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5章 還有期待

正當偷情的妾室與她表兄嚇得瑟瑟發(fā)抖之時,楊氏攔住了發(fā)怒的張棟,稱既然他們情投意合,何不成全他們,就當做了一樁善事。

張棟哪裡肯,堅決搖頭。

楊氏卻道:“那許多風流雅士,將妾贈來送去,留下的都是一段佳話,老爺效仿一二,別個只會贊你大度瀟灑。”

張棟將這話聽進去了,認真參悟其中道理,認爲有些事情,的確是自己越在意,別人才越起鬨,若自個兒先丟開了不當回事,旁的人也就淡了心思。

他這般想著,就故意露出淡然神色,朝那偷情的表兄揮手道:“不過一個妾,同我腳上的鞋履有甚麼分別,你既喜歡,就拿了錢來,領(lǐng)去罷。”

將妾領(lǐng)走,那個表兄倒是樂意,只是拿不出錢來。小妾心知留下只有死路一條,拼命將平日積攢的物事蒐羅了一堆,拿出來勉強抵了當初的身價銀子,隨她表兄去了。”

“張棟只是在意別人怎麼評價他,乃是個假大度,其實心裡憋悶得慌,進了後院,那一大羣妾接著,看誰都覺得給他戴了綠帽子,於是一氣之下,叫楊氏喚來人牙子,將一屋子的妾,全部打發(fā)了,只有在楊氏跟前侍奉的流雲(yún)流霞留了下來。”

楊氏原先自衢州回京,就是懶得與張棟的羣妾費腦筋,如今全散了,讓她又生起過日子的心來,於是就沒跟著張仲微夫妻回祥符縣,而是留在了東京。官場上行走,本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那些同僚的家眷,個個都需要應(yīng)酬,張棟原先在衢州,乃是一州之長,少了楊氏還能勉強成行,如今調(diào)任回京,需要打點地方多之又多,因此十分高興楊氏留了下來,做他的賢內(nèi)助,左右手。

林依知道,張棟過段時間,緩一緩,肯定還想生兒子,不過楊氏是個有本事的人,無論出現(xiàn)甚麼狀況,肯定能應(yīng)付得了。

張仲微也隱約知道了張棟絕育的事,但他並不打算去告訴張棟,因爲他想著,既然已成既定事實,捅破了又能改變甚麼?還不如大家一起瞞著,和樂度日,橫豎他同林依孝敬些,也就是了。

他們兩口子回到東京,訪客不斷,先是呂氏上門借錢,後是牛夫人趕來叮囑,要求張家莫借錢與她。原來當初呂氏爲了奪牛夫人的權(quán),看到朝廷頒佈了禁止官員從商的禁令,就故意給楊氏買了個官做,使楊家的兩棟酒樓開不下去,全部關(guān)門了事。他們家少了收益進項,幾座小莊子又經(jīng)營不善,很快入不敷出,呂氏想借錢,牛夫人卻命楊升辭官,重新做生意,婆媳意見不和,成日在家吵鬧。

牛夫人降服不了兒媳,便向兒子求助,楊升卻只顧著與蘭芝快活,根本不理會,逼急了,還冒出一句:“當初我要娶蘭芝,你老人家攔著不許,如今這個媳婦,可是你親自挑的,不論好壞,與我不相干。”

牛夫人氣得在家病了幾日,呂氏趁機四處借錢,前者生怕她給楊家欠下一屁股債,拖著病體挨個給親朋好友打招呼,叫他們別借錢與呂氏。

牛夫人特特跑到張家來囑咐,真是多慮了,呂氏來張家,林依根本就沒見,她實在找不出借錢給他們的理由。當初他們遭遇火災(zāi),雖蒙楊家收留,但這點恩情,早就讓後來接二連三的仇抹滅了,想到牛夫人甚至曾企圖把王翰林家的麻子女嫁給張伯臨,張家上下,就沒一個待見楊家人的。

沒過多久,眉州的方家,即方氏的孃家、張八孃的前夫家,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方睿犯事,抄家,罷官。方正倫後娶的媳婦,丟下尚在襁褓的兒子,回孃家去了。王夫人又要顧官人兒子,又要顧兩個孫子,忙亂了幾天,一病不起。

方家亂成一團糟,方氏就跟丟了魂似的,再也不惦記著去祥符縣,只想回孃家看看。張八娘擔心兒子,方家後宅沒了主事的人,誰來關(guān)心孩子的冷暖?這二人都想回眉州看一看,兩下一商量,竟真成行了。

羅書生自家也有孩子的人,將心比心,暫時關(guān)了學(xué)館,將學(xué)館和酒樓都託付給了林依,親自送張八娘和方氏去了眉州。

前後兩個多月,張八娘等人迴轉(zhuǎn),令大家都吃驚的是,她竟然把兒子帶回來了。大家都佩服她有本事,林依私底下問她:“方氏怎麼了?是看在嬸孃的面子上?”

張八娘道:“他們家敗了,我孃家卻正興旺,舅舅覺著兒子跟著我,更有出息;表哥認爲羅家?guī)退B(yǎng)兒子,看起來也不錯,於是都準了。”

林依本來還想問問羅書生的態(tài)度,轉(zhuǎn)而一想,這是多餘,若羅書生不願意,又怎會由著張八娘把兒子帶回來。

張八娘帶了兒子在身邊,十分滿足,由此格外感激羅書生,等羅家那個閨女出嫁時,拿酒樓掙的錢出來,替她置了一份厚厚的嫁妝,引得衆(zhòng)人都贊她這個繼母厚道。

方氏自眉州回來後,成日倦怠,再也打不起精神鬧騰,張樑見她孃家敗了,反而高興,將她接回了祥符縣,另置一間屋子住著,時不時就過去奚落兩句。好在正受寵的小墜子,還有李舒都是厚道人,並沒因此踩著她,讓她的日子勉強還能過下去。

張伯臨家的兩個通房,由於李舒始終壓著,一直沒能生養(yǎng),竟主動求去,張伯臨本就覺得愧對李舒,便準了。李舒念著她們都是從李家出來的,並沒找人牙子來賣掉,而是將她們嫁了人,一個去了鄰城,一個去了外省。

一年時間裡,林依在東京的房產(chǎn),又增加了兩處,正當她歡欣鼓舞之時,一紙調(diào)令下達,張仲微調(diào)往蘇州,任通判,這差遣好是好,只是離東京可就遠了,好在還有時昆,不至於沒人照料。

臨行前,親朋好友陸續(xù)來送,青苗挺著七個月的大肚子,攥了林依的手,哽咽著不肯放。林依笑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是去享福,又不是受苦,你哭個甚麼。”

青苗睜了淚眼,問道:“天堂是甚麼?”

“天庭,天庭。”林依連忙改口。

此時林依也有了三個月的身孕,張仲微不肯走陸路,託時昆訂了兩條大船,一條住人,一條裝傢什,張棟又把自己的仗義借與他用,既安全,又威風。

這天黃道吉日,風和日麗,正是楊帆起航的好時候,張仲微懷抱玉蘭,手扶林依,嫡親三口,登船朝蘇州去了。

正文完(派派論壇思旭手打,轉(zhuǎn)載請註明。)

番外蘇州幸福生活一愛女如命

張仲微到了蘇州,走馬上任,在知州下掌管糧運、家*、水利和訴訟等事項,這通判一職,品階雖然不高,卻是由皇上直接委派,輔佐郡政,相當於知州副職,且兼有監(jiān)察職責,有直接向皇上報告的權(quán)力。

通判的位置極爲重要,連知州向下屬發(fā)佈的命令,都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張仲微任了這樣一個職位,一到蘇州,那些溜鬚拍馬,敘舊拉關(guān)係的,就跟走馬燈似的,絡(luò)繹不絕。更有甚者,連宅子都替他準備好了,收拾得整整齊齊,只等他一家三口入住。

張仲微帶著妻小在船上過了一夜,同林依商量,住了別人的屋,總要受制於人,他們自己又不缺錢,還是另租的好。林依懷著身孕,正是昏昏沉沉的時候,聽他講得有理,就點了點頭,隨他去操辦。

張仲微去租屋,根本不消自己操心,好幾個牙儈主動上門,十來座寬敞又便宜的宅子,任他挑選。張仲微念及家中人口少,不肯要那太大的,只挑了一座三進帶跨院的,命人收拾乾淨了,帶著家人搬了進去。

他們帶來的下人,除了青梅,就是楊嬸,奶孃花嫂子因有家小,留在祥符縣了。林依見人不夠使,想添幾個家本上丫頭媳婦子,這消息剛傳出去,就有許多熱心人士,紛紛送上婢女來,水靈得一個勝似一個。

張仲微一見這架勢,林依還沒開口,他先嚇著了,親自下了封門令,凡是送人來的,一律攔住,不許進門。

林依故意逗他道:“何不挑那樣貌出衆(zhòng)的,留下幾個,就算你不想收,也能賣了賺錢。”

張仲微瞅了她肚子一眼,道:“我是擔心你動了胎氣。”

林依發(fā)起小脾氣,揪住他耳朵道:“怎麼,若我沒懷孩子,你就要收進來?”

自她這回懷孕,張仲微就習(xí)慣了她的無理取鬧,全歸結(jié)於孕期不良反應(yīng),乖乖地把耳朵給她揪了一會兒,才道:“別個送來的人,哪裡敢使。我也不會挑人,還是勞動娘子請牙儈來,挑幾個。洗衣灑掃的,可以暫緩,關(guān)鍵是玉蘭的奶孃,得抓緊。”講完摸了摸她的肚子,補充道:“順便給咱們老二也挑一個。”

林依笑著應(yīng)了,自去請牙儈,挑人,不提。

隔了幾天,那些受到拒絕的送禮者,又送了一批衣料玩物到張家,林依煩不勝煩,乾脆以養(yǎng)胎爲由,閉門謝客。那些人見送禮不能討通判夫人的喜歡,就打起了玉蘭的主意,挑了些專教大戶人家小娘子學(xué)女工,學(xué)琴棋書畫的清閒女門客,送到張家來。

這些清閒女門客,並非賣身之人,她們原告也是大戶人家嬌養(yǎng)的小娘子,自幼家教良好,富有才情,因爲後來家道中落,纔不得不出來討生活,賺些錢補貼家用。

林依看了看身前的小玉蘭,照著大宋的計算方法,她今年已經(jīng)三歲了,女子出嫁早,若真要培養(yǎng)一個知書達理的小娘子,大概是時候了罷?

林依這般猶豫著,就勉強接受了那些人的好意,答應(yīng)讓幾個女門客來教教看,但工錢由張家自己來支付。

自此,小玉蘭只有吃過晚飯纔有玩耍的時間,上午認字、下午學(xué)琴。林依計劃著,先打兩年的基礎(chǔ),等她大些,再學(xué)其他的課程。

這樣一來,張仲微少了許多能與女兒相處的時間,因爲那些女門客教習(xí)時,他怕林依吃莫名飛醋,不敢上前,只能站在遠處相望。

如此過了不到半個月,張仲微就受不了了,與林依抱怨道:“玉蘭還小,你逼得這樣緊作甚麼?”

林依奇道:“只學(xué)兩門課,還緊?”又嗔道:“你以爲我願意?女孩子家,及笄就要說婆家,她今年三歲,再不抓緊,更有她著急的。”

及笄是十五,今年三歲,還有足足十二年,時間寬裕得很,張仲微不明白林依爲何這般焦慮,待見了桌上的課程表,才恍然大悟,那張紙上,密密麻麻列了好些課程,有認字、寫字、繡花、縫補、畫畫……挨著數(shù)下來,足有十來項,就算一年學(xué)一門,十二年也學(xué)不完,怪不得林依要這般著急。

張仲微舉著那張表,哭笑不得:“娘子,你在祥符縣時,可從來沒起過這念頭,怎麼一來蘇州,就跟變了個人似的?”

林依不好意思道:“到這裡後,也結(jié)交了幾戶人家,那家世家境,還不如我們呢,卻將幾個小娘子教得極爲出衆(zhòng),把我們家玉蘭比下去了。”她說完,又朝玉蘭學(xué)習(xí)的那間屋子一指,叫張仲微看那女門客,道:“那還是家道中落的呢,你瞧瞧那通身的本事。”

張仲微能理解林依的心情,她是琴棋書畫一樣不會,僅有寫字一項,勉強過關(guān),如今朝蘇州才女們中間一站,覺得自慚形穢,生怕閨女將來也有這種感覺,所以纔想從小就抓起來。

他摟著林依坐下,道:“從嬸孃到八娘子,難道你沒瞧出點甚麼來?”

林依不解其意,愣道:“這與她們有甚麼干係?”

張仲微與她解釋了一番,大意是女子在夫家能不能立足腳,一是靠孃家,二是靠爲人處事的能耐,至於甚麼才情,能頂幾分用處?他講完,又自信滿滿地道:“就憑我們張家如今的聲望,還擔心玉蘭尋不著好婆家?不知多少人搶著要呢。”

林依看著他,表情有些奇怪,問道:“你講了這麼一大篇,究竟甚麼意思?”

張仲微摸了摸腦袋,眼睛不敢看她,道:“那些課程,不必學(xué)了罷,瞧你把玉蘭拘得沒了點活潑樣子。”

林依看著他笑了:“琴棋書畫你說用不著,那讀書寫字學(xué)不學(xué)?”

張仲微仔細想了想,道:“這個還是要學(xué)的,不然將來嫁了人,我與她寫信去,她看不懂,怎辦?”

林依笑倒在他身上,打趣道:“你就把她嫁在屋後頭,連書信都省了。”她一句玩笑話,卻叫張仲微當了真,開始思索,挑哪樣的人家,纔有進嫁的可能。

林依見他愛女如癡,不願理他,挺著肚子起身,將那張課程表看了又看,到底還是一樣心疼女兒,揉作一團,扔了。從此玉蘭兩年內(nèi)的課程,只剩下一門,除了下午認認字,其他時間都是同張仲微捉迷藏,盪鞦韆,賴著要隨他出門,也不知是誰給誰的樂趣更大。(派派論壇思旭手打,轉(zhuǎn)載請註明。)

蘇州幸福生活二再爲父母

端午將至,張家上下忙碌,準備過節(jié)。大宋的端午,不是從五月初五開始,而是從五月初一——“端一”開始過起,自這日薄西山起,市面上開始賣桃賣柳、葵花、蒲葉、佛道艾等節(jié)日物品,都擺上了櫃檯,或由小販經(jīng)紀提籃,沿街叫賣。

玉蘭嘴饞,張仲微又要送禮,林依提前包了糉子,鹹的甜的,盡使些精貴材料,煮了滿滿一大鍋。

他們家送禮,別人家也一樣,到了五月初二,家裡堆滿了別家送來的糉子,樂了玉蘭,卻讓林依哭笑不得。

又有些道觀,備了經(jīng)茼、符袋、靈符、卷軸、巧糉、夏桔等物,送贈貴宦之家,張仲微的職位在蘇州舉足輕重,自然也收到了好幾份,多到堆放不下,林依只好命人準備了一個香案,凡此類物事送來,全放上去供著。

到了端三,張家有驚喜,青苗竟自祥符縣到蘇州,千里迢迢送催生禮來了。大宋習(xí)俗,每當女子懷孕月份將滿之時,須由孃家父母親、舅舅、姑姑,送禮催生。林依父母早逝,族人亦無走動,青苗想著,自己作爲她唯一的孃家妹子,送催生禮雖然不太合規(guī)格,但總比沒人送的好,於是就把時昆留在家中照看出生剛四個月的閨女,自己帶了僕從,趕到蘇州來了。

林依此時已到了生產(chǎn)的月份,聽說青苗來送催生禮,感動莫名,親自到門口迎她。青苗忙扶了她胳膊,小心翼翼朝裡走,林依卻推開她,笑道:“叫青梅扶我便得,你瞧瞧我這院子,比起祥符縣後衙如何?”

青苗舉目望去,只見粉牆黛瓦,奇石異樹,果然與祥符景象大爲不同。待得進到廳裡,地上的青磚,竟是雕了花鳥魚蟲的,讓她驚讚不已:“這院子這般講究,姐姐果然是享福來了。”

二人坐定,小丫頭捧上催生禮,一隻銀盆,蓋著錦繡巾,巾上放著花朵,還有一張畫了五男二女花樣的草帖子。林依掀開錦繡巾,盆裡盛著一束粟桿,她想起生玉蘭時,這些習(xí)俗都不曾經(jīng)歷過,不禁一陣心酸,一陣感動,隔著銀盒攥了青苗的手,開口時卻是嗔怪語氣:“你家閨女才四個月,實在不該丟下她,獨自跑過來。”

青苗動容道:“若無姐姐成全,我哪有今日,更不會有她。”

二人敘舊一時,玉蘭做完功課,跑到廳裡來邀功:“娘,我今日認了十個字,爹誇我聰敏,要帶我上街去耍。”

林依叫她與青苗行禮,笑道:“你瞧她這得意樣兒,真不知隨了誰。”一擡頭,瞧見張仲微跟在玉蘭後頭進來了,便補了一句:“都是她爹慣的。”

張仲微認爲女兒就是要嬌養(yǎng),若自個兒都不疼,還能指望去了婆家會受到看重?他存著這樣的心思,所以不但沒反駁林依的話,反而得意洋洋笑了一笑,抱起玉蘭,問她想上街買甚麼。

青苗過來與他見禮,笑道:“我家那個,時昆也是寶貝得緊。”

張仲微受了她的禮,謝她來催生,又問家丁要安好。三大一小聊了一時,林依見了青苗面露疲乏,便命青梅帶她到前面院子去歇息。

張仲微進門時,手裡就攥著一樣物事,此刻見廳裡沒了旁人,便將拳頭舉到林依面前,攤開,掌心一枚“催生符。”

林依拿起來看了看,問道:“你特意去廟裡求的?”

張仲微點了點頭,幫她掛到脖子上,道:“這是保母子平安的,據(jù)說靈驗得很。”又道:“還有一首催生歌,我念給你聽——一烏梅三巴豆七胡椒,細研爛搗取成膏。酒醋調(diào)和臍下貼,便令子母見分胞。”唸完,又要起身,說去照著這首“催生歌”,親手調(diào)那催生膏藥。

林依對甚麼符呀膏呀的,並不大相信,但難得自家官人有關(guān)愛之心,難道還攔著,於是便讓他去了。

因青苗來了,林依有了人陪,張仲微便在端午這天,帶玉蘭去逛街,逛到晚上,扛了三隻箱子進家門,打開來看時,全是孩子頑的玩意。

張仲微將其中一箱送了青苗,叫她帶回去與孩子頑。青苗倒是笑著收了,林依卻嗔怪道:“來去路迢迢,讓她大老遠地帶一箱子玩意回去,不是難爲人麼?”

張仲微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腦袋,強詞奪理道:“她帶的有下人,又不消她扛。”

到底是一份心意,林依也不好多說,便走去看另外兩箱,有一箱裡頭盛的是些陶瓷做的娃娃、泥捏的嬌惜,並一大包小點心,鹽豆兒、破麻糖、風糖餅,還有一個小玉蘭扒在箱子邊上,眼巴巴瞧著,一看就是給她買的物事。

另外那隻箱子,林依就看不明白了,裡面既有與玉蘭那箱一模一樣的陶瓷娃娃、泥嬌惜,也有木片做的帆船,竹子做的竹馬,還有一堆鑼兒、刀兒、槍兒之類。

張仲微一面拿糖與玉蘭,一面笑著解釋:“這胎還不知是男是女,所以男孩兒女孩兒愛頑的玩意,我都買了些,以免遺漏。”

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林依仍舊疑惑:“女孩兒愛的玩意,玉蘭那箱裡已經(jīng)有了,何必再買一套?”

張仲微責怪她道:“若真生個女孩兒,與玉蘭一樣都是咱們的閨女,怎能厚此薄彼,讓她頑些舊的。”

青苗聽了,感嘆道:“都說我們家時昆寵孩子,我看還不及姐夫半分。”

林依見張仲微這般舉動,嘴上雖怪他浪費,心裡卻是高興的,趁機還教導(dǎo)小玉蘭,將來一定要孝順爹爹。

林依瞧完玩意,命人收起,又吩咐廚房擺飯,準備過節(jié)。端午乃是大節(jié),時人極爲看重,夜幕降臨,仍有小販沿門叫賣,張仲微好心,使人去買了些回來,好叫他們早些回家團聚。林依由青苗扶著,走去瞧門上懸掛的艾草天師,與玉蘭講端午節(jié)的典故。

一時飯菜上桌,幾人團團圍坐,想到如今大家都是和和美美,吃起糉子來,格外香甜。明月當空,張仲微吃了兩杯酒,詩興大發(fā),搖頭晃腦,惹得林依和青苗偷笑不止,陪他胡鬧到夜深。

玉蘭早就撐不住,叫奶孃抱去睡了,林依也覺得身子疲乏,正要去睡,起身時卻腹中一痛,發(fā)作起來。

雖然來得突然,但卻是足月,加上他們又都是經(jīng)歷過生產(chǎn)的,因此並不驚慌,張仲微一把抱起林依,送到產(chǎn)房,青苗則分派起事務(wù)來,一面打發(fā)人去請產(chǎn)婆,一面命廚房燒備湯。

那些產(chǎn)婆,是一早就請好的,只是因今日是端午,才放了她們的假,許她們回家過節(jié)去了。她們都是有經(jīng)驗的人,曉得林依的產(chǎn)期就在這幾天,因此張家來人一叫,馬上就動身,很快便至產(chǎn)房。

張仲微已不是頭一回當?shù)欠菥o張勁兒,卻絲毫不曾減,在產(chǎn)房外踱來踱去,好不焦急。林依進去個把時辰後,產(chǎn)房內(nèi)漸漸傳來呼痛聲,產(chǎn)婆的指導(dǎo)聲,張仲微一心急,奔到門口,拍著門板喊話道:“娘子,你放心,就算你生了閨女,我也不納妾,你莫要著急,慢慢生。”

產(chǎn)房內(nèi)外鬨堂大笑,朝內(nèi)端熱水的小丫頭手一顫,一盆水灑了一半;產(chǎn)婆彎著腰,忘了喊吸氣吐氣;林依正在使勁兒,嘴角一彎,泄了力。

產(chǎn)婆眼瞧著不是事兒,趕出來,叉著腰命令張仲微躲遠些,莫要搗亂。青苗連忙從產(chǎn)房裡出來,將張仲微推到了院子外面去,又與他講了些厲害關(guān)係。

張仲微聽說生孩子是鬼門關(guān),不得打擾,被唬住了,不敢再進院。只好在角門處站著,他正伸著腦袋朝內(nèi)張望,突然聽見角落裡有人議論,講的是“五月初五產(chǎn)子,男害父,女害母。”這是大宋廣爲流傳的說法,意思是,五月初五這天生的孩子,若是男孩兒,克父;若是女孩兒,則克母。

張仲微讓這番議論分了神,暗道雖然他不介意生男還是生女,但既然生閨女要克母,爲了林依的安全著想,還是生兒子罷。

還沒等他胡思亂想完,產(chǎn)房那頭傳來一陣響亮的啼哭,孩子落地了。

張仲微立刻精神振奮,奔了過去,他衝進產(chǎn)房,扒開產(chǎn)婆,直到產(chǎn)牀前才停下來。他一見到林依滿頭的汗水和疲憊的笑容,立馬就把五月初五生子有礙父母的話忘得一乾二淨,上前找帕子,找水,又問孩子在哪裡。

產(chǎn)婆抱了襁褓,早在旁邊候著了,聽得一聲問,齊齊福身,大聲報喜:“恭喜張通判,是位小少爺。”

張仲微滿心歡喜,又是一陣輕鬆,抱過兒子親了親,自言自語道:“管它克父不克父,我都養(yǎng)定了。”

產(chǎn)婆是做這行的,聽懂了他的意思,笑道:“張通判錯了,這會兒已是子時末,丑時初,小少爺是五月初六生的,既不克父,也不克母,乃是個有福氣的。”

張仲微聽後大喜,重賞產(chǎn)婆。

林依不解其意,不過能生個兒子,她也很高興,雖然她不重男輕女,但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上,能有個兒子傍身,穩(wěn)妥許多,既安了張棟楊氏的心,也斷了方氏送妾的藉口。

青苗爲他兩口子高興,特意去廟裡上了一炷香,又留下照顧了林依十來天,才登船回祥符縣。

張仲微與林依,自此兒女雙全,湊作一個“好”字,深感此生足矣,別無他求。

蘇州幸福生活三家的真諦

張仲微喜獲麟兒,以其出生地爲名,喚作張浚蘇。

轉(zhuǎn)眼三年過去,到了張仲微蘇州任上的最後一年,這幾年他在衙門裡的差事頗爲順心,前途光明,只等卸任後回京,另候差遣;而林依在蘇州無煩心親戚紛擾,亦過得甚爲如意。

想到即將離開蘇州,張仲微與林依還有些戀戀不捨,兩個孩子卻是興奮莫名,尤其是張浚蘇,他還沒有見識過天子腳下的繁華,聽說京城裡好吃好頑的物事數(shù)不勝數(shù),那一顆心,早就飛遠了。

沒幾日,中秋佳節(jié)至,林依尋思著,這恐怕是他們在蘇州過的最後一個節(jié)了,於是早幾日就開始準備節(jié)下吃食,還命人去請講銀字兒的、雜耍的、調(diào)教蟲蟻的,存心想讓大家都樂一樂。

張浚蘇最愛過節(jié),一大早不消人催,自己一骨碌爬起來,跑到林依房裡,嚷道:“娘,爹今日很乖,我想帶他上街去耍。”

這到底是誰帶誰耍?爲了上街頑,竟來了個父子顛倒,真不知這孩子跟誰學(xué)的。林依忍俊不禁,拿手點了點他的小腦門,笑罵:“真叫你爹聽見,你又該挨板子了。”

張仲微對兒子要求嚴格,張浚蘇有些怕他,聞言不再作聲,只牽著林依的衣角,可憐巴巴地看她。

大宋各大節(jié)日,街上都熱鬧,唯獨這中秋節(jié),是一定要在家裡過的,林依耐心與張浚蘇講道理,勸他稍安勿躁,到了晚上,又有好吃的,又有好頑的。

張浚蘇不開腔,不說好,也不說不好,一頭撲進林依懷裡,扭作一股糖。林依見不得他撒嬌,心一軟,便折中道:“叫姐姐帶你去街上吃早飯,可好?”

林依總擔心大街上的吃食不夠乾淨,怕小孩子吃了容易鬧肚子,因此平日裡只準他們在家裡吃,不許到街上去。張浚蘇上回去外面吃早飯,還是一個月前,他早就想再去嘗一嚐了,此刻聽林依鬆了口,一跳三尺高,歡呼著奔去玉蘭房裡了。

林依望著他蹦跳的背影,搖搖頭,家裡的廚子,都是照著外頭的手藝做的,能有甚麼分別,偏他就愛朝外跑。

張浚蘇到了玉蘭房裡,玉蘭還在梳妝,穿著一件桃紅衫兒,端端正正坐在凳子上,由奶孃梳頭。張浚蘇性子急,等不得,好容易待她梳完頭,抓起一朵絹花朝她頭上胡亂一插,拉起她就朝外跑。

奶孃們急急跟出去,叫道:“小祖宗,慢著些。”

玉蘭暈頭暈?zāi)X被張浚蘇拽著,直到出了大門,才知這是要去外頭吃早飯。她也愛外頭的吃食,聞言高興,但還是停下腳步,教訓(xùn)了兄弟幾句,囑咐他不許亂跑,再牽了他的手,規(guī)規(guī)矩矩朝前走,命奶孃丫頭婆子們在後頭跟著。

兩人到了街上,好一派熱鬧景象,街口蓋的兩個浴池,門前賣著門面湯,專供懶得自己燒水洗臉的人買來使用;再朝裡走,越過賣調(diào)氣降氣各種丸藥的攤子,就是專門早飯的一條巷子。

煎白腸、糕、羊血、魚羹、粉羹、五味肉粥、七寶素粥……各種點心,應(yīng)有盡有。張家的飲食雖然也豐富,但張仲微和林依都是過過苦日子的,本著不浪費的原則,每天早上只做兩三樣,像這樣種類齊全的,張浚蘇很少見到,立時笑逐顏開,沿著巷子一路吃下去,喝了粥,買了糕,還站在二陳湯的攤子前不肯走。

玉蘭拉不動他,只好哄道:“二陳湯是大人才喝的,你一個小娃娃,眼饞甚麼?”

張浚蘇老老實實地點點頭,道:“姐姐,浚蘇聽話,浚蘇不喝二陳湯。”

玉蘭欣慰地拍拍他的腦袋,一個“乖”字還未講出口,就聽見張浚蘇道:“姐姐,金橘團小娃娃能喝,姐姐與浚蘇買。”

玉蘭讓他揪住話柄,沒奈何,只好與他買了一碗。張浚蘇倒還懂事,先讓玉蘭喝了幾口,再自己過來,幾大口見了底兒。

此時他吃飽喝足,猶嫌不夠,又指了應(yīng)節(jié)氣的玩月羹,央玉蘭買與他吃。玉蘭終於明白林依爲何不親自帶張浚蘇出來,原來他到了街上,這般纏人。爲了張浚蘇的肚子著想,她決定嚴肅一回,道:“你吃得夠多了,不許再吃。”

張浚蘇委屈道:“可是這玩月羹,浚蘇還沒吃過。”

玉蘭哭笑不得:“你既然沒吃過,怎曉得它叫玩月羹?”

張浚蘇慌忙掩住口,紅著臉垂下頭去,但沒過會子就又擡了起來,可憐兮兮道:“我上回見它,還是去年的中秋節(jié),這整整一年過去,浚蘇想它了。”

下人們在後面聽見,笑個不停。張浚蘇的奶孃上前,向玉蘭笑道:“就與他買了罷,帶回家,晚上賞月時吃。”

玉蘭無可奈何,乾脆買了好幾碗,向攤主討了個食盒裝著,帶回家來。

林依見了那一盒子玩月羹,哭笑不得,家裡的玩月羹,正做著呢,怎麼又買了這許多回來?

張仲微偏袒閨女,忙道:“奶孃丫頭們跟出去一早上了,都辛苦了,將這玩月羹,拿去分了罷。”

林依剜了他一眼,依言將盒子遞與奶孃,叫她們自去分食。

入夜,圓月當空,絲笙鼎沸,宛若雲(yún)外。林依命人就在園子裡擺下一桌,斟滿新酒,端上鰲蟹,更有大盤石榴、梨、棗、葡萄,累累堆滿桌子。

張仲微舉杯祝月,又難免感慨,自那年進京候任離開眉州,竟是再也沒回去過,兩個孩子更是不知家鄉(xiāng)模樣,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得到機會,回去看一看眉山,岷江。

林依亦仰頭望明月,剎那間有恍惚,辯不清這是千年前的月亮,還是千年後的那輪。閉眼回想,穿越前的林林總總,不知從哪年哪月起,開始漸漸淡忘,竟只有官人兒女,始終簇擁在心頭。

張仲微飲盡杯中酒,忍不住感嘆出聲:“不知何時能再回家鄉(xiāng)。”

林依摟住玉蘭和浚蘇,微微一笑:“家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張仲微回望她的笑臉,再瞧見兒女臉上的嬌憨,瞬間釋然。

第254章 方氏受騙第250章 水落石出第125章 仲微掙錢第229章 李舒留言第185章 破土動工第10章 八娘拜門第132章 神秘鄰居第24章 退意萌生第263章 張棟回京第46章 懵懂仲微第33章 改立女戶第77章 喬遷暖屋第33章 改立女戶第181章 承包工作第125章 仲微掙錢第48章 對換丫頭第83章 方氏被趕第2章 書院送飯第233章 青苗砸人第228章 伯臨入獄第90章 仲微過繼第109章 官場陰謀第31章 苦勸無果第60章 方氏道歉第132章 神秘鄰居第230章 祥符赴任第246章 榮升父母第212章 討要丫頭第107章 暫租套房第69章 三禮已成第259章 又生一計第235章 牆下偷聽第138章 酒水價格第105章 抵達京都第180章 瞞報面積第111章 遍地伎館第139章 買撲制度第155章 消除後患第42章 分得徹底第47章 虧欠人情第25章 各退一步第178章 牛氏受氣第78章 任嬸告密第112章 初逛夜市第71章 李舒送禮第11章 兩難境地第138章 酒水價格第160章 女人八卦第196章 婆媳寶典第134章 籌備開店第10章 八娘拜門第249章 三方對質(zhì)第86章 方氏提親第179章 風水寶地第172章 方氏吃癟第217章 再請名醫(yī)第82章 方氏敗露第237章 一帖啞藥第219章 朝廷禁令第146章 美味蓋飯第264章 夫妻交心第198章 謠言危機第210章 兩妾密謀第212章 討要丫頭第200章 楊氏歸來第37章 頂撞方氏第143章 邀約賓朋第120章 張棟尋茬第21章 迷霧重重第36章 林依搬屋第242章 追討彩禮第160章 女人八卦第67章 任嬸獻策第63章 仲微送狗第六章第147章 生意好轉(zhuǎn)第87章 青苗鬥智第228章 伯臨入獄第186章 原來是她第136章 失火原因第95章 舉家赴京第177章 學(xué)習(xí)竇義第114章 開堂在即第23章 一箭雙鵰第253章 便宜買賣第124章 青苗報仇第111章 遍地伎館第201章 林依分房第244章 三項秘訣第14章 開檔羅褲第193章 方氏被騙第257章 被逐出門第228章 伯臨入獄第103章 寒梅上船第219章 朝廷禁令第210章 兩妾密謀第8章 八娘出閣第1章 寄人籬下第96章 臨時換房第70章 伯臨成親
第254章 方氏受騙第250章 水落石出第125章 仲微掙錢第229章 李舒留言第185章 破土動工第10章 八娘拜門第132章 神秘鄰居第24章 退意萌生第263章 張棟回京第46章 懵懂仲微第33章 改立女戶第77章 喬遷暖屋第33章 改立女戶第181章 承包工作第125章 仲微掙錢第48章 對換丫頭第83章 方氏被趕第2章 書院送飯第233章 青苗砸人第228章 伯臨入獄第90章 仲微過繼第109章 官場陰謀第31章 苦勸無果第60章 方氏道歉第132章 神秘鄰居第230章 祥符赴任第246章 榮升父母第212章 討要丫頭第107章 暫租套房第69章 三禮已成第259章 又生一計第235章 牆下偷聽第138章 酒水價格第105章 抵達京都第180章 瞞報面積第111章 遍地伎館第139章 買撲制度第155章 消除後患第42章 分得徹底第47章 虧欠人情第25章 各退一步第178章 牛氏受氣第78章 任嬸告密第112章 初逛夜市第71章 李舒送禮第11章 兩難境地第138章 酒水價格第160章 女人八卦第196章 婆媳寶典第134章 籌備開店第10章 八娘拜門第249章 三方對質(zhì)第86章 方氏提親第179章 風水寶地第172章 方氏吃癟第217章 再請名醫(yī)第82章 方氏敗露第237章 一帖啞藥第219章 朝廷禁令第146章 美味蓋飯第264章 夫妻交心第198章 謠言危機第210章 兩妾密謀第212章 討要丫頭第200章 楊氏歸來第37章 頂撞方氏第143章 邀約賓朋第120章 張棟尋茬第21章 迷霧重重第36章 林依搬屋第242章 追討彩禮第160章 女人八卦第67章 任嬸獻策第63章 仲微送狗第六章第147章 生意好轉(zhuǎn)第87章 青苗鬥智第228章 伯臨入獄第186章 原來是她第136章 失火原因第95章 舉家赴京第177章 學(xué)習(xí)竇義第114章 開堂在即第23章 一箭雙鵰第253章 便宜買賣第124章 青苗報仇第111章 遍地伎館第201章 林依分房第244章 三項秘訣第14章 開檔羅褲第193章 方氏被騙第257章 被逐出門第228章 伯臨入獄第103章 寒梅上船第219章 朝廷禁令第210章 兩妾密謀第8章 八娘出閣第1章 寄人籬下第96章 臨時換房第70章 伯臨成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都| 彭山县| 陵川县| 明光市| 皮山县| 雷波县| 文昌市| 桐城市| 安顺市| 丰镇市| 乐至县| 怀宁县| 苍溪县| 乐清市| 中牟县| 泾阳县| 百色市| 班戈县| 逊克县| 武穴市| 江陵县| 洛南县| 庄河市| 青浦区| 寿宁县| 莒南县| 牟定县| 彰化市| 天津市| 广丰县| 宁阳县| 临清市| 北碚区| 横峰县| 巴林左旗| 石城县| 清水河县| 元朗区| 蓬溪县| 普陀区|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