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七章 佛道辯論

只見門後,從中間向兩邊一字排開一條長長的幾案.

幾案上端坐著十二個早已乾枯發黑的屍體.

山恆一見,自是不敢怠慢,於是急忙來報.

待得到達門口時, 衆人早已將此處圍了個水泄不通.

山恆喝開衆人,於門中間讓出一條路來. 走進去看時,十二尊遺體端坐於幾上,雙手持的皆是金光手印,身上的青袍雖仍舊完好,細看時卻能看出早已風化,只需輕輕一碰,便會頃刻間化爲一堆碎末.

繞至其身後看時, 卻見每個人的背後,各貼有一道”拘魂符”!

此符乃是道門中極少用之符,因其威力巨大,可以將人的魂魄拘存封印,永世不得超生,是以道門中極少有人使用此符,除非對付一些窮兇極惡的厲鬼,方纔用之.

眼見得此間十二人,依衣著判斷,則應該是我道門中人.從風化的程度來看,則時間必定也已有了幾百年之久.

何以竟對同道中人用如此狠厲之符,實在是令人費解.

左右察看了幾番之後,竟無一絲線索,於是吩咐衆人各自散去,仍將此門封存,任何人不得多嘴打聽和進入此門,否則門規處置.

衆人領命散去了.

我回到書房內,開始四處翻閱以往留下的古籍記錄,希望能找到關地這十二尊乾屍的記載.然而翻閱了許多本後,仍舊是一無所獲.

晚上給師父打電話,向他彙報了此事.

師父說道:”此事爲師也並不知曉.只是有傳說當年的佛道辯論,當年以全真張志敬道長爲首領,其中亦有正一的前輩參與.

然後最終卻慘敗於佛教的高僧.當年的參與辯論的正一道士便突然間消失不見.

然而年深日久,此事畢竟是我道門中的恥辱,是以幾百年來都極少提起.

不知此十二位前輩,是否與此事有關.”

說到佛道辯論,就要遠溯至元朝時期了。

1220年,道教全真派丘處機遠赴西域昆都斯(今阿富汗)覲見成吉思汗,被成吉思汗封爲大宗師,掌管天下所有出家人。

由於道教與成吉思汗的這種特殊親密關係,道教在前期蒙古帝國中的勢力一直很大。這狀況自然引起了佛門弟子的不滿。

1254年,蒙哥汗讓阿里不哥在和林主持了一場宗教辯論會。佛教乘機與伊斯蘭教、基督教徒聯合在一起對道教進行批駁。

這實際上是一場針對全真道教有貶低傾向性的辯論會,意在打壓道教的優勢地位。

全真道迫於當時的壓力,只能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服與反抗。

辯論會後,道教不得不在寺觀、財產、經文等方面,對佛教做出一些讓步。

但是,事情並沒有完結。

1258年春天,蒙哥汗再次命忽必烈認真地在開平府的大安閣舉行一場規模空前的佛道大辯論。

這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爲深遠的一場宗教辯論會;對各教派在中國的發展和演變,對促成至唐宋以來開始的儒、佛、道三教合一,對中國宗教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其實,在蒙古人的統一大業中,最應該需要全真道“三教合一”這樣的理論。可是,以蒙哥汗爲首的當時的蒙古統治階層,沒有認識到這個理論的重要意義。

這次辯論道教已無退路,更嚴重的是在蒙古集團中有點地位的全真派掌門人李志常已經去世。無奈之下,全真道剩餘的精英盡出:掌門人張志敬真人、蠻子王先生、道錄樊志應、通判魏志陽、講師周志立等200餘人參加辯論會。

然而,佛教方面的陣容則更爲強大!以那摩國師爲首,另有薩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瑪拔稀、河西國師、外五路僧(畏兀兒僧)、大理國師、少林寺長老、五臺山長老、圓福寺長老等300餘人參加辯論會。

尤其是當時年僅23歲的薩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瑪拔稀兩人更是百年難得一出的奇才,就是與全真道祖師王重陽、長春真人丘處機相比也高下難分。

辯論會上,忽必烈手下謀士姚樞、竇默、廉希憲、王盤等200餘人被聘爲裁判及公證人。

規定雙方各有17人蔘加辯論,如果道教勝利,17名佛教徒要蓄髮爲道;相反,如果佛教勝利,17名道士則要剃髮爲僧。

辯論會上,辯題的焦點是《老君八十一化圖》和《老子化胡經》。

雙方辯論從理論入手。年僅23歲八思巴大放異彩,在辯論中步步緊逼,道教方面逐漸不支。

據史書記載,道士們當時或“無答”、或“不曾聞得”、或“不敢持論”。被逼無奈,只有不停地引經據典。

忙中出錯,最後居然引證到了儒家經典之作——《史記》上!

決定性的時刻到來了!

八思巴問:“汝《史記》有化胡之說否?”

“沒有。”

八思巴又問:“你們那位李耳先生所寫的經書是叫什麼?”

“《道德經》。”

“除了《道德經》之外,李耳先生還寫了什麼別的經書沒有呢?”

“沒有。”

八思巴緊接著追問:“《道德經》中,老子有提到過半點有關自己化胡的事情嗎?”

“沒有……”

八思巴:“最有權威的歷史書籍《史記》中,沒有說過化胡這麼一回事;你們李老君自己寫的書裡面,也是連個影子都沒有提。——其爲僞妄明矣!”

史書中的記載,辯論到了這裡,“道者辭屈”。總裁判尚書姚樞站起身來,當衆宣佈:“道者負矣!”

至此,道教在辯論會上一敗塗地!

失敗後只能如約行罰,忽必烈派使臣脫歡將道士樊志應等17人帶到龍光寺削髮爲僧,焚燬道教經書45部。

天下佛寺爲道教所佔237區,全部命歸佛教所有。

從此之後,終元一朝,佛教始終對道教處於壓倒性優勢。

直到後來明朝,朱元璋大力推行道教, 才又迎來了道教的鼎盛時期.

這場帶有政治目的的佛道辯論,其影響力之巨大,以致於一直以來都是道門中的恥辱事件,是以在道教中極少有人願意提起,然而佛門中人卻每每以此事大肆宣揚佛教優於道教.

若是此間十二尊乾屍真是參與此事的前輩,那卻也是十分令人敬佩之人,卻爲何被人封存了魂魄,永世不得輪迴?

第六十九章 拘靈符被取第五十七章 坐看風雲起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二十六章 御劍之術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十六章 神秘少女第五章 附 體第六章 大變活人第三十章 主動出擊第八章 柳 仙第十四章 鬥 法第十章 受生債第六十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四章 厚土宗派第五十八章 牛頭馬面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一章 帥氣師兄第七十五章 局面反轉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四十六章 神醫妙手第七十八章 三堂會審第四十四章 九黎族後裔第四十五章 夾竹桃毒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七十章 天師法旨第二十四章 塵囂寶劍第二十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十六章 神秘少女第三十二章 五嶽派第三十章 主動出擊第二十章 五猖兵馬第十四章 鬥 法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五十四章 厚土宗派第六十四章 金光神咒第二十九章 陰山派第八十五章 別有洞天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六十七章 佛道辯論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十六章 神秘少女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八十七章 一頭霧水第四十五章 夾竹桃毒第二十章 五猖兵馬第八十九章 天師之爭第六十四章 金光神咒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九十章 晦暗不明第九章 福禍無門第十章 受生債第十一章 遇船不乘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五十四章 厚土宗派第六十一章 浪子回頭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二十九章 陰山派第四十六章 神醫妙手第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六章 大變活人第十九章 紂絕陰天宮第十五章 巫蠱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八十二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二十四章 塵囂寶劍第四十七章 童氏兄弟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四十六章 神醫妙手第九章 福禍無門第十三章 鬼烤火第六章 大變活人第九十一章 舟山斗法第三十六章 福地洞天第四十四章 九黎族後裔第二十四章 塵囂寶劍第四十二章 陰和陽魚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八十九章 天師之爭第三十四章 母豬產後護理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七十四章 小樓昨夜又東風第八十九章 天師之爭第八十三章 大破蛇陣
第六十九章 拘靈符被取第五十七章 坐看風雲起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二十六章 御劍之術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十六章 神秘少女第五章 附 體第六章 大變活人第三十章 主動出擊第八章 柳 仙第十四章 鬥 法第十章 受生債第六十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四章 厚土宗派第五十八章 牛頭馬面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一章 帥氣師兄第七十五章 局面反轉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四十六章 神醫妙手第七十八章 三堂會審第四十四章 九黎族後裔第四十五章 夾竹桃毒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七十章 天師法旨第二十四章 塵囂寶劍第二十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十六章 神秘少女第三十二章 五嶽派第三十章 主動出擊第二十章 五猖兵馬第十四章 鬥 法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五十四章 厚土宗派第六十四章 金光神咒第二十九章 陰山派第八十五章 別有洞天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六十七章 佛道辯論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十六章 神秘少女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八十七章 一頭霧水第四十五章 夾竹桃毒第二十章 五猖兵馬第八十九章 天師之爭第六十四章 金光神咒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九十章 晦暗不明第九章 福禍無門第十章 受生債第十一章 遇船不乘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五十四章 厚土宗派第六十一章 浪子回頭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二十九章 陰山派第四十六章 神醫妙手第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六章 大變活人第十九章 紂絕陰天宮第十五章 巫蠱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八十二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三十六章 推選新盟主第二十四章 塵囂寶劍第四十七章 童氏兄弟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四十六章 神醫妙手第九章 福禍無門第十三章 鬼烤火第六章 大變活人第九十一章 舟山斗法第三十六章 福地洞天第四十四章 九黎族後裔第二十四章 塵囂寶劍第四十二章 陰和陽魚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八十九章 天師之爭第三十四章 母豬產後護理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七十四章 小樓昨夜又東風第八十九章 天師之爭第八十三章 大破蛇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舆县| 安达市| 南澳县| 昭觉县| 舒城县| 吉木乃县| 鹿邑县| 休宁县| 拉孜县| 繁峙县| 扶沟县| 延川县| 平阴县| 永登县| 鄂州市| 石渠县| 台北县| 武川县| 全南县| 高唐县| 曲水县| 和平县| 六枝特区| 呼图壁县| 哈密市| 霸州市| 久治县| 西和县| 三台县| 合水县| 建始县| 洛宁县| 分宜县| 张家口市| 兰溪市| 晋中市| 梧州市| 巴林右旗| 吴旗县| 南安市|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