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九章 天師之爭

回觀之後,便立即召集衆弟子前來商議。只是這事來得太過於突然,完全沒有任何頭緒,每個人冥思苦想之後,仍是毫無辦法。

師父在傳達天師法令時,亦並沒有提及任何的細節和信息,由此可見對方消息封鎖之嚴密,行事之機警細心,實非過往之事可比。

三鯤師弟前一陣閉關修行,亦尚未出關,許久都未曾有過消息。

我亦試著用圓光術及奇門推演,卻發現其中沒有任何的信息可用。

一時間,竟陷入了困境。連續三天,一羣人冥思苦想,也都是條條路徑都行不通。

第四天一早,一羣人正在抓耳撓腮無計可施之時,忽報有兩位老人家來訪。進得來時,卻是童建華,童建業二位兄弟。

寒暄已畢,因問二位老先生緣何到此。

童建業道: 我二人自前冰釋前嫌以後,生活逐漸恢復平靜,本想著有生之年再也不過問江湖之事,奈何呀,天不遂人願,我這次是帶著任務來的。

我詫異道: 難道厚土宗也知曉了天師印的事情?

童建業道: 天師一脈,自東漢以來,乃是我華夏道宗共同的祖師,也事關華夏道統的氣脈,我們宗派也一樣接到了天師法旨,要全力以赴,維護我道家正統。這才命令我二人前來,相助一臂之力。

正說話間,又報有人來訪,進得門來時,卻是臧卜天帶著福地洞天的幾位首領前來,竟是也接到了天師法旨,前來助陣的。

此後一天之內,陸續到了幾批各派人士。

就連水木先生這樣的江湖人士,也聞訊而來。

越是如此,我卻越覺得心裡陣陣恐慌。天師集結起天下各大門派的精兵強將,聚到此處供我調遣,由此又引來了衆多非道門的江湖人士。 可見此事已經絕非丟失了一件東西那麼簡單,就如童建業所說,事關華夏道統的氣脈,當此之時便可見我華夏民族之心, 散是滿天星,聚成一團火。 平時各自星落各地,有事時振臂一呼,則八方相應,衆志成城。

水木先生的組織遍佈四海,因此在打聽消息方面,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來之前,便已經收集了多方情報,此時眼看人已到齊,他便將收集到的訊息展現在了大家的眼前。

此事還要從63代天師張恩溥說起。

民國十三年(西曆1924年)左右,張恩溥接任爲天師道掌教,此時的中國處於兵荒馬亂的狀態,甚至因爲戰亂等因素,張恩溥的天師府還曾一度遭到衝擊,因此,在北伐戰爭前後,張恩溥選擇前往上海一帶生活,並且傳播天師道。

解放戰爭初期,張恩溥對時局關注不大,繼續從事傳教活動,希望天師道能在自己這一代實現中興,但是,隨著1949年的來臨,對於前景,張恩溥開始猶豫起來。

這時,老蔣也派人來找張恩溥,要求張恩溥跟自己一起前往臺灣——和張恩溥一起被邀請的,還有孔府聖裔和章嘉尊者。對於老蔣來說,這三位可以視爲儒釋道三教的正統代表,表明自己的地位。

老蔣的盛意拳拳,也讓張恩溥下定決心:還是去島上比較有發展前途。

到了臺灣以後,張恩溥在臺灣開始傳播天師道,並且還籌辦了天師府在臺的辦公地點,由於寶島歷史上,接觸天師道傳教有限,加之日治五十年時間,殖民當局對道教採取零容忍態度,因此,寶島的道教痕跡幾乎消亡殆盡——對於殖民者來說,佛教可以存在,因爲佛教來自印度,日本也有佛教,但是,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故而,不得在島內存在。

張恩溥到了寶島以後,將遭到毀滅性打擊的道教,復興了起來,並且還前往東南亞各國進行傳教活動,在客觀上,提高了道教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地位。

1969年,張恩溥去世。

按照正一天師的以往慣例,上一代天師去世,往往由其兒子繼位,這一點,始終不曾動搖過,張恩溥便是繼承其父親的地位,並且張恩溥原本打算將自己的這個稱號傳給自己的兒子。

但是,讓人感到尷尬的是:張恩溥的兒子先一步離開人世,這就導致張恩溥去世後,後繼者陷入無人的狀態——並且,張恩溥也沒有指定過繼承人。

張恩溥在臺的時候,其堂侄張源先一直輔佐張恩溥,因此張恩溥去世後,張源先自立爲天師。不過,他的這個自立,既沒有得到島內天師道內部的承認,也沒有得到大陸道教界的承認。

2008年,張源先去世,島內天師道再度出現真空狀態,這時候,張恩溥的叔父輩本家張道禎自立爲天師道掌教,並且,張道禎聲稱張源先是代理掌教,不具備天師尊號,自己纔是天師,而有意思的是,對於張源先的地位,島內官府未置可否,倒是對張道禎的自封,採取承認態度。

張道禎自封爲天師的同時,張美良也自稱自己纔是正宗的正一天師,理由是自己有張恩溥的遺囑,並且自己是張恩溥的另一個兒子,因此最有資格繼位的是他。

並且,張美良還指責張源先是一個篡位者,篡奪了自己該有的地位。

張道禎和張美良上演了一出天師道版本的“楚漢相爭”,並且,雙方各有不足之處:張道禎雖然被視爲正一天師家族的成員,但是,張道禎的世系距離正統還太遠,因此合法性十分不足;而張美良雖然被視爲張恩溥的兒子,但是,這個兒子不是親生的,是張恩溥的後妻和其前夫的兒子,換句話說張美良是張恩溥的繼子,並非親生的。

因此相對來說,張道禎的合理性,是多和少的區別,而張美良則是有沒有的區別。

不過,大陸天師道則表示,對於張源先、張美良、張道禎的自立,悉數不予承認。

在臺灣上演楚漢相爭各不相讓之時,對於大陸龍虎山天師道的攻擊,卻也同時甚囂塵上,於是網上各種攻訐天師府的文章相繼出爐,許多文章打著64代天師的名義攻擊大陸天師的血統問題及種種誣衊撲天蓋地而來。

於是不得不讓人懷疑,這背後的黑手究竟是誰?

兩位天師後人自顧不暇,想來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僱傭寫手和水軍的,是什麼人想挑起兩岸教內爭端而漁翁得利?

不禁令人想到天龍八部裡,慕容博一直在不遺餘力試圖挑起大宋和契丹的紛爭,以達到其復興燕國的橋段。

水木先生正色道:幕後黑手,我們也已經查到,正是此人......

第八章 柳 仙第八十一章 水木先生第五十三章 不打不相識第四十四章 九黎族後裔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三十四章 母豬產後護理第五十八章 牛頭馬面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九章 福禍無門第十四章 鬥 法第六十五章 終是莊周夢了蝶第十四章 鬥 法第四十七章 童氏兄弟第十一章 遇船不乘第二十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五十一章 商山四皓第二十章 五猖兵馬第四十八章 一言不合第五十五章 千里傳音密第六十九章 拘靈符被取第六十九章 拘靈符被取第九十章 晦暗不明第五十七章 坐看風雲起第八十一章 水木先生第二十二章 異軍突起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八十八章 天師印第七十八章 三堂會審第十章 受生債第三十章 主動出擊第五章 附 體第五十八章 牛頭馬面第七十一章 兩赴天臺山第四十六章 神醫妙手第八章 柳 仙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七十七章 有口難辯第四十一章 風波再起第六十二章 兵來將擋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九章 福禍無門第七十八章 三堂會審引子第八十二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九十一章 舟山斗法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五十三章 不打不相識引子第七十八章 三堂會審第四十八章 一言不合第八十八章 天師印第五十一章 商山四皓第二十七章 臧卜天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五十一章 商山四皓第十六章 神秘少女第十章 受生債第二十二章 異軍突起第三章 正反四象陣第三十章 主動出擊第八十五章 別有洞天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三章 正反四象陣第十五章 巫蠱第四十一章 風波再起第八十四章 交 鋒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十五章 巫蠱第五十二章 太公脈訣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四十六章 神醫妙手第四十三章 洞中神仙第四十四章 九黎族後裔第三章 正反四象陣第七十七章 有口難辯第三章 正反四象陣第三十六章 福地洞天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十一章 遇船不乘第八章 柳 仙第五十二章 太公脈訣第五十七章 坐看風雲起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四十八章 一言不合第十七章 梅老爺子第四章 反 噬第二十六章 御劍之術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四十九章 惡龍傳說第六十七章 佛道辯論第七十章 天師法旨第六十四章 金光神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城| 无为县| 黔西| 无极县| 任丘市| 浦城县| 永寿县| 泊头市| 门头沟区| 长乐市| 永兴县| 监利县| 金溪县| 丰县| 凯里市| 萝北县| 衡山县| 泾阳县| 洪泽县| 朝阳区| 锦屏县| 鱼台县| 德安县| 繁峙县| 普安县| 商洛市| 从化市| 六枝特区| 临漳县| 靖江市| 洪江市| 怀化市| 疏勒县| 曲周县| 景东| 永泰县| 青田县| 汤原县| 微博| 潼南县|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