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世民的詢問,李潛連忙躬身回道:“回秦王殿下,微臣武威男李潛。”
“李潛?”李世民忽然大喜,道:“原來你就是那個創(chuàng)出外傷急救之法的李潛。孤聽過你的名字,卻沒想到你如此年輕。好,好,果然英雄出少年。你可爲(wèi)我大唐立了大功。”
“殿下謬讚,微臣惶恐。”
李世民搖頭道:“孤說的是實話。你可知這法子對大唐的將士來說多麼重要嗎?簡直是救命良方啊。來,向孤說說,你是如何創(chuàng)出如此高明的技法來的?”說著,他伸手攜了李潛的手道:“大殿馬上關(guān)門了,咱們便走邊說。”
李潛心中有些激動。未來的大唐皇帝與自己攜手而行,這是何等的榮耀啊。
李潛躬著身子跟著李世民身後。出了大殿,李世民道:“在孤面前你不必拘束。”
李潛稍稍挺直了身子,便將從縫衣服想到縫合術(shù),然後在獵物上做試驗等事一一向李世民講了一遍。這謊話他已經(jīng)說了多次,早已編造的無比圓通,全無半點破綻。
李世民聽了,嘆道:“原來如此。佛經(jīng)上說,人的這軀體不過是付皮囊,不過,那些和尚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你真把身體當(dāng)成皮囊來對待了。哈哈,按那些和尚的話來說,你果然有慧根。”
李潛笑道:“微臣哪裡有什麼慧根,只是懂得一些粗淺的東西,加上膽子大而已。”
李世民點點頭,道:“你說的很對。往往一些事道理很簡單,卻沒人敢嘗試,就是因爲(wèi)他們沒有膽子破除陳規(guī)。而你年輕,有衝勁,反而不會被陳規(guī)羈絆。一事明,百事通,想來世間還有很多事都是如此。老子有云,大道至簡,其實這天地萬物,雖然至繁至盛,但其道理卻至簡。李潛,你說是不是?”
李潛點點頭,指著大殿的柱子道:“殿下說的沒錯。您看這盤龍柱,花紋精美,造型複雜,其實,歸結(jié)起來無非深淺、點線、直曲而已。關(guān)鍵在於如何運用這些簡單的東西。”
李世民驚訝地望著李潛道:“你這句話讓孤如醍醐灌頂。李潛,你可真是一語驚人啊。”
李潛謙虛地道:“微臣不過是想到什麼說什麼,而且微臣說的也是些粗淺的東西。”
李世民來了興趣,道:“李潛,你說治國當(dāng)如何做?”
李潛一愣,道:“殿下,朝中有那麼多賢臣良相,殿下應(yīng)該問他們。這……這不是微臣可以擅自置喙的。”
李世民擺手道:“無妨。此地只有你我二人,你就當(dāng)閒聊,不必拘束,說錯了孤也不會怪罪你。”
李潛思忖了片刻,道:“其實,微臣覺得,治國最根本的是讓老百姓吃飽穿暖。只有吃飽穿暖了,百姓才能安定。百姓安定了國家才能強盛。”
李世民點點頭,道:“那如何才能讓百姓吃飽穿暖呢?”
李潛道:“輕徭薄賦固然能夠減輕百姓負擔(dān),但這只是最基本的辦法。陛下施行了均田制,讓百姓有田可種,有飯可吃。而且這些年一直不加賦稅,應(yīng)當(dāng)說已經(jīng)是輕徭薄賦了。不過,輕徭薄賦只是朝廷取的少一些,讓百姓剩下的多些,財富總量還是沒變。多收不利於百姓,然而少收也不利於朝廷,這些朝廷要用兵平亂,異族對我大唐虎視眈眈,朝廷財賦方面的壓力一直很大。所以微臣認爲(wèi)節(jié)流固然重要,但還應(yīng)該開源。若讓朝廷和百姓都能增加收入,纔是最根本的。”
李世民納悶的道:“開源?如何開源?”
李潛道:“殿下,您說現(xiàn)在天下的財富集中在哪裡?”
李世民想了想,道:“這一點孤知道。只是,有什麼辦法能將他們的財富化爲(wèi)朝廷的國帑?”
李潛道:“殿下,您博覽羣書,學(xué)識淵博,您覺得強盛如大漢之所以消亡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李世民蹙眉思忖片刻道:“門閥坐大,豪強日盛,民不聊生。”事實上,即便是過去了幾百年,門閥的勢力依然非常強大。李淵本身就出身於門閥,而且若非得關(guān)隴門閥相助也不可能這麼快坐穩(wěn)江山。現(xiàn)在朝堂之上,絕大多數(shù)高官依然是門閥出身。這一點李世民非常清楚。
李潛同樣也清楚這一點。若是換了別人,李潛絕對不會向他說這些。但眼前這人是日後將說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千古明君李世民,他肯定能比自己看的更透徹。所以李潛才坦言直述。
在李潛的記憶中,唐朝初期,門閥勢力依然強大,以至於李世民不得不依靠皇權(quán),強行在《氏族志》中把李姓排爲(wèi)首位。而且,他還下了法令,限制門閥之間通婚,以打擊門閥,防止他們互相勾連對抗皇權(quán)。在他死後,武則天當(dāng)政時,通過政治鬥爭,對門閥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清洗,將關(guān)隴門閥打擊的一蹶不振。同時廣開科舉,扶持寒門勢力,門閥的勢力才衰落下來。即便如此,門閥勢力直到宋朝才真正消亡。
不過,李潛並不希望看到這個局面。因爲(wèi)原來時空的那段歷史並非只有大唐盛世,也有讓人不忍卒睹的黑暗一頁。開元盛世後的安史之亂,以及其後的軍閥割據(jù)讓強大的盛唐徹底衰落。唐王朝結(jié)束後,華夏再次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被異族打的慘不忍睹。如果不是那時的異族已經(jīng)漸漸接受了漢人的文化,只怕五胡亂華的慘劇將再次重演。李潛不願意在這個時空再看到漢人被戰(zhàn)火蹂躪荼毒。
想到這,李潛點點頭道:“殿下說的沒錯。漢朝末年門閥把持朝政,豪強兼併土地,造成大量百姓流離失所,所以纔在這種情況下爆發(fā)了黃巾之亂。假如豪強沒有這麼貪婪,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誰會去作亂?歸根結(jié)底,想要保持安定,必須讓百姓豐衣足食。因此,必須要限制門閥大肆兼併土地,讓老百姓能有地種有飯吃。”
李世民道:“可是你還是沒說如何將他們的財富化爲(wèi)朝廷的國帑啊?”
李潛微微一笑,道:“其實很簡單,讓他們賺錢然後再花錢。朝廷收取賦稅。”
李世民一愣,道:“怎麼讓他們先賺錢然後花錢?”
李潛道:“首先,要嚴格限制土地買賣。最好能頒佈法令,限制豪強兼併土地。比如,出臺法令規(guī)定所有買賣必須由官方監(jiān)督,以戶籍爲(wèi)準,每年每戶買賣田地的畝數(shù)嚴格規(guī)定上限。超過買賣上限的,將把超出部分收歸國有。勳貴除了賞賜的田地可以不納稅,買賣來的田地一律要納稅。官員按照等級享受一定田地的免稅權(quán),多出來的一律納稅。”
李潛知道,按照目前的施行的均田制來看,可以限制土地兼併,但這種限制能支撐多久,目前還不好說。因爲(wèi)均田制還牽扯到人口問題。北魏、隋、唐之所以能實行均田制,其根本原因是因爲(wèi)連年戰(zhàn)亂導(dǎo)致人口銳減,所以土地顯得富裕。但隨著社會安定,人口自然會增加,很快土地就會不足。再加上各地人口密度和田地數(shù)量都不同,施行起來肯定麻煩。若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土地兼併仍不可避免。
李世民思忖了片刻,道:“限制買賣固然可以抑制土地兼併,但誰家沒有急用錢的時候?萬一有人急用錢,除了賣地外沒別的門路呢?”
李潛道:“殿下,您覺得銅錢攜帶方便嗎?”
李世民搖頭道:“極爲(wèi)不便。”
“殿下的問題其實正是微臣下面要說的。那就是爲(wèi)解決銅錢攜帶不便的問題,以朝廷的名義開設(shè)錢莊。錢莊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在某地,比如長安收某人的錢,給某人一個憑證。然後在另外一地,比如洛陽,某人再持這個憑證從錢莊中取出錢。錢莊從中抽取一定的費用。這樣一來可減少攜帶銅錢的不便。另外一個作用是質(zhì)押。若某人急需用錢,可以將他的財產(chǎn)如土地、房屋、貴重物品抵押給錢莊,約定還款期限和費用。到時再某人拿著憑據(jù)來還錢,贖回抵押的物品。這樣一來就不解決了臨時急用錢的難題了嗎?”
李世民驚訝的望著李潛道:“這些都是你想的嗎?”
李潛點點頭,道:“微臣沒事就瞎琢磨。”
“你是怎麼想到錢莊這個主意的?”
李潛道:“此前微臣追隨柴駙馬出征,得到了一些賞賜。不過因軍中攜帶銅錢不便,柴駙馬給微臣的賞賜是一張右驍衛(wèi)出具的憑證。後來微臣拿著這個憑證去取錢,發(fā)現(xiàn)取來的錢帶在身上極爲(wèi)不便。當(dāng)時微臣就想,若這個憑證也能買東西多好。進而微臣又想,像微臣這樣攜帶十貫八貫銅錢就發(fā)愁,那些動輒需要運送數(shù)萬數(shù)千貫銅錢去購買貨物的商號豈不更發(fā)愁?微臣就想,若能有一個商號專門在各州開設(shè)分號,商人在其中一個商號存上錢,然後可以到任何一個分號取出錢,那該多好?”
李世民點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不過,你才說了限制土地買賣和錢莊,卻仍然沒說清楚如何將他們的財富化爲(wèi)朝廷的國帑。”
李潛道:“殿下,限制了土地買賣,有了錢莊,那麼經(jīng)商是不是容易了呢?”
李世民眼前一亮,道:“你是說收商稅?”
PS:大家將票票了,推薦了,打賞了全都砸向李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