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22章 縹緲無蹤張三豐

正月過去得很快,而藍玉那邊的情報也傳到了京師。

即便是朱英有所準備,看到情報上的內容也不禁有些咋舌。

短短一月時間裡,藍玉幾乎攻下了整個奧里薩聯邦,什麼五千戰三萬,兩萬戰十萬。

各種誇張的對戰一大堆,且明軍的戰損低得可憐。

最近的一戰是奧里薩聯邦聚集了四十萬大軍,卻被藍玉率領十萬軍一頓暴打,俘虜僅三十萬。

“數百萬口計,聽著是挺嚇人的,沒想到打起來全是一堆漿糊。”

朱元璋吃著烤紅薯說道,每次一到冬天,他就希罕這玩意。

靠著火吃紅薯似乎成了每個冬天的必備。

朱英也拿起一個烤紅薯說道:“去天竺的人還是少了點,原本我還想著讓幾個皇叔過去,或者其他人也可以,畢竟天竺的疆域也不算小了,更別說還有如此多人。”

“整個天竺地區的人數,比之我大明都相差不大,現在因著東勝神州的關係,已經沒多少人想去那邊了。”

朱元璋吃了口紅薯道:“那倒無大礙,咱們又不用順著誰,哪怕就是你那幾個皇叔,你不想讓他們去,那就安排去天竺,難不成還敢說些什麼。”

霸氣的話語讓朱英哭笑不得,也就是老爺子有這個氣勢了,他還是爲那幾位皇叔考慮一下。

二皇叔朱樉,還有三皇叔朱棡跟朱英個人的關係都還挺不錯的。

現在他們肯定是求上門來,去東勝神洲,而不是天竺。

之前是沒得選,現在就不一樣了。

就算是真派著去的話,那也是讓朱棣去。

“不做那些遭人恨的事情了,幾位皇叔想去哪裡,那就去哪裡吧,天竺那邊自當有不少公侯想去開國,也不會太浪費地方。”

朱英笑了笑說道。

現在大明的行情,已經不允許對天竺那麼大的地方直接去統治,而且九千萬的人口,統治起來也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情。

還不如是把天竺分割成十幾個乃至於二三十個諸侯國,這樣還能長久一點。

至於教化,暫時還是算了,沿用現在天竺的情況,只對於上層的少部分人進行教化吧。

“行,大孫你安排著,不過咱聽到錦衣衛那邊傳來消息,張三豐似乎也來到了京師,你且幫咱幫他請到宮裡來吧。”

朱元璋對於天竺的興趣不怎麼大,畢竟那太遠了,到時候也就是收點賦稅什麼的。

反倒是張三豐,讓朱元璋比較在乎。

大明開國之際,張三豐隱遁高蹈、避詔不現,在朝野上下可謂是聲名赫赫。

當年朱元璋就下過許多道聖旨,想要讓張三豐來朝,可惜人都找不到。

原本這件事也就算是過去了,沒成想因爲東勝神州的關係,張三豐竟然直接來到了京師。

這就勾起了朱元璋的興趣。

朱英對於張三豐這樣的奇人也非常的感興趣,別的不說,單單是關乎到張三豐生於南宋淳佑七年,至今已經一百五十三年,這就已經足夠讓人驚奇了。

歷史上記載,張三豐死的時候,都已經是天順二年,活了兩百一十二歲。

也就是說,張三豐見證了南宋的滅亡,也經歷了整個元朝從建立到滅亡的時刻。

“錦衣衛已經找到了他嗎。”

朱英有些好奇的問道。

朱元璋搖搖頭:“並未真的找到,如果是找到了,自然也不用大孫去跑一趟了。”

“只是聽聞在來京師的那些道士裡,似乎有人發現了張三豐的身影,具體如何,還需要大孫去仔細詢問一番。”

聽到這裡,朱英有些失望,他還以爲真的找到了張三豐。

其實對於張三豐現在活了152歲的事情,朱英心裡多少還是有幾分相信的,畢竟自己都死人復活了,出來個能夠活兩百多歲的,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因此朱英還是比較期待跟張三豐見上一面,看看其是否真的出生在南宋,活過了整個蒙元。

“大孫治理大明,爲當今之盛世明君,想來張三豐也應該是想要與大孫見上一面的。”

“他人或許找不到,大孫若去的話,則就不一定了。”

朱元璋開口說道,他覺得大孫應該是與張三豐有緣的,道家不就是講究個緣分嗎。

朱英也沒有推辭,左右現在也沒多少事情,不若是去找找試試。

次日,朱英就出了宮。

因爲宋忠去處理地方錦衣衛的事情,現在朱英身邊就是錦衣衛千戶史狄。

還有梨園出身的左小玉。

本來朱英想帶著西域姐妹花的,不過這次是便裝出行,而姐妹花的辨識度太高,也容易引人矚目,所以就帶著左小玉了。

“殿下,我們該去哪裡呢。”左小玉有些興奮的說道。

皇宮雖好,錦衣玉食,但也跟個大牢籠一樣。

因此對於這次能夠出來跟著朱英一起遊玩,左小玉當然非常開心。

“說了,在外面不要叫我殿下,要叫公子。”

朱英雖然今年已經二十八歲了,但長得並不著急,如果只是看面相的話,給人的感覺也就是二十出頭。

“好吧,公子。”左小玉嘴巴微嘟,清秀的面容看得朱英心中一動。

這樣的顏值,如果放在後世,那絕對是亂殺的存在。

朱英作爲大明太孫,自然不需要搞什麼聯姻之類的事情,他本身就是代表了最大的權勢,所以妃子都是奔著顏值去的。

“先去梨園聽個小曲吧。”朱英忍不住開口說道,他沒有必要委屈自己。

聽著這話,左小玉臉色微紅。

“公子出宮難道不是要去找張老神仙嗎,怎的還去梨園聽曲呢。”

朱英笑道:“張老神仙來無影去無蹤的,又不是一時半會能找到。”

其實朱英已經問詢過錦衣衛了,張三豐的出現雖然是有些消息,但並人證實,或者說親眼見過。

消息的源頭是一名武當山的道士,他言之鑿鑿的在大街上看到了祖師張三豐。

但去追又沒能追到,這個消息在道士羣體裡流傳,也被錦衣衛知曉,最後傳到了朱元璋那裡。

是真是假,還是說是那名道士看錯了,這個誰也說不清楚。

因此朱英來找的話,也只能是看緣分了。 梨園,約莫半個時辰後,朱英帶著小玉這纔出來。

聽曲之後的朱英精神煥發,開始在京師逛了起來。

現在的京師變化很大,讓朱英都有些陌生的感覺。

這些年隨著水泥技術的發展,許多老舊的地方都重新進行了修建,大街上也是煥然一新的感覺。

除了正陽大道外,哪怕是其他的坊間也是琳瑯滿目的店鋪。

目前整個南京城的人口,或許已經是超過了兩百萬的數目,這還不包括大量的流動人口。

因此不管是在哪裡,哪怕是現在的寒冷天氣,也依舊是非常熱鬧。

朱英就這樣漫無目的在京師逛著,倒是左小玉那邊根本就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看到什麼好玩的,好吃的,就通通是一陣買。

原本在朱英身邊只有錦衣衛千戶史狄一人,其他錦衣衛自然都是隱藏在了暗處。

但是隨著左小玉買的東西越來越多,漸漸朱英身後的人也多了起來。

沒有辦法,總不能讓太孫殿下去親自提東西吧,而很顯然史狄也提不動了,於是在經過太孫殿下的允許後,乾脆把暗衛召了出來,幫著一起提。

京師的商品種類繁多,幾乎涵蓋了全世界的商品。

對於其他地方的商人來說,自己本國的商品往往能在京師賣出非常高的價格,比如香料,象牙,玻璃製品等。

而對於京師的百姓來說,他們也有著許多獵奇的需求。

原本在大明的禮儀中,女子應該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隨著大量外國商人的不斷涌入,同時也包括了其他許多女性,這就導致大明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變得沒那麼保守。

畢竟也不能天天看著只有外國女人在街面上晃悠,好像大明就沒女人一樣。

因此一些繁文縟節的規矩,也在逐漸的被打破。

其中還有大明的學堂教育,也是不分男女的,所以女性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現在許多工作,即便是女子也可以勝任,不需要靠著男人才能生存。

當然,在王朝時代,不可能出現什麼宣揚女性獨立自主的言論,女大當婚還是主流思想。

冬天的日落要早一些。

逛了一天朱英也沒遇到張三豐,這人海茫茫中,想要去找一個人簡直是難如登天。

朱元璋讓朱英來,也是想碰碰運氣。

至於張三豐到底在沒在京師,誰也說不準。

一天下來,朱英對於現在的京師還算比較滿意,每一條街道都可以看到有治安所的存在,他們代替了原本的五城兵馬司維持京師的底層治安。

外來人,不管是其他國家,還是其他省份的人來到此處,都算是比較守規矩,哪怕是左小玉的美貌讓一些人垂涎,但也沒出現過登徒之輩。

即便是有些富家公子,也只是多看了幾眼,什麼仗勢欺人的事情沒有發生。

夜幕之後,朱英並沒有返回宮裡。

晚上的京師也是非常熱鬧的,到處都可以看到掛起來的紅燈籠,將整個京師點亮。

最熱鬧的地方當然還是秦淮河,風花雪月,吟詩作對,好不浪漫。

帶著左小玉體驗了一番後,時間也來到了後半夜。

這個時候朱英才返回宮裡。

而今晚,自然侍寢的就是左小玉了。

作爲太孫,朱英也不可能天天去街上碰運氣,既然一天沒有找到,那也只能算了。

朱元璋有些惋惜,畢竟很多人都想見見這位長壽之人,或許能得到一些長壽秘方。

其實在朱英看來,沒找到還算件好事。

縱觀明朝歷史,歷代皇帝對於張三豐都極其追求,明朝的皇帝幾乎都在找張三豐,並且還接二連三的給他封官。

明史專門爲他列傳,張三豐的事蹟被記載在了《方伎傳》中。

明史中記載了張三豐的樣貌,“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

而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好消息傳到了京師。

那就是阿魯臺從大森林裡走了出來,向大明乞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隨著小冰河時期的逐漸到來,現在的冬天是真的一年更比一年寒冷。

而在大森林裡,冬季幾乎見不到什麼活物,那麼跟著阿魯臺的這些部落們,在生存上就是個巨大問題。

再不想點辦法,七八成的草原民都要餓死在這森林裡。

其實以阿魯臺爲首的貴族們是不想投降的,但是中低層的意見已經非常大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兵變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因此阿魯臺也被逼得沒有了辦法,只能是向大明乞降,即便從此丟失貴族的身份。

當然,他也是聽說了,本雅失裡在京師的小日子過得不錯,至少吃喝不愁衣食無憂,哪怕是被圈禁著。

在阿魯臺投降之後,也就等於整個草原徹底的落入了大明手裡。

至於瓦剌的消息,基本上已經沒人知曉了,或許他們在更北邊的地方生存著。

而接下來大明的重點方向,便在於天竺和東勝神洲之事上。

在黃觀的提議下,朱英準備以小福船先行探路。

小福船是比寶船要小上一號的風帆船,因爲並不大的關係,所以不需要藉助季風也能帶動。

其船體大小已經算是風帆船之最,雖然帶個小字,但這是相對寶船而言,實際上在海洋航行中算是個龐然大物了,大部分的遠洋海船也沒小福船這般大,也是大明水師的主力艦。

按照王天路帶回來的地圖,船隻是可以在白令海峽下面穿過東海,從而抵達東勝神州。

因此朱英組建了兩百艘由小福船成立的艦隊,在開春之後就前往白令海峽之處,去往東勝神洲。

這一次,除了一萬士兵外,還有五千匹戰馬。

統治了草原後,大明也就不缺馬了,之所以是五千匹,主要還是考慮到小福船遠洋的承受力。

如果能夠順利往返的話,那麼也將會順利開闢新的航線。

屆時便是大明這邊親王們紛紛出發,去東勝神州瓜分地盤了。

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591章:圍剿安南,強勢的大明水師第749章 邊關要道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454章:大明官員的幸福日子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108章:咱大孫的陵寢(求訂閱求月票)第161章:爲娘太失望了第101章:這皇位,我朱英怎麼就坐不得?(求月票求訂閱)第839章 登基前夜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195章:不過一小孩罷了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122章:孝陵衛殉葬第697章:這不是撞槍口上麼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133章:朱棣的不情之請第504章:北元大軍第370章:冒牌太孫第654章:逐漸沒落的高棉帝國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378章:連陛下都起身了第416章:實業興國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583章:想要擺脫大明的安南第419章:藍玉的震驚第469章:刺殺!!!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二十八章:怎麼就當真了呢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616章:吳哥王朝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234章:真相大白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737章 蔓延的屠殺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606章:大明擴軍,備戰天下第715章:占城版古惑仔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481章:是到了給天皇陛下盡忠的時候了第440章:黑吃黑第四十六章:友好的朱棡第174章:咱大孫有大智慧第七十四章:祭祀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814章 平定倭國,改四大行省第202章:等咱死了再說第749章 邊關要道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770章 大勝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327章:刺殺太孫的後果第775章 讓大明和親?第322章:絕聲衛上門求支持第175章:爺孫辯論第475章:這是在刮咱的肉啊第385章:官道行走之權說明一下第838章 推行新政第400章 :咱的好大孫,好大孫!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一章:八百里加急第515章:再謀草原第548章:自己養出來的惡虎第699章:連夜跑路第616章:吳哥王朝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383章:目光西南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682章:我怎麼就選了文科第161章:爲娘太失望了第577章:北元漢臣迴歸大明第715章:占城版古惑仔第267章:看到希望的朱棣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349章:正旦將至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347章:煤炭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
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591章:圍剿安南,強勢的大明水師第749章 邊關要道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454章:大明官員的幸福日子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108章:咱大孫的陵寢(求訂閱求月票)第161章:爲娘太失望了第101章:這皇位,我朱英怎麼就坐不得?(求月票求訂閱)第839章 登基前夜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201章:足以和始皇長城相比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195章:不過一小孩罷了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122章:孝陵衛殉葬第697章:這不是撞槍口上麼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133章:朱棣的不情之請第504章:北元大軍第370章:冒牌太孫第654章:逐漸沒落的高棉帝國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378章:連陛下都起身了第416章:實業興國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583章:想要擺脫大明的安南第419章:藍玉的震驚第469章:刺殺!!!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二十八章:怎麼就當真了呢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616章:吳哥王朝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234章:真相大白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737章 蔓延的屠殺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606章:大明擴軍,備戰天下第715章:占城版古惑仔第193章:五萬有點少,不如先上二十萬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481章:是到了給天皇陛下盡忠的時候了第440章:黑吃黑第四十六章:友好的朱棡第174章:咱大孫有大智慧第七十四章:祭祀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814章 平定倭國,改四大行省第202章:等咱死了再說第749章 邊關要道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770章 大勝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327章:刺殺太孫的後果第775章 讓大明和親?第322章:絕聲衛上門求支持第175章:爺孫辯論第475章:這是在刮咱的肉啊第385章:官道行走之權說明一下第838章 推行新政第400章 :咱的好大孫,好大孫!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一章:八百里加急第515章:再謀草原第548章:自己養出來的惡虎第699章:連夜跑路第616章:吳哥王朝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383章:目光西南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682章:我怎麼就選了文科第161章:爲娘太失望了第577章:北元漢臣迴歸大明第715章:占城版古惑仔第267章:看到希望的朱棣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349章:正旦將至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347章:煤炭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浪县| 绥滨县| 芦山县| 浙江省| 东乌珠穆沁旗| 玛多县| 清水县| 宁津县| 化州市| 广德县| 鞍山市| 班戈县| 明光市| 桃园市| 平远县| 海盐县| 阳泉市| 惠来县| 扶风县| 上饶县| 浠水县| 旬邑县| 汕头市| 兴国县| 兴国县| 龙江县| 砀山县| 阳曲县| 大厂| 油尖旺区| 馆陶县| 通渭县| 景泰县| 丹棱县| 新民市| 商洛市| 合江县| 岚皋县| 平乐县| 长阳|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