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

蕭鐵奴出發比種去病晚一些,出長城舊址以後,在趕上種去病之前,他就遇見了弘吉剌部派來的使者。

弘吉剌活動於大鮮卑山西坡一帶,當初蕭鐵奴東進時,他們眼見難以抵擋躲開了,但隨著漢廷勢力越來越大,駐紮於臨潢府的漠北諸族人馬不斷地背靠漢廷擴張他們的影響力,弘吉剌部覺得他們對漢廷已經避無可避了。

這時候的弘吉剌部,內部又分爲七個不相同屬的部落,其中比較大的擁有青壯年戰鬥力一二千人,而比較小的也有幾百,如果計算總量的話,則有將近萬人。這七個部落對於漢廷的擴張反應不同,有的主張抵抗,有的主張投誠,三個較大部落之一的酋長剌察爾就是最堅定的投誠派,他羨慕託普嘉和穆沁在投誠漢廷後得到的好處,希望自己也能如此。

蕭鐵奴知道剌察爾的來意後既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這讓剌察爾的使者感到很惶恐,不知道這個威名遠聞的漢廷將軍打的是什麼主意,他跪下,磕頭,代表他們的族長剌察爾表示自己對漢廷的忠誠。

“你們的意思,我知道了。”蕭鐵奴說:“可是大漢的官位和爵祿,是有限的。穆沁和託普嘉都爲我們大漢立下了大功,而且又和我們有聯姻,所以我們能夠互相相信。可是你們弘吉剌部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急切希望得到漢廷支持以支配整個弘吉剌部的剌察爾,聽到使者的回話後十分失望。但他族中的長老卻說:“他沒有答應,可也沒有拒絕。我看他的意思,是要我們立下功勞,並和他們結親。”

剌察爾覺得很有道理,又派了使者告訴蕭鐵奴:他們願意獻上弘吉剌部的勇士作爲漢軍的前鋒,獻上弘吉剌部的女兒作爲蕭鐵奴的姬妾。

蕭鐵奴這才答應,剌察爾大喜,帶了人馬前來會合,蕭鐵奴眼見天氣即將大寒,決定先找個地方避開這個最寒冷的季節。他把剌察爾留在身邊,而讓他所部一半的勇士約八百人,連同剌察爾獻上來的女兒一起送到種去病軍中去。

“恭喜啊——”種去病的部將都對他說:“還沒和耶律鐵哥交鋒,種將軍便先得到八百勇士和美人。”

種去病哈哈一笑,便留下了剌察爾的女兒,命她作侍衛打扮。不久蕭駿回來,種去病招他入帳喝酒,席間注意到剌察爾的女兒眼睛呆呆地看著蕭駿,不肯移開。種去病眼光掃到,心想:“這女孩動心了。”看看蕭駿,見他以少年而經風霜,眼下已頗有男兒味道,決定成人之美,當晚便送了蕭駿一份大禮。

第二日清晨,哨騎發現契丹敵情,種去病已經在草原上晃盪了幾個月,豈願長久無功,當即發兵追趕,躡著這部敵騎的尾巴,一路朝可敦城進發。

蕭鐵奴進軍的速度,遠沒有種去病那麼靈活,因爲這次北上,他所面對的環境和所擔負的任務都和種去病完全不同了。這次漢軍出長城已不再是爲了奔襲,而是爲了平定漠北——儘管漢軍擁有更加犀利的武器已經漠北諸族所沒有的嚴格紀律,蕭鐵奴所能集結起來的兵力也比任何一個草原部落來得強大,但對於能否完成任務蕭鐵奴還是沒有把握。草原和沙漠之間,有著太多的變數。

不過,在和弘吉剌部接觸後,蕭鐵奴聽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漠北開始流行一個傳說,這個傳說是以草原牧歌的方式流傳,而內容則是一個預言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將會有一位英雄奉上天(或神)的意旨,來結束大草原混亂的現狀。

“看吧!就在南方!那個英雄將帶著鐵與火,那是用來焚滅邪惡的攔路者;他還擁有一口能抱住整個大地的袋子,裡面裝滿了珠寶與糧食,用來幫所有草原上的子民度過每一個寒冬!”

那長長的牧歌,據說從好幾年前就開始流傳,不知從哪裡傳來,也不知是誰傳來,總之大部分部族都在傳唱,由於傳唱的部族是如此之多,所以在傳唱的過程中不免發生一些變化,但基本的故事框架卻沒變。

“這個故事是哪裡傳來的呢?”蕭鐵奴想,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南邊那個喜歡搞神搞怪的人:“會不會是老七?”

蕭鐵奴覺得這個可能性非常大,於是他詢問剌察爾,希望能從中找出一些蛛絲馬跡,比如這個傳說出現的地方,如果和漢部商人出現的地方相一致,那麼始作俑者是楊應麒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嗯,這個傳言,一開始似乎是從南方開始的。”剌察爾說。

蕭鐵奴聽到這句話內心就冷笑了起來,心想:“果然沒錯!一定是老七!”

“不過……不過那時候大家並不怎麼放在心裡。”剌察爾說:“因爲我們都覺得不可能。”

蕭鐵奴怔了一下,問:“不可能?爲什麼?”

“因爲南方來的那個傳言,是不可能在草原上實現的。”

蕭鐵奴便問南方來的那個傳言和現在這首牧歌有什麼不一樣。

“這個……過了好幾年了,我也不大記得,只是有個模模糊糊的印象。”剌察爾說:“當時好像也是在傳,說南方會出一個朝廷來幫我們度過荒年的冬天。嗯,蕭大帥你知道,荒年的冬天,對我們來說不僅是災難,甚至是地獄!”

“嗯?”蕭鐵奴心想:“聽起來南面來的這個傳言,倒很像老七一直想做的事情。”

不過蕭鐵奴知道,楊應麒想做的是確立一種政治制度,或是確立一種經濟模式,調漢地的餘糧來幫草原民族度過荒年,用以確保這個地區不因爲乏食而出現過分的動盪不安。楊應麒的這個構思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不過到底該怎麼做,卻一直沒琢磨出一個很好的方式來。楊應麒曾想過用商業,讓漢地商人和草原牧民互通有無,但要實現這一點不但在交通上存在問題,在民情上也存在障礙——草原上的人並不是很適應商業交換,對他們來說,最直接的方式毋如用搶!

而現在這首牧歌,表述的內容和楊應麒的想法並不完全一樣。

“可是,”剌察爾說:“後來西邊又出了這樣一首牧歌,嗯,和以前那個傳言不大一樣,不過大家卻都喜歡聽,而且有很多人相信。”

蕭鐵奴再次一怔:“西邊?怎麼會是西邊?”

“嗯,我不知道爲什麼,不過,這首牧歌確實是從西邊傳來的。”剌察爾道:“據說西邊還有一個高僧在給大家解說這首牧歌呢。”

蕭鐵奴更奇怪了:“高僧?”

“恩,聽說是個很有道行的高僧呢,既能驅魔,又會治病,正是經過他的解說,大家才相信的。”剌察爾說:“去年我的小兒子病了,我曾派人去尋訪過那個高僧,希望他來弘吉剌部作客,並幫我那小崽子驅魔,不過一直沒有找到,據說那個高僧是到處走,沒有一定的住處。後來我那小兒子的病好了,加上一直找不到他,所以漸漸的我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194章 正名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189章 國債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5章 出谷(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12章 鷹兔(下)第9章 塞外(下)第5章 出谷(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341章 聚首(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160章 利害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355章 姻幻(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11章 夜遁(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91章 入汴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04章 思良將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171章 文詞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170章 安撫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
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194章 正名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189章 國債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5章 出谷(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12章 鷹兔(下)第9章 塞外(下)第5章 出谷(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341章 聚首(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160章 利害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355章 姻幻(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11章 夜遁(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191章 入汴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04章 思良將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171章 文詞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170章 安撫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永泰县| 西昌市| 泗洪县| 广灵县| 泌阳县| 理塘县| 安仁县| 鄂托克前旗| 金寨县| 景宁| 赫章县| 辉南县| 正安县| 桂阳县| 马鞍山市| 女性| 江达县| 黄冈市| 永川市| 蒙山县| 左云县| 阿拉尔市| 芜湖县| 广南县| 贡山| 新昌县| 无极县| 花莲县| 平南县| 石阡县| 吴川市| 昌宁县| 建瓯市| 田东县| 宜兰市| 凤庆县| 岢岚县| 麟游县| 密山市|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