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七章 走嘍,走嘍,真的走嘍……(求訂閱,9/10)

“老爺,事情不妙。吳家人被皇帝使人看的牢牢地!”長隨長話短說,讓張縉彥心情立時大壞。

他可不想跟著崇禎帝去江南,別看他是被崇禎皇帝一手提拔來的。當初,兵部尚書馮元飆去職,推薦李邦華、史可法代替自己,然崇禎不聽,擢升張縉彥爲兵部尚書。

但人心散了,就是人心散了。

大明丟了北都之後,撐死了就一個南北朝,張縉彥他可是中原人,老家已經被李自成拿下,如何能跟著崇禎帝南下?

況乎他與李自成也不是沒打過交道,當初張縉彥在延安府清間縣做縣令時,李自成纔剛下海跟著高迎祥創業,彼地已爲民軍之根據地,張縉彥爲保全自己,向農民軍宣揚封建的“忠義”之道,使2000餘名農民軍受騙歸田。

雖然從後事角度看,那確確實實是‘受騙歸田’,但張縉彥無疑也給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月中,李自成席捲晉西,逼近京師,張縉彥拒絕採納急招士卒固守、號召天下勤王入援的正確建議,並且還隱匿一部分軍情不報。就是因爲他與李自成已然在暗中有了聯繫。

但張縉彥也清楚,自己雖然爲兵部尚書,但手下無一兵一卒,孤身一人投效李自成,怕是連錦上添花都要不如,他要聯絡一批人來搖旗吶喊,把聲勢做大了,才能顯出他的能耐。同樣的也能招攬一批黨羽。但在那一干暗中聯繫的人物裡,張縉彥最是看重的便是吳家了。

因爲吳三桂手握重兵,更地處要害位置。吳家份量對於李自成言,相比較自己都要重出許多。

同時也因爲吳三桂的大軍歷年來都是明廷集天下之力供養出來的,沒有了朝廷的錢糧支持,吳三桂根本無力養軍。

他只能在隨崇禎帝南下和投降之間做選擇。

可吳三桂手下的軍兵都是遼人,一個個在關外有家有口,有田有宅,豈能都拋家舍業的追隨崇禎帝?

就是吳三桂要忠心追隨,他手下人也不會同去的。數萬關寧軍一夕之間就可能分崩離析。

如此情況,只要是個聰明人,那就該知道作何選擇!

張縉彥一點也不覺得吳三桂是個笨蛋。他只是吳襄的二兒子,能撅掉老大吳三輔成爲吳家的主事人,吳三桂豈會是笨蛋?

到了眼下歲月,誰還不知道有兵就有權的道理?

數萬關寧軍就是吳家權利的源泉,就是吳三桂的前途資本,他是絕不會放手的。那般一來,吳三桂就也只能束手就降。

張縉彥的算盤就是暗中聯繫上吳家人,約定了時間後好中途開溜。可現在看……,真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啊。該死的鄭芝龍!

張縉彥內心中痛罵道。“那陳家的人呢?”陳演家。

“老爺,那也是一樣。”

“陛下駕到,羣臣相迎……”

嘹亮的叫喊聲傳進了張縉彥的耳中,後者立刻收拾了臉上的愁容,迅速回到了班列裡。

鄭芝龍這時候使人在城內大大小小的衙門處裝點東西,比如說戶部的戶籍、魚鱗冊存檔,兵部、工部的地理地圖和大大小小的秘策,以及二者下屬的匠人,一些手藝精湛的大匠,通通都被鄭芝龍收編來。

包括刑部的諸多存檔,鄭芝龍也收拾了一些來。

反倒是吏部、禮部被他無視了。

欽天監也被一掃而空,上至湯若望、李天經,下到八九品芝麻小官,都被他一網打盡。

“奴婢見過安南伯。王爺爺使小的告訴伯爺一聲,聖駕已經出城了。”

欽天監裡,鄭芝龍正在翻看一本名爲《坤輿格致》的礦產類書籍,這是一部分卷十二冊,涉及到礦業和相關冶金工序的每一個階段的書籍。其內容包括礦山管理、開採原理、勘探技術、採礦技術、採礦工具和設備、檢驗礦石物方法,礦石熔鍊法,貴金屬與非金屬分離法等等。

據湯若望講,這是他與李天經主持編撰的一本書,選歐洲德意志礦冶學家,阿格里科拉於西曆1550年撰寫的論述16世紀歐洲開採、冶金技術的鉅著《礦冶全書》爲底本。由歷局楊之華、胡宏憲等進行翻譯。

書成之後受到了崇禎帝的嘉賞,御批:“發下‘坤輿格致’全書,著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採取”。但因朝政已經混亂,該書至今尚未及刊行。

於此一般結局的還有去歲才編成的《火攻挈要》。這是由湯若望口述,焦勖筆錄整理的一部書。是一部關於歐洲火炮的製造方法與火攻策略的彙集。全書約4萬字,分上、中、下三卷,附有插圖40幅。上卷敘述製造火器的方法,包括造銃、造炮、造彈、造銃車、狼機、鳥槍、火箭、噴筒、火藥、地雷。並連帶介紹量尺的規格和比例,起重、運重、引重之機器,配料、選料、化銅的方法。中卷爲製造、貯藏火藥須知,試放新銃,裝置各銃,運銃上臺,上山下山及火攻的基本原理。下卷則爲西銃之攻法,鑄銃應防止的問題,守城、海戰以及炮戰有關事項。可以說是明末有關西洋火器的一本最具權威的著作,火炮製造涉及化學、數學、採礦、冶金等各方面,是多種科學技術的結晶。

湯若望本身也爲明廷鑄造了20尊大炮,崇禎帝“嘉其堅利,詔再鑄五百位”。

從這點上就可知道鄭芝龍爲什麼非要把湯若望帶走了,這人要留在京城,待到韃子入關後,必然會對滿清的火炮製造大有增益。

雖然這事兒你根本攔不住,京城內諸多的工匠,會鑄造大炮的多了。而傳教士更不止眼下的這一些,歐洲人能在澳門落腳,他們多的機會去燕京,只要滿清能滿足他們的一些條件。槍炮鑄造根本不是事兒。但能延遲一段時間也總是好的。

同樣呢,這也能看出崇禎皇帝的不靠譜。張口就是五百尊大炮,他知道湯若望現在用的泥模鑄炮法,鑄造五百尊大炮需要花費多久時間,多少人力物力,多少銀子嗎?

張口就是五百,真二百五的二百五了。

“你去回稟王督公,務必要行抵通州後方可休息。”通州知州周文貴在鄭芝龍來京師的時候就得過他的吩咐,籌集境內的大小船隻,以供不時之需。

鄭芝龍對著小太監一擺手。

說真的,在穿越之前,不管是看電視機還是小說上,一提起太監的嗓音那就都離不開尖厲和公鴨腔。但現在他進了一趟燕京城,真正的見到了崇禎皇帝,真正的看到了太監,鄭芝龍才知道那都是扯淡的。

因爲身體構造的原因,有的太監嗓音尖厲和公鴨腔,這是少不了的。可是御前斥候的太監,卻一個個都有一副好嗓子。

就像剛纔的小太監,吐字清晰,嗓音清脆,還都一口正宗的官話。

“大帥……”陳鼎的目光看向了翰林院方向,那裡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悠久、收藏也最豐富的國家圖書館,裡頭肯定還有好多的“寶貝”。

鄭芝龍拍了下他肩頭。“再等幾年吧,咱們又不是不回來了。皇帝已經起駕,咱們也該走了。”

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三百一十八章 豪格要雪恥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五十三章 反轉大戲(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後事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禎帝的奮起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剋星,大清勁敵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一百零九章 說客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麗的歸二代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麗的歸二代番外1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二百七十三章 韃子要跑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水藍星牌蛋糕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兒輩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清,民心可用也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蘭人在行動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動兵了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三百六十章 大戰來臨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驚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五百六十章 希望第六十七章 討滿檄文第三十三章 趁虛再入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三十三章 趁虛再入第二百八十二章 追繳欠稅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後事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員培訓班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八十章 對壘(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九章 “鄭家天下”必須死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三桂吃虧吃大發了(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三章 熱刀子插進豬油裡,輕鬆的很!第九十四章 漢奸(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費(求訂閱,3/10)第四百七十六章 給兒孫留個念想,給自家留個體面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番外2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強兩弱第三十七章 巴牙喇兵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三桂吃虧吃大發了(求訂閱)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關第三百零三章 我鄭森絕不做左夢庚第二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萊敵我(求訂閱)第二百零六章 鄭芝龍的生化攻擊第二百一十六章 房地產很刺激吧(求訂閱)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八章 罪該萬死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義無雙第一百七十六章 當官的在“迴流”第五百六十一章 斷後第三百四十七章 國難之際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
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三百一十八章 豪格要雪恥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五十三章 反轉大戲(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後事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禎帝的奮起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剋星,大清勁敵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一百零九章 說客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麗的歸二代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麗的歸二代番外1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二百七十三章 韃子要跑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水藍星牌蛋糕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兒輩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清,民心可用也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蘭人在行動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動兵了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三百六十章 大戰來臨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驚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五百六十章 希望第六十七章 討滿檄文第三十三章 趁虛再入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三十三章 趁虛再入第二百八十二章 追繳欠稅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後事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員培訓班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八十章 對壘(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九章 “鄭家天下”必須死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三桂吃虧吃大發了(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三章 熱刀子插進豬油裡,輕鬆的很!第九十四章 漢奸(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費(求訂閱,3/10)第四百七十六章 給兒孫留個念想,給自家留個體面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番外2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強兩弱第三十七章 巴牙喇兵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三桂吃虧吃大發了(求訂閱)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關第三百零三章 我鄭森絕不做左夢庚第二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萊敵我(求訂閱)第二百零六章 鄭芝龍的生化攻擊第二百一十六章 房地產很刺激吧(求訂閱)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八章 罪該萬死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義無雙第一百七十六章 當官的在“迴流”第五百六十一章 斷後第三百四十七章 國難之際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府谷县| 扶绥县| 泸定县| 阜宁县| 上饶县| 安宁市| 田东县| 百色市| 梁平县| 合川市| 深圳市| 青岛市| 藁城市| 卓尼县| 筠连县| 盐池县| 昔阳县| 阿拉善右旗| 阳新县| 桓台县| 浦江县| 定日县| 五寨县| 宜君县| 常熟市| 高青县| 台北市| 嘉祥县| 陇南市| 宁陵县| 虎林市| 济宁市| 渝北区| 塘沽区| 南开区| 黄骅市| 大田县| 栾川县| 綦江县| 昆明市|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