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還需要時間,拿地建樓都是,政策落地也是,但翟達爲「π」的衆人,規劃了一個時間點。
半年。
半年時間,π的成員會盡可能完成學業,爲此即便手頭的碳化矽項目放緩一些速度也未嘗不可。
半導體產業鏈,本就複雜龐大,除了自身的技術突破外,也需要許多外界力量聚集,
剛好這半年差不多可以準備周全。
並且這半年中,「鴻圖0S」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它依舊會以恐怖的速度增長,爲研究院更多的計劃提供充足的資金。
唯一特殊的是大一的周墨,對他翟達就不提時限了,雖然對方本身就計劃提前畢業,
但還是太離譜了一些。
哈工大好不容易又招了個狀元,含在嘴裡還沒嚐出味兒呢,就畢業了可還行。
但周墨表示自己量力而爲,試試看也許能成呢?
此次會議後,研究院的未來有了更具體的藍圖。
翟達擔心的「人心浮動」並未出現,甚至還更加「落地紮實」了,大家都在爲了半年後的時間節點而付諸努力,激發了更多熱情。
未來大有可爲,腳下愈發清晰。
包括研究院的其他員工,在洽談的過程中也比翟達想像的順利。
雖然出發點不同,但其實大家隱隱都感覺到了,研究院不可能一直在哈城紮根,只是都在等消息。
人跟著公司走需要一定魄力,但若這公司足夠優秀待遇足夠好,也並不難抉擇,研究院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正是闖的時候。
半年是給成員的準備時間,也是給普通員工的準備時間。
那日之後,研究院的緊密氛圍依舊,每個人都在規劃著名自己的人生。
一艘順風順水遠航的船舶,越早確定目的地,越早能全力以赴。
時間也漸漸來到了12月5日。
哈城太平機場,一行七人抵達。
盧勤儉穿著行政夾克,大步流星的朝外走來,他只有一天時間,晚上9點還要乘坐最後一班飛機回京北,步態有些急。
年底會議連軸轉,而且大量都是更高層組織的,少去一次就要被記一次,少去兩次怕是得挨批評,所以這次他真的是拼了命擠出來了點時間,人員也比較精簡。
和他一同前來的,除了工信部的幾位下屬,還有科學院邀請一起來的兩位專家,和一位企業技術代表。
他很清楚半導體行業不是隨便看看就能出眉目的,如果說「手機作業系統」還能用常識去判斷,半導體需要真的懂。
而另一邊,到達出口外,兩個人站在一起,等待客人。
正是翟達和王春國校長。
哈工大作爲工信部的直管院校,相當一部分經費都是工信部撥付,王校長雖然行政上和盧勤儉平級,但於公於私來接一下都應該的。
況且.
這不「聯合研發」嘛比起第一次莫名就被聯了,這次碳化矽項目算是名正言順了些,哈工大提供了大量昂貴設備支持,沒有收取一分錢,前期還給予了一定指導。
一老一少站在一起,於人流攢動的機場並不顯眼,兩人都朝裡張望著,但嘴上卻在聊一些其他事情。
「都商量好了?」
「嗯.::.還要謝謝校長支持。」
王校長微微搖頭:「那日你已經說過許多次了,反覆提起,是還覺得不安穩?」
翟達尷尬的撓了撓鬢角:「畢竟...給學校添了這麼多麻煩。」
王春國校長緩緩嘆出一口氣:「要說一點可惜都沒有,那是在騙你,畢竟你一次帶走這麼多...我多希望你們這羣孩子,能繼續在母校的羽翼下繼續發展,之前還隱隱期待著,你們能在一些重點項目中發揮才智。」
「只是覺得你們忙,你們還年輕...不急,結果等到的卻是這樣的消息。」
翟達只能再度重複道:「抱歉。」
「不過這幾天我也想通了...哈工大自建國以來,理念就是爲國育才,而不是爲校育才,如果你們能帶著學校的所學,投入到國家發展社會建設中,又何必糾結在不在學校內呢....你正在做正確的事業,至少這一點我能確認。」
這其中的複雜感覺,大概只有王校長自己能體會了。
所以那日,兩人在辦公室裡才聊著足足三個小時。
從最初的突兀,到後來的不捨,直至王校長沉下心來,爲研究院未來的規劃提出建議翟達對於選址的一些思考,也是從校長這裡吸取的。
王校長拍了拍翟達的後背,好似拍打家裡的後輩,一點小失望,盡數消散在這輕飄飄的幾下動作中:
「所以啊...做了決定就別多想了,以後合作的機會多著呢,產學合作丶聯合研發,
也許你們在校外,反倒是對學校更有助益,說不得幾年後,我們可以研究一下哈工大『東陽分校』的事情呢,哈哈哈,一切都有可能。」
很離譜的一個玩笑,王校長自已都想不到,東陽得發展到什麼程度纔夠格安一個哈工大分校......
翟達點點頭:「我一定好好努力......」
閒談間,盧勤儉一行已經走出了到達出口,遠遠就看見了一老一少。
翟達上前一步:「盧部,好久不見。」
盧勤儉和二人握了握手:「王校長丶翟總,好久不見。」
翟達見對方人員齊備,機場亂糟糟的不方便多聊,直接道:「我們去研究院聊吧。」
一行人出發去往了機械核心研究院,因爲盧勤儉只有一天時間,所以就不去哈工大坐了。
熟悉的工業園,熟悉的九號樓,比起上半年那次,這裡確實要擁擠了許多。
不過那種走入進來,看到那棵倒吊之樹時的神清氣爽感,還是一樣的讓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來的科學院專家和企業技術代表,站在樹冠下默默交出了自己的「臥槽」。
而第二聲臥槽甚至沒保留到二樓,看到一隻巨大烏鴉落在翟達肩頭後就交貨了。
翟達摸了摸鳥頭,一聳肩給小黑又趕走了,今日比較正式,沒工夫凹造型「各位請跟我來。」
上樓後,研究院少部分人在門口等待迎接,大部分則依舊在自己的崗位上,只是偶爾會忍不住朝這邊張望過來。
畢竟是大佬考察,都比較好奇。
看到滿滿當當的研究院,盧勤儉也是感慨這裡發展之快,上次來的時候只有二十幾號人,現在幾乎滿了。
你看,茶水間都站了七八號人啃水果,吃的多開心。
來之前他特意說過,除了碳化矽電機而來,但他也想了解一些「鴻圖OS」的狀況。
於是翟達叫來了程墨,給他了一個裝逼的機會。
至於研究院搬遷丶建廠丶政策諮詢的事情,不急。
先看看尖貨,再去談價格!翟達放在了最後,這件事也需要和盧部私聊才更加穩妥,
此時人太多了。
程墨還是那副金裝冷麪精英的造型,頭髮一絲不茍,衣衫永遠整齊,就連眼鏡也從不傾斜哪怕1°C...但依然經常用無名指去推..:
其實翟達回憶起來這傢伙以前沒這麼極端的,甚至還挺逗比的,但時移勢易,每個人都在成長,在獲得了成就後,各種原因助長了他愛裝逼的性格..:
當然這個年齡若不自帶一點「逼氣」,確實不好管理上百號人。
程墨帶著衆人,在項目組的數個部門間開始遊走,並根據不同部門,介紹著各個方向的發展。
「目前鴻圖激活設備數量,每個月都在以200萬部左右的速度增加,尤其是第四季度,節假日多丶消費慾望強,在新推出的智能機型號中,搭載鴻圖生態的機型佔有率達到了79%。」
盧勤儉暗自點點頭,他獲得數據其實比這邊更詳盡。
在工信部的牽頭下,全國手機廠商擁抱鴻圖的速度很快也很徹底,優質的用戶體驗和豐富的附加服務,也激活了市場需求。
原本他們預測,今年全國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在2000萬部左右,但下半年因爲鴻圖的出現市場大熱,總銷量估計會在2300萬左右。
不要小瞧這300萬,相當於市場規模增長了15%,連帶網際網路企業丶手機供應鏈上下游丶手機服務業都在增長,貼膜的都掙老鼻子錢了。
若翟達這次拿出的是什麼不痛不癢的小項目,說不得工信部都會勸勸翟達:年輕人別分心,好好把「鴻圖0S」養成全球巨獸再說。
不過碳化矽半導體顯然不是不痛不癢的小項目,也纔有了他的二度前來。
程墨推了推眼鏡,繼續說道:「至於海外市場,目前各品牌的境外激活數量總數只有20多萬,基本集中在東亞丶東南亞,不過我們已經充分做好了準備,語言版本和各地合規性優化已經完成,且接入了PayPaI做線上支付埠。」
「三星會成爲明年主要的海外增長點,本月他們就將發售Galay的最新系列,結合其他智能機型號,預計年銷量在1000萬部左右,歐洲有兩家小企業打算接入,不過體量不大。」
海外市場三星還是猛的,目前國內智能機被國產吞掉了一大塊,但海外估計會搶走諾基亞一大塊。
盧勤儉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當然更希望海外市場也能有國內品牌大殺四方,但步子要慢慢來,更容易獲取的國內市場沒有瓜分完畢,各品牌是不會將主要精力放在海外的。
日子還長,這才第一年。
程墨還粗略講了一下鴻圖項目組目前的營收情況:
「支付抽成」上月營收300萬左右,意味著1000萬用戶,平均每人每月貢獻才3毛錢,
對比鴻圖目前的稅率10%,也就是每人每月消費平均才三塊錢。
注意是平均,實際上有哪怕一塊錢消費的用戶,只佔據了32%
這是時代的侷限性,用戶還在培養習慣,但各網際網路企業GG費確實給的爽快,揮舞著資本市場獲得的錢,瘋狂的獲取移動端用戶。
多家網際網路企業已經高調宣稱,要ALL·IN移動網際網路,徹底轉變戰略重心。
在此熱潮背景下,「GG分發」業務上月營收達到了1700萬,全新的獲客渠道讓許多企業有種不理智的衝動。
比如有個叫「土巴兔」的新建網站,感覺業務也沒多大,每個月穩定的砸300萬進來:.GG往死裡打。
之所以彙報時只提「上月」,是因爲運營以來每個月的增長都在20%以上,下個月就又是下個月的數據了,這也是翟達敢於建新樓丶謀劃半導體建廠的底氣。
半年後,月營收破億是很輕鬆的數值。
對了,還一小塊收入,是各個企業的技術指導費用,不怎麼掙錢,不過要幫助攤成本,人吃馬嚼的。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人數最多的三星員工,來的時候幾乎人手一個泡菜罈子,說怕吃不慣中國的食物,現在泡菜都爛在缸子裡了。
也不崇尚什麼韓牛了,下班就是齊齊哈爾烤肉走起,實在想家鄉飯了就去餐廳小料臺轉一圈。
人均都胖了好幾斤,那個身材不錯的翻譯姑娘,都被逼的搞了張哈城的健身卡。
不過他們的好日子也快結束了,等新機發布後,還能留在研究院常駐的可能只有幾個人,競爭名額異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