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七回 念切民生 尊榮成敝屣 居安樂土 憂患驚危機

前文江小妹、江明姊弟,同了阮菡、阮蓮姊妹,四人一路,受了小菱洲長老異人龍九公指教,去往盤蛇谷黑風頂尋訪壺公老人。中途誤走錦春坪幽蘭谷,小妹誤中瘴毒,巧遇李玉琪等少年英俠。因在當地耽擱一夜,小妹惟恐誤事被賊黨搶先,又想試黃精精的功力,意欲連夜起身。到了小盤谷並未停留,也不等候後面三人,便往谷中前途探路。不料當地形勢奇險,日落西山便有大風大霧。小妹爲想求快,便於觀察,改由崖頂行走,反倒弄巧成拙。最後到了谷中形勢最險的小螺彎九十三天梯絕頂之上,正在進退兩難,忽然發現谷中火箭和兩團銀光,知是後面三人尋來,用蚊珠照路併發流星信號,忙即趕去。無奈峰崖高險,谷底深黑,上下壁立,呼喊不應,更恐雙方錯過,惶急之中,忽然發現崖壁上現出一道“之”字形的棧道崖坡,彷彿直通下面,忙由黑暗中趕下。

剛走了一小半,谷中珠光忽隱,跟著發現兩隻飛鳥投入下面崖洞之內,隨聽鳥語人言由內傳出。聽出下面洞內有異人隱居,正想去往洞口窺探,忽一醜女迎出,才知洞主乃昔年西南四女俠之一百鳥山人,和門人葛孤同隱在此。江明恰巧趕到,便同入內拜見。那百鳥山人是一個紅顏自發、身材瘦小、手臂特長的老人,年紀雖有一百多歲,如非滿頭銀髮,看去仍似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美婦。拜見之後,便被老人拉向身前。正和江氏姊弟談說問答,兩隻白鸚鵡忽然飛報:崖下兒個老賊已往上面尋來。二人想起阮氏姊妹尚在下洞,心方不安。葛孤已大怒趕去,行時老人再三嚴命:不是萬不得已不許出手。二人方覺此老多年盛名,對這幾個賊黨爲何不肯動手,容他猖狂?老人忽舍前事不談,轉問二人可知本身來歷和真實姓名。

江明想起幼遭家難逃亡在外,爲了年紀大小,母親師長不肯明言。只知身世慘痛,父親全家連同幾家親友均爲仇敵所殺。以前向人打聽,連黑摩勒那樣好友都不肯說。新近才知仇人隱居芙蓉坪。昔年父親爲想起義,多年辛苦經營而成的大片基業均被強佔了去。至於父親全家遇害經過,連老賊的姓名來歷仍不知底細,便是芙蓉坪,也只知道是在靠近四川的深山之中,有的說在川、湘交界,有的又說是在長江上游一帶。這次請問青笠老人和龍九公,一個說:“時機未到。仇人手下的死黨身邊均有一面銀牌,極易分辨。這些全是極惡窮兇,一旦相遇,只管下手,去掉一個好一個。至於芙蓉坪的地名,乃令尊昔年所取,不是原有,地在萬山之中,外人不知,老賊防備甚嚴,便知道,外人也進不去。如知途向和仇人名姓,想起悲憤,難免仗著血氣之勇去往犯險。事關重大,你們師長既未明言,可見不到時候。只把後洞埋伏看清,記住今日之言。隔不多久,司空老人定必詳言。此時照我所說行事,不必多問。”一個雖然稍微多說幾句,也未詳言,後經力請,方說:“你姊弟不必性急,等往黑風頂尋見壺公,迴轉黃山自然知道。”回憶二老先後所說,仇敵虛實雖然知道不少,而仇人的名姓和住處以及自家遭難經過仍未告知。小妹平日最是孝順。江母知她不會背母行事,曾告小妹,在未奉母命以前,不可對人吐露一字。小妹知道兄弟性情剛烈,始終未吐一字。江明人最聰明機警,因聽師長平日口氣,料知受禍必慘,日常悲憤,偏是問不出來。這次黃山路上,本就打定主意,無論如何也要探明底細,尋往芙蓉坪賊巢一探。後遇龍九公,領了機宜,知道報仇殺賊時機快到,心中略慰,遇事也更情急,每一想到便心如刀割。及聽老人一問,正合心意,忙即拜謝。老人略談幾句,便將朱、白諸家受難真情一一說出。江氏姊弟聽還沒有一半,已是萬分悲痛,淚流不止。

原來明朝末年,官貪吏惡,加上許多土豪惡霸互相勾結,民不聊生,而宮廷之中連同許多皇親國戚,享受已慣。儘管國庫空虛,民窮財盡,水旱災荒,刀兵四起,從上到下照樣恆舞酣歌,揮金如土,日夜荒淫,把人民視如草芥。最厲害是一班執政太監,從劉瑾起,一個比一個來得貪酷殘忍,無惡不作。未年有兩個皇帝,又不問事,不是宮妃環繞,肉林酒地,多少年不升一次殿,一切朝政均由這些爲首閹宦假傳君命任意橫行,便是一燈相對,終老深宮,不見朝臣的面,任憑這類太監殘害忠良,荼毒生靈。休說尋常百姓,便是朝中大臣,稍微有點骨氣,不肯同流合污,觸怒了這班閹黨,立時便被專給太監御用的特務機關錦衣衛抓去。好了,死在廷杖之下,沒有連累家屬,或者九死一生,落個殘疾,丟官回去,算是造化;一個不巧,或是閹黨恨得厲害,還要累及親友受那慘禍,滅門九族之外,再饒上許多無辜。

到了未年,魏忠賢當政,更是殘酷到了極點。錦衣衛的緹騎日夜四出,遍於天下,到處捉人,所過之處,嚇得兒啼女號,雞飛狗跳。人民休說稍微冒犯,便是一個被他看不順眼,當時捉住,打個半死,沒有立斃杖下,就算天大便宜。

明末紳權特重,隨便一封信或是一張名帖送往官府,便使許多安善良民有家敗人亡之慘。自來治國家的第一要義,便是使人民能夠安居樂業,民無疾苦,各有所業,自然安分畏法。身家所關,但分得已,誰也不肯鋌而走險。荒年尚多盜賊,何況上下貪污,巨-肆虐;土豪惡紳到處魚肉人民,無所不爲;皇帝又是那麼昏庸荒淫,不理朝政。別的限於篇幅,這裡也說不完。

據清初官私記載和明宮廷的檔案,單是太監、宮女一項,就有十萬人之多。因爲人數太多,管理的太監又都作弊,每日飯食供給不周或是顧不過來,那些沒有權力、最低級的太監、宮女,往往一日之中餓死好幾十個。皇宮以內日有餓鬼擡出掩埋,豈非笑話?照這樣的形勢,無論人民有多老實善良,也要被激起怒火。始而只是一些違反人心不平之事激發人民公憤,發生暴動。如蘇州五義民號召羣衆打死廠衛、嚇走巡撫毛一鷺這一類的事件,在全國各地或大或小不時發生,終至人民忍無可忍,紛紛揭竿而起。

固然內裡也有極惡窮兇的巨賊大盜乘機起事,大部分還是民怨沸騰,民氣所集。因爲君主暴虐,只知自己窮奢極欲,把億萬人民的性命看得連豬狗都不如,任憑權閹巨好、貪官污吏隨意屠殺,殘酷凌虐,壓迫得氣都不能透。本已無法茍延殘喘,還要無故受刑,家敗人亡,慘痛煩冤無可告語,一班貪官污吏再上行下效,土豪惡紳倚勢橫行,從而推波助瀾,火上加油,以致鬧得全國騷然,沒有一片安靜土地,爲歷史上添出許多慘痛遺蹟。

直到清兵入關之後數十年,好些地方還沒恢復一點元氣。受禍最深的便是四川。(彼時形勢與法國路易十六、人民革命好些相同,一樣荒亂多年,流血太多。人民渴望安息,清室佔了民心厭亂的光。得手以後,又得了幾個大漢好之力,知道分化懷柔,於是在從善政之後爲善政難、從稗政之後爲善政易、盛難爲繼、苦易施恩的原則下,居然成功統治了三百年。所行所爲,看去人民比明末人所受痛苦減少得多,但是君主專政之外還加上許多愚民政策,以致民氣消沉,不能趕上時代。封建遺毒流至今日方始有逐漸消滅之快,而廣土衆民的前途也將大放光明,眼看以後地無棄利,人無棄力,各安所業,苦盡甘來已不在遠。假使彼時那些有名和無名的民族英雄推倒明室以後,爲大處著想,以億萬人民心志爲念,不存自私自利的封建思想,我大好國家,豈不早將幾千年以來的君主獨裁取消?即使沒有今日這樣豐功偉烈,至少民智民力要增高多少倍,早已成了字內最富強的國家,何致發生鴉片戰爭以後那一連串的侵我土地、殺我人民、搶奪我財貨、強據我宮室、姦淫我婦女、威逼我賠償,許許多多說不完的慘痛史實!)四川好好一個天府之國,鬧得赤地千里。成都那麼繁華富庶的地方,竟會井竈無煙,人跡渺然。清廷派去的官吏竟不敢住在城內。殺戮焚掠之慘,從古所無。

當此之時,卻出了好些高人奇士。爲首一人姓朱名由-,說起來也是明朝宗室,但他父親朱常-乃明神宗宮妃所生幼子,本是皇家貴胄,但是身具異稟,聰明絕頂,更喜周遊名山大川,尤愛習武,常時放著親王不做,帶了一兩個教他武藝的名武師,私自微服出遊,仗著乃父終年不理朝政,乃母因神宗起初幾年愛這少子,特命移居王府,以便教養照護,人又賢能,幾次嚴命告誡,常-偏不肯聽,鬧得王府之中竟是一班黃冠野服和許多穿著破舊的人往來不絕。外面謠言甚多,實在無法管教,便去奏明神宗,隨便要了一個名目,前往四川去見蜀王,就便考察各地府官賢否。

神宗忽然想起愛子已快成年,召來一看,竟是文武雙全,應答如流,越發歡喜,便降特旨,令其宣撫西南諸省。常-以親王之尊,又是欽差大臣,照例應有許多王官府兵隨同護送,聲勢煊赫,賓從如雲。他偏不要,再三面奏,說目前到處天災水旱、官貪民怨,此行志在訪查民隱,這樣鋪張,下情必難上達,官府得信,也必設法掩飾惡跡,現在國庫空虛,何必多此浪費?並說自己武功頗好,不是常人能敵,無緣無故怎會有人侵犯?只請發下聖旨,由他帶上幾個親近而有本領的人微服前往,既可省去不少費用,又兔耳目不周,帶去的人太多,騷擾良民,反而有害。

神宗自然不肯,後經力求,方允輕車簡從,馳驛前往。常-見減了又減,隨行人衆仍有五六十人之多,這還是私自作主,沒照旨意去辦,心中實是厭煩。上來想起泰山、孔林之勝,意欲繞道往遊。不料地方官早已得信,知其皇帝愛子,格外討好,所過之處,官府前接後送,綿亙不斷,不論走到哪裡,都跟著一大批人。既覺鋪張奢侈,耗費民心,心中不安,又覺遊山玩水,風雅之事,此行志在選勝登臨,增長見識,尋訪山中高人隱士,就便訪查民間疾苦。照此前呼後擁,人都不得自由,人民更無一人敢於近前,就有怨苦,不得相見,如何考間?

最可氣的是兩件事:聽兩位心腹武師暗中查訪,這一路之上,人民在苛政暴力與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壓榨之下,已不聊生,怨聲載道,而沿途官吏偏在粉飾太平,歌功頌德;有那無恥之徒,明明民無盡藏、人有菜色,偏說是政通人和、絃歌不輟。還有一件,便是自己走到哪裡,跟到哪裡,入山稍深,峰崖稍微高峻,這班無能的貪官不說他酒色荒淫,無此精力,爬不上去,卻說:“殿下萬金之體,不應登高臨深犯此危險,萬一風雨暴作,野獸出沒,受了虛驚,豈不上負我皇萬歲慈愛之意?我們當臣子的不能力諫力爭,也是有負皇恩,罪該萬死。”說時彷彿慷慨激昂,如不答應,恨不能以死來爭。先還不好意思不敷衍他們,後見沿途所遇都是這些口是心非的無能俗吏,實在氣他不過。等到對方絮聒不已,以死自誓,好了裝不聽見,各行其是;有時心太討厭,便說:“遊山並非惡事,你既如此忠心,彷彿此舉不知關係多大,你真照你所說做出一個樣兒,我立時回京,不再出門如何?”自己原是一句賭氣的話,可笑他們話已出口,自會收回,連像平常婦女賭氣要挾假裝自殺俱都不敢,立時改轉口風;臉皮薄的還咬了牙齒陪同前往,累個滿頭大汗;幾個老奸巨猾、臉厚無恥的大官,索性設法取巧,想了種種花樣和假話,自己逃去,但恐萬一出事無法對待,卻令手下小官隨同護送,明暗都有。

經此一來,山中居民早被轟開,一個人也遇不上。就有高人異士,看見自己大隊人馬遊山這等俗惡勢派,也早避開,如何能夠尋見?連去兒處都是如此。越想越恨,斷定照此下去,休說訪問民間疾苦,連山也遊不成,實在氣得沒法。少年任性,也未細想,到了河南,游完汴梁,便和豫藩商計,將所帶的人留在河南,假託養病,仍照原來心計,只帶兩個心腹武師,微服上路。先順黃河入關,飽覽西嶽、太白之秀,取道秦嶺經褒斜棧道入川,游完岷、峨諸山,再改水路,由嘉陵江順流而下。爲防所帶的人隨後追來,想作暢遊,便對豫藩只說要去私訪,就便入川,也未明言去處。不料走了不久,王母忽死,照例自要馳驛飛報,催令奔喪。

常-這時正在嵩、華二山一帶登臨逍遙,沒有隨行臣僚和地方污吏煩擾,覺著心身清快,高興非常。同行二武師,一名部祥,一名王子端,均是武當派新下山不久的少年英俠,因聽小王禮賢下士,爲了一樁善舉登門求見,因而結交。年紀只大了三五歲,本領雖高,無什經歷,官家的事自不明白,本就不耐隨從官吏日夜趨奉、酒肉絲竹之擾,巴不得小王離開他們。上來未作主張,反覺小王大富貴中人,居然念切民生,志在山林,實是難得。常-又是入山惟恐不深,所至流連。等到游完嵩洛,轉入大華,部祥比較持重,想起遊山日久,小王與官家始終未通一信,又是私自出走,萬一朝廷有什旨意,豈不誤事?便和常-說起,欲往探看。

常-初涉名山,沿途又交了兩個高人隱士,正在興高采烈,恨不得由此長住山中,不與世接,早把皇子尊榮忘了一個乾淨,人又任性,這些話如何聽得進去?笑說:“我平日和飛鳥一樣關在籠內,一舉一動都不能隨便。所見的人,除了皇親國戚就是朝中大官,左右老有一羣討厭的人跟著,想在風塵中交兩個好朋友都辦不到,終日煩悶。好容易得脫樊籠,清靜了兩三個月,如何自尋煩惱,去惹他們?如今父皇多病,不能上朝,任憑幾個太監權臣勾結,鬧得天下荒荒,黎民塗炭。我年紀大輕,無法挽救,看了空自氣憤,途中看見民生疾苦,兩次飛騎入奏,音信皆無。可見走時父皇雖有望治之心,無奈權閹把持,受害已深,下情仍是不能上達。母親告誡之言,果然料中。照我途中所見,早晚非有大亂不可。就這一路之上,爲了身帶金銀太多,便遇見好幾次盜賊。如非二兄同行,幾難脫身。官道附近尚且如此,邊遠之地更不必說。想起寒心,真恨不能從此入山不歸纔好呢。”部祥勸他不聽,便說:“小王如不回去,我們約好地方,我往一探如何?”常-仍是固執不允。

三人重又前行,小王既是虛心好友,郜、王二人同盟師執又多,互相引進,交結了不少異人奇士。光陰易過,不覺又過了大半年。這日走到秦嶺,部、王二人因聽同門師兄說起小王失蹤,朝廷得知之後,疑心死於盜賊和虎狼之口,曾經命人到處搜尋。因爲官府庸懦無能,地方上盜賊又多,越來越兇,隨便敷衍,一直傳到四川,訪問不出音信,就此成了懸案。王母已早安葬,豫藩和隨從官吏全受處分。幸而豫藩常與權閹勾結,只奪了半年俸,連隨從皇官也都佔光,未出人命。

常-出京時因想救濟貧苦,曾將神宗所賜金銀連同自己私財裝了兩大箱存在豫藩府中,尚未奏報。部祥探明連忙趕回。事有湊巧,常-因在秦嶺深山之中遇到風雪之險,往廟中投宿,又爲賊黨所困。蒙一俠女相救,乃青城派女俠虞南綺的弟子楊瓊蕤,將他二人救往家中。常-受傷較重,幸蒙瓊蕤由五百里外取來靈藥,方始治癒。雙方由此發生情愛,成了夫婦。郜祥不知二人途中停留,先往約會之處尋訪不見,又往回找,耽擱了好幾天才得尋到。常-一聽母親已死,朝廷越發昏亂,悲傷已極。自己日前又聘有王妃,新婚之際,越發不捨回去。本來連所剩金銀都不想要,後經男女三人勸說:“如今各藩王府中都是珠寶山積,豫藩隱匿不報,必想吞沒,供其驕奢淫逸。聽說褒城過去深山中頗多膏腴之地,如今窮人這多,強橫者鋌而走險去做賊盜,一班安善良民只好坐聽官紳惡霸宰割,民不聊生。何不由你寫下一信,將那兩箱金珠取來,一面救濟窮苦,一面覓地開墾,先開出一片世外桃源以作根基。遇到機會,推廣出去,固然可以遂你平日救世濟民心願。即或不能得志,也使許多貧苦人民脫離水火,安居樂業,豈不是好?”常-一聽有理,便命郜祥拿了書信趕往河南,夜入藩邸投信。

豫藩人本忠厚,雖起貪心,因部祥話說得巧,語多挾制,不將銀箱交還,便要反咬一口說他圖財暗害兄弟,當時答應,另外還送了一份重禮,令其轉告小王說:“此事幾乎鬧大,如再回京,必要興起大獄連累多人,本身也有好些不便。既然志在山林,又娶了這樣文武雙全的王妃,終老山中,享受清福,也是佳事。以後沒有錢用,只管來要,卻是回來不得。”郜祥一口答應,討了一封回信,商好運走之法便即走去。豫藩忽然後悔,無奈親筆書信落在部祥手中,又見來人行動疾如飛烏,來去無蹤,雖是深夜,也有不少守衛的人,偌大一座王府,並無一人驚覺,想起害怕,只得如約行事。索性人情做到底,銀箱以外,又將小王遺留的珍貴之物並在一起,放在後園偏僻之地,將人調開,不許閒人入內。

郜祥事前早約好幾個能手相助,重達幾千斤的金珠衣物,次日一夜之間全都裝成鏢車運走,把空箱子留下,以免驚人耳目,路上連遇幾次盜賊均被打退,費了好些事才行送到。男女四人便拿楊家作根基,到處尋覓開墾之處。後在間中附近萬山深處尋到大片盆地,便是後來的芙蓉坪。先把途中所交異人奇士連同一些貧苦人民召集了來,一同隱居開墾。不消三年,互相引進,並在江西、湖南兩省設下分寨,由諸俠士分途查訪,只要心性善良、家道貧苦、無法安居的苦人,便加救濟,引往聚集之處相待,再由專管的人引其入山。日月一多,居然開出好幾萬畝良田和好些湖塘森林。起初日用之物山中還嫌缺少,尤其鹽糖之類,後經衆人苦心設計,又發現兩處鹽井、火井,不特百物皆備,器用俱全,並有大量物產可以運往外方販賣。

當地四面都是危峰峭壁環繞,只後山有一羊腸小徑,蜿蜒峰崖深谷之間,入口一帶危崖對峙,中通一線,幽深奇險,不見天光,前面又橫著一大絕壑。常人決看不出,就能尋到,也走不進。中間既有森林幽谷之險,前面那條絕壑更是無法飛渡。雖有一條索橋,不是一定出入時期,連橋影都看不到。前面出口又是一座山洞,平坦好走,但那洞中甬道盤旋曲折,長達九里,到處鍾乳奇石,上下林立,歧徑又多。無人引路,走進半里,到了第二層關口,不是迷路便要遇險受傷送命。這兩條路均有專人防守,設好機關,大片崖石均可移動,隨時將路隔斷無法通行。可是一到裡面,便是桑麻遍野,溝渠縱橫,稻田園地一年三熟,到處繁花盛開,香光不斷,四時之間佳景無窮。氣候又極溫和,到了冬時,外面只管風雪交加,內裡盆地之中仍是溫暖如春。芙蓉花更是特產,比別處要大兩倍,到了花開時節,漫山遍野燦如錦雲。那好處也說它不完。

光陰一晃許多年,常-夫妻和一班英俠同隱的人每日領頭田漁畜牧、種花打獵、料量晴雨、男耕女織之外,不是登山涉水嘯月吟風,便是約了同道分頭出外,一面遊山訪友,一面救濟孤寒。爲了山中分工而作,限田而耕,大家一樣,幾個爲首之人既要管理全山爲民生利,又要隨時出山救濟苦人,一班人民感恩戴德,再三力請,說已然勞心太過,不能勞力。無奈從常-夫婦起和一班同道都是強健多力,武勇絕倫,自來就喜親自動手,躬耕勞作引爲樂事,已成習慣,閒居安享反覺難耐。自家應有的田和備荒公田一樣,早被人民搶先耕種,只得放下農作,專做有益人民、救濟窮苦的事。

常-夫婦是有深謀遠慮的人,雖因衆心愛護,再如堅拒變爲矯情,不得不勉如所請,終覺此是未來之害,於是召集衆人會議。常-說:“人要素位而行。我雖出身皇家,身是藩王,今已脫離富貴之境,與大家同隱深山,和常人一樣,如何因爲一些金錢是我所出,便令坐吃?那東西寒不可衣、飢不可食,全仗萬衆一心,大家血汗勞力,才把這一片荒山化爲沃土,有此安樂境象。並非矯情,定要全家隨同耕織,只爲喜逸惡勞人之常情。我以前敝展王爵尊榮,本意如今天下荒亂,朝政不綱,人民痛苦流離,日在水火之中,打算深入民間,訪查疾苦,歸告先皇。(彼時神宗已死,天下越亂。)以爲此行歸來立可改良朝政,逐漸太平。後來看出力不從心,大勢已去,纔想出救一點是一點的主意。一晃多年,這裡雖然安樂,山外卻是官貪吏酷,盜賊橫行,惡紳強暴,無所不爲,人民痛苦更甚於前。費了多少心力,仍是侷促深山一隅之地,平生志願並未達到。眼看國破家亡,天下大亂,我不能將這芙蓉坪放大幾千萬倍,使全國之民全登樂土,想起心事,又是痛心又是慚愧。海內兵荒,人間何世?我如仗著由皇家帶出一點金錢,替大家做了點事,便老著臉皮以此居功,連我親屬良友不織而衣,不耕而食,問心實是不安。何況這許多金銀都是貪官污吏由民間層層剝削收刮而來,再將所得十之一二奉與朝廷,都是人民脂膏血汗所結而成,內中不知有多少冤魂厲魄、兒啼女號之聲,想那來路,真個痛心。我不過生自皇家,平空到手,並非自己能力所獲,取之於民,現仍還之於民,與我有什相干?大家以爲非我沒有今日,爲此小惠感激,不願我勞心而又勞力,聽去彷彿有理,想我安逸一點。我也知道大家以前生在患難之中,蒙我相助,得有今日,對我愛厚,原是人情,但是天賦我的智、力,如其不用,何貴乎此?何況我又以此爲樂,習久相安,並不覺苦,如其不能以身作則,這裡氣候溫和,出產衆多,長此下去,相習成風,豈不有負昔年辛苦經營之意?假使我沒有這樣心思、能力,便令我多勞心、力也辦不到。大家如此厚愛,我再固執成見,彷彿有些作假,好在我夫妻另有打算,多做點別的事,多出幾次山,多開出一點地利,多救幾家外面來的苦人,也是一樣。但我夫婦只生一子,名叫由-,現將長成。近年暗中查考,此子雖然文武兩途都還來得。而我全山的人因他是我兒子,格外看重,無論何事均喜推他爲首,存了偏見,過於另眼相看,日子一久,難免長他驕氣,實是有害。當初說定,無論何人都要自食其力,只領頭諸人爲了公衆的事常時出山走動可以通融,如在山中,遇到空閒,仍要隨同力作。爲了此間風景優美,出產多而容易,地利無窮,平日盡多樂事,算起來還是快樂時多,說不上苦勞二字,自來人生苦樂又與境遇習慣各有不同。終年安逸,無事可做,過慣無奇,轉無樂趣。像我以前那等富貴景象,終日錦衣玉食,賓從如雲,外人看去眼熱,我反覺著拘束難過。比起現在,每日事一做完便隨其性之所安,家人親友笑言無忌,豆棚瓜架共話桑麻;或是遇到四時美景,良辰令節,冬殘歲暮,田裡無事,隨意同了妻子良友、本山人民結伴遊山,同出打獵,遇到山水佳處,便把所得野味就地烤吃,舉酒歡飲,陶然一醉,然後披髮嘯歌,踏月歸來;再不,便是種花釣魚,月下吹蕭,聽鬆觀瀑,臨流濯足。這等逍遙自在,無憂無慮,別的不說,身心上現在就舒服得多。我也明知將來遇見機會還要推廣出去,使天下孤寒無告之人和我們同登樂土。到了那時,無人統率領頭不能成事,須有尊卑之分。一則時機未至,此時一同隱居,一樣的人,誰有智、力便須盡其所用,不應自私。如有高低之分,無形中成了一個土皇帝,日子一久生出弊害,還不是和外面一樣照樣倚強凌弱,有什意思?那我本是現成皇子,又何必多此一舉呢?如說現在,是爲將來救濟全國人民,事前必須有一首領,那我和同道弟兄十多人,爲了智、力較高,肯用心思,多出力氣,無事雖和衆人一樣,遇見事來仍是我們領頭。不過領頭雖是我們,事情仍由大家做主,必須先問明白,集合衆人商計,方始下手而已。爲防萬一,平日大家都守山規,文武兼習,通曉兵法;時機一至,一出山外便成勁旅。事前只消召集衆人,當場推選,誰有德能才力便是首領。現在多這一種形式,有害無益。承蒙大家厚愛,我也無法堅拒,但只及身而止。至於由-,務望當他常人看待,免其增長功利自私之心,愛之實以害之。此子雖然聰明多力,短處頗多。人生壽夭無常,我已年老,萬一死後難免推選爲首之人,最好集衆公議,不可稍成偏見,更不可選他爲首。”說完,又當衆把昔年山規改正了好些。

常-聰明絕頂,本意看出大亂已成,自己雖然用盡心思,無力挽救。尤其明末寵信太監,紳權特重,民心早失,氣運已終,不久必要國破家亡。到了彼時,一班舊臣遺老、血氣之士不免強爲其難,於事無補,平空多害生靈。索性起自草莽,和開國祖宗一樣,人民之力推倒暴政,也許還能成事,越是皇室越不成功。平生只此一子,偏是天生神力,武勇絕倫,人又機智,能得衆心,一生野心便是大禍。到時,如和太祖一樣,索性起自民間,削平寇亂,使天下人民脫離苦難,共享太平。然後照著當年的心思,功成身退,另選賢能,定出條規,把國家神氣傳於賢能,不傳兒子,把幾千年來皇帝專政,國家視爲私有,以致暴君代出、茶毒人民的大害除去,豈非從來未有之盛舉?無奈此子性剛多欲,好些短處,又是皇室近支,容易激發野心,被人利用,結果事情不成,還要連累許多人民遭殃、朋友受害。人生修短難料,自己久得衆心,形式上雖和衆人一樣,遇事只一開口,決無一人作梗違背,只要多活些年,自可將這難關渡過,否則卻是難說。又見衆人屢次聚會都要推他爲主。由-雖然好大喜功,因其文武雙全,能耐勞苦,又是自己兒子,衆人愛屋及烏,都存偏見,原娶兒媳早死,續娶媳婦更是才智武勇,人心歸附。前數年又有幾個被權閹陷害的忠烈之士途中遭難,被同道英俠引進山來,因親及親,因友及友。本山又是一有荒地開出,便要招些人來分田耕種。近年這一類人越來越多,君臣之念看得太重,常以老王稱呼自己,以小王稱呼由-,年時令節定要參拜。再三勸止,雖然好了一點,但每一聽到朝廷無道,早晚滅亡,便自忠義奮發,慷慨悲歌,日常慫恿自己就在山中設立王府,以兵法部勒山民,以爲將來待時而動,光復皇業準備,怎麼勸解也是陽奉陰違。由-難免爲他們所動,自己一死,衆人必要推他爲王,結果必要闖出大禍。於是藉著這一席話把山規改訂過來:將來萬一人多,自己死後必須要選山主,由齋萬不可以充任,並將利害之處當衆詳言。

哪知並無用處,不滿五年,常-入山打獵,雪中失足,墜落壑底受了重傷,加上寒毒,不久身死,年已七十多歲。瓊蕤見丈夫病危,痛不欲生,意欲同殉。常-死前看出愛妻心意,揹人密語。夫妻二人談了一夜。過了幾天,常-病終。瓊蕤安排好了後事,忽然留下一信,說往青城尋師,揹人出走,由此一去不回。昔年同隱的那班英俠,這時有的老死,有的各自雲遊在外,常-死後便未歸來。內有幾個異人,以覆盆老人和百鳥山人本領最高,平日本不住在山內,由此更少來往。由-本就胸懷大志,只爲父母管教太嚴,無從施展,生性好勝,人又聰明武勇,禮賢下士,每次出山,到處結交海內英俠,交了不少高人。

未了兩年,天下大亂,明室已快滅亡,朝不保夕,一班忠臣義士紛紛投到。眼看地小人多,如非常-多年積蓄幾乎不能收容。事又湊巧,由-同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忽在後山發現大片沃土森林,形勢更爲奇險。地方一大,人來越多,父親卻在此時死去。先後來的這些忠烈之士本就覺著皇朝將亡,心中悲憤,不以常-爲然,見他一死,立時合謀慫恿。

山中人民對於常-父子全都感恩信服,才智之士又多,哪經得起這班人領頭慫恿,稍微提議,萬衆歸心,不由分說,把由-捧上王位,又建了一座王府。由-想起父親臨終遺命,雖然推謝兩次,一則此時忠義之士來歸太多;舊有的人又想起老王恩德,無以爲報,衆心如上,推辭不掉,繼配之妻又是忠烈之女,夫妻感情比先死元配更厚,再一勸說,不由勾動前念,便自答應。

正在設官選將,打算起身,忽然接到崇禎殉國、清兵入關之信。正在痛哭流涕、全山鎬素準備光復大計,由-也剛接王位才只兩年,半夜醒來,忽然發現桌上放著一封長信,乃他母親親筆,並還附有一張圖說,上面列舉目前利害形勢和各州府縣、盜賊叛臣兵力強弱,人數多少。並說“張獻忠狼子野心,所帶亂民不下五六百萬,近已背叛李自成,不久必要率衆人川屠殺。這樣比狂潮還兇的亂民,爲了平日痛苦,怨毒太深,性多偏激,狀類瘋狂,勇不可當,豈是你區區萬餘山民所能抵敵?你父多年辛苦經營的樂土,又是你們根本重地,難得當初設想周密,不與世通,峰高谷險,隱在亂山之中,外人無門可入,足以自保,如何還去惹禍?就是有什妄念,也應退守根本,待機而動,等到民心厭亂,狂流已過,然後收撫流亡,相機而動,才較穩妥。如其不信,不妨命人出山查看,再作打算”等語。

由-平日孝母,人又善於謀略,見信上所說利害形勢無一不是論斷精詳,不由心裡不動。連盤算了好幾天,召集手下人等一同熟計,才知形勢如此艱險,但又不肯甘心。有幾個激烈點的妄想一試,特意選了許多忠烈之士出山查探,打算先在山外乘此機會招納亂民,先舉義旗,立下根基,再將小王引出,免得一個不巧危及根本。不料大勢已去,難於挽回,人雖招了許多,並無用處;小王又謹守母命,暫時不肯出山與之聯合;這班人都是一勇之夫,兵法又嚴,亂民好些不肯歸附,遇見敵人,有勝有敗,人數老是不多,終於寡不敵衆吃了大虧,沒奈何帶了殘餘,一路轉戰流竄逃往福建,與鄭成功合在一起,由此不再歸來。跟著便是二十年的蜀亂,把一個天府之國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直到康熙三年方始平息。

由-即位以後,服用漸漸奢華,享受越來越好,繼配王妃又工心計,一聽外面形勢如此兇險,幾個老人也在同聲規勸不可妄動,覺著山中爲王也頗舒服,便勸由-鄭重,一面暗命心腹分散衆人的心志。一班前朝忠臣和幾個激烈的志士相繼老死。由-夫妻情厚,起居服用極爲奢華。加以從小生長山中,精明強幹,對人卻是厚道,素得衆心。父子恩德在民,出產衆多。中間又有兩次看準時機,帶了許多能手輕騎出山,把張獻忠所劫金銀財寶搶了許多回來。仗著地利和智足多謀、胸有成竹,只管殺死許多賊黨,搶了許多牲畜財貨,賊黨烏合之衆,驟出不意,休說報仇,等到援兵得信進來,連敵人的蹤影也未尋見一個。

蜀亂平後,山中貿易本有專人,再一乘機經營,從上到下人人富足。所以由-只管享受奢華,把一座王府建得和天宮一樣富麗無比,大片芙蓉坪簡直像個大花園,人民反覺理所當然,比前更盛,無一怨言。不久繼配死去,三娶便是江小妹之母江芷芳,也是一位俠女,文武雙全,人更美貌。由-中年得此美妻自是愛極。無奈天性好色,加以中年無子,芷芳善妒,不許納妾,由-先還與之相安,後見清室勢盛,更難作爲,自己年老無子,越發消了壯志。彼時一班英俠之士和所結交的異人本常來往不斷,雖然看出主人壯志消沉,因知時勢所限,連南王(雲龍山主王人武,事見《蠻荒俠隱》)、北周(事詳《邊塞英雄譜》、《冷魂峪》全集)聚有那許多異人奇士,尚且無功,何況由-,也都不去怪他,仍以好友相待。

不料由-年老好色,聽信好人之言,聘來一個梵僧,服了春藥,揹著芷芳常時藉口出巡,在外面弄了好幾個姬妾外寵,逐漸荒淫起來;不久又在山中大興土木,造了不少機關以作防禦外患之用,以致衆心解體,好些不以爲然。爲了山中富足,人民只覺法令漸嚴,還不怎樣;就有一點看不上限,想起他父子多少年來的好處,也就不甚在意。那些高人異士勸了幾次不聽,有的不辭而別,有的當面數說了一頓,明言絕交,如不改過,永不登門。說完拂袖而去。

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一四回 長嘯月中來 豕突狼奔驚獸陣  高人今不在 花團錦簇隱幽居第一六回  無計託微波 一往癡情投大藥  孤身懸絕壁 千重彩霧涌明珠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八回 良夜月華明 火樹銀花 翻成血海 亂山風雨惡 孤臣孽子 喜遇英俠第八回 良夜月華明 火樹銀花 翻成血海 亂山風雨惡 孤臣孽子 喜遇英俠第一六回  無計託微波 一往癡情投大藥  孤身懸絕壁 千重彩霧涌明珠第一七回 念切民生 尊榮成敝屣 居安樂土 憂患驚危機第七回 長笛聽飛聲 江渚月明 同傾旨酒 前宵穿秘甬 山中雷雨 再遇高人第一五回  遠水碧連空 甫學冥鴻逃矰繳  斜陽紅欲暮 忽驚鳴鏑渡流星第二○回 朗月照孤篷 母病滄江 復驚盜劫 深山穿暗霧 重逢良友 喜見珠明第九回  踏月訪幽居 野寺欣逢山澤隱  穿波誅巨寇 洞蕭聲徹水雲鄉第一六回  無計託微波 一往癡情投大藥  孤身懸絕壁 千重彩霧涌明珠第一三回 勝蹟記千年 後樂先憂 名言不朽  黑風飛萬丈 窮山暗谷 奇險連經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六回 旗幟誰家 萬頃滄波驚遠棹 江山如畫 千行楊柳坐垂綸第一五回  遠水碧連空 甫學冥鴻逃矰繳  斜陽紅欲暮 忽驚鳴鏑渡流星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一三回 勝蹟記千年 後樂先憂 名言不朽  黑風飛萬丈 窮山暗谷 奇險連經第四回 暗霧竄荒山 古寺疏鍾 驚聞密語 深宵焚盜窟 花塢野火 怒失霜鐔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二回 聯袂探奇 入洞尋異士 罡風禦寇 擘腹見藏珍第五回 孤身擒火箭 凌空飛渡白衣人 赤手戮兇頑 入境先尋青笠老第一○回  林中尋異士 香光十里舞胎禽  湖底斬兇蛟 駭浪千重飛劍氣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一○回  林中尋異士 香光十里舞胎禽  湖底斬兇蛟 駭浪千重飛劍氣第二○回 朗月照孤篷 母病滄江 復驚盜劫 深山穿暗霧 重逢良友 喜見珠明第二一回 壯志切民生 事業千秋 當從此始 香光浮月影 清言永夕 相與同行第四回 暗霧竄荒山 古寺疏鍾 驚聞密語 深宵焚盜窟 花塢野火 怒失霜鐔第二回 聯袂探奇 入洞尋異士 罡風禦寇 擘腹見藏珍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八回 良夜月華明 火樹銀花 翻成血海 亂山風雨惡 孤臣孽子 喜遇英俠第一五回  遠水碧連空 甫學冥鴻逃矰繳  斜陽紅欲暮 忽驚鳴鏑渡流星第二回 聯袂探奇 入洞尋異士 罡風禦寇 擘腹見藏珍第一五回  遠水碧連空 甫學冥鴻逃矰繳  斜陽紅欲暮 忽驚鳴鏑渡流星第五回 孤身擒火箭 凌空飛渡白衣人 赤手戮兇頑 入境先尋青笠老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七回 長笛聽飛聲 江渚月明 同傾旨酒 前宵穿秘甬 山中雷雨 再遇高人第二二回 高處可勝寒 暗霧危峰尋野老 罡風吹不墮 飛丸走石儆雄奸第二回 聯袂探奇 入洞尋異士 罡風禦寇 擘腹見藏珍第二一回 壯志切民生 事業千秋 當從此始 香光浮月影 清言永夕 相與同行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六回 旗幟誰家 萬頃滄波驚遠棹 江山如畫 千行楊柳坐垂綸第一四回 長嘯月中來 豕突狼奔驚獸陣  高人今不在 花團錦簇隱幽居第八回 良夜月華明 火樹銀花 翻成血海 亂山風雨惡 孤臣孽子 喜遇英俠第二○回 朗月照孤篷 母病滄江 復驚盜劫 深山穿暗霧 重逢良友 喜見珠明第六回 旗幟誰家 萬頃滄波驚遠棹 江山如畫 千行楊柳坐垂綸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一三回 勝蹟記千年 後樂先憂 名言不朽  黑風飛萬丈 窮山暗谷 奇險連經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九回  踏月訪幽居 野寺欣逢山澤隱  穿波誅巨寇 洞蕭聲徹水雲鄉第二一回 壯志切民生 事業千秋 當從此始 香光浮月影 清言永夕 相與同行第一四回 長嘯月中來 豕突狼奔驚獸陣  高人今不在 花團錦簇隱幽居第一五回  遠水碧連空 甫學冥鴻逃矰繳  斜陽紅欲暮 忽驚鳴鏑渡流星第六回 旗幟誰家 萬頃滄波驚遠棹 江山如畫 千行楊柳坐垂綸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六回 旗幟誰家 萬頃滄波驚遠棹 江山如畫 千行楊柳坐垂綸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二回 聯袂探奇 入洞尋異士 罡風禦寇 擘腹見藏珍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九回  踏月訪幽居 野寺欣逢山澤隱  穿波誅巨寇 洞蕭聲徹水雲鄉第一○回  林中尋異士 香光十里舞胎禽  湖底斬兇蛟 駭浪千重飛劍氣第九回  踏月訪幽居 野寺欣逢山澤隱  穿波誅巨寇 洞蕭聲徹水雲鄉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一○回  林中尋異士 香光十里舞胎禽  湖底斬兇蛟 駭浪千重飛劍氣第四回 暗霧竄荒山 古寺疏鍾 驚聞密語 深宵焚盜窟 花塢野火 怒失霜鐔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一六回  無計託微波 一往癡情投大藥  孤身懸絕壁 千重彩霧涌明珠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一九回 蕭寺棲身 荒林斃寇 飛刀斷臂 絕處逢生第一○回  林中尋異士 香光十里舞胎禽  湖底斬兇蛟 駭浪千重飛劍氣第一六回  無計託微波 一往癡情投大藥  孤身懸絕壁 千重彩霧涌明珠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四回 暗霧竄荒山 古寺疏鍾 驚聞密語 深宵焚盜窟 花塢野火 怒失霜鐔第八回 良夜月華明 火樹銀花 翻成血海 亂山風雨惡 孤臣孽子 喜遇英俠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二○回 朗月照孤篷 母病滄江 復驚盜劫 深山穿暗霧 重逢良友 喜見珠明第五回 孤身擒火箭 凌空飛渡白衣人 赤手戮兇頑 入境先尋青笠老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四回 暗霧竄荒山 古寺疏鍾 驚聞密語 深宵焚盜窟 花塢野火 怒失霜鐔第二一回 壯志切民生 事業千秋 當從此始 香光浮月影 清言永夕 相與同行第七回 長笛聽飛聲 江渚月明 同傾旨酒 前宵穿秘甬 山中雷雨 再遇高人第二三回 山深谷險 獨鬥淫兇 電射星飛 小傷巨寇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一四回 長嘯月中來 豕突狼奔驚獸陣  高人今不在 花團錦簇隱幽居第七回 長笛聽飛聲 江渚月明 同傾旨酒 前宵穿秘甬 山中雷雨 再遇高人
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一四回 長嘯月中來 豕突狼奔驚獸陣  高人今不在 花團錦簇隱幽居第一六回  無計託微波 一往癡情投大藥  孤身懸絕壁 千重彩霧涌明珠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八回 良夜月華明 火樹銀花 翻成血海 亂山風雨惡 孤臣孽子 喜遇英俠第八回 良夜月華明 火樹銀花 翻成血海 亂山風雨惡 孤臣孽子 喜遇英俠第一六回  無計託微波 一往癡情投大藥  孤身懸絕壁 千重彩霧涌明珠第一七回 念切民生 尊榮成敝屣 居安樂土 憂患驚危機第七回 長笛聽飛聲 江渚月明 同傾旨酒 前宵穿秘甬 山中雷雨 再遇高人第一五回  遠水碧連空 甫學冥鴻逃矰繳  斜陽紅欲暮 忽驚鳴鏑渡流星第二○回 朗月照孤篷 母病滄江 復驚盜劫 深山穿暗霧 重逢良友 喜見珠明第九回  踏月訪幽居 野寺欣逢山澤隱  穿波誅巨寇 洞蕭聲徹水雲鄉第一六回  無計託微波 一往癡情投大藥  孤身懸絕壁 千重彩霧涌明珠第一三回 勝蹟記千年 後樂先憂 名言不朽  黑風飛萬丈 窮山暗谷 奇險連經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六回 旗幟誰家 萬頃滄波驚遠棹 江山如畫 千行楊柳坐垂綸第一五回  遠水碧連空 甫學冥鴻逃矰繳  斜陽紅欲暮 忽驚鳴鏑渡流星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一三回 勝蹟記千年 後樂先憂 名言不朽  黑風飛萬丈 窮山暗谷 奇險連經第四回 暗霧竄荒山 古寺疏鍾 驚聞密語 深宵焚盜窟 花塢野火 怒失霜鐔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二回 聯袂探奇 入洞尋異士 罡風禦寇 擘腹見藏珍第五回 孤身擒火箭 凌空飛渡白衣人 赤手戮兇頑 入境先尋青笠老第一○回  林中尋異士 香光十里舞胎禽  湖底斬兇蛟 駭浪千重飛劍氣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一○回  林中尋異士 香光十里舞胎禽  湖底斬兇蛟 駭浪千重飛劍氣第二○回 朗月照孤篷 母病滄江 復驚盜劫 深山穿暗霧 重逢良友 喜見珠明第二一回 壯志切民生 事業千秋 當從此始 香光浮月影 清言永夕 相與同行第四回 暗霧竄荒山 古寺疏鍾 驚聞密語 深宵焚盜窟 花塢野火 怒失霜鐔第二回 聯袂探奇 入洞尋異士 罡風禦寇 擘腹見藏珍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八回 良夜月華明 火樹銀花 翻成血海 亂山風雨惡 孤臣孽子 喜遇英俠第一五回  遠水碧連空 甫學冥鴻逃矰繳  斜陽紅欲暮 忽驚鳴鏑渡流星第二回 聯袂探奇 入洞尋異士 罡風禦寇 擘腹見藏珍第一五回  遠水碧連空 甫學冥鴻逃矰繳  斜陽紅欲暮 忽驚鳴鏑渡流星第五回 孤身擒火箭 凌空飛渡白衣人 赤手戮兇頑 入境先尋青笠老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七回 長笛聽飛聲 江渚月明 同傾旨酒 前宵穿秘甬 山中雷雨 再遇高人第二二回 高處可勝寒 暗霧危峰尋野老 罡風吹不墮 飛丸走石儆雄奸第二回 聯袂探奇 入洞尋異士 罡風禦寇 擘腹見藏珍第二一回 壯志切民生 事業千秋 當從此始 香光浮月影 清言永夕 相與同行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六回 旗幟誰家 萬頃滄波驚遠棹 江山如畫 千行楊柳坐垂綸第一四回 長嘯月中來 豕突狼奔驚獸陣  高人今不在 花團錦簇隱幽居第八回 良夜月華明 火樹銀花 翻成血海 亂山風雨惡 孤臣孽子 喜遇英俠第二○回 朗月照孤篷 母病滄江 復驚盜劫 深山穿暗霧 重逢良友 喜見珠明第六回 旗幟誰家 萬頃滄波驚遠棹 江山如畫 千行楊柳坐垂綸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一三回 勝蹟記千年 後樂先憂 名言不朽  黑風飛萬丈 窮山暗谷 奇險連經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九回  踏月訪幽居 野寺欣逢山澤隱  穿波誅巨寇 洞蕭聲徹水雲鄉第二一回 壯志切民生 事業千秋 當從此始 香光浮月影 清言永夕 相與同行第一四回 長嘯月中來 豕突狼奔驚獸陣  高人今不在 花團錦簇隱幽居第一五回  遠水碧連空 甫學冥鴻逃矰繳  斜陽紅欲暮 忽驚鳴鏑渡流星第六回 旗幟誰家 萬頃滄波驚遠棹 江山如畫 千行楊柳坐垂綸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六回 旗幟誰家 萬頃滄波驚遠棹 江山如畫 千行楊柳坐垂綸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二回 聯袂探奇 入洞尋異士 罡風禦寇 擘腹見藏珍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三回 絕頂夜棲身 水氣沉冥風雨惡 奇珍初海盜 雲濤浩蕩劍光寒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九回  踏月訪幽居 野寺欣逢山澤隱  穿波誅巨寇 洞蕭聲徹水雲鄉第一○回  林中尋異士 香光十里舞胎禽  湖底斬兇蛟 駭浪千重飛劍氣第九回  踏月訪幽居 野寺欣逢山澤隱  穿波誅巨寇 洞蕭聲徹水雲鄉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一○回  林中尋異士 香光十里舞胎禽  湖底斬兇蛟 駭浪千重飛劍氣第四回 暗霧竄荒山 古寺疏鍾 驚聞密語 深宵焚盜窟 花塢野火 怒失霜鐔第一一回  逆水斗兇蛟 電掣虹飛 獨援弱女 頹波明夕照 離長會短 互贈刀環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一六回  無計託微波 一往癡情投大藥  孤身懸絕壁 千重彩霧涌明珠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一二回  萬頃縠紋平 何處巨魚翻白浪  孤舟風雨惡 有人半夜閃紅燈第一九回 蕭寺棲身 荒林斃寇 飛刀斷臂 絕處逢生第一○回  林中尋異士 香光十里舞胎禽  湖底斬兇蛟 駭浪千重飛劍氣第一六回  無計託微波 一往癡情投大藥  孤身懸絕壁 千重彩霧涌明珠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四回 暗霧竄荒山 古寺疏鍾 驚聞密語 深宵焚盜窟 花塢野火 怒失霜鐔第八回 良夜月華明 火樹銀花 翻成血海 亂山風雨惡 孤臣孽子 喜遇英俠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二○回 朗月照孤篷 母病滄江 復驚盜劫 深山穿暗霧 重逢良友 喜見珠明第五回 孤身擒火箭 凌空飛渡白衣人 赤手戮兇頑 入境先尋青笠老第一回 燔鬆炙虎 巧計戲兇僧 絕頂飛身 凌空揮鐵掌第四回 暗霧竄荒山 古寺疏鍾 驚聞密語 深宵焚盜窟 花塢野火 怒失霜鐔第二一回 壯志切民生 事業千秋 當從此始 香光浮月影 清言永夕 相與同行第七回 長笛聽飛聲 江渚月明 同傾旨酒 前宵穿秘甬 山中雷雨 再遇高人第二三回 山深谷險 獨鬥淫兇 電射星飛 小傷巨寇第八回 駭浪隔前舟 鐵槳穿波逢異士 荒林尋古寺 霜華滿地識危機第一四回 長嘯月中來 豕突狼奔驚獸陣  高人今不在 花團錦簇隱幽居第七回 長笛聽飛聲 江渚月明 同傾旨酒 前宵穿秘甬 山中雷雨 再遇高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泉县| 柘荣县| 靖安县| 鄂温| 浦北县| 寿阳县| 淳化县| 渝中区| 石渠县| 滦南县| 庆云县| 武乡县| 伊宁县| 和林格尔县| 临沧市| 富蕴县| 明光市| 卢湾区| 溆浦县| 上思县| 通州区| 临夏县| 嘉黎县| 洪江市| 新昌县| 新民市| 永年县| 海丰县| 吴川市| 南京市| 阿巴嘎旗| 桃园县| 梁平县| 太和县| 苍梧县| 正阳县| 涿州市| 新田县| 鞍山市| 合川市|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