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6章 陽信驚雷

楚錚本來是擔心會牽累張晉賢、程唯遠加倍受顧家父子的猜疑,有負二人這些年來對他的照應,才棄淮東不去,而先回江西老家暫觀形勢,沒想到程唯遠追來,倒是一而再的勸他去投淮東。

楚錚低頭看著桌上的燭臺,程唯遠在燈下說道:“眼前守陽信已成定局;倘若陽信真不幸成爲胡狗南侵的主攻方向,能依賴的援兵有三路,一路是西面的樑家,一路是受柳葉飛節制的登州鎮,一路就是淮東……”

將來可能會用上的三路援兵裡,樑家與柳葉飛是不值得信任的,程唯遠將希望寄託在淮東身上。

“青州與淮東交惡,我有幾斤幾兩,程大人又不是不清楚,我去淮東能抵什麼用?”楚錚苦笑道。

“林淮東與顧青州翁婿交惡,私心公義摻雜,旁人難斷是非,”程唯遠說道,“但是將來青州若遇險,請淮東相援,是公義,私心不害;到時候希望能有個人居中說項此事,總比現在音信斷絕的好。”

張晉賢、程唯遠給顧氏父子如此排斥,卻還如此以青州爲念,楚錚動容說道:“程大人、張大人如此爲青州著想,楚錚不敢辭,”俄而又說道,“只是當前淮東數萬兵馬進入浙東,在東線牽制奢家叛軍,以分減江寧的壓力。雖說淮東此前有永嘉之勝,但奢家在浙東、浙西的兵力主力仍保持完好,未受大損,青州倘若遇險,就怕淮東無法從浙東抽兵,即使相援,怕也有心無力。除了這個之外,更令人擔憂的是顧青州一心以爲燕胡會拖到冬季冰封之後,纔有再次大舉南侵的可能。但看近期胡狗在滄南集結的程度以及大量斥候潛渡擾襲的密度,在秋冬之前,胡狗若是強渡朱龍河,怕是要給打個措手不及啊。即使淮東有心想援,時間上也來不及……”

“盡人事以聽天命,”程唯遠深感時局唯艱,他與張晉賢又給排斥,心裡有深深的挫敗感,又強打起精神來,說道,“總不能束手坐觀吧?”

楚錚與程唯遠在恆臺驛鋪的獨院裡秉燭夜談,到天明才分手各自上路。程唯遠返回北面的廣饒,楚錚在扈從的簇擁下,改變原先的行程,從臨淄、青州借道,沿著膠萊河南下。

年初時胡兵掠境,對膠萊河道的破壞極大,決堤、填堵不下數十處。

山東春後旱情嚴重,到現在沒有因爲膠萊河道的破壞而造成嚴重的洪災、澇災,也算是僥倖,但青州資源幾乎都給抽到北線修築陽信-朱龍河防壘,一時間也騰不出手來修復膠萊河道。

春後使得青州境內的田作大受影響,已經成災,但看膠萊河面目全非的樣子,一直進入雨季,就會從旱災急遽的轉爲嚴重的澇災,會將沿河兩岸的田地、村莊及道路漫淹得面目全非。

膠萊河不僅是貫穿山東半島的水路命脈,沿岸道路縱橫,也是山東半島沂山與昆俞山兩座山系之間最重要的陸路樞紐。

倘若陽信遇險,不是三五千兵馬就能解困脫圍的,而三五萬大軍越境接援,不是一樁簡單的事情。

膠萊河通暢時,淮東軍主力可以從即墨登岸,沿膠萊河水陸並進,能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臨淄府。此時膠萊河被毀,而顧氏父子又無心第一時間修復膠萊河道,淮東軍從既墨登岸北上接援臨淄府就不再現實。

拋開這些不談,楚錚最擔心的還是怕時間不夠。

年後,燕胡驅使大批民夫修築從河間等城往滄州、滄南集中的大道,大量的物資、兵力也在往滄南集結。

一方面,燕胡兵力往滄南集結,是加強近海地區防禦的需求,要防備淮東、登州鎮水師可能從海路發動的襲擊;另一方面,燕胡很可能會以滄南爲依託,越過朱龍河,對陽信發動強攻。

滄南距陽信僅百餘里,雖說同於黃河下游地區,河澤縱橫,不利大股騎兵在夏秋季行動,但燕胡已經在滄南集結大批工匠修造橋樑,再者就是集結在滄南的兵力以新附漢軍爲主,受河澤影響的程度較騎兵要小得多。

在楚錚看來,燕胡在滄南集結的兵馬,隨時都可能越過朱龍河打過來。而朱龍河在陽信北面,雖容納了一部分黃河流水,但也只有兩三百丈寬,遠遠談不是兵馬不能逾越的天險。

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楚錚屢屢與顧氏父子起衝突,最終給奪去將職,逐出青州。

楚錚一路馬不停蹄的南行,二十四日與五名扈從抵達山陽縣。

淮東諸人心裡盼不得想挖青州的牆腳,楚錚跟淮東的淵源也深,他過來投,曹子昂親自出面接待,趕巧寧則臣也在山陽,也趕來一敘故情。

見到面,給接到曹子昂在山陽城裡的行轅,剛坐下來才喝兩口茶,來不得多敘舊情,楚錚就迫不切待的將陽信當前危急的勢態相告。

曹子昂苦笑道:“楚賢弟或許不知,就在你趕來淮東的路上,陳芝虎從沁陽率部東進,從饒陽強渡衛河,橫穿平原府,三日行三百里,已於二十一日攻克樂陵……”

“啊!”楚錚愣怔當場,半天說不出話來。

雖說顧氏父子堅持認爲燕胡兵馬非到入冬後不會大舉南下,但對集結北面的燕胡兵力,也不是沒有警惕心,時刻加強朱龍河南岸的諸多渡口,防備胡兵渡河南下,但是誰能想到陳芝虎會率部從西線突然橫渡衛河,馬不停蹄的穿插樑成衝率重兵駐守的平原府,從意想不到的方向,奇襲陽信西北的要寨樂陵?

樂陵是距陽信城約七十里不到,是朱龍河上游最重要的渡口,也是顧氏父子要修築的陽信-朱龍河防壘的西線起端。陳芝虎搶佔樂陵,自然是爲在滄南集結的燕胡兵馬主力南渡朱龍河做準備。

真是擔心什麼來什麼,而且來得又是如此突然,彷彿狂風暴雨突然間就兜頭打來,讓人措手不及、束手無策。

“陳芝虎突襲樂陵,還要擾亂平原樑成衝的視線,兵馬必不會多,顧青州可有驅兵奪回樂陵?”楚錚問道。

“確實如你所料,陳芝虎從饒陽店強渡衛河時,有萬餘步騎,在平原城北分兵。一部以擾樑家視野,一部輕裝簡甲奔襲樂陵;襲樂陵兵馬不超過三千人。但陽信方面有沒有組織反攻,反攻有無得手,暫時還沒有消息傳回來。”寧則臣給楚錚介紹情況。

陽信與淮東相距太遠,中間又隔著樑家控制的地盤,淮東哨探要傳遞消息,遠沒有想象中方便。

淮東一直都擔憂燕胡會在夏秋季利用青州及樑家的鬆懈,大舉對山東用兵,雖說不清楚燕胡可能採用的具體戰術,但對昨夜才傳來的消息,心理上有所準備。

至於顧氏父子能不能反攻奪回樂陵,將陳芝虎逐走,曹子昂、寧則臣等人都不看好。

雖說陳芝虎降附燕胡爲世人所不恥,卻不得不承認他是當世少有能打惡戰的將帥;青州軍本來就新近大規模擴編,兵甲不利、戰卒不強、士氣不振,而顧氏父子這時候急於掌控兵權、排斥異己,倉促之下能奪回樂陵的可能性實在是微。

當然,要是樑家反應及時,能果斷從近處調兵,與青州聯兵,奪回樂陵,仍有一絲希望——所以這時候還無法判斷陽信局勢的走向,一切要看顧氏父子及樑家反應夠不夠快、決心夠不夠堅定。

一旦若讓陳芝虎在樂陵站穩腳,燕胡集結於燕南的兵馬大舉渡過朱龍河南下,樑家敢不敢調主力東進很難說,青州爲修朱龍河防壘集結在陽信周圍的數萬民夫、兵馬,將撤無可撤,形勢將會十分的險惡……

楚錚想到程唯遠臨行時的託付,沒想到剛到淮東,噩耗就傳來,如晴天聽到一聲驚雷,心裡焦急,但眼下的情形,除了樑家能就近派出援兵外,淮東在千里之外,是鞭長莫及。

睜眼看著曹子昂、寧則臣,他一名鐵錚錚的漢子,雙眼赤紅,急得都快掉出眼淚來。

亂世當前,有茍且偷生的人,也不乏忠義之士,要非顧氏父子排擠,即便曉得陽信局勢危急,楚錚也斷不會棄陽信而去——此時只能無力的、眼睜睜的看著陽信慢慢朝萬劫不復滑落,叫他心裡如何不恨、不急、不痛?

“軍情昨日才傳到山陽,我已派人同時通報江寧、崇州,只是當前也只能耐著心思看陽信局勢下一步會怎麼發展了?”曹子昂說道。

“林制置使此時身在何處?”楚錚問道。

“大人與高宗庭還在明州,”曹子昂說道,“你若要去明州,我派人送你過去。”

“我想今天夜裡就走,”楚錚說道,“有勞曹大人安排船舶……”

“坐船?這時候東海風暴甚烈,坐船太兇險。況且南行又是頂風,不比馬快,”寧則臣勸阻道,“從山陽到崇州,已經建成驛鋪,一天騎兵能走三四百里;從崇州渡江到虞東,從浙北借道,渡錢江便到明州……”

不管楚錚此來有無替青州救援之心,楚錚是出身東閩軍的重要將領,像高宗庭、陳定邦、耿泉山、唐復觀、楊子忱等出身東閩軍的諸人都在淮東效力,曹子昂、寧則臣都不會怠慢了楚錚,何況當年在陽信時,還有聯手並肩作戰之誼。

第24章 戰後第44章 危機不知第56章 淮陽獎功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46章 點天燈第37章 遷族第83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體用之議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52章 下聘禮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2章 相認第7章 城門觀戰第76章 擔憂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30章 重遊清江浦第25章 割土權謀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54章 河西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77章 東海攻略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39章 糧足傷農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62章 遷島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39章 用鹽破冰第13章 殘破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2章 新學第46章 錢莊第1章 林政君號第99章 虛實第43章 左軍五營第52章 江寧行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45章 奢家獲捷第38章 勤王之議第135章 遺計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159章 鎖喉第25章 道不同第80章 溪爲山徑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9章 郊迎(二)第19章 大風迷眼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33章 將計就計第31章 江島佈局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108章 戰黃陂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43章 欺君第99章 虛實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32章 水煮田雞第31章 說服第133章 驚弓第53章 北伐猜想第145章 惡奴第61章 特旨之危第116章 斬將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84章 盡殲第68章 各懷心思第2章 禁海第50章 血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9章 修堤之謀第31章 說服第61章 赴宴第74章 密約(一)第38章 勤王之議第73章 軍制暗鬥第88章 不堪一擊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38章 顧宅家事第33章 宗族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34章 殺或不殺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32章 父子相認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79章 算計第94章 圍困南陽第44章 窮寇第66章 請戰第71章 俘將第31章 土地
第24章 戰後第44章 危機不知第56章 淮陽獎功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46章 點天燈第37章 遷族第83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體用之議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52章 下聘禮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四十三章 劈擊實習錄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2章 相認第7章 城門觀戰第76章 擔憂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30章 重遊清江浦第25章 割土權謀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54章 河西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77章 東海攻略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39章 糧足傷農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62章 遷島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39章 用鹽破冰第13章 殘破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2章 新學第46章 錢莊第1章 林政君號第99章 虛實第43章 左軍五營第52章 江寧行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45章 奢家獲捷第38章 勤王之議第135章 遺計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159章 鎖喉第25章 道不同第80章 溪爲山徑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9章 郊迎(二)第19章 大風迷眼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33章 將計就計第31章 江島佈局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108章 戰黃陂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43章 欺君第99章 虛實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32章 水煮田雞第31章 說服第133章 驚弓第53章 北伐猜想第145章 惡奴第61章 特旨之危第116章 斬將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84章 盡殲第68章 各懷心思第2章 禁海第50章 血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9章 修堤之謀第31章 說服第61章 赴宴第74章 密約(一)第38章 勤王之議第73章 軍制暗鬥第88章 不堪一擊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38章 顧宅家事第33章 宗族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34章 殺或不殺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32章 父子相認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79章 算計第94章 圍困南陽第44章 窮寇第66章 請戰第71章 俘將第31章 土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顺县| 莆田市| 永靖县| 凤阳县| 鄯善县| 大田县| 乐安县| 平阴县| 禹城市| 依安县| 油尖旺区| 温州市| 阿坝| 聂荣县| 康定县| 泸定县| 新平| 靖州| 花莲市| 嘉黎县| 阳高县| 东乡县| 丹寨县| 彝良县| 沙坪坝区| 双牌县| 夏津县| 梧州市| 新和县| 尼玛县| 长寿区| 和田市| 全椒县| 大埔区| 漳浦县| 闸北区| 巫山县| 稷山县| 罗甸县| 思茅市|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