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190,行走的殺劫!唐皇的籌謀!
潼關已過,船已駛入三百里廣通渠,向著長安直行而去。
主艙之中,陸沉盤坐坐榻之上,感悟“劍五烙印”。
忽然,他衣袍頭髮無風自動,渾身散發出一種冰冷殘酷的肅殺氣機,甚至還隱含幾分終末寂滅之意。
陸沉倏地張開雙眼,瞳孔一片幽黑,彷彿直通最深沉的深淵,最死寂的黑暗。而黑暗之中,又隱含一抹猩紅血色,透著最冷酷無情的暴戾殺意。
就在殺意行將爆發之際,陸沉瞳孔深處,又亮起一道閃電。
那閃電似劍芒,甫一亮起,便鎮下血色殺意,驅散黑暗寂滅。
陸沉身上那冰冷殘酷的肅殺氣機,亦變回安寧祥和之意。
呼——
陸沉呼出一口長氣,額頭冒出幾滴汗水,神情亦有幾分凝重。
“劫……”
他眼神深邃,心中沉吟:
“所有殺劫,最終都指向終結與寂滅……雖然從生到死,是世間萬物生靈,乃至星辰宇宙的必經之路,但以人身執掌殺劫,還是太危險了,稍不留神,就會淪爲魔頭。”
他方纔參悟劍五心法,不知不覺,便激發了心中暴戾邪惡的一面——他又不是純淨無瑕的聖人,心中當然有著陰暗面。
尤其擁有如今這般強大的力量,無形之中,更會助長陰暗面,滋生“爲所欲爲”的惡念。
這些陰邪惡念源自他本心,並非“外魔”,甚至某些偏向殺戮毀滅的惡念,還與誅仙劍意本質契合,因此誅仙劍意也不會管。
所以這就全靠陸沉自己控制。
好在他作爲一個練功狂,既然能有“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的堅韌,自制力自然不錯,如今心靈脩爲又超凡拔俗,自己修煉出來的一口心劍,也足以鎮壓心神。
只是方纔參悟劍五,感知“劫氣”,那些與殺戮毀滅相關的惡念,得劫氣助勢,差點化爲“魔念”,壓倒他的理智,令他變成比魔門中人還要恐怖百倍千倍的大魔頭。
還是那句話,好在有“心劍”。
好在“心劍”的修爲已足夠強。
“心劍夠強,才能解鎖劍五……原來不單是感知劫氣的要求,還有鎮壓惡念的必要。只有心劍的修爲夠強,才能從容駕馭劫氣,不然,就要反過來被劫氣駕馭。這就是我御劍,和劍御我的區別。”
爲所欲爲的自由實在太誘人。
但陸沉很清楚,如果肆意放縱惡念,爲所欲爲,那最終必將徹底迷失,化身“劫魔”。
“這劍五,有那麼幾分魔功的味道了……不愧是終結寂滅之道……”
其實何止劍五?
劍四的劍靈烙印,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魂,照樣有那麼幾分魔功的味道。
但這還真不是魔功。
或者說,駕馭得住,那就不是魔功。
因爲生死循環,乃是天地宇宙的底層規則,恆星有燃盡之時,宇宙亦有寂滅之日。
只要能夠駕馭住劍五的“劫”,而不被反過來駕馭,那麼走的就是堂皇大道,哪怕這大道代表著毀滅、終結、黑暗、寂滅。
“先前差點就失控……以後得更加小心了,參悟劍五之前,得先觀想劍四。或者做點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放空一下心靈……”
陸沉心裡琢磨一陣,又回想方纔修行時的感受,忽地露出一絲古怪笑意:
“原來我本身,已經是行走的殺劫了……”
他自出道以來,已經終結過不少人。
其中還不乏多多少少還身負著一些玄之又玄的“天命”,本不該就此夭折的人。
比如歐陽鋒,他在射鵰世界,還有一波“天下第一”的天命,以及與楊過的父子天命、一手導致龍騎士事件的天命。
但陸沉提前終結了他。
笑傲世界嵩山派自左冷禪以下的全體高手、天龍世界的慕容博、丁春秋等,雙龍世界的朱粲、李密、曲傲、跋鋒寒……
尤其是跋鋒寒,他還有一部分主角命。
但一遇陸沉,什麼命都不頂用,俱都殞於殺劫。
在解鎖“劍五”之前,陸沉擊殺高手也好,在戰場上碎人如麻也罷,都不算什麼。
但解鎖“劍五”之後,感悟“劫氣”之時,陸沉頓時察覺到自己身上,儼然纏繞著密密麻麻的“絲縷”。
這些絲縷,正是比天地靈氣更加玄虛的“劫氣”,每一條,都代表陸沉親手降下的殺劫。
身負天命的越重,被他終結之後,劫氣便越是鮮明粗壯。
陸沉甚至可以一眼辨出,哪一條劫氣代表歐陽鋒,哪一條又代表左冷禪、朱粲、李密、曲傲、跋鋒寒。
方纔陸沉之所以差點失控,就是因爲一下子感知到了太多太密的劫氣,心中霎時殺意大熾,險些就要縱身而起,將眼中所見統統殺戮一空。
此刻殺意雖被心劍及時鎮下,陸沉卻也沒有鬆懈,又好生觀想溫養了一番“心劍”,這才站起身來,活動筋骨。
心境雖已恢復平和,身體氣血倒還有些燥動,想找個對手好生活動一番手腳。
走到主艙外的露臺上,往下方甲板上一看,就見俠女打扮的婠婠,正與獨孤鳳鬥劍。
獨孤鳳自得“劍靈印記”,每天都要花費至少一個時辰感悟印記,揣摩劍理,又有陸沉實戰引導,劍道修爲日益精進。如今又開始與陸沉雙修,功力也是進境極快。
而婠婠雖無劍靈印記,卻也有獨孤鳳切磋,有陸沉指教。
一位劍道宗師,外加陸沉這被紅拂女許爲劍道修爲絕不輸大宗師的“天外神劍”,兩大高手伺候婠婠一人,這該是多大的福份?
婠婠的“奪魄十三劍”,已經漸漸成長爲枝繁葉茂的“大樹”,已不會像之前一樣,一兩百招就給獨孤鳳打得用盡變化,窮途末路。
在陸沉看來,婠婠很快就會具備打上“劍靈印記”的資格了。
看了一陣獨孤鳳與婠婠的劍術對決,陸沉縱身躍下,揮手灑出一片劍氣:
“來,你們聯手攻我,今日陪你們戰個痛快!”
清叱聲中,婠婠、獨孤鳳亦是毫不客氣,以每日對練培養出來的默契,一左一右,對他展開聯手合擊。
很快,陸沉就被她倆那如飄雪、似電光的灼灼劍光淹沒。
……
長安皇城,太極宮,太極殿。
唐皇李淵端坐書案後,看著一封李世民遣高手加急送回的密信。 李淵已經年過五旬,但看上去才三十出頭模樣,皮膚白皙,容貌清秀,兩眼明亮清澈,湛湛有神,顯出其極深厚的內力功底。
雙龍世界四大門閥,李閥和獨孤閥這兩閥的閥主,都不是門閥第一高手,甚至連第二都排不上,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弱。
像李淵,年輕時曾和霸刀嶽山結伴闖蕩,在北疆關外聯手殲滅馬賊,武功也是相當了得——原世界線中,他甚至還親自帶隊圍殺石之軒。
雖然這就有點不自量力,成了石之軒突圍的突破口,不過也能算是勇氣可嘉。
此刻。
李淵先逐字逐句看完密信,接著又從頭到尾復讀了一遍,眉頭微微皺起,看向旁邊他最信任的好友,大唐尚書右僕射裴寂,說道:
“世民來信,神劍公子陸沉,似欲遷居長安。”
裴寂眼睛一亮:
“神劍公子要來長安定居?”
李淵頷首:
“依世民信中所言,神劍公子似有此意。”
裴寂大喜:
“恭喜吾皇!神劍公子兩度破軍殺王,尤其邙山一戰,陣斬李密,聲威天下無雙。連和氏璧都在神劍公子手上,他來長安定居,豈不正是向天下人宣示,他看好我大唐的未來?如此一來,我大唐無形之中,又能多得幾分民望!”
李淵搖頭苦笑:
“朕也希望如此。但,神劍公子來長安,真是因爲看好我大唐麼?”
裴寂微微一怔:
“陛下有何顧慮?”
李淵眼瞼低垂,眼中隱含憂慮:
“陸沉與寇仲、徐子陵這兩個小子關係太近了,江都退楊虛彥,洛陽退曲傲,邙山斬李密,都是在幫寇徐,還有那被陸沉斬於襄陽的跋鋒寒,據說也追殺過寇徐……
“若非年齡、姓氏皆對不上,朕都要懷疑,陸沉是不是寇仲、徐子陵的親爹。而寇徐又掌握著楊公寶庫的秘密……焉知陸沉前來長安,不是在爲寇徐啓出楊公寶庫打前站?”
李淵早已確定,楊公寶庫就在長安。
他雖不知寶庫入口在哪,更不知如何開啓寶庫,卻有安排高手,在長安城內多個地點埋缸於地,日夜輪班監聽地下動靜。
只要寶庫開啓,他就能在第一時間得知。
他是長安地主,本有絕對把握,能在寇徐開啓楊公寶庫之後,將寶庫奪取到手,可是現在……
裴寂也是悚然一驚:
“若真如此……”
與李淵面面相覷一陣,兩人神情都是一陣頹然無奈。
邙山之戰後,陸沉地位已堪稱超然。
以他現在的聲威,值此天下大亂、諸侯爭霸之際,除非想要落到朱粲、李密一樣的下場,否則沒有任何一路諸侯敢於得罪他。
而無論陸沉想要得到什麼,只要隨便提一嘴,就會有無數人上趕著去巴結奉承,根本不需要爲任何勢力效力。
甚至諸侯都得主動巴結他,不求他投效,只求他記個人情,別給對手幫忙就好。
李淵雖貴爲唐皇,但如今也只是一個割據勢力,還遠未一統天下。
西邊還有薛舉父子威脅李唐對關中的統治,北邊則有依附突厥的樑師都、劉武周虎視眈眈。
以李唐如今的勢力,還真拿不出太多籌碼來籠絡陸沉。
倘若陸沉真要幫助寇仲、徐子陵得到楊公寶庫,李淵他們又能怎麼辦?
盡起高手圍殺?
但根據李世民密信所言,陸沉曾在邙山戰場,以咽喉硬受李密鋼矛一擊而毫髮無傷。
連咽喉這等薄弱要害,都能不懼李密這級數的高手利器猛擊,李唐哪找得出能傷及陸沉的高手?
好吧,他們並不知道,陸沉目前也就咽喉、天靈、太陽穴不懼李密這層次高手的打擊。
其餘要害,還是怕的。
只是半年以後,全身“煉筋骨”成就,那陸沉就真的金剛不壞了。
至少李密這級數的高手,也將徹底打不動他。
“能否請寧真人……”
裴寂剛剛說出這個名字,自己就先搖了搖頭。
且不說他們能否請動寧道奇。
就算僥倖請動,寧真人也是從不殺生,出手總是留一線。
以寧真人的戰鬥風格,對上陸沉這等擁有非人體魄的頂尖高手,或能勝之,卻絕對殺不了他。
一旦讓陸沉逃離,記恨上李唐,轉頭往“西秦霸王”薛舉陣中一站,拎著兩把號稱各重八百斤的大錘,帶領西秦大軍衝鋒陷陣,這大好長安,恐怕就要改姓薛了。
“好消息是,陸沉收下了世民贈送的莊園,還與世民麾下一衆高手比武切磋,給予指點,相處頗爲友善。”
這時李淵又強打精神,說了一個好消息,又補充道:
“另外,陸沉想在驪山行宮要一座溫泉宮室,朕打算把飛霜殿、九龍殿都劃撥給他,再優選一批宮女過去服侍。一應用度,也皆由朕的內庫支應。”
飛霜殿、九龍殿所在,就是玄宗時代的華清宮。
當下雖不及玄宗時修建的華清宮那般宏偉奢華,卻也是驪山行宮最好的宮殿。
其中九龍殿中的御池,規模大如泳池,可在裡面盡情暢遊。
這原是歷朝帝王專屬的過冬避寒勝地。
李淵原本也打算冬天時過去享受的,但既然陸沉開了口,他便果斷把最好的贈給陸沉。
“陛下大氣!”
裴寂由衷讚歎。
李淵也是一笑,自我安慰似地說道:
“據世民說,陸沉與我那表侄女獨孤鳳情誼甚篤,即便如此,獨孤閥與王世充爭權時,陸沉也未出手對付王世充,原因正是王世充對陸沉恭謹有加,屢次三番贈以厚禮。
“朕如此厚待陸沉,就算無法讓他站在朕這邊,他應當也不至於爲了寇仲、徐子陵,明面上與朕,與大唐爲難。”
話雖如此,李淵心中還是憂慮甚深,琢磨起該如何加大力度結好陸沉。
【本章4K,求保底月票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