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

上次宗輔被宗澤、劉錡聯(lián)手逼退後,東路軍雖然渡河歇馬,但一等到後援糧草到達便又南侵。宗輔以偏師在白馬附近渡河,在滑州登岸,宗澤部將張捴請往救,澤選兵五千付之,戒毋輕戰(zhàn)以待援。

張捴至滑州迎戰(zhàn),恰好宗輔增燕人兵、漢奸兵三萬,金軍軍勢大盛。兩軍狹路相逢,諸將見金兵人多,心生恐懼,請張捴少避其鋒,張捴慨然道:“避敵偷生,將來我有何面目去見宗公。”力戰(zhàn)死之。全軍悲痛死戰(zhàn),金人雖多而不能勝。

澤聞張捴告急,遣王宣領騎兵五千前往救援。張捴死後二日王宣兵馬方纔到達,而兩軍尚未分出勝負。王宣以生力軍加入戰(zhàn)場,大敗金軍。宗澤聞訊,親自出城迎張捴之喪歸汴梁,撫卹其家,以王宣權知滑州。東路軍經(jīng)此一戰(zhàn),大感宗澤難以對付,自此不敢犯汴梁,移師向東。而宗翰聽說後對宗澤也更增忌憚。

宗輔以大軍下山東,意欲從山東趨江南直取趙構!南宋朝廷在揚州聞言大懼,這時山東並無統(tǒng)帥,而全境能戰(zhàn)之軍只有王師中手中的民兵以及劉錡手中的“義軍”。金軍若越過山東,再渡淮河,數(shù)日間就能逼到趙構所在的揚州!趙構又驚又急,忙傳令王師中節(jié)制諸軍以阻金人南下之路。楊應麒也怕宗輔兵馬千里奔襲真把南宋政權給滅了,幾乎與趙構同時傳下密令要趙立等將領相機出動,儘量阻截金兵主力。又命陳正匯南渡清陽港應變。王師中在外面聲威煊赫,但其實只是一個傀儡,民事上他還做得些主,兵事上趙立等幾乎是直接聽命於津門。津門與登州隔得雖近,但海上來往,順利時可能比快馬往來還便捷,但要是不順利時一二個月難通音訊卻也有可能,這時戰(zhàn)事急如風火,所以楊應麒要派一個重臣去隨機應變。

趙構南下以後劉錡便一直活動在青州以北、滄州以南,這時聽說宗輔東下,不退反進,竟然引兵去救大名府,結果在齊州境內(nèi)的濟水岸邊遇到宗弼,雙方激戰(zhàn)。當時劉錡有兵馬五千人,宗弼有兵馬三千人,但宗弼的三千兵馬中有一千是女真嫡系,其它兩千人也是久經(jīng)沙場的契丹健卒,劉錡的兵馬雖然訓練有素,但終究敵不過這支百戰(zhàn)之師。此戰(zhàn)劉錡傷亡過千,退守淄州,宗弼引輕兵追襲,劉錡再敗,連夜退往他訓練兵馬的臨淄,他在這裡收拾殘兵敗將,共得兵馬一萬二千多人,一邊據(jù)城而守,一邊派人往登州求救。

登州興練民兵已有七八年之久,近年來更是大肆擴軍。如今登州的民兵雖然號稱“民兵”,其實論到配備、待遇與訓練與漢部正規(guī)軍均無多大差別,趙立等四個民兵寨子早發(fā)展成四支頗爲可用的軍隊。這時聽劉錡告急,趙立便請出兵援救。陳正匯頗感猶疑,怕派出人去以後山東半島難以固守。

趙立道:“如今登、萊兩州擁衆(zhòng)十餘萬,不計後勤隊伍,光是戰(zhàn)鬥隊伍便有六萬五千人!只是沿膠水佈防,幾乎每一里都有哨站,防得固然周密,但這樣防範費兵太多,而且不免有過冗之嫌。不如只以兵力佈列三處要道:一在膠水下游海倉鎮(zhèn),守半島西北門戶;一在膠水中游膠中寨,守半島正西門戶;一在淮子口西板橋鎮(zhèn),守半島西南門戶。海倉、板橋每處各用五千正規(guī)兵馬,一萬民夫,因其靠海,另有水軍爲援。膠中寨用一萬正規(guī)兵馬,兩萬民夫。如此我們便還有四五萬精兵可以隨機調(diào)動,或攻或守,反見靈活。”

陳正匯道:“萊州西境並無天險可以阻截胡馬,膠水又不是長江、黃河那樣的大水面,我怕守住了這三個地方,金兵卻從其它地方入侵。”

趙立道:“金軍在我們監(jiān)視底下要繞過這三個地方入侵登州、萊州,能過來的兵力必然不多。登、萊兩州民氣頗爲可用,民風又悍勇,大可鼓勵他們自衛(wèi)自防!我們再以機動兵力驅(qū)逐策應,必能將之驅(qū)逐出去!”

陳正匯還是覺得不保險,趙立又道:“若要保險,則莫過於禦敵於門外。如此則劉錡不能不救!”陳正匯便令一郎將引兵五千去救,趙立嫌少,請自將兩萬人去救,陳正匯道:“若調(diào)兩萬人北上,萬一兵敗,到時候金兵南下,只怕我們連膠水一線都守不住!”只答應再增派五千人。

這時宗輔的大軍已經(jīng)兵臨臨淄,第一個五千人援軍開到時包圍未定,因此得以進城,但第二個五千人卻在中途遭到金兵伏擊,損失過半,不得已退回山東。

宗輔一邊攻城,一邊以偏師追著那批敗兵的尾巴直到膠水,山東半島爲之驚震。

楊應麒聽說山東戰(zhàn)事不利,登、萊兩州有失陷之危,忙飛書問陳正匯是否需要援軍,一邊令遼南、日本、流求、麻逸的兵馬整裝待發(fā)。

陳正匯收到書信後就想請援,趙立反對道:“金軍的兵力未必就強過我們多少,而且他們攻我們守,我們又是本土作戰(zhàn),完全可以抵消金軍的優(yōu)勢!何必再請援軍?再說遼南等地的軍隊可都是漢部的直屬部隊,和我們登州打慣了‘民兵’旗號的隊伍不同。如今大將軍還未救出,一旦讓漢部的直屬部隊和金軍接刃,消息傳出,恐怕後患無窮!”

陳正匯一聽也感怵然,問道:“趙將軍以爲當如何?”

趙立道:“以不變應萬變,仍按照我當初的說法,分北、中、南三門戶布兵,同時宣佈萊州戒嚴!”又道:“劉錡雖然接連兩次戰(zhàn)敗,但他能以兩萬人不到的兵力獨擋宗輔,亦見其能。可再撥兵民萬人給他,我引兩萬精兵出擊,與他作犄角之勢。”

萊州援軍未出,而劉錡又敗。這次他是焚城突圍,軍隊到濰州時過城不入,徑往南邊的密州去了。金兵尾隨而來,佔據(jù)濰州州城時花費了一些時日,而劉錡也因此得以脫身。

趙立聞訊領精兵三萬人渡膠水與宗輔相持,陳正匯也將山東半島的軍事指揮中心從清陽港遷到淮子口。劉錡聞訊,又派人來求兵,這次來的竟是他的副將徐文。

陳正匯見到徐文,不悅道:“劉將軍三戰(zhàn)三敗,居然還好意思來請求增兵!”

徐文反駁道:“劉將軍如今仍然掛名宋將,而我徐文吃漢部俸祿日子已經(jīng)不短,在漢部內(nèi)部,論親疏、論資歷我都遠勝於他,但眼見他屢戰(zhàn)屢敗,我卻仍然願意當他的副將!爲何?因爲這些‘敗仗’反而讓我徐文更加認爲他有資格做我的主將!不但我這樣,此時跟隨劉將軍一路敗下來的兵將也都如此!”

陳正匯沉吟道:“但如今我實在無兵可派了!”將趙立所佈置的三門戶兵力佈局說了,道:“三門戶用正規(guī)軍兩萬人,趙將軍帶走了三萬多人,兩次援救劉將軍又折損了不少。我如今手頭只剩下五千多人,此外就是一些草草訓練過的民夫了!”

徐文道:“劉將軍如今駐紮於高密,高密是淮子口的屏障。劉將軍若是不失,淮子口與板橋鎮(zhèn)便無虞。劉將軍若有閃失,淮子口與板橋鎮(zhèn)就算兵力完整,恐怕也難保全!”

陳正匯問:“徐將軍的意思是?”

徐文道:“我的意思,是請陳大人將淮子口五千人、板橋寨五千人全都撥給劉將軍。”

陳正匯驚道:“你瘋了!”

“我沒瘋!”徐文道:“陳大人,若論中樞決策,我不敢和大人相比,但萬一金兵逼臨板橋寨、淮子口,這臨陣指揮的本事,你比我如何?”

陳正匯坦然道:“我不如你。”

徐文馬上接道:“而我又不如劉將軍!”

陳正匯明白他的意思:徐文是說這一萬兵馬在他陳正匯手上能發(fā)揮的作用,遠不如在劉錡手中大。陳正匯對劉錡雖然還不肯十分信任,但事情逼到這份上,再也不容他猶豫,當下咬了咬牙道:“好吧!我馬上籤令,讓板橋寨守軍歸劉錡調(diào)遣,淮子口這五千軍馬你也可領去!”又道:“你且先行,讓劉錡專心打仗,我來做你們的後勤官!若高密守不住便到淮子口來,這邊的作戰(zhàn)指揮權我也讓出來給他!”

徐文大喜,當日便領了五千兵馬前往高密與劉錡會師。劉錡得了這支生力軍,士氣大振,加上有了陳正匯的全力支持,少了許多後顧之憂,當下引兵出擊,在安丘附近又爲宗弼所敗,但這次宗弼也沒討了多少好去,雙方減員的人數(shù)基本相當,之所以稱劉錡戰(zhàn)敗主要是劉錡先從戰(zhàn)場退走,而他退走時宗弼也已無力追擊了。

金軍在南邊與劉錡激戰(zhàn)的同時,東面卻被趙立突破,在昌邑小敗了一場。

劉錡退到高密,日夜驅(qū)遣民夫增築城牆設防。劉錡雖然一路敗退,但他的抵抗卻爲青州、濰州的民衆(zhòng)爭取到了轉(zhuǎn)移的時間,這些民衆(zhòng)或藏於遠鄉(xiāng)僻壤,或退入密州、萊州,加上劉錡是一邊撤退一邊清野,所以金軍所過之處都徵不到糧食。趙立又派輕騎坐海船繞路騷擾金軍後方,雖一時斷不了宗輔的糧道,卻也絆住了金兵的手腳。

宗輔被劉錡、趙立所鉗制,東路軍不斷勝利的步伐也終於出現(xiàn)了停滯。

第203章 鉅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62章 聯(lián)金扶漢之策(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15章 誓約(下)第168章 偶遇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166章 使者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236章 連環(huán)計中計(上)第153章 空城計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6章 入女真(下)第160章 利害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2章 鷹兔(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8章 伏擊(下)第342章 議戰(zhàn)(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199章 老臣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4章 過冬(上)第186章 窮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章 部勒(下)第9章 塞外(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15章 誓約(下)第268章 圈套內(nèi)外險難知(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12章 鷹兔(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179章 亂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73章 仙童林翼現(xiàn)身(下)第26章 兵滿萬(下)第344章 北遊(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41章 數(shù)語乾坤轉(zhuǎn)(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162章 講演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326章 克雲(yún)中(下)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347章 嶽幕(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132章 陰山戰(zhàn)事>第351章 囚君(上)第9章 塞外(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zhàn)(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
第203章 鉅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62章 聯(lián)金扶漢之策(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15章 誓約(下)第168章 偶遇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166章 使者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236章 連環(huán)計中計(上)第153章 空城計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6章 入女真(下)第160章 利害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2章 鷹兔(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8章 伏擊(下)第342章 議戰(zhàn)(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199章 老臣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4章 過冬(上)第186章 窮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2章 部勒(下)第9章 塞外(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15章 誓約(下)第268章 圈套內(nèi)外險難知(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12章 鷹兔(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179章 亂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73章 仙童林翼現(xiàn)身(下)第26章 兵滿萬(下)第344章 北遊(下)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41章 數(shù)語乾坤轉(zhuǎn)(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162章 講演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326章 克雲(yún)中(下)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347章 嶽幕(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132章 陰山戰(zhàn)事>第351章 囚君(上)第9章 塞外(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zhàn)(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大兴区| 轮台县| 镇康县| 东明县| 普安县| 普陀区| 资兴市| 桓台县| 新民市| 陇西县| 全州县| 保康县| 沾化县| 舟山市| 汕头市| 青海省| 临沭县| 汉源县| 泊头市| 双鸭山市| 台安县| 本溪市| 东海县| 沂南县| 西平县| 通许县| 海口市| 珠海市| 大方县| 宜宾市| 惠东县| 株洲市| 炎陵县| 平湖市| 南安市| 孝义市| 阿克苏市| 大化| 湟中县| 垦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