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

這時候的草原上,每一個部落裡都有著各自信奉的神,有著只屬於自己這個部落的圖騰。薩滿教纔是眼下草原上的霸主!

可惜,這薩滿教從來就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信仰。依附於所在部落而存在的他們,看似佔據(jù)了整個草原,實則就是一盤散沙樣兒的烏合之衆(zhòng)。

在佛道兩路大軍背靠大宋王朝,自呈集羣規(guī)模的攻勢之下,幾乎是眨眼間的功夫,漠南草原上的信仰話語權(quán)就被奪走了半數(shù)。不過薩滿教到底根基深厚,民衆(zhòng)基礎(chǔ)強(qiáng)大,即便被一開始就打的潰不成軍,可佛道在“正面戰(zhàn)場”擊潰薩滿教容易,可卻很難肅清敵人的游擊隊伍——想要在各部落中徹底的將之清除,那是一場要持續(xù)挺長一段時間的戰(zhàn)爭!

這種情況下,漠南各部的信仰就是佛道薩滿大雜燴,無意中竟跟中原百姓有了異曲同工之妙。

中原百姓信奉的多是佛道兩家,而且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神佛一起膜拜的。

畢竟是人就免不了要遇到三災(zāi)八難生老病死,或是有著諸多不得滿足不能爲(wèi)外人道的私慾,而以人力之能,又是極難達(dá)成那願望的。

如此,拜神求佛自然就是一種選擇了。

而至於一邊拜著佛祖菩薩,一邊敬著山神土地龍王爺,對於蕓蕓衆(zhòng)生,凡夫俗子們言都是很正常的。很多百姓都籠統(tǒng)的將之稱爲(wèi)‘神仙’,而根本不明白佛道在過去的時光中爭鬥的有多麼厲害。

對他們來說,這段歷史也的確不需要知道。他們只是本著一顆敬畏的心,各路神仙全都拜一拜,上什麼山,打什麼柴;進(jìn)什麼廟,念什麼經(jīng)罷了。

畢竟就中國的信仰歷史來看,眼下的趙宋,那就是一個擱置彼此爭鬥,三教(儒道釋)合流的時代。

也不是說從此之後儒道釋三家再無大沖突,那是扯淡的。這種“合流”根本不能掩飾它們彼此之間的排斥和鬥爭,只是三者‘融合’的大氣候已經(jīng)形成,彼此間都已經(jīng)明確了自我的社會定位。

比如說佛教的徹底漢化。(這裡就不得不稱讚一聲林靈素牛逼了,觀音大士,羅漢尊者,都是人老林給光頭們起的名。)

以至於等到幾百年後,中國人玩佛道大合流,把玉皇大帝跟釋迦摩尼供奉一處,都半點不稀罕僻見。

而現(xiàn)在草原之民與中原百姓在對待信仰這方面,可不就異曲同工了麼。

大家都是一路貨色,啥神仙都拜!

所以,不管是不是有人心中義憤不滿,橫豎漠南的大草原上已經(jīng)是廟宇道觀林立,香火不斷。

這些和尚道士的背後有中原朝堂的力量支持,在進(jìn)入草原之初,那就處在一個很超然的地位。

而接下來爭奪信徒,佛道或是施藥診治,救苦救難,或是玩耍一些‘神異’手段,然後就是吹噓侃侃講故事,兩家人那可都是真正的行家裡手,是千百年光陰中積攢下的底蘊(yùn)。

捉神弄鬼,降魔除咒,套路都是一套一套的,那裡是薩滿教那些不開化的野人能比的?

以至於一進(jìn)入某部落,就很快便能打開‘市場’,而至於能籠絡(luò)到一些忠誠信衆(zhòng),就是必然了。

比如趙宋在河套北地新建的一座叫‘九原’的城市裡,那城中的佛廟道觀,就好不興旺。

九原城的位置並無啥個神異,在契丹人統(tǒng)治這片土地的時候,這裡根本就沒有城池。

就算是趙構(gòu)把九原當(dāng)做包頭來看待,他也不可能立馬就把之變作一個經(jīng)濟(jì)繁榮的區(qū)域經(jīng)濟(jì)重心城池。這裡乍然一看,人都會以爲(wèi)趙宋看重的更多是地利。

北近陰山,南瀕黃河,西接戈壁,東聯(lián)大同。

獨(dú)特的地理優(yōu)勢使得九原城在地理地形上有著對抗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巨大價值。

掌控此地,依靠著河套平原之利,屯駐一支大軍,就能震懾陰山南北。

一旦有草原有變,戰(zhàn)事暴起,這裡的兵馬在很短時間裡就能跨越陰山,直入漠南腹地。

如此,九原城內(nèi)光兵馬就囤聚了近萬人。以至於到現(xiàn)在,這城內(nèi)外的百姓(移民)比之軍兵也多不出幾個來。

當(dāng)然了,除了移民和駐軍之外,這裡還有很多的草原來客,因爲(wèi)九原城是諸多趙宋新開闢的貿(mào)易地之一。那城外的貿(mào)易區(qū),佔地之大比之九原城也只大不小,每日裡都人來人往,進(jìn)進(jìn)出出,好不熱鬧。

而這些個在貿(mào)易區(qū)裡進(jìn)進(jìn)出出的草原之民,那幾乎大半的人都已然拜倒在佛道的膝蓋之下。

原因很簡單,他們跟漢人商戶的接觸最多,受影響最大!

加之能‘走’出部族的人,本就是部落的高層或是高層的隨扈,前者更容易開化,他們腦子多靈活,知道該怎麼“表演”才能與趙宋把關(guān)係走的更近。

而他們的那些隨扈們,則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九原城南就建著一座道觀。

規(guī)模不大,把前庭後院都算上去,也不過是個三進(jìn)的宅子。廂房十幾間,道士道童七八個,放在中原這絕對是一個小道觀。

院落用料也很簡單,內(nèi)裡不少門窗都是原木,而未刷著漆。

可這並不意外著道人們的小日子就過的清苦。

事實上,他們非但不清苦,小日子活的比九原城的駐軍們都要滋潤。

每到初一十五,每到三清聖誕、祖師聖誕這些節(jié)日,都有大把的善男信女捧著各種的香火錢送過來。

那當(dāng)中價值高昂的如成羣的牛羊或草原上的駿馬,低廉者若毛氈與羊皮。

但不管價高價低,一切在乘以某個相當(dāng)巨大的積數(shù)之後,那都會是一個巨大的數(shù)字!

不要說是七八個道士道童,觀主就是把手下的“兵”擴(kuò)大十倍,那也是能輕鬆承受的。

誰叫九原城是個貿(mào)易地呢?

他們的香火不旺盛都沒道理。

那些前來上香拜神的草原之民,很多還是部落的貴人,常常絡(luò)繹不絕而來不說,不少人可是真虔誠。

原因就這道觀的觀主,乃是一個裝神弄鬼的好手。

在初來乍到時,搶在競爭對手的前面——大光頭,表演了一招“香燭自燃”的好戲,一下子就蒙來了不少草原信徒,就連九原城內(nèi)的軍民都有不少人把之敬畏。

但事實呢?這不過是佛道兩家糊弄人的江湖把戲罷了。

什麼香燭自燃,什麼白紙血印,還有手下油鍋、神仙賜福等等,那只是個套路。

可就是這些裝神弄鬼的鬼把戲,卻在佛道傳法弘法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也給了趙構(gòu)一意外之喜!

這要是能在信仰上對草原之民予以同化,那就太美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員培訓(xùn)班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quán),留著過年啊?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聰明人啊(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八十六章 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的騷第四百零五章 盡人事聽天命爾!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第一百六十七章 走嘍,走嘍,真的走嘍……(求訂閱,9/10)第三百零五章 妙計要成空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xù))第八十六章 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的騷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十七章 國之棟樑!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薦)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斬立決第一百九十二章 漢奸國賊吳三桂(求訂閱)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西鹽商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實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薦)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一百六十五章 現(xiàn)在死一個,日後死一家(求訂閱,7/10)第五百六十一章 斷後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夠無恥,夠光棍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三百六十四章 炮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從鄭芝龍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頭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選擇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chǎn)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xiāng)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爾袞的得意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業(yè),光宗耀祖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九十章 無恥第六十一章 大寫的“服”(求收藏)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來了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十章 好法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八十八章 夠無恥,夠光棍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fēng)範(fàn)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譁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十七章 國之棟樑!第一百七十三章臣願效犬馬之勞(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鄭芝龍,活捉朱皇帝!(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明公主做兒媳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第三百一十九章 癡心妄想第一百四十四章 等不到來年了……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fēng)雨前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險了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fù)中原一場空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談節(jié)義,兩姓事君王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五百四十一章 高昌兵和塞北遊騎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四百八十六章 娛樂大衆(zhòng)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難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齊國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
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員培訓(xùn)班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quán),留著過年啊?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聰明人啊(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八十六章 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的騷第四百零五章 盡人事聽天命爾!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第一百六十七章 走嘍,走嘍,真的走嘍……(求訂閱,9/10)第三百零五章 妙計要成空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xù))第八十六章 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的騷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十七章 國之棟樑!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來人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薦)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斬立決第一百九十二章 漢奸國賊吳三桂(求訂閱)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西鹽商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實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薦)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一百六十五章 現(xiàn)在死一個,日後死一家(求訂閱,7/10)第五百六十一章 斷後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八十八章 夠無恥,夠光棍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三百六十四章 炮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從鄭芝龍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頭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選擇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chǎn)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xiāng)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爾袞的得意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業(yè),光宗耀祖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九十章 無恥第六十一章 大寫的“服”(求收藏)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來了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十章 好法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八十八章 夠無恥,夠光棍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fēng)範(fàn)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譁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十七章 國之棟樑!第一百七十三章臣願效犬馬之勞(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鄭芝龍,活捉朱皇帝!(求訂閱)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明公主做兒媳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第三百一十九章 癡心妄想第一百四十四章 等不到來年了……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fēng)雨前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險了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fù)中原一場空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談節(jié)義,兩姓事君王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五百四十一章 高昌兵和塞北遊騎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四百八十六章 娛樂大衆(zhòng)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難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齊國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句容市| 伊吾县| 延川县| 黄山市| 孝感市| 济源市| 大石桥市| 永善县| 达拉特旗| 萍乡市| 仲巴县| 虎林市| 延津县| 福贡县| 邓州市| 英德市| 绩溪县| 济源市| 安福县| 独山县| 木里| 丰顺县| 中阳县| 岱山县| 育儿| 仁寿县| 宜君县| 萨嘎县| 临城县| 松溪县| 灌云县| 玉屏| 顺平县| 仪征市| 永胜县| 米林县| 油尖旺区| 恩施市| 清新县|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