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25章 希望之城(二)

還是有人不相信李燁的話:“李刺史,要是水利設施壞了,難道我們就是不用出勞力維修嗎”。

賦稅是統治者向治下臣民徵取土產、勞役和其他實物,稍後漸變成爲按丁口徵收軍役及軍需品,稱爲“賦”;按土地及工商經營徵收財物稱爲“稅”。

唐中期以後廢除租庸調製的制度,改用兩稅法,兩稅法的主要內容:一、國家根據財政支出定出總稅額,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數額,向當地人民徵收。

二、土著戶(當地人)和客居戶(外來戶)均編入現居州縣戶籍,依照丁壯和財產(主要是土地)多少定出戶等,按墾田面積和戶等高下攤分稅額。

三、每年分夏、秋兩次徵收,夏稅限六月納清,秋稅限十一月納清,故稱“兩稅”(亦有一說因其分爲戶稅、地稅兩項)。

四、兩稅依戶等納錢,按墾田面積納米粟;田畝稅以大曆十四年(779年)墾田數爲準,平均攤派。

五、租庸調和雜徭、雜稅悉省,但丁額不廢。

六、無固定居處的商人,所在州縣依照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徵稅。

勞役作爲稅賦的一部分也被認爲理所當然,只是這種理所當然都是有底層的百姓買單,水利設施損毀後官府便會讓當地的百姓來進行修理,如果出不了勞役就只能用錢糧代替,還是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李燁解釋道:“某剛纔說過種地要交一稅一費,這費就是水利設施維護費,如果水利設施出現什麼問題,就有當地的村裡向水利局申請,有水利局撥款僱人進行維修,不用種田的百姓再次負擔任何費用。這種辦法並不是只是大連城有,遼東半島其他的城市也同樣存在,已經執行了一段時間,有什麼問題可以向萬城主彙報,也可以寫信給某反映”。

不管怎麼樣,這些人算是暫時相信了李燁的話,畢竟封建社會的家國天下里,皇帝制訂的政策也是說翻臉就翻臉的,百姓只有接受的份,可沒有投票選舉的權利。至少李燁當著這麼多人面說出來的話,李燁以後想反悔也要動一番心思,不可能說改就改。

李燁先帶著衆人蔘觀了農田,詢問了地裡的農民收成如何,然後查看了一下準備開發的荒地,如果有誰想購買農田馬上就可以定下來。

“李刺史,某想購買一千畝荒地,想問一下爲什麼要將三成的糧食賣給大連城糧食局,這是爲什麼,到時糧價怎麼計算”

“這個問題問的不錯,某先不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找一個百姓來問一問”,李燁看見一個老漢正在田中除草,便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一下,大連城爲什麼要把田裡三成的糧食賣給糧食局”。

Wωω. ttкan. ¢○

老漢看見呼啦啦來了一羣人,也被嚇了一跳,見李燁詢問糧食的事情,戰戰兢兢的回答道:“你們有所不知,大連城規定種糧食的田地裡要將收成的三成賣給糧食局,糧食局按照去年一年的糧食價格上浮百分之五收購,這樣不僅農民不會吃虧,而且也不會因爲豐收糧食價格低賣不出去”。

李燁點點頭道:“老人家說的不錯,不過還有其他的原因,民以食爲天,糧食不僅是社會穩定的基礎,而且是調劑市場的槓桿。糧食價格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大連城的安全,所以糧食也是戰略物資的一部分,必須加以控制,絕不能讓商賈操縱糧食價格”。

有人很不解的問道:“那豈不是說種糧無利可圖了嗎?那商賈還賣糧食有什麼意思”。

李燁笑笑,看了看敬翔,讓敬翔回答這個問題:“大連城糧食局並不參與糧食的買賣,市場上的糧食依然有商賈門進行經營,糧食局只收購收穫的三成,其他的糧食有百姓自由的買賣,只要商賈出價比糧食局高,百姓爲什麼不把多餘的糧食賣給商賈。糧食的價格關係到整個遼東半島的安全,糧食局的糧食是作爲軍糧儲備的,一般情況下不會在市場上流通,除非遇到災荒之年,纔會動用糧食局的儲備糧食。至於你們考慮的糧食價格問題,只要在合理的價格區間內,沒有人會干預商賈的買賣,而且糧食加工後利潤也會上升,不會死盯著糧食不放吧”。

有些事情不好解釋,稻穀是一個價,加工後的精米又是另外一個加工,中間是有差價的,而且糧食還有其他的副產品,這些人都沒有注意到。糧食的價格波動太大,對於李燁在遼東半島的統治沒有任何好處,所以李燁必須控制糧食的價格在合理範圍之內。

李燁把衆人帶到一片朝陽的山坡上:“這裡是蔬菜大棚區,許多人都聽說過皇家每年冬天都能吃到新鮮的蔬菜,某可以告訴你們,今年的冬天你們在大連城一樣可以享受皇帝才能吃到的新鮮蔬菜,而且數量品種很多,價格也只有平時的五六倍,諸位都進來瞧瞧吧”。

敬翔在新城已經見過蔬菜大棚,已經沒有什麼新奇的感覺,只是大連城的規模更大,足足佔了上百畝的土地,足夠保證大連城冬季蔬菜的供應。

皇家能在冬季吃到新鮮的蔬菜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一些豪門大戶在冬季也能品嚐到一些蔬菜,不過與眼前的規模比起來,只能說是大巫見小巫了。

“李刺史,這些冬季裡的蔬菜果真能在冬天裡買到,而且價格只有平時的五六倍,這不是在做夢吧”

“你們快瞧瞧,這些都是琉璃,要值很多錢的,拿來蓋大棚蔬菜不是暴殄天物嗎”

敬翔聽著這些土包子的話,不屑的道:“這些琉璃根本就不值錢,以後你們在大連城居住下來,房舍的窗戶上也可以安裝這些琉璃,只是需要提前定做,不能向外出售”。

李燁是嚴格控制琉璃玻璃的生產,雖然價格可以壓的很低,但是並不想馬上在市場上推廣這些琉璃,還等著狠狠的敲詐土財主一筆。

琉璃玻璃在市場上是不賣的,只有交稅達到一百緡以後,纔會有一平方米琉璃的使用資格,依此類推想多用琉璃就拼命的交稅吧。所以市場上的琉璃價格依然很高,因爲沒有人知道琉璃到底值多少錢,反正新城不少商賈已經把用琉璃做窗戶當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大棚蔬菜只有在冬季纔會體現出它的價值,現在讓他們見識一下,只是讓這些人對大連城增加信心,所以多說沒有什麼意義。

大連城的學校已經建成,已經有不少的孩子在裡面上學了,當這些人看見規模巨大的校園時,還是被眼前的一切震驚了。六排三層教學樓,每間教學樓都可以容納五百名孩子,整個學校就是三千名孩子同時在上課,而且這樣的學校還有兩所。這個學校佔地超過了五十畝,各種教學樓有十幾棟,光是一個運動場就佔二十畝,看得這些人眼睛掉了一地。

正如李燁所說,學校整棟建築的窗戶都安裝了琉璃,所謂的豪華程度讓所有人留哈喇子,恨不得上去搶一塊抱回家顯擺一下。

“李刺史,大連城那裡有怎麼多的孩子唸書,難道在這裡讀書真的不要錢”

李燁笑呵呵的點點頭道:“你猜對了,在這裡讀書的確不要錢,大連城的男孩只要在七歲到十二歲之間,都必須送到學校裡讀書,如果誰家有適齡男孩沒有送來讀書,稅賦加倍”。李燁出此下策也是被逼無奈,雖然大部分人願意把家中的男孩送來免費讀書,但是一些家裡孩子多的父母,總是認爲家中有一個男孩認字就可以了,剩下的男孩可以幫家裡做些事情賺錢。

這些人還是第一次聽講不免費讀書要稅賦加倍,當然不會認爲李燁說的是真的,還以爲是逗大家樂樂。

“李刺史,大連城裡的男孩都免費上學,而且在這麼好的學校裡讀書,錢從什麼地方來,這可是一大筆錢啊”

讓李燁蓋學校可以,但是讓李燁一輩子養著學??韶摀黄穑骸按筮B城在經商時要收取百分之三的教育費,大連城在每年的稅收中再拿出百分之三,一起給大連城的教育局,這筆錢專門用來建設大連城的學校建設和平時教育使用,果然還是不夠的話,可以有百姓自發的捐款,也可以向大連城的銀行貸款,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吧”。

的確不會有人站出來反對,不然會被人戳著脊樑骨罵死的,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從來沒有人認爲給教育投入是不對的,只要有可能,就是省吃儉用也會供孩子讀書上學,希望能夠長大成材。

第687章 渤海國使者第287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二)第461章 暗殺(五)第825章 僵局第11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508章 虛驚一場第189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五)第874章 吃我的是要還的第427章 重拳出擊(六)第430章 一致對外(四)第507章 孔明燈第393章 因愛成恨(三)第134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8章 忽悠人的扳指第515章 出使倭國第156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第822章 作死的選擇(二)第622章 錢荒(一)第717章 試探第640章 污染第86章 黛玉葬花第592章 沂河大戰伊始(三)第39章 小兒坊小兒第401章 登州經濟戰(三)第589章 雙喜臨門(二)第178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541章 進軍倭國第568章 天機(五)第818章 全民皆兵(一)第797章 錯失良機(一)第52章 李儇裝病第332章 路遇宋州(二)第638章 隱患第255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八)第513章 慶功宴第340章 新城見聞(二)第724章 早朝第154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第651章 經略南海第178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455章 體察民情(五)第239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九)第870章 倭國武士(一)第472章 遠赴江南(七)第381章 長山島海戰(二)第733章 平妃琦夢(一)第882章 行政劃分(二)第691章 近衛旅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549章 男人的煩惱第743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二)第133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809章 拖死你(三)第850章 睚眥必報第280章 雲門山看相驚魂(三)第344章 新城規劃第419章 烽煙四起(一)第304章 醜才羅隱進李府(二)第331章 路遇宋州(一)第693章 本王來了第252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五)第774章 石見銀山第221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五)第876章 造船廠第800章 節度使今年到我家第760章 颶風來襲(三)第778章 倭商(二)第846章 趕盡殺絕(二)第543章 爭風吃醋第748章 琦夢的情郎第362章 新城大搬遷(二)第120章 即墨新城規劃(二)第85章 奇女劉氏第89章 元宵佳節(二)第95章 出行(一)第223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七)第49章 夜宿李府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152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第281章 溫泉美酒識英雄(一)第176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356章 新城五年規劃(一)第623章 錢荒(二)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319章 終南山尋醫問藥(四)第618章 沂河大決戰(七)第150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一)第885章 神奇的種子第766章 跳樓大甩賣(一)第17章 縣衙對話第579章 一員虎將(一)第626章 希望之城(三)第202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五)第297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五)第324章 李燕失蹤之謎(二)第104章 寺廟偶遇第391章 因愛成恨(一)第603章 順水推舟(一)第620章 挖坑(二)第409章 程府嫁女(一)
第687章 渤海國使者第287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二)第461章 暗殺(五)第825章 僵局第11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508章 虛驚一場第189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五)第874章 吃我的是要還的第427章 重拳出擊(六)第430章 一致對外(四)第507章 孔明燈第393章 因愛成恨(三)第134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8章 忽悠人的扳指第515章 出使倭國第156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第822章 作死的選擇(二)第622章 錢荒(一)第717章 試探第640章 污染第86章 黛玉葬花第592章 沂河大戰伊始(三)第39章 小兒坊小兒第401章 登州經濟戰(三)第589章 雙喜臨門(二)第178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541章 進軍倭國第568章 天機(五)第818章 全民皆兵(一)第797章 錯失良機(一)第52章 李儇裝病第332章 路遇宋州(二)第638章 隱患第255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八)第513章 慶功宴第340章 新城見聞(二)第724章 早朝第154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第651章 經略南海第178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455章 體察民情(五)第239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九)第870章 倭國武士(一)第472章 遠赴江南(七)第381章 長山島海戰(二)第733章 平妃琦夢(一)第882章 行政劃分(二)第691章 近衛旅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549章 男人的煩惱第743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二)第133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809章 拖死你(三)第850章 睚眥必報第280章 雲門山看相驚魂(三)第344章 新城規劃第419章 烽煙四起(一)第304章 醜才羅隱進李府(二)第331章 路遇宋州(一)第693章 本王來了第252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五)第774章 石見銀山第221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五)第876章 造船廠第800章 節度使今年到我家第760章 颶風來襲(三)第778章 倭商(二)第846章 趕盡殺絕(二)第543章 爭風吃醋第748章 琦夢的情郎第362章 新城大搬遷(二)第120章 即墨新城規劃(二)第85章 奇女劉氏第89章 元宵佳節(二)第95章 出行(一)第223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七)第49章 夜宿李府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152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第281章 溫泉美酒識英雄(一)第176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356章 新城五年規劃(一)第623章 錢荒(二)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319章 終南山尋醫問藥(四)第618章 沂河大決戰(七)第150章 順水推舟好搶親(一)第885章 神奇的種子第766章 跳樓大甩賣(一)第17章 縣衙對話第579章 一員虎將(一)第626章 希望之城(三)第202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五)第297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五)第324章 李燕失蹤之謎(二)第104章 寺廟偶遇第391章 因愛成恨(一)第603章 順水推舟(一)第620章 挖坑(二)第409章 程府嫁女(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姚市| 临沂市| 曲周县| 泾阳县| 嘉定区| 扶余县| 桃江县| 石首市| 莒南县| 汶川县| 忻城县| 渑池县| 卢湾区| 西乡县| 尼勒克县| 莎车县| 衡南县| 温州市| 大方县| 庆安县| 梅州市| 常山县| 华宁县| 科技| 司法| 石景山区| 木兰县| 通江县| 临猗县| 颍上县| 浠水县| 堆龙德庆县| 龙川县| 沈丘县| 长丰县| 阳山县| 上思县| 吉林省| 朝阳市| 屏边| 中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