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1章:安南大王的臣服

安南這地方,跟後世差異極大。

在溝通上,和大明其他疆域差不多,頂多是說話的時候,帶一點安南口音。

像是那些土著少民,也就口音比較重而已,在文字上和目前的漢字沒有任何區別。

文化,政治,軍事,民生等等,盡皆於漢人相同。

很早安南就一直屬於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在五代十國期間,因爲地裡因素的關係,跟中原王朝的衰弱有所關聯,逐漸獨立。

蒙元一統,但對於安南,就設爲藩屬國了,懶得搭理。

一則是這裡窮破,沒什麼東西可搶,二則這裡山多,密林也多,蒙古鐵騎完全不適宜在這邊作戰,而且蒙古人對這裡的環境,比之漢人更加難以接受。

所以就這麼聽之任之。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感覺這裡也不是個什麼好地方,畢竟他也沒有來過,作爲在蒙元統治下的生活長大的朱元璋,對於安南的印象受到了蒙元的影響。

再加上安南也是聽話得很。

洪武元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出一個名叫易濟的知府作爲使臣,前往安南頒佈詔書。

老朱在詔書中先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的身份,隨即告知對方大都已被攻破,如果想和平共處的,趕緊承認自己的正統身份。

詔曰: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無有遠近,一視同仁建國號曰大明,改元洪武。頃者克平元都,疆宇大同,已承正統。

方與遠邇相安於無事,以共享太平之福。惟爾四夷君長、酋帥等,遐遠未聞,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當時的安南國正處於陳朝末期,國王是陳日煃。

對於朱元璋的威名,早前在其和陳友諒爭霸之時,陳日煃便已有所耳聞。

現在大明如初升之朝陽,光芒萬丈,陳日煃自然不敢怠慢。

他立刻派出少中大夫同時敏等人作爲使臣到南京朝貢,並請求冊封。

要知道安南人雖然對內自稱皇帝上廟號,但對中原王朝向來只稱國王。現在請求明朝冊封,就是表示尊明朝爲正統。

安南率先稱臣,給朱元璋留下良好印象,也感覺頗有顏面。

加上小國這麼多,一個個貧瘠的很,全部收歸到大明,只會增加負擔。

建國初的大明,疆域就已經夠大了,剛開始朱元璋還有很大的野心,想要裂土開疆。

後來發現連目前地盤的治理都極爲費勁,逐漸就放棄了這個打算,轉而專心治理內政,發展民生。

一念之差,使之安南中原,後世分爲兩國,若是像雲南般治理安南,那情況將會大有不同。

現在朱英調五萬軍過來,其中目的,可想而知。

“劉監軍,咱們大軍離安南王都升龍城,只有不足十里地了,大人看是否需要先行遣使通知。”

“如今咱們五萬大軍兵臨城下,怕是升龍城內已是一片混亂。”

大軍統帥魏興,恭敬的對著劉勝問道。

劉勝隨軍過來,被朱英任命爲安南監軍指揮使,有監察安南地區所有大明將士,責罰貶落之權。

這意味著所有在安南的百姓將士,都要受到劉勝這個監軍的節制。

“升龍,好大的口氣,區區彈丸之地,也敢自比爲龍?這是將我大明放置何處。”

“哼,不必通稟,咱們大明天軍纔到此處,也當給他們點顏色瞧瞧,也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心裡頭明白,該要如何對待咱們大明將士。”

“要讓他們清楚自己的地位,不過是咱們大明的屬國。”

劉勝眺望遠處,依稀可以看見城池的輪廓,不過比起大明的城池來,就是個小小地方。

頂多相當於縣城的範疇,甚至連上縣都無法比你,算是中縣吧。

“末將領命。”

魏興的面色隱約有些激動,他纔不想安安穩穩的就這麼過去呢。

這五萬大軍,可不是大明普通的屯田兵,而是京師的屯田兵,許多都是上過戰場,斬獲功勞者。

自南京出發,經湖南,廣西兩省,而後抵達安南。

大明境內不用多說,進安南後,所過之處,無一不是跪服,這讓一直想動動手的魏興,感覺到非常無聊。

不是說安南山匪多嗎?怎麼一路過來,連影子都見得到。

安南山匪要是知曉魏興心中想法,定然要破口大罵。

我們是匪,不是傻。

五十人保管你有來無回,五百人視情況也能咋呼一下,你這五萬人。

一路行來,地動山搖,連老虎都給嚇跑了。

是嫌自己不想活了嗎,趕著去投胎呢。

不對,這麼好的勞力,怎麼可能捨得殺,直接就成後勤苦力了。

劉勝交代完後,便就回到了馬車內。

畢竟他的年紀已經很大的了,單憑走路或者騎馬身體會有些接受不了。

包括李秀才,也算是沾了他的福氣。

不過現在的李秀才,已經是兩眼發暈了。

“你這傢伙,怎得如此沒用,連這點苦楚都受不了。”劉勝直接啐罵道。

李秀才有氣無力道:“這自不同,咱們從西域一路過山,都爲平地,雖有些崎嶇,可還不錯。”

劉勝道:“可那水上,船搖浪動,你咋也沒啥反應。”

李秀才回道:“我雖是北人,可考取功名時,常巨南方,初時也不適應,後來暈著暈著,便就習慣了。”

劉勝無語的搖搖頭道;“我這般年紀,聽說過暈船的,也聽說過暈車的,你這暈山的,倒還是頭一回聽說,行了,準備準備吧。”

“現在咱們已經到了平地,往前不過十里地,就是安南都城了。”

李秀才聞言,頓時從馬車上坐立起來,喜道:“可是當真。”

劉勝道:“你出來看看,不就知曉了。”

聽到這話,方纔還病懨懨的李秀才,剎那間就如同換了個人般,精氣神全都回來了,趕忙下車查看。

只見十萬大山,已被拋卻腦後,層層疊疊。

而在眼前,是一覽無際的廣闊平原,鮮草茂盛,河流溪水,便有幾座山,也只能是稱作山丘。

遠方有一城獨立,似有人影晃動。

“到了,終於是到了,熬了數月,總算是到了地方,這就是以後,我將要從官之地嘛。”

說到這裡,李秀才連忙整理衣冠,撫平衣皺,儼然一幅官員氣派。

劉勝也是頗爲無語,這傢伙當官的心思,真的厚呀。

難怪東家說,到了這邊後,還是要對其管著點,不要因爲是西域老人,就過於放縱。

現今讀書人的寒窗苦讀,哪有什麼爲國爲民,九成九的,盡皆是爲衣錦還鄉,光宗耀祖。

大軍天微亮便已出發,此時已近午時。

按理說本該是到了埋鍋做飯的時辰,不過軍心振奮,無人想在這城外過活。

便就啃些乾糧,邊走邊吃。

個半時辰後,升龍城下。

五萬大軍威風赫赫,衣盔整齊,精神抖擻。

城門上,已有數位身著華服之人站立,更有許多將士渾身緊繃。

劉勝,魏興,李秀才三人看著那不過一丈五的城牆,沒有半分緊張。

若敢不從,大將軍炮奉上,數十呼吸間,要這城門支離破碎。

魏興揮揮手,一騎從軍列中奔騰,直接到城門口上。

側面有條縫隙打開,示意騎士將文書傳遞過來。

“放肆,此乃大明聖上諭旨,怎敢從側門而入,速開正門!!!”

騎士大聲呵斥咆哮,嚇得那門後的將士一個哆嗦,連忙關上門,上去通稟。

許是知曉是大明來軍,加上似乎外面五萬精銳這升龍城似乎也很阻擋,沒過多久,中央城門大開,一行官服穿著出現。

領頭者,頭戴王冠,身穿王服。

“小國寡人,拜見上國使臣。”

帶頭的安南國王作揖行禮,他便是陳日焜又稱順宗陳顒,陳叔明之子。

身爲安南國王,在大軍來臨,情況不明之下,竟然親上城頭,這無疑讓魏興,劉勝,李秀才等人,多了幾分尊重。

實則是他們還不瞭解安南情況。

安南目前爲陳朝,實權掌控著是太上皇陳藝宗,漢作陳叔明,陳朝第九君主。

陳數明執政一生中,安南政局困難重重,內有朝中重臣離心及叛亂,外受佔婆入侵。

爲此,陳數明爲帝時曾肅清叛亂者,其後亦採取相應措施,以適應時局。而他的外戚黎季犛(mao)在此時逐漸掌握大權。

陳叔明支撐了陳朝政局達四分之一個世紀,綜觀這段時期裡,陳朝處於快速衰落的狀態。

所以作爲安南國王的陳日焜直接出面,也就不難理解了。

現在的陳日焜,臉上是濃濃的驚喜。

魏興也給予了相應的尊重,下馬抱拳行禮,而後交涉一番。

在得到確定的答覆後,陳日焜連忙道:“大將軍還請快快入城,若久等可就是小王失禮了。”

說完後,眼神中帶著渴望和遲疑道:“只是將軍這些將士,若是一股進入怕有擾城民。”

不過心中計量一番後,轉而堅定道:“且聽將軍打算。”

自古兵不入城,但如今陳日焜已經顧不得這麼多了。

他太感謝黎季犛驅使他來城門。

陳日焜現在,真想是跳起來大呼幾聲,他沒想到自家長女如此給力,本來都不報希望了。

現在竟然真的成爲了太孫妃子,未來貴妃。

更是有五萬大明將士遠渡,守護安南。

看著大明將士那威武模樣,陳日焜真想上去撫摸一番,這可是往後自己真正執掌安南的最後希望。

就這感覺,怕是安南將士五人,不見得能抵過一人。

所謂一漢敵五胡,當真是名不虛傳。

現在安南情況,太上皇已經年邁,且身染病癥,整日渾渾噩噩。

朝堂爲黎季犛所掌,他就是個傀儡皇帝。

可誰又願意,老老實實當個傀儡呢,只是他的長兄,已經因黎季犛上言太上皇所廢,所以他根本不敢有任何舉動。

但現在嗎

陳日焜的眼中,已經散發出精光。

魏興被這安南大王的熱情,都搞得有些不知所措了,不過還是回道:“大王稍後,某雖是這大軍統帥,但此來軍中,一切須聽監軍大人節制。”

陳日焜聽到這話,連忙作揖道:“不知監軍大人現在何處。”

魏興指著大軍前方一輛馬車。

陳日焜頓時明白,而後竟不顧大王禮儀,自身安危,就這般小步朝著馬車方向跑去。

這讓魏興都有些懵。

這安南大王的態度,可真是擺得低。

因心中焦急,臨近馬車時,不意摔了一跤,一隻鞋都脫落了。

可陳日焜沒有絲毫在意,哪怕此刻,大軍注目,也不在乎。

快步到馬車前,恭聲道:“小國寡人,見過監軍大人,還請監軍大人不吝一見。”

劉勝在馬車裡,早就悄悄關注。

對於安南的情況,劉勝早就有一些瞭解,只是沒想到這安南大王這般能放下尊卑。

心中知曉,看來現安南局勢,比之想象的更要嚴厲。

不過,這也是個巨大機會。

也沒過多猶豫,劉勝迅速下了馬車,扶起陳日焜作揖的雙手,語氣感動道:“怎能勞駕大王這般接接待,折煞本官了,這城外風大,咱們還是先行進城吧。”

陳日焜語氣遲疑道:“這大軍精銳,不知監軍大人準備如何安置。”

劉勝似笑非笑道:“大王放心,大明將士,軍規嚴謹,入城後當不會影響百姓分毫。”

陳日焜忙道:“即是如此,小王便放心了,還請監軍大人領將士入城。”

一陣交涉後,陳日焜上了劉勝馬車,與其牽手並立,站在車頭。

前方是數百將士,由魏興率領開路。

陳日焜在城門前,大聲下令,城門全開,迎大明天軍入城。

城頭上的官員,還有城門守將,猶豫遲疑後,還是選擇了開門。

畢竟對外來說,陳日焜就是安南大王。

雖然他們,實際上只聽從權臣黎季犛之令。

可大軍壓城,拒開城門,違背王意,難道去和宗主國大明將士開戰?

看著那整齊軍容,駭人氣勢,誰不膽寒。

陳日焜站在馬車上,看著自己的命令被執行,心裡頭滿是快意。

wωω .тTk Λn .¢ ○

自從當上陳朝皇帝以來,無一日睡過安穩好覺,生怕哪天醒來,就步了長兄後路,被權臣黎季犛弄死。

下意識的,手掌更加用力的緊抓劉勝。

劉勝感受到手掌受力,嘴角不由輕輕上翹。

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520章:想提前退休的朱元璋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281章 :真當陛下提不動刀了?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163章:懾服藍玉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618章:你可知道我是誰第十二章:霸氣朱元璋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七十三章:我沒事第541章:大明的威脅第322章:絕聲衛上門求支持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143章:寧王歸心第720章 蒸汽鐵甲船,造,直接造!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528章:牆頭草的安南太上皇第290章 :幕後之人的真實目的(求訂閱求月第230章:驚喜的皇子們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536章:天生聖人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六十三章:錦衣衛密信第186章:咱明日要去看大孫第616章:吳哥王朝第573章:皇對皇第352章:對燕王當如何安排第286章 :被動提前的閱兵彩排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364章:大明大典第582章:備軍三十萬,平定安南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250章:明朝張三豐第211章:情竇初開徐妙錦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118章:這特麼什麼玩意第583章:想要擺脫大明的安南第七十三章:我沒事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242章:朱元璋昏厥,大氣的朱英第637章: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輿論權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158章:藍玉闖錦衣衛衙門(新年快樂)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510章:冊封世子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匱乏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397章:大婚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493章:軍中震懾第776章 穿越白令海峽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397章:大婚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164章:寧妃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343章:陸家的態度(求保底月票)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374章:謀逆大案第419章:藍玉的震驚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223章:好傢伙,算我沒看錯你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682章:我怎麼就選了文科第126章:找大侄子去吧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413章:名聲大噪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409章:致仕之爭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491章:一步登天第255章:大孫,你準備好了嗎第621章:教化倭國第五十四章:朱元璋的發現第838章 推行新政第335章:大明邸報第358章:錯覺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816章 又要搬家的藩王們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648章:大明的手越發長了第600章:宮廷往事,小時候的朱棣第423章:開海第838章 推行新政
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520章:想提前退休的朱元璋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281章 :真當陛下提不動刀了?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163章:懾服藍玉第285章 :從未有過的早朝第618章:你可知道我是誰第十二章:霸氣朱元璋第四十四章:父王不要慌第七十三章:我沒事第541章:大明的威脅第322章:絕聲衛上門求支持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143章:寧王歸心第720章 蒸汽鐵甲船,造,直接造!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528章:牆頭草的安南太上皇第290章 :幕後之人的真實目的(求訂閱求月第230章:驚喜的皇子們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536章:天生聖人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六十三章:錦衣衛密信第186章:咱明日要去看大孫第616章:吳哥王朝第573章:皇對皇第352章:對燕王當如何安排第286章 :被動提前的閱兵彩排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364章:大明大典第582章:備軍三十萬,平定安南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250章:明朝張三豐第211章:情竇初開徐妙錦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118章:這特麼什麼玩意第583章:想要擺脫大明的安南第七十三章:我沒事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242章:朱元璋昏厥,大氣的朱英第637章: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輿論權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158章:藍玉闖錦衣衛衙門(新年快樂)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510章:冊封世子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匱乏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397章:大婚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493章:軍中震懾第776章 穿越白令海峽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397章:大婚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第164章:寧妃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343章:陸家的態度(求保底月票)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374章:謀逆大案第419章:藍玉的震驚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223章:好傢伙,算我沒看錯你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682章:我怎麼就選了文科第126章:找大侄子去吧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413章:名聲大噪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427章:朱英的果決第409章:致仕之爭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491章:一步登天第255章:大孫,你準備好了嗎第621章:教化倭國第五十四章:朱元璋的發現第838章 推行新政第335章:大明邸報第358章:錯覺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816章 又要搬家的藩王們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648章:大明的手越發長了第600章:宮廷往事,小時候的朱棣第423章:開海第838章 推行新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新安县| 绩溪县| 阿克苏市| 义乌市| 治县。| 贵阳市| 资阳市| 平湖市| 象州县| 南投市| 育儿| 太原市| 五大连池市| 东源县| 柳河县| 紫云| 兴宁市| 邵东县| 新闻| 上犹县| 普安县| 肥西县| 平湖市| 宜昌市| 榆树市| 苗栗市| 冕宁县| 丘北县| 容城县| 高唐县| 茂名市| 汤原县| 乌拉特中旗| 莱阳市| 杭锦旗| 绿春县| 蚌埠市| 利辛县| 丰县|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