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

宗弼的行動並不是單獨的,當他以精銳千鈞壓下時,宗翰在雲中府也發動了大反攻!河東軍方面首當其衝的就是種彥崧。不過種彥崧所部並未混亂,他的行動竟比婁室快了半步,面對金軍忽然大漲的壓力緩緩後撤到太原。

趙構對盟友的背叛對河東軍也造成了相當的打擊,不過由於河東軍的結構、歷史與齊魯軍不同,所以受到的打擊也頗有區別。

齊魯軍將士的老家多在山東、河南,趙構一出手,所有將士都害怕後方家園淪陷、親人受害,而河東軍的老家在隆德府,舊宋陝西兵雖號稱偱河東進,實際上張浚並不敢輕率挺進,而且隆德府尚部署有相當的兵力,又是經歷過好幾次大敵壓境的堅城,所以在北方作戰的河東軍將士對隆德府能夠守住信心較大。

齊魯軍中有大量的舊宋兵將,在情感上受南宋朝廷影響甚大,河東軍則不然,這個逐漸壯大的軍團的肇端,一是曹廣弼從汴梁帶出來的人馬,二是種彥崧的忠武軍舊部,至於後來招收的兵員,更是一開始就接受類似於上十二村的軍事訓練,灌輸“抗胡保華”的政治思想,所以如果說齊魯軍團在趙構捅刀子後更多的是傷心恐懼的話,那河東軍團就完全是憤怒!

不過,即便如此,河東軍團的士氣還是受到了相當的打擊,因爲趙構一旦背盟,整個河東便有可能被四面包圍。

“那樣我們還能守住麼?”

部分兵將懷疑著,並因此而導致行動有些遲滯起來。唯有曹廣弼的直系隊伍沒有遲滯,太原的軍樞甚至顯出了比平時更加迅疾的反應,而這一切都有賴於河東軍有一個臨危不亂的統帥。趙構背盟的消息到達太原後的兩個時辰內,太原城便連發十三道軍令:著種彥崧部退回太原;著王彥部在平定軍、遼州之間相機行事;著遼州守軍進駐磁州;著澤州守軍進駐相州;著河內守軍寧河(東西走向段);著絳州守軍寧河(南北走向段);著石州契丹部伍至太原聽命;著晉寧燕人部伍至太原聽命;隆德府全面戒備;太原府全面戒備;晉州全面戒備;汾州全面戒備;著虞琪啓動戰備倉,以備四方後勤所需。

在兩天之內,太原又先後派出了九個使者,分別前往雲中、燕京致書宗翰、宗弼,以窺虛實;前往塘沽致書楊開遠,前往登州致書陳正匯,前往齊魯軍團大營致書宗潁,迂迴前往遼陽府致書執政,迂迴前往東海致書歐陽適——既是通告河東方面的情況,也是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他們採取措施呼援;最後出發的兩個使者,一個派往建康責趙構,一個派往長安責張浚,兩個使者隨身帶著充滿憤怒的檄文沿途散發。

曹廣弼的反應比金軍的大兵進擊快了半拍,也就是這半拍之快讓種彥崧得以從容退卻,其它各州縣、駐軍在得到命令後也不至於慌了手腳。

當劉錡引領五千疲兵來到井陘時,王彥已經收到了折彥衝的命令,正準備去接應宗潁。兩名大將見面之後,劉錡聽說了曹廣弼的部署後稍稍鬆了一口氣,詳述了前方戰場的情況後道:“我才從敗亂場中來,深感金軍氣勢極盛,我軍氣勢甚餒,金人如懸壺灌流而下,勢已大成,若非宗帥殿後,我這部軍馬亦未必能保全。”

王彥道:“你且到後方整軍,待我來會一會那宗弼!”

劉錡道:“宗弼鋒芒正盛,我軍士氣正低,此時此地不宜與他正面相抗。”

王彥慨然道:“正因爲我軍士氣正低,所以要打一個勝仗!就算勝不了,也要以一場激烈殘酷的對耗來消磨對方的銳氣!”

劉錡也不多勸,引了人馬到甘泉谷駐下,不久徐文又領三千人來會,此外尚有各路敗兵陸續而來。王彥親到各營巡視鼓舞士氣,決意要鬥一鬥宗弼的鐵騎。

但宗弼竟未朝這邊過來,而是迅速南下,如風馳草上,攻略河北諸州,逢軍斬將,遇強破堅,不讓潰敗的漢軍有重新集結整頓的機會。跟在宗弼後面的第二撥、第三撥兵馬則接收宗弼的戰果,遇潰兵或剿殺或招降,逢城池或攻堅或屠滅,兵行五百里,五百里盡皆披靡。

反而是婁室一部過五臺山直逼柏嶺寨,這時井陘東南的欒城、南方的趙州都已爲金軍佔領,東北、西北的金兵也不斷壓下,王彥眼見勢孤,不敢久留,領了兵馬撤到平定軍,屯於樂平,要依靠太行山阻擋金人的攻勢。

徐文對劉錡道:“如今齊魯軍團本部已散,王宣所部不知如何,恐怕山東之空虛空前難比——偏偏山東又同時面臨金宋兩軍的夾擊。不如我們取道遼州、磁州、大名府阻擊金人,勢若勝可山東無虞,勢若不成亦可以退守登州。我軍阻金、趙立遏宋,或能保住山東。”

劉錡沉吟道:“山東有趙立在,他所部兵力雖不足以同時抵禦金宋的夾擊,但我估摸著,大宋也未必會全力攻打山東。而且山東與遼南隔海相連,又有東海軍團的水師接應。漢部在東北有多少家底你比我清楚。如今局勢已與大將軍歸來前大不相同,山東地接海濱,若是告急漢部可隨時調兵入援,即便我們不去,山東未必便會淪喪,便是土地淪喪,軍民亦有退路,將來兵勢重振仍能從海路捲土重來。我如今擔心的,反而是河東!河北一失,河東與本部的聯繫便會被切斷,漢部的兵力縱然能守得住山東,短期內要威脅金軍在河北、燕雲的據點恐怕也難,再要救援河東就更難。在這等情形下金人與趙構一南一北夾擊曹帥,河東危矣!”

徐文道:“劉將軍的意思是留在這裡助曹帥守河東了?”

劉錡道:“單是這樣,恐怕有所不足。河東若被孤立,勢難久守。要解河東之憂,須破此勢!我想入太原與曹帥商議大計,只帶三千教練步騎走,其它人馬均歸你指揮,助王彥守住太行東線。”

徐文道:“好!宗弼不能在真定城下將我們徹底擊潰,現在我們士氣已漸漸恢復,他再想取得真定城下般的戰果,那是休想!”

當下劉錡引了從青州時代就一直跟著他的三千教練團進入太原,與曹廣弼相見,這時宗潁戰死的消息已經傳來,曹劉兩人聞訊痛哭,劉錡在城內擺下靈堂望東虛祭,暗暗發誓定要報仇。

劉錡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漢子,只灑一輪熱淚便不再愁眉,他和曹廣弼是郎舅之親,又互相知信,說起軍事,開門見山便問曹廣弼是否有把握守住河東。

曹廣弼道:“河東北方門戶,全在太原。如今之太原,兵糧不缺,便是宗翰、宗弼齊來,我也足以憑城一戰!”

劉錡問道:“南邊呢?”

曹廣弼道:“我料張浚必不敢過河!”

劉錡道:“太原雖爲河東屏障,但怕只怕太原未失,而河東已亂。”

曹廣弼臉色一沉,知道劉錡所言甚是。新漢政權在河東經營日淺,除了隆德府外,其它州縣都是新得之地。太原有曹廣弼坐鎮料來無恙,但汾河河谷等地可就難說了。以前漢部聲威最盛時大戶紛紛解囊相助,但經此一敗,人心會怎麼變幻可就難說了。如果汾河河谷有失,太原只怕就難以孤守了。

曹廣弼道:“你既點破此慮,可有良策?”

劉錡道:“河東勢孤力弱,能自保便出人望外,要想扭轉整個天下局勢,卻得靠東北的中樞。”

曹廣弼道:“應麒在大軍潰敗之前便有預見,可惜我們身在局中無法扭轉而已。但他既有此慮,接下來或有因應之對策。我們現在最大的任務,仍在於保住河東!”

“河東不能單保,”劉錡道:“欲保河東,或南據汴梁爲後援,或西控秦川爲呼應,得此二地之一,汾河自然人心安寧。汾河安寧,才能支持太原抗戰到底。反之,若我軍地盤日小,軍力日蹙,恐怕支持不到太原陷落,汾河的人心就要大變了!”

曹廣弼聽劉錡如此說微感訝異道:“在這種情況下你竟然還要進取?嗯,亂中取勝,以攻爲守,這倒也是一法,但我們恐怕調不出足夠的兵力南下、西進。現在汴梁雖然空虛,但若以輕兵取汴梁,趙構在鄧州的大軍定要北上。若無大軍與之相持,汴梁絕難久守,若汴梁得而復失,恐怕士氣益受打擊。”

“汴梁?”劉錡道:“我沒說打汴梁啊。”

曹廣弼驚道:“難道你要打陝西不成?”

“不錯!”劉錡道:“我就是要取陝西!若能合秦晉之力,宗翰、宗弼再強,也未必能奈我何!金人攻不下秦晉,那他們就要再次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屆時只要東北中樞還有餘力進擊,金國諸部便可各個擊破!”

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177章 勢第175章 間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202章 自辱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355章 姻幻(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81章 責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19章 議婚姻(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97章 聯姻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25章 收俘虜(下)第9章 塞外(下)第3章 論武(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50章 迎敗(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79章 亂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349章 聞逝(上)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
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177章 勢第175章 間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202章 自辱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355章 姻幻(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81章 責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19章 議婚姻(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97章 聯姻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25章 收俘虜(下)第9章 塞外(下)第3章 論武(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50章 迎敗(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79章 亂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349章 聞逝(上)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定县| 瓮安县| 兴海县| 永嘉县| 松溪县| 娄烦县| 惠东县| 阳城县| 嘉义市| 淮南市| 开平市| 灵丘县| 确山县| 天祝| 定南县| 洛扎县| 达拉特旗| 宜都市| 柞水县| 手游| 丰顺县| 青川县| 周至县| 岫岩| 邳州市| 黄龙县| 彩票| 库伦旗| 赤峰市| 庄河市| 扎鲁特旗| 建德市| 新乐市| 广南县| 五大连池市| 新疆| 铁力市| 新余市| 徐州市| 西吉县|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