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章 北上

郭靖目中一亮,道:“周兄弟知曉?倒要請教。”周志重笑道:“郭大俠久居蒙古,難道未曾聽說‘忽裡勒臺’麼?”郭靖恍然大悟,笑道:“這個在下倒是疏忽了,原來蒙古在推舉大汗。”

蒙古在忽必烈前,諸任大汗皆由忽裡勒臺選出。忽裡勒臺爲蒙古的貴族議事會,成吉思汗頒下法令,大汗必須由忽裡勒臺選舉產生,未經選舉以武力奪汗者一等罪,未參與忽裡勒臺選舉的貴族等同投反對票。周志重後世時曾在一本小說中見到,因其爲古代少有的民主舉措,是以印象甚深。郭靖在蒙古曾於斡難河邊參與盛會,見過鐵木真被推舉爲“成吉思汗”,蒙古由此日益強大,此時周志重一提,立時想起。

忽裡勒臺地位尊崇,若非天大之事,亦難舉行,如今蒙古內耗連連,多年未有大汗掌控天下,此時四方雲集和林,定是召開忽裡勒臺推舉大汗。周志重心知那拔都與蒙哥兄弟相交莫逆,正是他將蒙哥推上了大汗的寶座。只是此番會獵卻志不在南宋,郭靖等人原先的擔憂卻是不必。

大難得脫,衆人皆是鬆了一口氣,郭靖也神色稍緩,周志重側目望去,他那兩鬢之間竟是白了一片,心下不由暗歎。郭靖年約四十餘,正當壯年,內功精湛,本應一絲白髮俱無,看來定是長期憂心操勞所致。接下來衆人話題轉向了城防、練兵等,周志重對此卻是一竅不通。遂微笑辭席而出。

郭府的後花園不大,卻是透著精緻,假山流水,點綴著幾株桃樹,看來是郭夫人地手筆,令人觀之心情頗是舒暢,周志重心下讚歎。倒是頗有些嚮往那從未去過的桃花島。周志重長吸一口氣,張臂伸了個懶腰。徐徐轉過身來,卻與一人正面對相覷。周志重一口氣舒到一半,卻是忽然走叉了,直是咳嗽。那人黛眉明目,正是許久不見的郭芙。

數年不遇,看她的裝扮,應是已經成婚。只是面色略略有些蒼白,眉宇間似乎透著一絲淡淡的憂愁。周志重心下微微訝異:“莫非郭芙的姻緣不如意麼?若她還是如以前那般刁蠻,只怕這也是可預期的事罷。”

只是周志重適才受窘地樣子卻是奇特,郭芙卻是“噗哧”一聲笑了出來,二人間那絲無形的隔閡似乎霎時消失了。郭芙笑道:“周大哥,這幾年你到哪裡去了?我,我爹多次派人尋你,都沒尋到。”周志重道:“我在南方做了幾年地漁夫。”

郭芙道:“捕魚啊。我在桃花島上也玩過的,好玩的緊,我還捉過一頭鯊魚呢。你,你和程姐姐過得還好罷。”周志重笑道:“英妹補網,我在村中教書,間或下海捕魚。如今我們可是比那普通的漁人夫婦不遑多讓呢。對了,你沒看到我家蘭芷,待日後我讓英妹抱來給你瞧瞧。哦,對了,你與敦儒成婚了麼?”言辭之中透出濃濃的溫馨,郭芙竟是微微有些失神,周志重喚了幾聲方自回過神來。

郭府的書房卻又是另一個光景,書架上密密麻麻排列的竟是兵書、地圖等與打仗有關地書籍。郭靖的勤奮是衆所周知的,他的書房決不像那般附庸風雅的人佈置,書架上的書定然冊冊讀過。其量之大也令周志重暗自佩服。只是卻不知郭靖邀他在此商議的什麼事情。

“什麼?你要親自去蒙古?”周志重訝道:“那怎行,郭大俠你是襄陽之膽。怎可親身犯險?”原來四年前郭芙被擒,黃蓉兵分數路四下找尋,後其餘數路人馬皆回到襄陽,唯有往北方蒙古的耶律齊與完顏萍卻從此失了蹤影。郭靖曾數度派遣探子入蒙打聽消息,卻始終石沉大海,無所收穫。耶律二人本爲客卿地位,並非郭靖部下,倒是沒有約束,郭靖以爲二人已經回故鄉定居,是以也不再在意。

豈知數日前郭靖遣往蒙古打聽忽裡勒臺詳情地探子卻是帶來了一個消息,耶律二人被蒙古金帳侍衛拿住,關押在蒙古的都城和林。郭靖大爲震驚,要知耶律齊的父母皆死在蒙古皇室的手中,完顏萍又是當年大金國皇室之後,二人都是蒙古欽犯,此番被擒,性命堪憂。郭靖向來是“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此番二人歸根結底乃是爲了救自己的女兒而落入虎穴,自己怎可坐視,是以心中便動了潛入蒙古的心思,要知一是他自己熟悉蒙古,二也是存了親自去探聽那忽裡勒臺會議地念頭。

“郭大俠你萬萬去不得,蒙古早已不比當年,這些年你的故交好友老的老,死的死,如今的蒙古人可不會再視你爲金刀駙馬,人人慾啖你之肉,你可不能前去送死。”周志重心知蒙古人彪悍,幾乎人人可上馬博殺,郭靖若是讓人認出身份,在那千軍萬馬的圍剿下再高的武功也未必能脫身,他的生死安危直接影響到襄陽,決不可冒險。

郭靖嘆道:“我也知此行兇險,只是耶律二人卻不可不救,如今襄陽無大的戰事,我熟悉蒙古地形,正可走上一遭,也可順便探聽虛實。不過雖刀兵不起,卻要提防蒙古武士暗襲,襄陽必須得高手坐鎮,故我想請周兄弟你代我,統兵上自有蓉兒協助,應無大礙。”

“不可”,周志重堅拒道:“郭大俠,你是襄陽之魂,我萬萬代替不得,你和郭夫人協力守城自是穩妥,若是換了在下,只怕……何況那蒙古我倒是可以代替你走上一遭。”郭靖黯然,他心中也知黃蓉戮力抗蒙自然是跟隨他這個丈夫,若是自己不在,敵人大舉來犯,只怕黃蓉爲了保命見他。未必肯全力守城。“此行太過兇險,周兄弟你尚有嬌妻愛兒,怎可前去?”

周志重笑道:“郭大俠過慮了,周某並不是前去送死,一則在下並未在戰場上露過幾次面,較之郭大俠尚要面生得多;二則我全真在北方頗有勢力,蒙古人尚給幾分面子。我若以全真弟子身份前去,卻是比你安全;三則耶律兄乃是我全真弟子。輩份還在我之上,救他我責無旁貸,再則在下說句狂妄之言,如今我的武功比之郭大俠雖不及亦不遠矣,若是身份敗露也不見得便無逃脫之算。郭大俠你儘可放心,周志重此去定不辱使命。”

北方全真這幾年在李志常統領下聲勢逐漸壯大,隱隱然爲第一大教。自當年武當山上週志重臨行一席話語後,李志常似乎有感,這數年來並未再遣人與南全真挑釁,散處各地原全真弟子與之倒是平安無事,間或有些往來。李志常大興道教,於安撫中原百姓頗有大功,是以蒙古皇室對之頗爲信任,捎帶著全真道人地位也頗高。與尋常漢人大不相同。周志重此言倒也不無道理,他前去蒙古倒是比郭靖安全得多。郭靖言拙,周志重三言兩語間竟令他不能反駁,不得已應承了下來。此行人多反倒累贅,是以周志重一人上路。

二人議定出門,如今離中秋尚有半載多。時間有限,周志重不再耽擱,請郭靖派遣丐幫弟子傳信給武當程英言明情形後,便即出發。他此來匆匆,黃蓉、武氏兄弟等人俱在巡城,周志重不及照面便已離去。

周志重自告奮勇北上蒙古,除爲救人外,卻也存了見識那忽裡勒臺地心思。身爲現代人,對那古代“民主選舉”頗是好奇,想去瞧瞧熱鬧。至於危險。周志重藝高人膽大,倒是不在乎。

再往北去便踏入了蒙古疆域。爲方便行路,周志重脫去長衫,換了一襲青色道袍。周志重原本便已深得道家精髓,如此改裝,手持拂塵,儼然便是個得道全真。其時蒙古全真大興,天下道人十之**都是全真弟子,百姓受之庇佑甚多,是以無論蒙漢,俱是對之頗爲尊敬。周志重原本就是全真弟子,自是毫無破綻,一路北行,無論住宿掛單,竟是出奇地順利,絲毫無人懷疑。

不一日間來到潼關,天下黃河九百九十九道彎,奔流至此,陡然折彎,那就是以千古雄關而名揚天下的潼關。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端,秦晉豫三省金三角,是陝西地東大門,有“雞鳴一聲聽三省”之說。看著這“中原第一關”,復望遠處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周志重縱然道心穩固,也不禁心潮涌動,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些年周志重遊歷天下,每每爲祖國的大好河山所引,暗歎造物神奇。

悠揚的行船號子傳來,渡船靠岸,戰亂年代,北去人不多,大多都是南下逃難之人,是以往南開船載滿即行,而往北卻要等上半日方可行船。清苦地生活在艄公面上劃下道道皺紋,周志重與之閒聊方知他原來還不到四十歲。艄公嘆道:“日子難過,這幾年大戰未發,倒還好些,要不然我早入你們全真出家當道士了。”周志重笑著安慰了幾句,道:“船家,那對岸是什麼地方?”艄公道:“風陵渡。”

周志重心中一動,風陵渡,那百花谷好似離此不遠,卻不知老頑童是否已經在那裡定居。當下向艄公打聽,那艄公卻是從未聽說過“百花谷”這個名字,周志重無論如何形容,他只是不知。半個時辰後,船上陸續集了幾個客人,艄公起錨而行。

周志重兀自思索自己是否記錯了地方時,船已到了北岸。正欲上岸,艄公忽道:“客人說的是個荒谷罷,距此往北百餘里,有處荒谷,谷中氣候暖和,百花盛開,倒是個好去處,只是那裡渺無人煙,蛇蟲甚多。前年我侄子曾北上草原行商,結果遇上盜賊,將貨物搶了個精光,回返時誤入其處,便被一條蛇咬了一口,險些喪命,所以我才記得那裡。幸虧你問地我,換了別人還真的不知道。那裡原來叫做百花谷,這個名字倒是貼切。”

周志重恍然大悟,那百花谷之名原書上乃是老頑童自取,尋常百姓那裡知曉,當下謝過艄公,詳細問明瞭路徑後,告辭離去。

時當初春,黃河方自解凍,天氣仍是寒冷,愈往北行人愈是稀少,那百花谷離此在一百二十里外,頗爲遙遠,周志重顧不得驚世駭俗,足下運力,已是使出道家“縮地成寸”的功夫,大步前行,每一步邁出都在一丈開外,看似從容,卻是快捷。但聞耳邊呼呼風聲,兩邊樹木不住後退,罡風割面,寒冽如刀。周志重先天功運行,全身真氣衝關欲出,熱氣蒸騰,卻是不懼寒冷。

午膳用過乾糧,周志重匆匆繼續北行,足下不住加力,不到未時三刻,已是奔行百餘里,依著艄公指點的路徑,轉過兩個山坳,眼前一亮,但覺奼紫千紅,百花盛開,春意盎然,與路上的積雪寒冷,儼然是兩個世界。周志重嘆道:“果不負百花之名。”

周志重緩步而行,走進山谷,又轉了幾個彎,迎面兩邊山壁夾峙三株大松樹沖天而起,擋在山壁之間,成爲兩道天然的門戶。耳聽得嗡嗡之聲不絕,無數玉蜂在松樹間穿進穿出。周志重心下大樂,這世間能養此玉蜂的,除了小龍女夫婦,只怕唯有這老頑童了,看來他在。

當下提氣朗聲道:“老頑童,故人來訪,怎不接見?”語聲之中夾帶內勁,遠遠傳將出去,羣山迴響。他其實應該叫周伯通師叔祖,只是周志重素知老頑童胡鬧貪玩,愈是和他不講規矩,他愈是喜歡。

只是等待甚久,卻無人應承。周志重暗自奇怪,看到了玉蜂,老頑童應該在附近,怎地見不到人影?

ps:抱歉,這兩日進度太慢,我儘量加快速度

第12章 救人第14章 俠侶第12章 令牌第4章 夜探第2章 希望第9章 白食第10章 再會第17章 落崖第9章 踏波第1章 深仇第15章 天師第17章 綠萼第6章 激鬥第6章 重劍第30章 巔峰第6章 摩尼第15章 驚變第29章 論劍第18章 神鵰第6章 先天第11章 襄陽鏖兵第7章 清白第3章 杜範第5章 大義第18章 神鵰第8章 足道第20章 南帝第3章 行功第11章 約鬥第2章 空明第11章 勒馬第10章 天罡北斗第1章 入世第4章 爭鬥第12章 夜亂第12章 神童第3章 同行第18章 轉輪第24章 陰差第1章 蠻女第12章 救人第22章 夜鬥第21章 乾陽第11章 約鬥第25章 君寶第1章 蠻女第17章 庭芝第10章 化解第3章 同行第2章 空明第23章 恩怨第6章 溫馨第10章 化解第11章 意外第13章 攻城第6章 激鬥第5章 大義第1章 深仇第8章 敗敵第3章 大典第12章 救人第1章 並派第19章 試毒第1章 風陵第12章 令牌第14章 俠侶第4章 爭鬥第1章 奪嬰第3章 杜範第5章 平靜第3章 太極第3章 鐵匠第4章 紫霄第9章 ——第十一章第5章 再遇第20章 和林第13章 脫困第11章 爭風第11章 爭風第6章 先天第6章 先天第24章 衝突第6章 重劍第7章 清白第14章 焚滅第1章 蠻女第10章 化解第17章 返途第2章 程英第5章 平靜第5章 驚豔第3章 臨終第8章 足道第8章 黃雀第24章 衝突第3章 同行第6章 摩尼第10章 天罡北斗第8章 整裝第22章 逼毒
第12章 救人第14章 俠侶第12章 令牌第4章 夜探第2章 希望第9章 白食第10章 再會第17章 落崖第9章 踏波第1章 深仇第15章 天師第17章 綠萼第6章 激鬥第6章 重劍第30章 巔峰第6章 摩尼第15章 驚變第29章 論劍第18章 神鵰第6章 先天第11章 襄陽鏖兵第7章 清白第3章 杜範第5章 大義第18章 神鵰第8章 足道第20章 南帝第3章 行功第11章 約鬥第2章 空明第11章 勒馬第10章 天罡北斗第1章 入世第4章 爭鬥第12章 夜亂第12章 神童第3章 同行第18章 轉輪第24章 陰差第1章 蠻女第12章 救人第22章 夜鬥第21章 乾陽第11章 約鬥第25章 君寶第1章 蠻女第17章 庭芝第10章 化解第3章 同行第2章 空明第23章 恩怨第6章 溫馨第10章 化解第11章 意外第13章 攻城第6章 激鬥第5章 大義第1章 深仇第8章 敗敵第3章 大典第12章 救人第1章 並派第19章 試毒第1章 風陵第12章 令牌第14章 俠侶第4章 爭鬥第1章 奪嬰第3章 杜範第5章 平靜第3章 太極第3章 鐵匠第4章 紫霄第9章 ——第十一章第5章 再遇第20章 和林第13章 脫困第11章 爭風第11章 爭風第6章 先天第6章 先天第24章 衝突第6章 重劍第7章 清白第14章 焚滅第1章 蠻女第10章 化解第17章 返途第2章 程英第5章 平靜第5章 驚豔第3章 臨終第8章 足道第8章 黃雀第24章 衝突第3章 同行第6章 摩尼第10章 天罡北斗第8章 整裝第22章 逼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高县| 三门峡市| 威信县| 搜索| 布尔津县| 庆安县| 视频| 保山市| 九龙县| 德兴市| 垦利县| 滦南县| 东源县| 盐山县| 仁怀市| 乌兰浩特市| 咸丰县| 河西区| 肥城市| 定西市| 新干县| 平塘县| 托克逊县| 桂东县| 乐都县| 明水县| 丰城市| 乐陵市| 堆龙德庆县| 嵊泗县| 贵定县| 察雅县| 山阴县| 宝清县| 新建县| 荆州市| 东明县| 禹州市| 昌邑市| 博兴县| 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