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九〇章 乘馬

一百三十六座封閉型城市,與覆蓋蓋亞表面的“意識連接系統”,令人歎爲觀止。

不過,爲打造一個新世界,“盤古”進行的工作遠不止於此。

新時代的蓋亞,在一百三十六座封閉型城市之外,還有大大小小的上千處“保留地”,這些地點,要麼是歷史遺蹟,要麼是風景名勝,要麼有特殊的科學研究、保護與發掘價值,也一概被結構類似的穹頂籠罩。

既然有保護罩,就意味著,人類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動。

不過,要從封閉城抵達這些地點,還需要交通工具,這一點,在“盤古”的工程規劃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今天的蓋亞表面,人類,只有一千兩百位三歲小孩,未來至多也只有區區兩千六百萬,且分佈在世界各地,看起來,並不需要舊時代的公路、鐵路與水運,

全都由航空包辦即可。

但,出於“體驗人生”的動機,民衆仍達成一致意見,要求“盤古”在蓋亞表面建設十分發達的交通網絡。

所謂“發達”,不是要覆蓋全世界全境,而是用高速鐵路、公路與航線連接各封閉城與保留地,不僅保障人員在各地來往自如,更重要的功能,是讓民衆獲得“旅行”及與之相關的諸多人生體驗。

從安全角度,所有這些交通工具,都要一概與蓋亞生物圈隔離。

此外,“盤古”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針對蓋亞本身、維持其表面——地殼基本穩定,而歷時數十年打造的超級工程。

地殼,蓋亞的最外層,厚度在幾公里~幾十公里,再往下就是高溫高壓的流體地幔,蓋亞的行星構造決定了這一最外層的薄殼“不會很穩定”,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是人類歷史上早有記載的現象。

至於如果應對,在大自然的絕對力量面前,這一詞彙原本的意義就不大。

直到若干年前,準確地講,哪怕在蓋亞淨土建立後,對火山爆發、高烈度地震這樣大的災難,除消極防禦、事後重建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一次火山噴發,或者里氏烈度8.0級地震,釋放的能量動輒上億噸TNT,這且不算,其能量釋放方式也很難干預,更不用說地震比火山更難纏,根本無從預報,只有事後評估其效應才能確定震級。

縱觀人類歷史,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火山、地震頻頻發難,造無數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聯邦的洛杉磯大地震,西大陸列強的海灣大地震、盆地大地震,東離島的關東大地震、阪神大地震,都給人類留下了十分深刻的記憶烙印。

這種記憶,直到1509年以後,在地下城中遭遇地震、感到大地傳來的震動時,仍令人心驚肉跳,方然自己就親歷過若干次,雖明知沒有生命危險,腳下晃動時,內心深處的恐懼卻無從消散。

在無知無畏的大自然面前,人類的力量,實在不值一提,

這曾是生而爲人的一種常識。

但在今天,這斷言卻因“全產機”體系的發展,與文明能源利用水平的極大提升,而成爲了歷史。

西曆1562年,蓋亞表面的地殼,宏觀工程的完成度已接近60%,一項史無前例的超級工程在各大陸板塊交界、及地殼薄弱地帶展開。

幾百米高的巨型機械,協同運作,將動輒以公里計的巨型構件安裝到位,工程機器人來往穿梭,開掘巖層,暴露地殼斷裂帶,一根根無弱點鋼索埋置到位,就近建造的龐大如山之換能設施,周身晝夜閃耀著焊接的花火。

所有這一切,目的,十分直白:

人類,要用自己的力量,給蓋亞套上籠頭、將其徹底降服。

劇烈的地殼運動——地震,基本上,是“漂浮”在上地幔頂層的薄殼結構,因地幔流動而積聚應力的集中釋放。

而火山,則是地殼薄弱點,因上地幔流動而偶然破裂、熔巖上涌並噴發。

不論哪一種災害,根源,都在蓋亞內部的液態地幔。

將地幔完全冷卻、喪失流動性,看起來是一種釜底抽薪的策略,但,對蓋亞造成的影響,尚難以估量,擔當阿達民時的方然,也沒有批準如此激進的方案,而是設法在地殼邊界以薄弱位置,對癥處理。

首先,在板塊交界處,進行大規模的全面勘探,摸清地殼及下方的地幔流動情況,後者目前還有一些困難、更多依賴建模預測。

方案制定完畢後,現場施工,針對地殼的受力情況,進行廣泛的結構補強,使用鋼構件、鋼筋混凝土構件、鋼索與液力調節模組等裝置,將原本逐漸集中於一線的地殼應力,分散在廣大範圍內。

地震的根本原因,在與地幔流動,直接原因則是這種流動對地殼施加的力,會逐漸造成地殼薄弱帶的形變,

應力傳遞的能量,逐漸轉變爲地殼的彈性形變。

這種能量,在偶然因素的影響下,一下子通過底層斷裂、錯位等方式,釋放出來,

就會造成巨大的破壞。

對策很簡單,哪裡的地殼薄弱、就採取措施將其補強。

具體的施工方式,多種多樣,貫穿地下數百米、甚至數千米的鋼索陣列,是比較簡單的做法,至於地質條件複雜的區域,還採用預置到地下數千米處的巨型液壓撐桿,來保持兩側地殼的微妙應力平衡。

這種手段,即便哪一天失效而誘發地震,震級也很低,並不會造成多大的麻煩……

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九六三章 近況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二十六章 窺探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一二五章 無菌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四二九章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五八八章 接觸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二五九章 軸心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四八八章 憤怒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二十九章 留言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三七一章 羅斯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五二六章 警惕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八八一章 墜落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六四九章 海峽第八〇四章 虛擬第七十七章 意願第四六五章 漂移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七七二章 珍惜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三十章 痕跡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三〇〇章 孩子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六一六章 收復
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九六三章 近況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二十六章 窺探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一二五章 無菌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四二九章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五八八章 接觸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二五九章 軸心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六四三章 西陸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四八八章 憤怒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一一三章 大廈第二十九章 留言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三七一章 羅斯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五二六章 警惕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八八一章 墜落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六四九章 海峽第八〇四章 虛擬第七十七章 意願第四六五章 漂移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七七二章 珍惜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三十章 痕跡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三〇〇章 孩子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六一六章 收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肇东市| 十堰市| 康马县| 望谟县| 滦平县| 台中县| 图们市| 邮箱| 梧州市| 淮北市| 大宁县| 雷山县| 南康市| 昔阳县| 弥勒县| 赣州市| 马鞍山市| 盐边县| 长兴县| 巩留县| 炎陵县| 清水县| 阿尔山市| 务川| 崇州市| 玛沁县| 静安区| 广宁县| 天水市| 卢龙县| 珠海市| 苍南县| 莒南县| 临沧市| 康乐县| 任丘市| 昌江| 哈尔滨市| 曲沃县|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