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的時候就是犯賤,越是不讓去的地方就越好奇,越想去瞅一眼。
向來冷靜又理性的林月曦,也沒忍住要去犯一下這個賤。
今天一塊去趕海的人不少,連老爺子都來湊這份熱鬧,是的,湊熱鬧,不僅是老爺子他們覺得是來玩的,就是一塊來的軍屬們也都是在玩。
以前來趕海對她們來說是爲(wèi)生存增添一份助力,不知啥時候起,島上的地多了,糧食充足了,漁民造了船下海捕魚,海邊有人以網(wǎng)爲(wèi)牆養(yǎng)起了魚,一個個市場林立了起來,海鮮不僅四處都有且還便宜,與之相反的,趕海的收穫越來越少,趕海的人漸漸的越來越少。
似乎僅只幾年的時間,許多事都變了,現(xiàn)在趕海成了一種娛樂項目了,島民們就是村裡的都已經(jīng)幾乎沒有以趕海爲(wèi)生,一般情況都是有人來島上玩,島民們會帶著他們體驗趕海這個遊玩項目。
楊春花在旁介紹:“這幾年重陽島在外有了點名氣,來島上走親戚或是單純來玩的人多了起來,海邊一般都挺熱鬧?!?
林月曦扶著老爺子慢慢順著石子路走,石子路的外面就是海灘,此刻才六點多,海灘上已經(jīng)有不少人。
雖然幾乎所有人手裡都拿著工具,可一瞧就知道都不是正經(jīng)來趕海的,全是以玩爲(wèi)主,真正認(rèn)真的找不著一個。
這個興奮的高喊著:“我撿到個螺。”
那個撿到顆花蛤能蹦三米高。
還有爲(wèi)了搶一隻兩指大的螃蟹能追出兩裡地的。
張紅英:“現(xiàn)在看著,都沒法去想象你們當(dāng)年有多苦。”
眼前瞅著只有樂。
旁邊一軍嫂笑著感嘆,“那時候是真的難,我們跟著家裡男人來到島上時,房子都沒有呢,地啥的更是沒有,要坐船過來,所以提前有要求,東西不能帶太多太重,我們那時沒經(jīng)驗啊,可勁兒的帶生活用品了,糧食這類帶得很少,都以爲(wèi)到了島上肯定不會缺糧食?!?
另一個也插話進(jìn)來,“你們還好了,我來時一點糧沒帶,家裡本來有儲糧的,聽到通知能全家跟著一塊來島上,又特意交待了得坐船,重的東西不興帶,我公爹也是說來島上肯定不缺糧,做主把家裡的糧只留了點做乾糧外,其它的全給賣了?!?
有人開了頭,軍屬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起當(dāng)年來島時的事。
總結(jié)一句話,全都沒帶糧。
“等我們到了島上才知道,住的地方都沒有,等自己建,要麼就搭個帳篷住著,餓倒是不會餓著我們,可想吃飽也別想,軍屬們也都是吃食堂,每天只兩頓,連當(dāng)兵的都一樣,再多部隊就供不起了?!?
“所以我們就每天往海邊跑,撿到啥都是寶貝,撿得多了還能拿到食堂去換糧食換錢票?!?
“我們第一批來的軍屬都是沒見海的人,食堂裡的大廚是東北人,都不曉得海鮮該怎麼吃纔好吃,弄熟了就好,那時候啊,要不是怕餓死,食堂我們都不樂意去?!?
一直到兩年後,第二批的軍人和軍屬們到來,這批是從南方來的,許多本就是海邊人,他們知道海鮮該怎麼弄纔好吃,大家的蓓蕾纔不再繼續(xù)受罪。
“後來島中城開始建,去幹活有錢掙,趕海的人也就少了,城還沒建好第一批遷移的人已經(jīng)上島,島上的人越來越多,等大家手頭都沒啥事又有空來趕海了,海灘上東西已經(jīng)很少了。”
在場大部隊都是第一批上島的軍屬,那時候趕海是真的爽,海灘上你隨便走哪都有收穫,碰到小龍蝦旺季時,跟小友蝦災(zāi)一樣,海灘上密密麻麻的看著都嚇人,還得部隊特意派後來清理呢。 現(xiàn)在到小龍蝦旺季時你再到海灘上,得拿魚鉤去海邊鉤,肉眼是幾乎看不到一隻小龍蝦的。
這是一個年輕小媳婦瞅了瞅衆(zhòng)人或背或挎的竹簍子,嚴(yán)重表示不解:“那我們今天來能撿到東西嗎?”
“來玩啊,你還真想撿一碗吃咋的?想啥美事呢?!?
另一個笑著補(bǔ)充:“多少都能撿一點的,不過想撿多可能性也不大,得在八九月的時候,那時咱們這海浪比較大,會把遠(yuǎn)的地方的魚衝到這附近,退潮後運氣好能撿到些不小的魚。”
至於海灘上想有大收穫,幾年前可能性就已經(jīng)不大了。
遷移到島中城的人很多和他們當(dāng)初來島時的情況差不多,上島後對海灘上觸手可及又是免費的東西需求也是很大的,要不咋城建好他們也沒??哨s了?
還不是僧多飯少了嘛。
再加上手上多少都有點富餘了,海鮮又隨處可買,大家也就沒必要再費那個勁來趕海了,偶爾來玩玩還可以。
衆(zhòng)人你一言我一語著,回憶回憶過去,展望展望未來,熱熱鬧鬧的朝前走。
老爺子和林月曦都沒說啥的沉默聽著,軍屬們並不知道他倆的真實身份,都以爲(wèi)王大頭家的親戚,是來島上玩的,所以才特別放鬆,想說啥說啥。
許山幾人今天也沒做警衛(wèi)員打扮,而是都穿著便裝,也沒有離兩人太近,爲(wèi)了完美的掩護(hù)老爺子和林月曦的身份,有幾個軍屬的丈夫也來了,許山幾人跟他們走在一塊。
又走了半個多小時後,來到了張紅英昨晚所說的地方。
這裡無論是于軍區(qū)還是島中城來說,都已經(jīng)很偏,附近已經(jīng)看不到其它人。
楊春雨跟軍屬們圍著說話,張紅英走到老爺子和林月曦身邊,跟他們指了個方向:“就在那邊,看到那塊石頭沒有?好像是漲潮了,現(xiàn)在看過去石頭露在水面的不多,我昨天看到時那石頭露出水面有兩米多高,也比這寬。”
離他們不遠(yuǎn)的一個魁梧黑壯漢小聲糾正她的話:“現(xiàn)在不是漲潮,是正在退潮?!?
張紅英:“……”
她這不是不瞭解嘛。
漢子旁邊的一箇中年人用手肘懟了他,望著遠(yuǎn)處立於海中的石頭轉(zhuǎn)移話題:“張同志,這麼遠(yuǎn)的距離,你們昨天怎麼會想著跑那外面去?”
他們所在的位置腳下已經(jīng)不是沙灘,而是大大小小的石頭,一般情況趕海是不會往這樣的地方來的,況且這裡還這麼偏避,就更別說對面那塊石頭離著這邊得有上千米的距離,趕個海遊那麼遠(yuǎn)去,怎麼說都覺得有點不太正常。
而事情也的確並不正常。
本就沒啥不可告人的事,昨晚沒說是大家都沒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