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

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

21世紀以來,新能源技術革命在全球範圍內的迅速擴散,促進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對非常規油氣資源和深海油氣資源開發利用,進而導致世界石油版圖發生新變化。能源格局的新變化一方面改善了中國的能源安全狀況,一方面也對中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一)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在美國領導的這場能源革命中,發達國家憑藉自身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絕對優勢,在非傳統能源和低碳能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作爲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獨立開展新能源開發利用方面存在著巨大困難,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發達國家的技術支持。這就意味著中國在主要依賴高價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時,歐美等發達國家卻在使用著廉價的天然氣、低碳能源等,中國無法享受到新能源革命帶來的紅利。更爲重要的是,發達國家藉著自身在新能源、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領先地位,積極優化國內的能源結構,在應對全球氣候日益變暖和低碳經濟徐速發展等全球性問題時,容易佔據利益和道義的制高點。

圖12-9 中國能源消費趨勢 資料來源:BP《2030世界能源展望》

中國的新能源、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滯後,不得不過度依賴傳統化石能源。如圖12-9所示,中國目前依然以煤炭爲主要能源消費,其次爲石油,但都是傳統化石能源。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佔有的比例相當小,其中僅有水電消費較高,這說明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處於能源結構較低水平。這種能源消費格局導致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等全球性問題上更加被動,並且有可能爲此付出高昂的政治、經濟、外交代價,國際政治空間縮小,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這將是影響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關係的重要因素。

(二)合作與競爭將是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的主旋律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作爲新興經濟體的主要代表,一方面在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可以憑藉自己的成本或市場優勢獲得與發達國家相媲美的領先地位,具備對世界新能源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在先進技術方面仍難以與發達國家進行全面的競爭。因而,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新能源領域既有激烈的競爭,又具有合作的潛力,共同推動世界新能源的迅速發展,推動世界能源結構產業的升級優化,推動解決全球性氣候問題。在新能源領域,中國與發達國家將呈現合作與摩擦、競爭與衝突相交織的複雜局面。中國與美國在光伏產業上摩擦與合作就是典型的例子。2012年5月18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於中國的光伏產品作出反傾銷初裁決定,稅率爲31.14%~249.96%。其中,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英利綠色能源將被徵收31.18%。2013年6月,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爲實現全球光伏產業優化分工與全球500強企業美國杜邦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先進光伏材料、光伏電站建設、太陽能開發利用以及解決世界範圍內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шωш● ttκā n● ℃O

(三)亞太在中東地區的權重不斷上升考驗中國的能源外交戰略

隨著亞太地區國家石油進口總量在中東地區石油出口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中東日益成爲“亞太的油庫”。同時,中東地區局勢動亂對亞洲國家油氣供應安全造成遠大於對其他地區的威脅。因此,亞太國家必將高度重視中東地區的穩定

問題。在新能源革命之前的很長時期內,美國一直是中東地區局勢穩定的關鍵因素。因爲美國高度依賴中東地區的石油,中東地區事關美國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美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外交,甚至是軍事手段清除不穩定或威脅因素來保證該地區的和平。然而,新能源革命使得美國大大降低了對中東地區石油的依賴程度。同時,亞太地區對中東地區石油的需求量不斷升高,尤其是作爲新興經濟體的中國對中東地區的依賴性日益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美國或將容許或者能夠承受一個更加混亂的中東存在。相比之下,中國越來越依賴中東的石油,中國更需要一個穩定的中東。

在美國建立的中東秩序中,中國可以搭美國的便車。但美國戰略東移以後,中國將不得不更多地介入西亞北非事務,就中國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仍然缺乏應對西亞北非能源政治及風險的能力而言,中國的中東戰略和政策將受到嚴峻考驗。中國石油進口的80%都是通過海上運輸的,最重要的海上路線是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一旦航線出現問題就會對中國石油供應安全產生直接影響。面對美國因對中東地區石油依賴減少而對重要的海上石油運輸通道的護衛程度減弱,中國是否有意願和能力去守衛中國石油供應的“海上生命線”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目前,爲了解決能源安全問題,中國在積極地開展能源外交工作。但是我國的能源外交依然面臨諸多的問題和挑戰。

第一,中國能源海外投資風險增大。一方面,能源問題政治化,中國能源“走出去”戰略受阻。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能源需求急劇膨脹,我國海外找油的步伐不斷加快,並且中國在海外石油開發運輸等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導致“中國威脅論”的觀點開始擴散,給中國能源“走出去”造成社會輿論壓力。2002年12月,中石油就因某些政治勢力以“中國威脅論”抵制中石油集團的投資而被迫放棄了參與俄羅斯斯拉夫石油公司競拍。2005年,中海油集團併購美國優尼科公司也慘遭失敗。由此可以看出,國際政治的阻力是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也說明國際能源問題日益政治化,某些國家舉著“維護國家安全”的旗幟,干涉正常的國際能源合作,給我國能源“走出去”造成了很大的阻撓。另一方面,中國海外投資地區和運輸通道的動盪導致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風險劇增。西亞與北非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重要陣地,中國油氣公司與西亞北非國家在油氣開發合作領域聯繫密切,投資更涉及油氣產業各個方面,具有涵蓋廣、合作程度深和合作時間長等特點。石油作爲一種戰略資源,在其豐富的地區有關石油的爭奪常常成爲該地區動盪和發生戰爭的因素。2011年以來西亞北非局勢日趨動盪:利比亞戰爭造成中國多家能源企業損失幾百億美元,僅中石油一家企業的潛在損失就高達12億美元;在蘇丹獨立戰爭中,南蘇丹曾一度關閉全國90%的石油開採並禁止對外出口。另外據有關統計,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區域中有近60%處於這種“政治敏感地帶”,這其中西亞非洲佔了約45%。這都對中國能源“走出去”增添了巨大的障礙。

第二,國際能源競爭激烈,中國能源外交戰略將遇到強勁“對手”。隨著被稱爲“工業的血液”“黑色黃金”的石油日益減少,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採取各種政策和措施保證各自國家能源安全。中國作爲新興經濟體,在日益激烈的國際能源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地位。一方面,現有的國際能源秩

序是圍繞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利益而建立的,因此發達國家在國際能源的各個方面擁有主要話語權,與此相對的是作爲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雖然經濟高速發展,但是仍受到發達國家的制約,限制了我國能源外交戰略;另一方面,中國能源外交戰略受到其他國家的圍追堵截。美國作爲世界上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將擴大對海外進口石油的國家視爲對美國能源安全的威脅。面對中國海上石油進口的增加,美國通過在澳大利亞建立軍事基地限制中國能源進口。日本是化石能源匱乏最爲嚴重的國家之一,該國不惜一切手段保證本國能源供應並且阻撓中國能源供應。例如,中日在東海海域天然氣開發中的摩擦;另外,在得悉中國與俄羅斯正在建設天然氣管道加強中俄能源合作後,日本出重金百般阻撓。印度作爲新興經濟體的另一個重要代表,緊隨中國的步伐加緊開展海外能源合作,例如印度與委內瑞拉達成油田開發合作協議,與俄羅斯加茲普羅姆公司就凡克爾等油田合作開項目達成一攬子協議,而這兩個國家都是中國重要的傳統能源合作伙伴。中國能源外交戰略既受到既有國際能源舊秩序的制約,又受到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競爭。

第三,我國能源管理體制存在問題。一方面,我國長期缺少專管能源的部門。雖然2008年7月31日中國能源局正式成立,從此有專門負責能源的部門,但是在之前的十幾年中我國沒有專門的部門負責能源事務。這使得我國在與別國進行能源合作時因缺少對應的管理部門而造成信息不對稱,而在與別國發生能源糾紛時也沒有主管部門負責使我國在談判中處於劣勢地位。另外,能源部門的建立並不能立即解決問題,作爲“新生兒”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能源部門相比不僅在人數上而且在制度體系等方面仍然存在著巨大差距,即我國能源部門的管理水平還處在較低層次。另一方面,我國缺乏可持續的能源戰略的規劃部署。能源戰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目前我國在能源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總體來說仍然在學習和借鑑別國經驗,缺少能源戰略制定的可持續性和前瞻性,這不利於改變我國在國際能源競爭中的劣勢地位。世界經濟的深入發展,世界能源需求的劇增,對世界各國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能源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中國不能及時制定和實施長遠的能源戰略,我國能源外交戰略將成爲一紙空談,不僅使我國能源安全受到極大考驗,也影響我國的和平發展戰略。

總之,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能源格局,首先,我國應積極完善國內能源管理機制和體制,將能源安全納入國家安全整體規劃,加強制度保障,加快推進能源體制改革,加強能源法制建設,爲中國能源安全提供法制保障,爲我國能源外交戰略提供良好的國內環境;其次,加強宣傳中國和平發展道路,增強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戰略互信,促進以合作促安全的方式的實施,注重海外利益保護,化解海外能源投資風險,在開闢能源來源多元化的基礎上,致力於與能源生產國建立長期穩定的供求關係,深挖已經建立的雙邊和多邊能源合作機制的作用,爲我國能源外交戰略提供和平友好的國際環境;最後,隨著國際能源格局的新變化,中國應積極參與構建新的國際能源體系,中國應以建立國際能源新秩序爲目標,參與國際能源貿易價格定價機制,增強中國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力,加大中國在新的國際能源體系中的話語權。另外,在與傳統能源大國合作保障我國傳統能源安全的同時,積極參與新能源技術的合作與開發,提高我國新能源的比重,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升級。

(本章完)

報告一 超越歷史: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_三、結論與2014年展望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一、中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一、2013年中日關係回顧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一、2013年全球科技投入及發展趨勢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三、日益豐富的中非人文交流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三、十八大後的中國科技戰略和發展建議三、中國需要重構對歐政策的目標和內涵三、2013年中國與日韓關係的新特點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報告一 超越歷史: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_三、結論與2014年展望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五、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政策建議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二、歐盟“重啓”對華政策調整與加快推進“大西方”戰略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一、沒被“浪費”掉的危機:歐洲的改革與轉型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二、歐盟“重啓”對華政策調整與加快推進“大西方”戰略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二、2013年中韓關係回顧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四、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展望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五、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政策建議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三、中國與中東關係實現新發展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二、中國與中東相互戰略需求上升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四、結語:對中歐關係未來的展望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一、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戰略中的地位上升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一、近十年中國國際投融資情況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三、2013年中國與日韓關係的新特點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三、日益豐富的中非人文交流一、近十年中國國際投融資情況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四、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展望四、結語:對中歐關係未來的展望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分析與2014年展望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二、2013年全球科技進步及產業變化動態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三、十八大後的中國科技戰略和發展建議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三、日益豐富的中非人文交流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五、中拉關係展望及政策建議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一、中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一、2013年全球科技投入及發展趨勢一、國際能源新格局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三、中國需要重構對歐政策的目標和內涵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一、中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一、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戰略中的地位上升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二、2013年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三、日益豐富的中非人文交流報告一 超越歷史: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_三、結論與2014年展望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四、結語:對中歐關係未來的展望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三、2013年中國與日韓關係的新特點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一、國際能源新格局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一、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戰略中的地位上升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四、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展望
報告一 超越歷史: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_三、結論與2014年展望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一、中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一、2013年中日關係回顧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一、2013年全球科技投入及發展趨勢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三、日益豐富的中非人文交流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三、十八大後的中國科技戰略和發展建議三、中國需要重構對歐政策的目標和內涵三、2013年中國與日韓關係的新特點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報告一 超越歷史: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_三、結論與2014年展望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五、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政策建議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二、歐盟“重啓”對華政策調整與加快推進“大西方”戰略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一、沒被“浪費”掉的危機:歐洲的改革與轉型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二、歐盟“重啓”對華政策調整與加快推進“大西方”戰略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二、2013年中韓關係回顧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四、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展望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五、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政策建議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三、中國與中東關係實現新發展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二、中國與中東相互戰略需求上升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四、結語:對中歐關係未來的展望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一、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戰略中的地位上升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一、近十年中國國際投融資情況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三、2013年中國與日韓關係的新特點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三、日益豐富的中非人文交流一、近十年中國國際投融資情況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四、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展望四、結語:對中歐關係未來的展望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分析與2014年展望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二、2013年全球科技進步及產業變化動態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三、十八大後的中國科技戰略和發展建議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三、日益豐富的中非人文交流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五、中拉關係展望及政策建議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四、2014年中國與日韓關係展望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一、中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一、2013年全球科技投入及發展趨勢一、國際能源新格局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三、中國需要重構對歐政策的目標和內涵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一、中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一、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戰略中的地位上升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二、2013年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三、日益豐富的中非人文交流報告一 超越歷史: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_三、結論與2014年展望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三、大國在拉美的外交競爭及中國機遇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四、結語:對中歐關係未來的展望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三、2013年中國與日韓關係的新特點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一、國際能源新格局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一、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戰略中的地位上升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四、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展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仙游县| 噶尔县| 平江县| 鄯善县| 淮安市| 福州市| 泽普县| 社旗县| 泸定县| 剑阁县| 呼图壁县| 朔州市| 牡丹江市| 错那县| 岳普湖县| 宾川县| 青岛市| 凤阳县| 正阳县| 望都县| 涞水县| 岗巴县| 泰顺县| 昭通市| 麻阳| 法库县| 湄潭县| 启东市| 龙里县| 巧家县| 西青区| 江陵县| 无锡市| 夹江县| 绍兴市| 台北市| 丰城市| 沭阳县| 乐山市|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