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茶樓離王林家所在的小區不遠,在一條小河旁邊,門前有兩株柳樹,長出的新枝透出新綠,隨風飄逸。另外還有幾株鐵樹和一些花草,風景很是優美。茶樓門口還掛了幾隻紅燈籠,窗臺上張貼著紅色的剪紙,大門上掛著二個大紅的中國結,顯得很有農家特色。
茶樓裡面不僅有茶喝,還有個小廚房,到時也有簡單的飯菜吃。茶樓裡有聊天喝茶的、有下象棋的、也有打麻將的。
劉莉和王西早已在茶樓等候。他們選擇了一個位置較偏的小包廂。
張教授、王林到來後,劉莉、王西四人圍坐在一個茶幾旁,泡了壺綠茶,邊喝茶,邊聊天。
劉莉先詳細介紹了王西自高二退學以來,到最近出現的一系列反常的情況,認爲王西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看張教授有什麼辦法。
張教授聽了王西的情況說明,問了王西一些問題。王林作了一些補充。
這時,張教授要王林和劉莉出去,她和王西單獨談一談。
王林和劉莉就去廚房點了幾個菜,準備中午在這吃飯。
約半個小時後,王西叫爸媽一起到包廂坐。經過張教授半小時的交談,王西看上去心情好了許多。
張教授說:“王西主要是學習太緊張了,考試壓力大,又好強,還想考一本。導致出現了幻聽、焦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敏感多疑等一些心理問題。”
“那有什麼辦法?”王林問。
“我剛纔和王西進行了交談,瞭解了她最近的一些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和寢室同學相處的情況,也問了她不想學習的原因。”張教授說,“王西的情況還可以,我要她專心學習,不要過多在意其他同學的事。告訴她,其他同學學習好壞是他們自己的事,與她沒有關係。那個她認爲喜歡她的男孩,其實不會象她想象的那樣,畢業後都會各自回家,以後也不會有什麼聯繫。他不會去自殺,他要回到廣東父母那兒去,叫王西不用擔心。”
經過張教授的耐心開導,王西答應繼續去讀書。
“要給她換個學習環境,不要去寢室住宿了,教室裡面的座位也可建議老師換一換。”
張教授繼續說道。
最後張教授單獨和王林說:“王西的幻聽和其它癥狀如果沒有大的改善的話,你是學藥的,是不是可以考慮給王西吃半片利培酮。”
實際上,張教授結合幾十年的臨牀經驗,根據王西出現的癥狀,已經可以明確確定王西患了精神分裂癥,只是王西目前的癥狀還算比較輕。作爲精神分裂癥,對於任何人來說,如果直接告訴病人或其家屬,都是難以接受的,何況王林是學藥的,可能也懂一些醫學知識。張教授就沒有直接講王西得了精神病,而是委婉地說出了一個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常用新藥。
“什麼藥?”王林沒聽清楚。
張教授用筆將“利培酮”三個字寫在一張小紙片上面,遞到王林面前。
王林雖然是學藥的,但幾十年沒有學習新的藥學理論書籍了,對新藥更是不太瞭解,又怕被認爲無知,就回了一句:“哦”,順帶把紙條放進了衣袋裡。
中午,四人簡單地在茶樓用了中餐後,王林開車送走張教授,劉莉和王西散步回到家中。
下午回到家中,王林先上網查了“利培酮”這個藥品,得知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接著,王林又在電腦上搜索了“精神分裂癥”。
對於精神分裂癥,王林在網上搜索詞條的解釋是:
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精神科疾病,是一種持續、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裡最嚴重的一種,是以基本個性,思維、情感、行爲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爲主要特徵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多青壯年發病,進而影響行爲及情感。精神分裂癥之主要徵兆被認爲是基本的思考結構及認知發生碎裂。這種解離現象據信會造成思考形式障礙並導致無法分辨內在及外在的經驗。罹患精神分裂癥的人可能會自己表示有幻覺,或者,旁人可以發現他們的表現受幻覺影響。患者也可能表達明顯妄想信念。
精神分裂癥是由一組癥狀羣所組成的臨牀綜合徵,它是多因素的疾病。儘管目前對其病因的認識尚不很明確,但個體心理的易感素質和外部社會環境的不良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識。無論是易感素質還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過內在生物學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不同患者其發病的因素可能
以某一方面較爲重要。
一、精神分裂癥臨牀表現
臨牀癥狀精神分裂癥的臨牀癥狀複雜多樣,可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行爲及認知功能等方面,個體之間癥狀差異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階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現出不同癥狀。
(一)感知覺障礙精神分裂癥可出現多種感知覺障礙,最突出的感知覺障礙是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及幻觸等,而幻聽最爲常見。
(二)思維障礙是精神分裂癥的核心癥狀,主要包括思維形式障礙和思維內容障礙。思維形式障礙是以思維聯想過程障礙爲主要表現的,包括思維聯想活動過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維聯想連貫性及邏輯性等方面的障礙。妄想是最常見、最重要的思維內容障礙。最常出現的妄想有被害妄想、關係妄想、影響妄想、嫉妒妄想、誇大妄想、非血統妄想等。據估計,高達80%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現爲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監視、被排斥、擔心被投藥或被謀殺等,在妄想影響下患者會做出防禦或攻擊性行爲,此外,被動體驗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較爲突出,對患者的思維、情感及行爲產生影響。
(三)情感障礙淡漠及情感反應不協調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最常見的情感癥狀,此外,不協調性興奮、易激惹、抑鬱及焦慮等情感癥狀也較常見情感。
(四)意志和行爲障礙多數患者的意志減退甚至缺乏,表現爲活動減少、離羣獨處,行爲被動,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工作和學習興趣減退,不關心前途,對將來沒有明確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計劃和打算,但很少執行。
(五)認知功能障礙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認知缺陷的發生率高,約八五%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如信息處理和選擇性注意、工作記憶、短時記憶和學習、執行功能等認知缺陷。認知缺陷癥狀與其他精神病性癥狀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如思維形式障礙明顯患者的認知缺陷癥狀更明顯,陰性癥狀明顯患者的認知缺陷癥狀更明顯,認知缺陷可能與某些陽性癥狀的產生有關等。認知缺陷可能發生於精神病性癥狀明朗化之前(如前驅期),或者隨著精神病性癥狀的出現而急劇下降,或者是隨著病程延長而逐步衰退,初步認爲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比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缺陷更明顯。
二、臨牀分型
(一)偏執型這是精神分裂癥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以幻覺、妄想爲主要臨牀表現。
(二)青春型在青少年時期發病,以顯著的思維、情感及行爲障礙爲主要表現,典型的表現是思維散漫、思維破裂,情感、行爲反應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覺、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現爲本能活動亢進,如食慾、性慾增強等。該型患者首發年齡低,起病急,社會功能受損明顯,一般預後不佳。
(三)緊張型以緊張綜合徵爲主要表現,患者可以表現爲緊張性木僵、蠟樣屈曲、刻板言行,以及不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衝動行爲。一般該型患者起病較急,部分患者緩解迅速。
(四)單純型該型主要在青春期發病,主要表現爲陰性癥狀,如孤僻退縮、情感平淡或淡漠等。該型治療效果欠佳,患者社會功能衰退明顯,預後差。
(五)未分化型該型具有上述某種類型的部分特點,或是具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點,但是難以歸入上述任何一型。
(六)殘留型該型是精神分裂癥急性期之後的階段,主要表現爲性格的改變或社會功能的衰退。
三、精神分裂癥診斷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對精神分裂癥(分裂癥)的診斷標準:
本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於青壯年,常緩慢起病,具有思維、情感、行爲等多方面障礙,及精神活動不協調。通常意識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過程中可出現認知功能損害。自然病程多遷延,呈反覆加重或惡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癒或基本痊癒狀態。
癥狀標準:至少有下列2項,並非繼發於意識障礙、智能障礙、情感高漲或低落,單純型分裂癥另規定:
(1)反覆出現的言語性幻聽;
(2)明顯的思維鬆弛、思維破裂、言語不連貫,或思維貧乏或思維內容貧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維中斷,或強制性思維;
(4)被動、被控制,或被洞悉體驗;
(5)原發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覺,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謬的妄想;
(6)思維邏輯倒錯、病理性象徵性思維,或語詞新作;
(7)情感倒錯,或明顯的情感淡漠;
(8)緊張綜合徵、怪異行爲,或愚蠢行爲;
(9)明顯的意志減退或缺乏。
嚴重標準:自知力障礙,並有社會功能嚴重受損或無法進行有效交談。
病程標準:
(1)符合癥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持續1個月,單純型另有規定。
(2)若同時符合分裂癥和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癥狀標準,當情感癥狀減輕到不能滿足情感性精神障礙癥狀標準時,分裂癥狀需繼續滿足分裂癥的癥狀標準至少2周以上,方可診斷爲分裂癥。
排除標準: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及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尚未緩解的分裂癥病人,若又罹患本項中前述兩類疾病,應並列診斷。
四、鑑別診斷
精神分裂癥通常需要和器質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礙、藥物或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心境障礙、偏執性精神障礙、強迫性神經癥等疾病進行鑑別。
五、精神分裂癥的治療
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是精神分裂癥首選的治療措施,藥物治療應系統而規範,強調早期、足量、足療程,注意單一用藥原則和個體化用藥原則。一般推薦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奧氮平、奎硫平等作爲一線藥物選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氯氮平作爲二線藥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療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電抽搐治療。
10%-30%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無效,被稱爲難治性精神分裂癥。
王林認真地看著詞條的內容,逐條對照王西的癥狀:一、感知覺障礙中,王西已出現幻聽,說坐在後面的男同學總是在對她說話;二、思維障礙中,已出現被害妄想,王西擔心同學自殺,又認爲寢室裡的其他同學在她的食物裡放了藥;三、情感障礙中,王西已顯得情感淡漠;四、意志和行爲障礙中,王西很少和同學交往,不太主動講話。根據這些癥狀,可以確定王西確實患了精神分裂癥。
王林不敢相信這一結果,也不願意相信這一結果。
他及時用QQ找到一個北京某大醫院工作的網友,要網友問一下他們醫院精神科的教授,象王西這種情況是不是得了精神分裂癥。隔一會兒,網友從QQ上告訴王林,精神科的教授說:“肯定不是精神病,哪來那麼多的精神病,現在學校裡很多孩子都這樣。”教授建議家長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談心交流,要多帶孩子到外面去走走,參加集體活動,多搞鍛鍊,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千萬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服用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那些藥副作用多,而且多數具有依賴性。
聽了網友的答覆,王林提著的心放了下來,有了一絲寬慰。他真的希望王西患的不是精神分裂癥,就是一般的心理障礙。
在省城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王林還有一個大學同班同學曾小妮在醫科大附屬醫院的藥房上班。王林與曾小妮兩人在學校的關係還可以,也是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他打電話給曾小妮,請曾小妮去問一問她們醫院的精神病科的教授,看王西這種情況到底是不是精神病,需不需要服藥。
曾小妮後來告訴王林,王西這種情況不是很嚴重,建議王林多給她開導,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和集體活動,多出去走走,不用服藥有的也可康復。曾小妮還舉了一個例子,說她高中一位女同學的兒子曾經得了精神分裂癥,也是產生了幻聽,總是認爲同學要害他,同學去醫院請教教授,教授認爲服藥副作用太大,而且一但服藥,就很難停藥,建議她多關心孩子,交流開導,與孩子一起陪讀,不要服藥。同學聽從了教授的建議,到學校旁邊租了個房子,一起陪讀,後來兒子慢慢地好了,還考上了重點大學,並且讀完書參加了工作,現在結婚生子,一家人很幸福。
曾小妮還告訴王林,她哥哥一直也有精神分裂癥。哥哥在農村做農活,開始發病時,吃藥了一段時間的藥就好了,他認爲已經好了就不願意繼續服藥。自行停藥後一年後,就又復發了。現在哥哥需要常年服藥,嫂子離婚改嫁了,哥哥單身一人帶個孩子在家。曾小妮建議王西暫時不要服藥,希望通過王西多運動鍛鍊,家人多與王西溝通交流,幫助王西度過難關,逐漸康復。
王林將網友和曾小妮的建議告訴了劉莉,兩人決定暫時不給王西服藥,都希望通過多和王西談話交流,或考試後通過心理諮詢給予心理干預和輔導,來克服王西的心理障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