將士的耳朵中。

終於,內官的不再說話,聖旨已唸完。

“天虎軍及關寧城守軍!接旨!”

“臣...蒙脫代天虎軍第一師第二旅所有將士及陣亡英魂接旨!”

“臣...畢自肅代遼東軍關寧守軍所有將士及陣亡英魂接旨!”

“謝陛下,皇恩浩蕩!”

兩人雙手高高擡起,同時雙膝跪在了聖旨之前,共同接過了聖旨。

而高臺之下的將士在軍官的帶領下,重新站起後一同隨著蒙脫與畢自肅跪了下去。

高呼“謝陛下,皇恩浩蕩!”

這一次的封賞中,朱由檢曾與朝廷之上不少的官員在研究的時候起了不一樣的意見。

但是最終還是按照朱由檢的想法進行了封賞。

當然了主要問題就在於,樹碑立傳,建祠並祀。

在過往的歷史長河之中。

這樣的待遇屬於將領、屬於元帥、屬於梟雄。

但唯獨不屬於他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士兵。

而如今的聖上,卻關懷到每一個小兵。

讓皇恩浩蕩將每一位將士都包含在內。

天虎軍的將士們更是低頭不語,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這樣的消息,作爲陛下親軍的他們其實在此之前也並沒有聽說過。

低頭看著自己脖子上薄鋼製作的銘牌,上邊雕刻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名字和所屬的戰鬥班級。

......

關寧一役,在朱由檢看來,雖然並不大,並不慘烈。

但是戰果不小,影響不小。

更重要的是爲後來者樹立一個典範。

那就是完全不需要畏懼那所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建奴。

時代已經過去了。

現在的大明強軍可遠遠不止天虎軍這兩師兩旅。

隨著越來越多的天虎軍結束訓練。

隨著大量的流民青年壯勞力加入天虎軍。

現在的京營都已經呈現了人滿爲患的趨勢。

並且還在不斷的擴充營房,增加校場,擴充整體的訓練區域。

並且現在的新式裝備也不僅僅是米涅步槍這一種。

王恭廠加上兵仗局後重新成立的兵器總局。

在米涅步槍和各種新式知識的影響下。

在大明皇家科學院的指導下。

已經逐步開始從刻板的仿造走上了自主研發的路子。

只不過步子不能邁得太大的道理所有人都還是知道的。

所以剛開始的研究主要是源自對於米涅步槍進行改造,儘可能的提升性能。

因爲大明的鑄造整體技術水平相較於後世還有差距。

所以現在生產出來的米涅步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沒有那麼標準。

畢竟。

真正的現代化武器製造業是很高深的科學技術。

而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科學在大明纔剛剛起步,不過朱由檢也並不著急。

只要自己還在一天,只要系統還在一天,雖然現在積分比較少。

可是系統每個月都在進行評估,隨著大明不斷強盛。

朱由檢有理由相信,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

大明皇家陸軍學院。

表面上聽名字是坐落於順天府的軍事學院。

但是朱由檢綜合了現有的講武堂制度並且吸納了後世的現代軍事理論所獨立打造的新學院。

地處...保定...

當然。

目的也很明確。

就是用後世思維結合當前實際。

狠狠的揍特孃的。

“新式科舉的成績待內閣、吏部再覈查一遍,如果無誤就發出去吧,各大學院的官員們都快煩死朕了,不就是學生麼?將來的學生多的讓他們害怕!”

黃立極在一旁搖頭輕笑。

這讀書終究是少數人的專利。

什麼時候才能學生多到讓老師害怕呢?

“微臣遵旨,待覈驗無誤之後就在京師張貼皇榜,到時候還要看看這一批的生員們是想進入傳統的翰林院內學習,還是進入新式大學院。”

“優先安排新式大學院內學習,朕這大明皇家陸軍學院有的是地方!”

朱由檢直言說罷,爲這件事定下了主旋律。

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四十章 宴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四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零二章 進京面聖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獲勝利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追擊不止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
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四十章 宴第四百零八章 悉數歸案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四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八十四章 誰是王立祥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零二章 進京面聖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獲勝利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追擊不止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民市| 天镇县| 辽宁省| 汤阴县| 全南县| 台安县| 万全县| 夏河县| 荣昌县| 五莲县| 临城县| 孟州市| 民丰县| 烟台市| 大兴区| 内乡县| 奈曼旗| 萨嘎县| 大厂| 什邡市| 孝义市| 磐安县| 陆丰市| 陇南市| 扎赉特旗| 安化县| 巨野县| 武强县| 旌德县| 湟中县| 台南县| 辛集市| 扎鲁特旗| 眉山市| 涪陵区| 昌乐县| 瑞昌市| 广丰县| 沾化县| 顺昌县| 新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