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

自朱由檢登基之後,所有人都發現原本神出鬼沒的東廠與錦衣衛逐漸開始更多的出現在了普通百姓的面前。

有時候是大街上他們正在對著某個朝廷官員進行一種名叫抄家的活動。

有時候是在不起眼的小巷裡抓捕著某個負隅頑抗的家丁。

但更多的轉變來自那些原本令人膽寒的廠衛似乎在一夜之間就變得讓人感到和藹可親起來。

當然這種和藹可親在更多的時候只是針對於沒有犯事在他們手裡。

不然,他們會用手中的繡春刀告訴你。

你做的事情嚴重觸犯了大明律,只不過目前的環境下,只要你不觸碰到皇帝的錢袋子,基本上都是抓大放小。

這與朱由檢此刻嚴懲官員的方針有關,因爲他深知哪些官員是忠心的,哪些官員的屁股已經逐漸偏移了大明的板凳。

畢竟無論歷史是否由勝利者書寫。

最終他們在大明大廈將傾時做出的抉擇,都被歷史清楚的記載。

無論你現在如何蹦躂,只要你在歷史上做了如“水冰,不可下”之類的事,那麼別說升官,能保住小命都已經是開恩。

而皇宮內。

朱由檢處理完太醫院的事情之後,深深的憂慮再次縈繞在他的眉間。

“該來的終究還是會來的。”

翻開過往由陝西報京師的奏摺,朱由檢已經能從中看到小冰河時期的威力。

哪怕現在只是初期,但其對現在大多靠天吃飯的大明農民來說卻是實打實的減產和影響生存。

一夜間從前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中層職員,到如此龐大的帝國掌舵者,這中間的跨越讓朱由檢有時在面臨如此問題上。

總有著深深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眼下是能被逐漸富裕起來的內帑錢糧所填滿的。

但如果不能開闢出一條大明百姓吃飯的新路子,那麼說的再多,抄家抄的再多也終究會陷入那註定會到來的經濟崩潰之中。

後世康麻子執掌的所謂大清,看過本質其實是因爲大量對漢人的壓榨和迫害同時正趕上了小冰河時期的結束。

並且自美洲而來的番薯、玉米,儘管長期食用會讓人出現不可避免的,例如公共場所不太雅觀的副作用。

可那還是糧食,還是可以充飢,還是可以讓人吃飽肚子,在刀尖壓迫之下也生不起造反的念頭。

“該把歷史上的那些人才往出翻一翻了,糧食問題短期內恐怕還可以維持,但一旦這種情況沒有好轉,百姓就會意識到這不是簡單的災年的問題。”

但朱由檢還沒有放下手中來自陝西接連的求救奏摺,就轉身看見了那懸掛在身後的大明地圖。

目光緊緊鎖死在了離京師近在咫尺的遼東。

遼東已然成爲了此刻整個大明朝的心腹之患,若是放任不管,遼東將在不久之後因爲欠了數月軍餉,迎來大範圍的士兵譁變。

此刻遼東的欠餉問題雖然隨著朱由檢的腰包漸鼓,及時的發放下去,形勢有著剛剛被朱由檢一腳踹過去的畢自肅擔任遼東巡撫。

形勢也能算是一片大好。

那麼眼下狠抓新軍編練、錢糧問題就成爲了朱由檢最大的事情。

只不過這已經被如同細網精篩之後的大明朝堂,官員的缺額卻讓原本很多應該迅速被執行下去的事情出現了放緩的態勢。

就連魏忠賢都不止一次的向朱由檢暗示過,朝廷還需要更多的官員來填補這次的窟窿,雖然六部的尚書們都還沒有換人。

可那下面的侍郎們可卻大多進了詔獄。

更不要說其他的朝廷機構。

只見朱由檢提筆擬旨,責令吏部將今年的科舉提前,並由朱由檢親自草擬試卷。

他可不想要一些只會寫些呆板迂腐的八股文章,而無任何治世所學的官員,並且破天荒的將組織科舉第一步的鄉試權利由各地方的布政使司收回,轉由吏部組織開展。

而之後的會試也由禮部變更爲吏部,如果一個考試窟窿百出而一時間還要依靠原本的基本方式的話。

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換一批人來幹這件事,主考由吏部直接下場幹也有一定的好處,因爲此刻的吏部正是把持在擁皇黨手中。

而殿試就和吏部沒什麼關係了,一般都是將會試中榜之學生組織在一起,共同進京參加由皇帝擬題的殿試,而無論是否通過殿試。

都不會落榜,這規矩已經沿用了數百年,而朱由檢也並不準備打破他,畢竟這次要從鄉試開始就是自己擬題。

說句不好聽的,在如今的大明朝之下,大多的學生早已開始不顧一切的研究八股文,只要通過原本的鄉試基本上就已經踏入功名科舉的起點了。

只要能過一關鄉試,朱由檢都想把人抽上來爲自己所用,但畢竟有些固定的規矩還不適宜直接打破。

所以過了鄉試,又能過了會試,那可真就是人才中的人才了。

所以朱由檢不怕有人做不出來,怕的就是有人將自己的卷子全部答出來,那他恐怕都要思索一下這是不是遇到了穿越者同行。

只不過在朱由檢的旨意之中,詳細規定了此次考試要在大明各省錄用的學生人數,按照考試之後統計出的平均分計算出分數線。

達線者錄用,不達線者成績計入科舉檔案中,只許考三年,若三年不過,則需通過朱由檢之後成立的另一套考試製度,先進入學院學習後再出仕爲官。

而這套制度主要就是破解了如今的大明官員多半來自南方的弊病。

劃定完各省的人數,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此禍。

而且朱由檢還責令戶部配合,在通過考試之後進行第二次審覈,主要是對戶籍、在哪求學的經歷進行審覈。

避免有南方考生侵佔北方考試通過名額的事情出現。

洋洋灑灑這麼多想法,落在紙上責人送去了內閣,朱由檢纔算是鬆了一口氣。

將來註定是要讓很多人的官當的不那麼安穩的,但眼下大明能當官、想當官的人很多,可真正符合他這個皇帝利益的人才卻很少。

所以只能出此下策,先用後世的題目貿然的篩選一批,用三輪考試檢驗一批,再送到翰林院培養兩年(舊制此處爲三年)。

待時機成熟之後,前往各地就職爲官,或直接抽調至各部從小官幹起。

而在翰林院學習已然不同於之前那般污濁風氣,經過這次東廠的清洗,翰林院已然乾淨了許多。

不是看出身,看家底的地方。

將真正成爲學生展露才華之地,而這套制度將不斷的被朱由檢完善,改動,加固。

最終在未來爲大明的吏治革新,貢獻源源不斷的生員。

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六十章 鑄幣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九十一章 面見後金第三百七十五章 興子面聖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三百二十八章 軍營講話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三百三十七章 紅毛試探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貍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貍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四百二十三章 離開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六十章 鑄幣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一百九十章 欣欣向榮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著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
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六十章 鑄幣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九十一章 面見後金第三百七十五章 興子面聖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一百零六章 錦州城破第三百二十八章 軍營講話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一百五十六章 衛所現狀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三百三十七章 紅毛試探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貍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四百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貍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三百零九章 佈局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四百二十三章 離開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六十章 鑄幣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一百九十章 欣欣向榮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著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吉市| 江华| 东乡| 雷山县| 南京市| 阿瓦提县| 尤溪县| 兴海县| 乐东| 仙居县| 清镇市| 五大连池市| 达日县| 海晏县| 时尚| 乌拉特后旗| 鄂州市| 彭州市| 北流市| 晴隆县| 通海县| 肥城市| 社旗县| 珲春市| 南投县| 讷河市| 象州县| 淮安市| 永清县| 昭苏县| 卢氏县| 绥棱县| 沈阳市| 静宁县| 化隆| 宣恩县| 阿勒泰市| 资阳市| 双牌县| 利津县|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