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

只不過這一次的新式科舉之中,朱由檢將命題的權利交給了大明皇家科學院,而不是由自己再去親力親爲出題。

畢竟在專業知識上,儘管只過去了一年時間。

但大明皇家科學院的不少研究員,自身的水平其實已經開始略高於朱由檢了,畢竟在前世的時候,朱由檢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而已。

畢業了這麼多年,還能剩下多少墨水呢?

但朱由檢也沒有完全不插手命題,還是與之前舊制科舉一樣,由他來出新式科舉第三考之中最後的一道大題,也就是關於大明發展相關的題目。

這種題目一般來說都具有相當高的開放性,考生大多可以暢所欲言,說出自己認爲大明還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好,今後要如何在這些不好的地方加以改正。

毫無疑問。

這樣的題目無疑是對那些一心只撲在書本上的考生最致命的題目。

如果沒有足夠的相關知識,沒有對大明民生的一定了解,那麼拿到朱由檢所設立的題目,該懵還得懵,不會寫的是一點也不會寫。

畢竟,儘管表面上來看大明的大學院制度已經有了後世高等教育的雛形。

但說到底,還是朝廷選拔官員的考試,從新式科舉到大學院學習,到最後的出仕爲官,爲政一方,都是朱由檢劃定好的發展路線。

所以說,不僅僅要學習足夠的新學知識。

還要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儲備,這就是朱由檢對於今後新式科舉考試的預想,而這一次的新式科舉由於時間上更加充足。

考試時間是由朱由檢提前就規定好的。

在大明每年的四月初左右,如無意外,將會一直延續下去,而那“有教一方”的牌匾,這一次依舊沿用了下來。

對於地方的官員而言,沒有誰能夠拒絕這樣的榮譽。

只有這樣,地方的官員才能夠在新式科舉上花力氣,花工夫,盡全力配合爲朝廷選拔人才而出力。

而在新式科舉如火如荼的準備期間。

朱由檢卻一有空閒,就跑到農業部去找徐光啓,因爲朱由檢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

“徐愛卿...你可知大明每年肉類產量能有多少..”

到了農業部後,朱由檢的第一個問題就問的徐光啓有些懵神,支支吾吾了許久纔開口說道:“回稟皇上..這..肉類產量,如今大明並未有專人做過調查統計啊..”

朱由檢搖了搖頭。

開口說道:“別小看這肉食的問題,百姓的生活條件將會逐步的越來越好,將會從最開始的只要能夠有個溫飽,不管是什麼糧食..逐漸轉變爲對肉食的渴望,對蛋奶的需求,朝廷在這一塊難道就沒有一點佈局嗎?”

徐光啓點點頭..:“皇上..這事,這種事情一般不會由朝廷來管,都是各個地方自己管理啊,何況之前連人吃的糧食都不夠,更別提養殖家禽吃肉了..”

“今年朕聽說,不少地方將收穫甘薯時候的甘薯藤都拿來吃了,吃不完的都用來漚肥..這其實是很大的浪費,這甘薯藤雖然人也可以食用,但用來發展養殖其實才是最好的利用手段。”

“朕這裡有一本《母豬繁育及產後護理技術精編》,朕現在把這本書交給你...”

就這樣,徐光啓一臉蒙圈地接下了這本關於母豬繁育的書籍,於此同時,還接下了朱由檢關於在全大明範圍內設立一批朝廷直屬,地方代管養豬場的任務。

並且不僅僅是這麼簡單,爲了滿足大明百姓的吃飯問題。

朱由檢還準備在各地試點,將養殖業也要發展起來的目標進入了大明朝堂之上,不少官員對此甚至還頗有意見..

“皇上..這養殖家禽牲畜,自古以來就是百姓自家的事情,若是耕牛進行管理..還於情於理說得過去,可這..豬..雞鴨..這這這!沒有先例啊!”

爲了發展畜牧業。

朱由檢專門舉行了一次朝會,但這議題剛一被徐光啓拋了出去,便有不少的官員表示不理解。

但朱由檢卻一臉認真的開口迴應道:“諸位愛卿,表面上來看,這事朝廷不應該管,就算是管最多也只是出臺一些利民的稅率措施而已,完全沒有必要親自插手干預,但朕要說的是!這很有必要,朝廷必須要加以影響...”

隨著朱由檢擲地有聲的肯定,底下不少官員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不知道諸位愛卿明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肉蛋奶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這三樣東西,可能對於諸位大臣們來說算不上什麼。”

“畢竟爲官者,如今條件好了,怎麼可能會有買不起的肉的官員呢?可對於百姓而言,很多百姓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吃過肉,沒有肉吃,沒有蛋奶來加以補充營養!”

“大明百姓就會越來越矮,身體也會越來越差!”

朱由檢剛一說完。

下面的不少官員便目瞪口呆的看著朱由檢,緊接著朱由檢便接著說道:“怎麼一個個都看著朕啊?不相信是嗎?”

說到這,一旁的王承恩連忙送上了一張寫滿數據的白紙。

朱由檢對著手中的白紙再一次開口說道:“皇家科學院最近和皇家統計局針對京師百姓做了一次粗略的調查與分析,結果就是這樣令人震驚!”

“富裕家庭的孩子和貧苦家庭的孩子,哪怕兩人都能吃飽肚子,但在同一年齡的時候,身高卻有著極大的差距,少則數釐,多則甚至能有一丈!”

不得不說,朱由檢的這個原因一拿出來。

朝堂之上反對的聲音幾乎蕩然無存,所剩無幾的幾位大臣也張了張嘴很難接受,但還是有一個言官開口說道:“可..如今的大明百姓纔剛剛吃飽肚子幾天啊..養殖不還是得用糧食嗎?”

朱由檢搖搖頭說道:“養豬沒有那麼難,有條件了多養一點,沒條件了少養一點,但各地都要建起以朝廷爲主管,以地方衙門爲主辦的!養豬場!就是未雨綢繆!也得給朕建造出來!”

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三百八十九章 順利登陸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九十章 薅羊毛計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電報滴滴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
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四百四十章 冰糕第三百八十九章 順利登陸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九十章 薅羊毛計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七十七章 糧食很重要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四百三十五章 什麼情況第二百二十六章 送上門的銷路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七十九章 後金帳內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電報滴滴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修武县| 罗江县| 蓬莱市| 南投县| 新沂市| 兴业县| 司法| 长丰县| 南华县| 乌兰察布市| 水城县| 嘉义县| 定兴县| 五河县| 濮阳县| 内黄县| 墨竹工卡县| 固安县| 砀山县| 蒙城县| 万载县| 福建省| 遂溪县| 凤冈县| 博兴县| 巴彦县| 萨迦县| 永川市| 肥城市| 土默特左旗| 华池县| 枣庄市| 简阳市| 临漳县| 绵阳市| 呼伦贝尔市| 忻城县| 姚安县| 海淀区|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