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章 鄢陵之戰(1)

公元前575年春,楚王派遣公子成前去鄭國,要與已是晉國盟友的鄭國結盟。鄭國意識到,楚國提出的和談雖有汝陰之田爲誘餌,看似也誠意十足,實則是先禮後兵。如不答應,兩國難免一戰。權衡再三,鄭國決定背叛晉國,並派大夫子駟與楚結盟。

同年夏,受楚國指使,鄭國派子罕率兵進攻宋國。先是鄭國不敵,在汋陂被宋國打敗。得勝之後的宋軍驕傲不備,退兵駐紮夫渠。鄭軍重整旗鼓,率兵突襲。最終,鄭國反敗爲勝並俘虜宋國將鉏、樂懼兩名將領。

鄭國投向楚國的懷抱不算,還充當楚國的馬前卒進犯宋國,晉厲公聞之大怒,迅速召集八卿商討對策。

中軍佐士燮旗幟鮮明的反對出戰?!耙莱伎磥恚绻T侯皆背叛,我國纔能有所作爲。諸侯是禍亂的根源,正是因爲諸侯的歸附,我國內部才紛紛擾擾。得到鄭國,憂患將會變得更多,爲何要對鄭國用兵呢?”

士燮的一番話乍聽起來頗令人費解,晉國不是中原霸主嗎?諸侯歸順不應該是晉國上下一致的目標嗎?爲何說諸侯歸附是禍亂根源?要理解士燮的用心,短話長說才行。

此時的晉國,仍是中原霸主,齊、魯、衛、宋等國都依附於晉。爲了維繫與這些諸侯國的關係,晉君會不定期的派使臣到各國聘問。相應的,諸侯國也會派人到晉國朝見晉君。正是有了這樣的相互往來,彼此才能互稱盟友。

晉國是盟主又是強國,諸侯國自然不敢得罪。晉國的使臣是兩國友誼的紐帶,更是傳達晉國政治意圖的代表。諸侯國只有與這些使臣打好關係,跟晉國溝通的橋樑才能保持通暢,跟晉國的關係才能維持友好。所以,小國會見大國使者,自然是奉爲上賓。

派去聘問的使臣,通常來自晉國權勢強大的卿族。諸侯國與某位使者交好,意味著將某個卿族作爲自己的靠山,依靠他們庇護自己的國家,進而收穫晉國的關照保護。

卿族與這些諸侯國往來也受益匪淺:一來可以收取諸侯國饋贈的禮物錢財,中飽私囊;二來,與諸侯國聯繫緊密以便將他們牢牢控制。假以某日,需要諸侯國出力時,確保晉國國君的命令一下,諸侯國就能全力擁護支持。到那時,諸侯國的順從即刻就會兌換成使臣及他們背後卿族的政治籌碼。藉此,他們可以向國君邀功,謀取升遷賞賜。

三來,政治風雲變幻,波譎雲詭。如果哪一天,不幸在內鬥中落敗,還可利用這些年與諸侯國建立的私人關係,謀求援助,東山再起。再不濟,至少還有個棲身之所。

諸侯國一邊,負責與晉國接洽的也都是世族顯貴。與晉國的卿族交好,有助於他們在國內的政治活動中爭取到外部支持,確保他們的地位無憂。

晉國的卿族可不是一般的強悍。他們有公族大夫,有家族繼承人,有親兵衛帥,人員衆多裝備齊全,實力強大。比如郤氏,僅憑他們一家,足以跟一個小諸侯國公開對決。如能爭取到他們的支持,諸侯國中的這些世族就能掀起滔天巨浪,足以與諸侯國君分庭抗禮。

眼下,郤氏已把持晉國與所有諸侯的外交,他們的影響力早已從國內蔓延至國外。欒書雖是中軍元帥,跟郤氏相比,相去甚遠。

士燮、韓厥和智罃曾私下分析,並得出結論——這兩位盟友定然已是暗潮洶涌,只待某個契機出現就會爆發衝突;除了這兩個家族,其他卿族難道不想通過與諸侯國的交往,達成自己的政治目標,比如中行氏?

由此可見,衆多諸侯國既是卿族內鬥的導*火*索,更是他們極力想要搜刮搶奪的戰利品。沒有戰利品的誘惑,卿族之間才能相安無事。沒有諸侯國的歸附,晉國暗流叢生的根源便失去根基。

猛然提到霸業二字,只覺豪情萬丈,威武雄壯,盛氣凌人。其實,不過是逞了統治者的威風,滿足了他們的面子和虛榮心。當然,還能榨取諸侯國,收穫衆多布帛馬匹,美女奴隸。

仔細推敲,霸業很可能成爲國內動盪的幫兇。這就是士燮的擔憂所在。

鄭國是晉楚爭霸的核心,鄭國一天不屬於晉國,它就始終是個流離的外患。有外患在,內鬥會自動退居二線。因爲共同的敵人,卿族爭鬥就會被削弱,內部就暫時無憂。一旦鄭國歸附,誰不搶著要成爲與鄭國往來的重要使臣?畢竟,鄭國是中原爭霸的必爭之地,地位非比尋常。

爭當鄭國使臣,並非了不起的大事。怕的是,此事成爲點燃晉國內部矛盾的引線,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晉國內部已是隱患重重,再也承受不起任何一絲火花。

郤至不以爲然,說道:“照此說來,那些稱王天下的君王,憂患豈不是很多?他們不也坐擁天下?”

郤至聽出來了,士燮的一番話顯然是另有所指。衆所周知,目前晉國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對楚、對魯、對齊、對秦都掌握在郤氏家族手中,他的意思不就是暗示,郤氏將要作亂?

士燮義正辭嚴道:“我國稱王天下了嗎?王者成其德,遠方的諸侯自會歸附,所以沒有憂患。當今之勢,晉國少德,卻謀求稱王天下的功業。沒有土地卻想求得富有,這樣的國家會安樂嗎?”

士燮口口聲聲稱憂患,厲公不禁皺眉,“鄭國不附豈非憂患?爲何士將軍卻說,鄭國之憂得解,卻成憂患?不解反倒是好事?

“國君仔細回想,我國與楚國簽訂弭兵盟約這四年多來,兩國爭端可曾平息過?”士燮說道:“鄭國身處中原要地,楚國一意要北上,我國又要執掌中原牛耳,鄭國成爲必爭之地。鄭國只得一個,兩國的矛盾定然不可調和。就算此次得鄭國歸附,轉頭楚國又來。多打一次並不能令鄭國從此一心一意的倒向我國,何必興兵?”

“按士將軍的意思,難道我們就這樣任由楚國欺凌盟友?”上軍佐中行偃問道。

“楚國興兵多年,早已民怨四起。內部長期積弱,自然無力征戰,久而久之便會消停,根本不需我國加兵?!笔扣普f道。

士燮一人舌戰衆人,已經有些力不從心。韓厥見狀,聲援道:“諸侯國都是服強背弱,以此自保。楚國贏了追隨楚國,一旦楚國無力主持中原政局,他們又會重新與我國成爲盟友。何苦一定要跟楚國正面交戰,勞民傷財?”

“討伐鄭國即是向楚國示威,否則豈不是認輸?晉國霸業,自文公開創以來,經歷代君王發揚光大至今,豈能在我們手上斷送?”欒書咄咄逼人。

“欒將軍此言差矣?!笔扣菩菹⑵蹋匦禄氐綉痿Y舞臺,“治理國家,要用刑罰禮儀端正臣民。做到這一點,方能對外顯示武力。而今,對平民實施處罰過重,甚至有用刑氾濫的嫌疑。對大臣貴戚卻吝於懲罰,太過縱容。戰爭就是一種刑罰,即是對外懲罰過錯。在國內尚且不能施以刑典,何況對外?”

頓了頓,他繼續道:“眼下,大臣犯錯不受懲戒,早已民怨沸騰。要用恩惠消除小民的怨恨,下狠心糾正大臣的行爲。這樣一來,小民不會抱怨,大臣也不敢輕易犯錯。如此——”

“纔可用兵懲罰國外不順服的人?,F實卻是,我國的刑罰不及大臣,只一味下狠心對付小民,依靠誰來振作軍威?軍威不振還能打勝仗,只能憑僥倖而已。依靠僥倖成功治理國家,一定會有內憂。”

“再者,只有聖人才能做到既無外患,又無內憂。如果不是聖人,必然總要受困於其中一種。如果只是外患還可補救,如果是內憂,恐怕就難於應付了。我們何不暫且撇開楚國和鄭國,把它們作爲外患。時時提醒自己,專注理順國內矛盾,待國內理清平順,再考慮平息外患,有何不可?”

士燮的一通長篇大論,說得在座各位面面相覷。他所指的內憂,不正是在座的晉國最有權勢的九人及其黨羽心腹,在晉國製造的不公?甚至厲公也被囊括其中。厲公內嬖、外嬖衆多,這些被寵幸的男男女女,仗著厲公的勢,魚肉百姓,壓榨盤剝,製造了多少民怨?

第32章 士燮之憂(4)第10章 雙喜臨門(2)第25章 休養生息(1)第43章 成年寄語(3)第56章 令尹發難(4)第12章 祖孫交心(4)第10章 又見風雨(2)第4章 當下情勢(4)第33章 有情無情(1)第43章 子產執政(3)第11章 雙喜臨門(3)第30章 蕭魚定霸(2)第38章 伯有反撲(2)第9章 雙喜臨門(1)第46章 二卿論政(2)第6章 夢裡依?。?)第33章 杞城長者(1)第70章 危機重重(2)第37章 欲說還休(1)第10章 祖孫交心(2)第16章 何功之有(4)第49章 風雨欲來(1)第68章 又起波瀾(4)第72章 危機重重(4)第11章 又見風雨(3)第8章 新人新勢(4)第18章 魏絳入卿(2)第30章 失信於友(2)第10章 祖孫交心(2)第11章 第一次弭兵(3)第18章 冰火兩重(2)第50章 霸道總裁(2)第59章 八字一撇(3)第8章 侍衛公主(4)第40章 欲說還休(4)第15章 彭城之役(3)第29章 公子游列(1)第3章 晉楚未來(3)第76章 天倫之樂(4)第8章 夢裡依?。?)第12章 意外出局(4)第16章 彭城之役(4)第38章 重回巔峰(1)第32章 失信於友(4)第64章 大石落地(4)第13章 無辜有罪(1)第4章 晉楚未來(4)第72章 危機重重(4)第7章 新人新勢(3)第10章 第一次弭兵(2)第9章 意外出局(1)第51章 風雨欲來(3)第10章 雙喜臨門(2)第70章 令尹篡位(2)第10章 祖孫交心(2)第20章 魏絳入卿(4)第11章 二次弭兵(3)第4章 晉楚未來(4)第15章 戰役得失(3)第42章 成年寄語(2)第15章 何功之有(3)第21章 諸事紛擾(1)第18章 魏絳入卿(2)第39章 重回巔峰(2)第68章 又起波瀾(4)第6章 平陰之役(2)第17章 魏絳入卿(1)第16章 彭城之役(4)第6章 侍衛公主(2)第38章 重回巔峰(1)第8章 夢裡依?。?)第23章 閒談齊事(3)第24章 由怨轉恨(4)第15章 彭城之役(3)第17章 冰火兩重(1)第5章 侍衛公主(1)第82章 父子交心(2)第57章 各國內政(1)第14章 彭城之役(2)第6章 平陰之役(2)第3章 晉楚未來(3)第33章 一角退出(1)第64章 大石落地(4)第18章 魏絳入卿(2)第36章 一角退出(4)第27章 鄢陵之戰(3)第14章 何功之有(2)第18章 興建新居(2)第83章 父子交心(3)第22章 閒談齊事(2)第6章 侍衛公主(2)第23章 閒談齊事(3)第6章 夢裡依?。?)第35章 杞城長者(3)第22章 閒談齊事(2)第72章 令尹篡位(4)第6章 韓氏來訪(2)第40章 伯有反撲(4)第45章 二卿論政(1)第28章 諸侯築杞(4)
第32章 士燮之憂(4)第10章 雙喜臨門(2)第25章 休養生息(1)第43章 成年寄語(3)第56章 令尹發難(4)第12章 祖孫交心(4)第10章 又見風雨(2)第4章 當下情勢(4)第33章 有情無情(1)第43章 子產執政(3)第11章 雙喜臨門(3)第30章 蕭魚定霸(2)第38章 伯有反撲(2)第9章 雙喜臨門(1)第46章 二卿論政(2)第6章 夢裡依?。?)第33章 杞城長者(1)第70章 危機重重(2)第37章 欲說還休(1)第10章 祖孫交心(2)第16章 何功之有(4)第49章 風雨欲來(1)第68章 又起波瀾(4)第72章 危機重重(4)第11章 又見風雨(3)第8章 新人新勢(4)第18章 魏絳入卿(2)第30章 失信於友(2)第10章 祖孫交心(2)第11章 第一次弭兵(3)第18章 冰火兩重(2)第50章 霸道總裁(2)第59章 八字一撇(3)第8章 侍衛公主(4)第40章 欲說還休(4)第15章 彭城之役(3)第29章 公子游列(1)第3章 晉楚未來(3)第76章 天倫之樂(4)第8章 夢裡依稀(4)第12章 意外出局(4)第16章 彭城之役(4)第38章 重回巔峰(1)第32章 失信於友(4)第64章 大石落地(4)第13章 無辜有罪(1)第4章 晉楚未來(4)第72章 危機重重(4)第7章 新人新勢(3)第10章 第一次弭兵(2)第9章 意外出局(1)第51章 風雨欲來(3)第10章 雙喜臨門(2)第70章 令尹篡位(2)第10章 祖孫交心(2)第20章 魏絳入卿(4)第11章 二次弭兵(3)第4章 晉楚未來(4)第15章 戰役得失(3)第42章 成年寄語(2)第15章 何功之有(3)第21章 諸事紛擾(1)第18章 魏絳入卿(2)第39章 重回巔峰(2)第68章 又起波瀾(4)第6章 平陰之役(2)第17章 魏絳入卿(1)第16章 彭城之役(4)第6章 侍衛公主(2)第38章 重回巔峰(1)第8章 夢裡依稀(4)第23章 閒談齊事(3)第24章 由怨轉恨(4)第15章 彭城之役(3)第17章 冰火兩重(1)第5章 侍衛公主(1)第82章 父子交心(2)第57章 各國內政(1)第14章 彭城之役(2)第6章 平陰之役(2)第3章 晉楚未來(3)第33章 一角退出(1)第64章 大石落地(4)第18章 魏絳入卿(2)第36章 一角退出(4)第27章 鄢陵之戰(3)第14章 何功之有(2)第18章 興建新居(2)第83章 父子交心(3)第22章 閒談齊事(2)第6章 侍衛公主(2)第23章 閒談齊事(3)第6章 夢裡依?。?)第35章 杞城長者(3)第22章 閒談齊事(2)第72章 令尹篡位(4)第6章 韓氏來訪(2)第40章 伯有反撲(4)第45章 二卿論政(1)第28章 諸侯築杞(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州市| 漳浦县| 菏泽市| 合肥市| 白朗县| 青龙| 平谷区| 新龙县| 安图县| 安阳市| 遂宁市| 鄂托克旗| 同心县| 元氏县| 绥江县| 双江| 扶沟县| 堆龙德庆县| 洱源县| 扶绥县| 板桥市| 斗六市| 呼图壁县| 伊通| 梁山县| 内乡县| 新昌县| 河曲县| 达拉特旗| 满城县| 余干县| 紫金县| 丰顺县| 佛坪县| 库伦旗| 东安县| 古交市| 晋城| 孙吴县| 铜鼓县|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