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70章 倭國武士(一)

李燁只是路過倭國,並不想在倭國多做停留,還準備急著趕回遼東半島,更不想引起倭國上層的緊張。

曾士冠急忙安慰倭國的官員,告訴他們李燁只是路過倭國,順便來看看石見銀山,不會在石見銀山停留。

倭國的官員一顆心算是放到了肚子裡,一個渤海國的王爺到了倭國,按照禮儀應該馬上彙報給藤原基經,並有倭國的關白或者專門接待的部門出面接待,自己一個看管石見銀山的小官,那裡敢參合這件事情。本著多一事不如一事的原則,倭國的官員選擇了暫時性的失明,沒有人出面接待李燁,也沒用人將這件事情彙報給藤原基經。

李燁和曾士冠站在一處小山頭上,望著山腳下如螞蟻爬行的倭國勞工,心中不由得感慨道:“人力是如此的渺小,看著這些勞工,讓某不由得想起當年秦始皇建造長城的情景。士冠,爲什麼不用畜力,難道有什麼問題嗎”。

曾士冠那裡不知道使用畜力方便,“先生有所不知,倭國少有牛馬,百姓耕種也都是手種土刨,就算有牛馬,價格也比遼東半島貴上二三倍,自然沒有直接僱傭人力劃算”。倭國本土的馬匹矮小,跟北方草原的馬匹根本沒有辦法相比,牛羊更是稀罕之物,貴族出行都是用人擡著出行,很少能見到牛車、馬車,這當然也跟倭國的習俗有關,但是也從另一面反應倭國的牛馬的確不多。

沒有牛馬還說的過去,要是隻看重經濟利益,榨取勞工的血汗錢,李燁的心裡就會很不舒服。李燁倒不是同情這些倭國的勞工,倭國勞工死活跟李燁一點關係都沒有,用最少的時間開採出最多的銀礦,這纔是李燁想看見的,李燁太缺錢了,恨不得把石見銀山搬到遼東半島去。

李燁和曾士冠走下小山坡,想親眼看看石見銀山的坑道,一路走過來,李燁的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士冠,工地上怎麼還用婦孺老幼,難道倭國還缺少年輕力壯的男子不成”。

曾士冠看了看身邊揹著一小籮筐的老人、孩子道:“坑道的挖掘速度太慢,青壯男子都下坑道開採銀礦去了,只剩下這些婦孺老幼運送銀礦,本想多招募一些年輕人,可是這些婦孺老幼都不肯走,就算給他們每天三文錢,他們也願意留在工地上幹活,他們圖的就是這裡的一天三頓飯”。

李燁徹底沒有話好說了,是啊!平安時代雖然是倭國最好的時代,據說幾百年都沒有處死一個犯人,可是卻爲了一天三頓飯,情願累死在工地上。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善良、勤勞是這些倭人的代名詞,可是他們的善良和勤勞卻換不來一頓飽飯和一身暖衣。

李燁不知道這是自己的大辛,還是他們的不幸,望著佝僂的脊背,看著幼稚的孩童艱難的拖著一筐銀礦,臉上竟然沒有仇恨的目光,而是帶著一絲的喜悅和滿足。一個孩子漆黑的小手上拿著一個雪白的滿頭,揪下一塊塞給身邊的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女孩口中,小女孩臉頰上滿是灰塵,單薄的灰布麻衣在初春中顯得是那麼的傷感。

李燁的鼻子一酸,強忍著自己不去看那個瘦弱的兩個孩子,他們真的很容易滿足,他們跟中原的百姓一樣,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勤勞、善良的一羣人,窮苦的百姓沒有錯,他們是那些高高在上,手握生殺大權的統治者手中的棋子,他們只有走到絕望的邊緣,纔會拿起手中的木棒和鋤頭,喊出最震感人心的吶喊,讓世界不寒而慄。

慢慢的走在崎嶇不平的工地上,到處都是堆得像小山似的銀礦,一堆一堆的竟然有幾十座之多,一羣羣佝僂的倭人脊背上馱著一二百斤的銀礦,走到礦堆前面,將背後的揹簍中的礦石倒進礦堆中,緊跟著就撒丫子往坑道中跑去,生怕今天少背了一筐銀礦。

一羣婦人蹲在銀礦堆旁邊,用小錘不停的敲打著那些銀礦石,把銀礦石敲成更小的碎塊,方便冶煉也更容易提煉銀礦石中銀錠。沒有人願意停下手中的活計看李燁一眼,那些堆在一起的銀礦碎石就是她們一天的勞動量,每一堆只能拿到二十文錢,還要跟其他幾個婦人分,李燁感覺自己現在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資本家。

“先生,她們這些人都是志願的,就算不給她們錢,她們也會來工地上幹活,要不是工地容不下許多人,還會有很多這樣的人來工地幹活。現在只要站在石見鎮一喊,馬上就有上千人來幹活,他們都在心裡感激先生,要不是先生,他們可能已經餓死了”

就這樣還能讓人感謝自己,“沒天理啊”,李燁把眼一閉,只能當作什麼都沒有看見,至少自己後世加班領導一分錢都不給,自己不是也乾的跟狗似的,也沒有看見李燁拿刀去砍人不是。既然這些人累的跟狗似的,還要感激李燁,那就讓他們心裡保持一份最原始的淳樸吧。

突然,一陣吵鬧聲從遠處傳了過來,幾個穿著青衣,手拿棍棒、頭戴烏帽的倭人衙役好像在毆打一個年輕人,“怎麼回事,我們過去看看”,工地上維持秩序的是倭國的小吏,李燁的護衛主要是保護石見銀山的工匠,並不參與日常的管理事務。

走近一看,一個粗壯的倭國男子趴在地上,手中正拿著兩個饅頭,拼命的往嘴裡塞。旁邊的倭國衙役視乎怒氣未消,手中的棍棒不停地招呼地上的男子,口中還不停的說著什麼,李燁聽不懂便回頭看著一個倭國翻譯,“他們在說什麼,爲什麼要打這個男子”。

倭國翻譯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急忙跑上前去詢問,很快便回來道:“郡王殿下,地上的男子多吃了一個饅頭,所以要接受懲罰”。

因爲多吃了一個饅頭,就被打成這樣,簡直就是沒有王法了,不過李燁發現這個世界還真的沒有王法,自己好像也是觸犯王法的人,竊珠者盜、竊國者君,犯了小罪是要砍頭的,但是把天捅破了,就什麼事情都沒有。

“他不就是多吃了一個饅頭嗎?”,李燁看見的倭人身材都很矮小,可是地上趴著的男子卻身材魁梧,讓人不由得心生好感:“本王看此人身強力壯,可能是餓了,就多給幾個饅頭吧,皇帝還不差餓兵,吃飽了可以有力氣幹活”。

李燁發話了,倭國的衙役雖然不知道李燁的身份,但是看見曾士冠在旁邊,也都沒有反對的意見,隨手又丟下兩個饅頭給地上的男子。

“走吧,我們去坑道里看看”,李燁準備轉身離去。

突然看見地上的男子跪行了幾步,爬到李燁的面前“梆、梆、梆”,不停的磕頭,口中不知道說些什麼。

李燁以爲地上的男子只是感激自己便道:“告訴他,不用感謝”。

倭國翻譯站在李燁的身後道:“郡王殿下,這個人想投靠郡王殿下,他說他有一身的武藝,想做郡王殿下的死士,只要能給他一口飽飯吃就可以”。

爲了能吃上一頓飽飯,就把自己的命出賣了,“這是什麼世道,不過某喜歡”,李燁看看身後的翻譯道:“你看此人能用嗎”,李燁想看看倭國翻譯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

倭國翻譯猥瑣的表情立即換成一臉的嚴肅道:“某看他像一個武士,武士說出來的話,就算死了也要追隨他的主人,郡王殿下現在要他死都可以,否則他一生都會被人瞧不起的”。

日本武士的產生是在平安時代,九世紀中期開始,一些地方領主開始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並利用其擴張勢力。武士一詞其本意是侍者,貼身隨從。武士要遵守不畏艱難,忠於職守,精幹勇猛。然而這一準則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誠、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領主能對武士所作出的貢獻給予獎賞的主從制度上。

武士大多數的是中下級小人物,他們如果不能依靠一位有錢有勢的主公,生活往往是在窮困中勉強維持。在江戶時代的一個笑話說:“小武士的家裡除了被子和鍋,還有一塊大石頭,因爲當他感到冷的時候,可以舉石頭取暖”。倘若依附的主公犯了事被開革,或是主公的財政困難必須削減人手,低級武士們就只能成爲浪人,有的便去爲黑社會之類的勢力作打手,成爲“用心棒”。

李燁沒有想到武士的起源竟然是在平安時代,這時候武士還沒有形成一種完整的集團,不過這時候的倭國武士應該跟中原世家豢養的死士差不多。雖然李燁對倭國的武士很感興趣,但是並不想豢養什麼死士,“告訴他,想跟著本王就要拿出一點真本事來看看”,說完李燁從身邊的護衛腰中拔出一柄橫刀,丟到地上的男子面前。

李燁身後的倭國翻譯把李燁的話告訴地上的男子,地上的男子一臉興奮的捧起地上的橫刀,眼睛裡流露出一陣狂喜。

第238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七)第327章 李燁出任登州(三)第608章 譁變(一)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465章 登州兵變(四)第504章 步兵與騎兵(五)第475章 馳援蘇州(二)第236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五)第18章 救治災民(一)第674章 鐵與血第960章 又見羅隱(二)第204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七)第278章 雲門山看相驚魂(一)第516章 新娘不是自己第853章 趁火打劫(一)第709章 陰雲密佈(七)第6章 標點符號第870章 倭國武士(一)第539章 功過相抵第287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二)第513章 慶功宴第800章 節度使今年到我家第713章 開發夷洲(三)第101章 出行(七)第883章 戶籍制度第714章 上京龍泉府第586章 沂水河畔(三)第334章 一夜春夢過徐州(一)第605章 順水推舟(三)第780章 拍賣(一)第811章 西線作戰(二)第59章 仁壽患病第311章 商州平民亂(四)第420章 烽煙四起(二)第752章 跨海東渡(二)第811章 西線作戰(二)第71章 新年禮物第347章 新城新軍(一)第468章 遠赴江南(二)第38章 智鬥仁壽公主第446章 大快人心(一)第462章 登州兵變(一)第148章 劈波斬浪乘風處第689章 拉攏第790章 宋威的剿匪(五)第17章 縣衙對話第128章 猛龍過海(四)第806章 東線作戰(四)第222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六第235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四)第443章 大興冤獄(六)第635章 誅心(二)第607章 順水推舟(五)第213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七)第811章 西線作戰(二)第805章 東線作戰(三)第849章 黑水靺鞨第109章 徐州買糧(五)第22章 第一桶金(一)第296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三)第70章 除夕夜第35章 胡女安娜第329章 私鹽販子鬧江山(一)第331章 路遇宋州(一)第454章 體察民情(四)第636章 誅心(三)第860章 親迎(三)第426章 重拳出擊(五)第309章 商州平民亂(二)第559章 新城上元燈節(四)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861章 出逃(一)唐朝鹽業第710章 陰雲密佈(八)第784章 拍賣(五)第120章 即墨新城規劃(二)第157章 斤斤計較細謀劃第11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294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一)第11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271章 生死攸關大行城(三)第297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五)第720章 怒而不爭第590章 沂河大戰伊始(一)第63章 土製手雷地雷第504章 步兵與騎兵(五)第631章 拍馬屁第670章 齊海取經(二)第577章 謀劃(一)第249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二)第875章 捅破窗戶紙第656章 三戰大行城(二)第702章 大事化小第748章 琦夢的情郎第51章 開店謀劃第879章 建軍(一)第17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34章 誅心(一)第768章 跳樓大甩賣(三)第239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九)
第238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七)第327章 李燁出任登州(三)第608章 譁變(一)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465章 登州兵變(四)第504章 步兵與騎兵(五)第475章 馳援蘇州(二)第236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五)第18章 救治災民(一)第674章 鐵與血第960章 又見羅隱(二)第204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七)第278章 雲門山看相驚魂(一)第516章 新娘不是自己第853章 趁火打劫(一)第709章 陰雲密佈(七)第6章 標點符號第870章 倭國武士(一)第539章 功過相抵第287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二)第513章 慶功宴第800章 節度使今年到我家第713章 開發夷洲(三)第101章 出行(七)第883章 戶籍制度第714章 上京龍泉府第586章 沂水河畔(三)第334章 一夜春夢過徐州(一)第605章 順水推舟(三)第780章 拍賣(一)第811章 西線作戰(二)第59章 仁壽患病第311章 商州平民亂(四)第420章 烽煙四起(二)第752章 跨海東渡(二)第811章 西線作戰(二)第71章 新年禮物第347章 新城新軍(一)第468章 遠赴江南(二)第38章 智鬥仁壽公主第446章 大快人心(一)第462章 登州兵變(一)第148章 劈波斬浪乘風處第689章 拉攏第790章 宋威的剿匪(五)第17章 縣衙對話第128章 猛龍過海(四)第806章 東線作戰(四)第222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六第235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四)第443章 大興冤獄(六)第635章 誅心(二)第607章 順水推舟(五)第213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七)第811章 西線作戰(二)第805章 東線作戰(三)第849章 黑水靺鞨第109章 徐州買糧(五)第22章 第一桶金(一)第296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三)第70章 除夕夜第35章 胡女安娜第329章 私鹽販子鬧江山(一)第331章 路遇宋州(一)第454章 體察民情(四)第636章 誅心(三)第860章 親迎(三)第426章 重拳出擊(五)第309章 商州平民亂(二)第559章 新城上元燈節(四)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861章 出逃(一)唐朝鹽業第710章 陰雲密佈(八)第784章 拍賣(五)第120章 即墨新城規劃(二)第157章 斤斤計較細謀劃第11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294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一)第11章 沒文化真可怕第271章 生死攸關大行城(三)第297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五)第720章 怒而不爭第590章 沂河大戰伊始(一)第63章 土製手雷地雷第504章 步兵與騎兵(五)第631章 拍馬屁第670章 齊海取經(二)第577章 謀劃(一)第249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二)第875章 捅破窗戶紙第656章 三戰大行城(二)第702章 大事化小第748章 琦夢的情郎第51章 開店謀劃第879章 建軍(一)第173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34章 誅心(一)第768章 跳樓大甩賣(三)第239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绩溪县| 雅安市| 乌鲁木齐县| 黄平县| 定安县| 哈尔滨市| 闵行区| 安多县| 内黄县| 额敏县| 韶关市| 鹿邑县| 西青区| 万盛区| 迁安市| 兰考县| 安西县| 明光市| 远安县| 丽江市| 安新县| 景德镇市| 剑阁县| 昌黎县| 互助| 昌图县| 望都县| 淳化县| 古交市| 宝山区| 天台县| 铜陵市| 综艺| 大城县| 白朗县| 理塘县| 钟山县| 龙海市| 双牌县| 新宁县|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