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1章 遊歷中探求天道

在釋迦牟尼的帶領下,數千入主小乘佛教的各派勢力門下紛紛禮天拜地,算是將教派最基本的架子搭建了起來,有了人,其他的一切都再不是問題,無論對於哪方勢力來說,小乘佛教的建立是天數,既然不能逆轉,那就只能投入其中,爭取一份主動,分取一份功德,是以在釋迦的號召下,無論是入主小乘佛教的西方門下,還是東方道門之下,都是有力出力,有財出財,在婆娑淨土之中大興土木,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建設。

孔宣對自己所修行的道果有了一絲明悟,天道的玄妙時時纏繞於心,想到老師交待自己到洪荒之中游歷,自遊歷中體悟道心,卻是急切的不得了,是以婉拒了玄都的邀請和陸壓的盛情挽留,急衝衝的開始遊歷洪荒之旅,可是當孔宣出了婆娑淨土,才發現自己居然毫無目標,洪荒大陸分成四大部洲,何其大矣,既要遊歷卻該有個路線纔是,想到這裡,孔宣連連搖頭,暗歎自己卻是太過急切了,如此不能分清根由,遲早要落下魔障,誤了修行,險此毀了道基,如此卻要先找個地方好生理順一下思路纔是。

孔宣也是有大智慧,大毅力的,眼見自己在心情急切之下險些生了魔障,立刻斷了塵念,就在這西方之地尋了一處山頭,爲了避免山中野獸的打擾,又佈置了幾個小陣法,自在陣中打坐起來,在參悟天道中,一邊理順這段日子以來修行所得,一邊謀劃著遊歷洪荒的路線,就這樣,孔宣一坐就是一年,不但穩固了道心,更將今後的思路完全理清,對那天道中透出的那一絲玄妙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眼下的北俱蘆洲可謂是族羣興旺,自紅雲以盤古真身引動星相,改變地貌,整個北俱蘆洲靈氣充裕,從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一躍成爲了萬類生靈的繁衍生息的樂土,並且截教在紅雲的支持下,將這北俱蘆洲劃爲勢力範圍,苦心經營數百年,早已改變了以往的貧瘠和荒涼,洪荒各方羣族紛紛向北俱蘆洲遷移,以求謀得一個發展的空間,也正是因爲各方族羣的遷移,使得北俱蘆洲各種勢力林立,這些小勢力不斷的吸納其他部族,壯大自己,最終建立國家,並在探求天道之上得到截教的支持,以此教化衆生,但是對各個族羣在融合的過程中,難免要發生各種理念、信仰,追求之間的碰撞和衝擊,各種學說,理念紛紛產生,北俱蘆洲成爲了洪荒各教、各派道法傳承的集中地,卻是百家爭鳴,百花齊花,基於這種情況,孔宣將自己遊歷洪荒的第一站便定在了北俱蘆洲。

在首陽山老子的道場,孔宣在與老子的問答中將自己對人之道的見解俱都說了出來,雖然不甚清楚,但讓孔宣隱隱的感覺到人族既爲洪荒主角,洪荒人族俱可敬天、禮道、釋佛,探求天道,然而道心開發者,探求大道者萬不及一,實在是少之又少,那剩下的人族,天道不可能將之棄之不顧,那麼剩餘的人族在道果上是不是可以稟承人之道,遵循仁、義、理、智、信五個方面來拓展,以德行行走洪荒,演化人族大義?孔宣的心中朦朦朧朧的想著,卻是天道太玄,自己看不透根本,實在有些拿不準,不過這些都不在孔宣的考慮之中了,只要有個大致的方向,先試著走下去,看一看再說。

就這樣孔宣開始了在北俱蘆洲的遊歷,仍與先前隨老子西行一般,孔宣隱去了自己的實力,對自己的面貌做了一番幻化,孔宣成道的依仗就是身後的先天五色神光,再跟隨紅雲修行之後,天資好,基礎牢,被他另闢蹊徑,將斬屍之法融於五色神光之中,本應是善、惡、執念三尸,被孔宣分成五個步驟斬出,現在已經斬出三個分身來,近於大成,這一番幻化,不但將自身實力隱藏,連五色神光都隱於體內,再不見光華,卻是藏了個徹底,並且孔宣暗暗告誡自己,儘可能的不顯現神通,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完成這次遊歷,在苦行中推演驗證仁、義、理、智、信與天道之間的關係。

孔宣在北俱蘆洲遊歷,一路緩緩而行,孔宣知道要想自己真正的有所感悟,就必須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去看待問題,是以每到一處,便紮在紅塵之中,先是瞭解各個族羣的生活方式,將自己融入其中,以普通人的思維與他人接觸,對每一種理念,學說、觀點都儘可能的去了解,再自內心中進行推算,不停的加以融合、論證,這一番遊歷,孔宣從未動過法術,也未曾與人爭鬥,以德行去感說世人,在觀盡人間百態,王國興衰之後,孔宣心中對人之道的感悟也越發深遂,大道的理念越發的成熟,隱隱之中孔宣心中升起了再開闢一條尋求天道通途的想法,只是這個念頭一起,卻把孔宣自己嚇一跳,如此狂妄的想法,豈不是褻瀆那些立教成聖的混元聖人嗎?卻是罪過太甚,急忙將這個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切實際的想按在心頭。

但是,隨著孔宣對天道體悟的越多,對大道玄妙感觸的越深,孔宣的內心就越是想到破除天道束縛的想法,矛盾的天道玄妙時時困擾著孔宣,也難怪孔宣想的太多,如今洪荒之中人教主張無爲而治,闡教主張闡明天道真理,截教主張截取一線生機,西方教更是開闢了掌中佛國,演化一花一世界,從而教化衆生,就是那妖族的修行之法,也是遠古妖族結合道祖造化玉碟傳下的道法相結合,在天庭建立之後,稱爲勾陣天書,才留傳於世的,這些遠古秘聞,紅雲在逆天道訣中記的清清楚楚,孔宣在道基有成之時就牢牢的記在心中,是以孔宣最是明白無論哪一門的教義道法不是歷經無數年才靜心打磨而成的,精闢奧妙、玄機無究,自己豈能創出與這些聖人所創立的大教相媲美的修道通途來,這下孔宣沒了主意。

但是孔宣到底修行了億萬年,道心堅韌,認準的目標,絕不肯輕言放棄,是以孔宣咬著牙做出了決定,先遊歷,待一切完結之後,再去考慮那玄妙異常的天道,等回到風火島,既使修行毫無所成,心成魔障,老師也會給自己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於是孔宣又開始了遊歷,不過遊歷的側重點發生了變化,之前的遊歷是感悟紅塵人族之道,接下來的遊歷,孔宣把重點放到了洪荒教派的教義之上,想要從根本上了解諸多大教,從而驗證自己的道果,以求有所突破。

放下了心中的執念,孔宣再一次輕裝上陣,洪荒太大,要走的地方又太多,孔宣又恢復了與老子出行時一樣,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駕雲而行,在滾滾紅塵之中,則用心感悟世間百態,這一走就是二十年,二十年來,孔宣時而遁入紅塵,與凡人一般,從事生產,時而與闡教門下討論道法,時而參加截教門下的聚會,時而又轉到西方教下聽佛陀講經,好在孔宣修爲很深,幻化的最爲玄妙,洪荒之中除卻聖人之外,能看破他跟腳的卻是不多,也使得孔宣每每混跡於各個教下,聽取各教教義至理,而不被發現。

在這二十年的遊歷之中,孔宣通過旁聽,推算,論證,體悟對各教所傳下的教義有了深刻的理解,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孔宣修行的是逆天道訣,是紅雲對大道的體悟,而各教派教義道法也同爲聖人爲傳,互相比較起來,雖然都是演化大道法則,各有所長,但總體上來說逆天道訣要超出其他大教的功法,如此看來老師紅雲對天道的體悟確要超出其他聖人,也難怪老師敢以一已之力獨鬥四位聖人,孔宣暗暗慶幸自己拜了一位好老師。

然而,雖然逆天道訣超過其他各教功法,但是孔宣知道,自己修爲的功法高,不是說人教、闡教等教義一無是處,道祖講道,每位聖人對天道的理解都有不同,其他教派都有很多法門是逆天道訣中所短缺的,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成爲了孔宣在探索天道中的一個樂趣,不斷的吸收轉化他教的長處,結合自身道法,使之演變成爲自己的主張觀點。

同時孔宣也發現,諸教道法之中的不足,比如人教教義雖然精闢,但人教教主老子主張無爲而治,卻是隻有教化之名,而無教化之實;闡教教義深遂,精深,卻是實在難懂,非是天資過人之輩不能解義其中,卻是不易廣播;截教主張有教無類,使得門下弟子良莠不齊,雖然經過嚴格的治理,但時間一長,仍是一片匪氣;小乘佛教勸人向善,固然是好,只可惜其教根本不過是聖人們推出來渡化氣運的,沒有鎮教之寶,沒有聖人壓制,卻是空無之論,虛有其名;而西方教最擅鼓惑,並且先度了自己,才能再度他人,卻是不入正道;而妖族勾陣天書只適合教化妖族,與其他種族無緣,若非孔宣本是妖族,連聽都懶的聽。

既然其他大教都有缺點,那是不是我所立的大教能彌補這些不足呢,孔宣似乎又看到了一點亮光,有逆天道訣做根基,又吸取了這麼大教的優點,若是我立大教,豈不是站在諸教的肩頭之上,起點高了,就更能憑高遠望,可是這知仁、行義、尊理、明智、守信,怎麼才能成爲人族之根本,怎麼才能去行那教化之事,難,實在是難,我師從洪荒第一聖人,也只能看得這一絲玄妙,卻是大道太玄,想不透就不想了,在這洪荒之中游歷了數十年,數十年未曾見過老師和各位師兄弟,不知道他們可還好,是否都回到了風火島,如今我自遊歷中又入了瓶頸,也該回去了,想到此間,孔宣心中升起一絲思念,腦海中不由的想到了闊別已久的家。

第91章 金毛童子第106章 哪吒鬧海之龍筋第63章 六耳收小弟第240章 翻天印第58章 陸壓第49章 巫妖決戰之帝俊身殞第40章 冥河應劫第7章 洪荒第一龍套 紅雲第208章 衝陣而出第154章 有女羅剎 (1)第13章 定海珠第51章 巫族決戰之衆聖收妖第189章 堅難的選擇第10章 紫宵宮第135章 老子一氣化三清第150章 震懾與對策第263章 朝七聖加封正果第185章 利益當前第253章 真假悟空 (2)第28章 女媧造人第252章 真假悟空 (1)第212章 功德歸屬第104章 封神榜上第一人 (1)第40章 冥河應劫第106章 哪吒鬧海之龍筋第174章 聖人說,打不過就跑第156章 力退天庭第220章 觀音東渡西去客第161章 佛本是道第234章 大戰烏雲仙第125章 十絕陣之奪魄第192章 力戰二聖第174章 聖人說,打不過就跑第24章 巫妖初戰之洪荒第225章 西遊序曲第108章 哪吒鬧海之紅蓮第191章 商議不成則戰第166章 翠雲山第251章 打殺唐僧第8章 遊歷洪荒第161章 佛本是道第11章 鴻鈞傳道第246章 玉帝的伎倆第194章 滅世之舉第97章 殺劫前的準備第71章 風火島的看門狗第72章 定光菩薩第65章 一張請柬引發的討論第30章 教導人族第184章 雲霄出關第195章 千年之期第59章 倆小徒學藝第218章 天庭的奇恥大辱第54章 再立天庭第119章 助陣第229章 接引設關,彌勒攔道第37章 伏羲轉世第180章 轉世託生第197章 關守尹喜第185章 利益當前第4章 得寶第75章 重回風火島第57章 天庭招兵第66章 太乙入幽冥第31章 分寶巖第156章 力退天庭第162章 謀劃立教第113章 蹩屈死的西方教主第35章 巫族內訌第264章 紅雲立教第72章 定光菩薩第161章 佛本是道第71章 風火島的看門狗第243章 混戰誅仙陣第96章 星辰幡第241章 小誅仙劍陣第31章 分寶巖第254章 一棒打出兩位準聖第162章 謀劃立教第124章 十絕陣之吸魂第254章 一棒打出兩位準聖第274章 真如羅漢大陣第170章 比拼真元第131章 老子破黃河第50章 巫妖決戰之洪荒破碎第17章 孔雀大鵬第251章 打殺唐僧第85章 金兕血脈第212章 功德歸屬第11章 鴻鈞傳道第248章 后土第202章 衆方雲集第252章 真假悟空 (1)第60章 龍族來訪第87章 三界開通第5章 造化玉碟與鴻鈞第131章 老子破黃河第37章 伏羲轉世第37章 伏羲轉世第58章 陸壓
第91章 金毛童子第106章 哪吒鬧海之龍筋第63章 六耳收小弟第240章 翻天印第58章 陸壓第49章 巫妖決戰之帝俊身殞第40章 冥河應劫第7章 洪荒第一龍套 紅雲第208章 衝陣而出第154章 有女羅剎 (1)第13章 定海珠第51章 巫族決戰之衆聖收妖第189章 堅難的選擇第10章 紫宵宮第135章 老子一氣化三清第150章 震懾與對策第263章 朝七聖加封正果第185章 利益當前第253章 真假悟空 (2)第28章 女媧造人第252章 真假悟空 (1)第212章 功德歸屬第104章 封神榜上第一人 (1)第40章 冥河應劫第106章 哪吒鬧海之龍筋第174章 聖人說,打不過就跑第156章 力退天庭第220章 觀音東渡西去客第161章 佛本是道第234章 大戰烏雲仙第125章 十絕陣之奪魄第192章 力戰二聖第174章 聖人說,打不過就跑第24章 巫妖初戰之洪荒第225章 西遊序曲第108章 哪吒鬧海之紅蓮第191章 商議不成則戰第166章 翠雲山第251章 打殺唐僧第8章 遊歷洪荒第161章 佛本是道第11章 鴻鈞傳道第246章 玉帝的伎倆第194章 滅世之舉第97章 殺劫前的準備第71章 風火島的看門狗第72章 定光菩薩第65章 一張請柬引發的討論第30章 教導人族第184章 雲霄出關第195章 千年之期第59章 倆小徒學藝第218章 天庭的奇恥大辱第54章 再立天庭第119章 助陣第229章 接引設關,彌勒攔道第37章 伏羲轉世第180章 轉世託生第197章 關守尹喜第185章 利益當前第4章 得寶第75章 重回風火島第57章 天庭招兵第66章 太乙入幽冥第31章 分寶巖第156章 力退天庭第162章 謀劃立教第113章 蹩屈死的西方教主第35章 巫族內訌第264章 紅雲立教第72章 定光菩薩第161章 佛本是道第71章 風火島的看門狗第243章 混戰誅仙陣第96章 星辰幡第241章 小誅仙劍陣第31章 分寶巖第254章 一棒打出兩位準聖第162章 謀劃立教第124章 十絕陣之吸魂第254章 一棒打出兩位準聖第274章 真如羅漢大陣第170章 比拼真元第131章 老子破黃河第50章 巫妖決戰之洪荒破碎第17章 孔雀大鵬第251章 打殺唐僧第85章 金兕血脈第212章 功德歸屬第11章 鴻鈞傳道第248章 后土第202章 衆方雲集第252章 真假悟空 (1)第60章 龍族來訪第87章 三界開通第5章 造化玉碟與鴻鈞第131章 老子破黃河第37章 伏羲轉世第37章 伏羲轉世第58章 陸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宁市| 德安县| 波密县| 凭祥市| 门源| 乌审旗| 辽宁省| 宁津县| 宁津县| 友谊县| 永宁县| 浦东新区| 平阳县| 宝鸡市| 靖远县| 南安市| 读书| 聂荣县| 濮阳县| 乌恰县| 溆浦县| 星座| 云梦县| 广州市| 定州市| 西峡县| 汤阴县| 滦南县| 政和县| 清丰县| 梅河口市| 那坡县| 正定县| 乌拉特前旗| 手游| 获嘉县| 揭东县| 新竹县| 四平市| 诏安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