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章 太極

八思巴大袖輕輕一拂,無色但覺身子一鬆,所閉數穴齊齊解開,八思巴已經笑道:“無色禪師切莫掛懷,小僧出手沒了輕重,實在歉疚。”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無色臊得面色通紅,險些將地上挖個洞鑽進去,低低唸了一聲佛號,黯然退回天鳴方丈身後。他這數年來勤修苦練,武功突飛猛進,技冠少林,每日看著門下弟子崇敬的目光,卻也不禁有些飄飄然,滿以爲自己比之當年的五絕也不遑多讓,卻不料今日受此慘敗,一時間心喪若死。

天鳴方丈乃是豁達之人,事已至此,坦然道:“上師神功高妙,兩位囚居少林十載,也算還清孽債,請便罷。”此言一出,無疑是自承技不如人,衆僧心下慘然,少林寺雄居武林數百年,今日卻是顏面喪失殆盡。衆僧悲憤交集,一時間望向八思巴的目光直欲擇人而噬。若是目光可以殺人,只怕八思巴已經死了幾千次了。八思巴卻是神態自若,緩步上前,伸手自袖底取出兩卷帛書,道:“方丈大師,少林名垂千載,前輩名宿層出不窮,小僧只是僥倖,如何敢稱勝。今日小僧無心結怨,動手較技,實是迫於無奈。小僧適才所使諸般少林武功之中,有兩門眼下少林已絕傳,就此奉上,不成敬意。”天鳴方丈望去,那帛書卷首寫得清清楚楚,正是“摩訶指”和“袈裟伏魔功”,這兩門武學自北宋末年便已散失,自是珍貴已極。

這八思巴實是心思縝密。先是以理說之,繼而顯露神功震懾,最後贈送圖譜,正是軟硬兼施,此行目的卻是圓滿達成。那達爾巴卻是面色如常,只是口中低誦佛經。霍都大喜過望,正是“脫開金鎖走蛟龍”。天地一時間變得勃勃生機,轉而望向少林諸僧時。面上卻是一絲戾色一閃而逝:“這羣賊禿,折磨了老子十年,待我回去求師父解開禁制後,看我怎麼報仇。”此時見衆僧低眉閉目,更是得意洋洋,大笑上前,要立於八思巴身後。

驀地人影一晃。一個身子阻攔在前。霍都喝道:“閃開!”右手向前推出,卻是推了個空。但覺腕上一緊,整個人騰空而起,“撲通”一聲栽倒在地。霍都雖奇經八脈只通一脈,武功並未完全恢復,然卻也保留了一成地功力,等閒人要想摔他一跤自然極難。然霍都躍起正要開口大罵時卻是張口結舌,原來摔他一跤的正是那張君寶。

張君寶凜然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惡人屠刀尚未放下,如何便可縱之?”這話落地有聲,少林諸僧自適才得秘笈的驚喜中回醒過來,皆是有些汗顏。

八思巴笑道:“小兄弟好有膽識,卻不知師尊何人?”一語未落。霍都已是怒吼著自後襲向張君寶,左掌鎖拿左肩,右手握拳,中指略略凸出,指節正擊張君寶“大椎”穴。這“大椎穴”正處頸椎與脊椎交界處,霍都這一擊端得狠毒。張君寶夷然不懼,頭也不回,右手兜轉向後,五指綻開若蓮花狀,正等在大椎穴上。霍都左手劈肩乃是虛。右拳正是主力。但覺右拳一緊,被張君寶五指拿住。二人出手迅速。若電光火石,張君寶後發先至,霍都這一拳便似送上門去,拳頭一麻,拳面五處穴道受制,手臂虛軟無力,但聽悶哼聲中傳來張君寶朗朗答聲:“家師全真周志重。”霍都再度與地面親密接觸。

八思巴暗自心驚,這少年只區區十來歲,便是自五六歲開始習武,如今也不過七八年的功夫,然看其適才兩次出手,淵嵉嶽峙,出手舒緩自如,將後發制人、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道家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只能是天賦異秉。此子來日前途無可限量,定成一大勁敵。八思巴微笑道:“原來是那天下第一的周大俠高徒,果然不同凡響。小僧此行下一站正是要前往武當拜見,那時當再與小友切磋論道。”言下之意便是這是少林寺,還論不到他張君寶插手。

奈何張君寶雖天縱奇才,然究竟年紀太小,自然聽不出其話中之意,此時兀自道:“師父跟我說過,這霍都乃是個大大的壞人,方不得。”他性子倔強,認準了死理,便決不肯退縮半步。八思巴微微皺眉,言道:“小友,得罪了。”伸手輕推,竟是要將張君寶推開。他原本心胸開闊,自藝成以來,甚少出手傷人,只是他叔父薩班乃是傷在周志重之手,今日面對這倔強少年,一是將對周志重地些許怨氣撒到了他的身上,二卻是無意識下隱隱將他當成了生平大敵。衆人但見八思巴輕輕伸手一推,卻是隱隱有風雷聲,皆是大驚,郭襄更是驚呼出聲。

八思巴這一推叫做“推牛式”,能把一頭大牯牛推出十丈遠去,自然勢大力沉。張君寶年少氣盛,足下蹲足馬步,雙掌一前一後一起托出。二人內力交接,張君寶身子大震,面色鉅變。八思巴雖面上微笑依然,卻也是心中暗自詫異。但覺對方內力雖弱,卻連綿不斷,前力未逝,後力又至,兩股真氣交替衝擊,每次衝擊,都將自己這一推之力消去幾分。八思巴掌勢不停,長驅直入,已是到了張君寶胸前。張君寶長吸一口氣,輕叱一聲,忽地身子後仰,雙掌化作託天之勢,八思巴這一推之力原本已被他一路阻擊消去半數,他這一託運力巧妙,正合四兩撥千斤之理,竟是硬生生將八思巴掌力託向天空。衆僧眼力卓識,見他這招巧妙,采聲大作。張君寶這番出手,已是使盡全身解數,未及鬆一口氣,忽覺壓力大增,八思巴並不抽招換式,而是就勢下壓。

八思巴左臂虛垂。右臂下壓,張君寶雙掌正託在八思巴手腕和肘部,但覺對方腕部“神門”與肘部“曲池”二穴兩股熱力下滲,自雙掌“勞宮”穴注入,進逼心脈。內力奔涌無形,旁人不知,張君寶卻是心頭大震。但覺壓力愈來愈重,雙臂漸漸彎曲。雙腿也是痠麻無比。只是張君寶生性倔強,決不肯屈膝,雙腿始終勉力直立,只壓得全身骨骼“格格”作響。

郭襄卻是大驚,要知十來歲正是少年人長身體地時候,若是此時骨骼落下甚麼傷勢,後果堪輿。只聽得“住手”喝聲。二人齊齊衝上救助,卻是郭襄與無色二人。

八思巴長聲大笑,倏然撤掌,張君寶正全力抵敵,忽地失去抗力,一時收手不及,“砰砰”兩聲,雙掌正擊中八思巴右肩。無色與郭襄卻是一前一後正擊在八思巴胸背。三人心中大訝,各收掌而退,八思巴身上僧袍無風自動,竟是沒事人一般,笑道:“小兄弟不愧爲玄門高徒,果是不凡。”對天鳴方丈行了個禮道:“今日小僧魯莽。多有得罪,來日自當備禮致歉。”轉身道:“我們走罷。”達爾巴攙扶著霍都尾隨而去,張君寶承蒙八思巴手下留情,卻也不便再阻攔。

八思巴行至殿門,倏然止步,回首道:“郭姑娘,你不隨小僧去武當了麼?”郭襄此時知他身份,如何能再隨他前去,搖頭道:“我隨這位小兄弟去。”八思巴笑道:“如此也好,小僧就此告辭。”

八思巴身形甫出殿門。張君寶卻已是頹然坐倒。原來適才他在八思巴內力衝擊下早已疲憊不堪,只是仗著一股氣挺立而已。

幽香撲鼻。一隻手輕輕將他拉了起來,郭襄道:“小兄弟,沒受傷麼?”張君寶適才曾聽得她地驚呼聲,心中頗是感激,答道:“多謝這位姐姐,沒甚麼大礙。”言罷擡頭,看了郭襄一眼,又是低下頭去,卻是比較靦腆。郭襄笑道:“久聞武當周先生的大名,小兄弟爲我引見一二,如何?”張君寶忙道:“姐姐隨我前去便是。”

他二人只顧說話,卻冷落了諸僧。無色頗是尷尬,咳嗽了一聲。張君寶霍然醒覺,忙道:“天鳴大師,弟子奉家師之命,前來送信給無色大師。”天鳴頜首,張君寶伸手自懷中取出一封信交給無色。無色展信一觀,道:“方丈,周兄弟來信邀我參加十月十五的襄陽英雄大會。”天鳴頗是躊躇,少林所處河南駐有蒙古重兵,爲免滅門之禍,一直閉門謝客,不與武林人士來往,是以先前郭靖曾遣人來請也被擋了駕。只是如今武當亦遣人送信,卻叫天鳴爲了難,若是再推辭不去,天下英雄勢必小覷了少林。天鳴思慮片刻,道:“無色,既是郭週二位大俠聯名來請,卻也不可拂了人家好意,你便前去觀摩一二。”言下之意,自然是要無色多聽少做,作壁上觀。無色雖心中不喜,卻仍是無奈應允。他亦知方丈難處,少林家大業大,僅藏經閣中便藏有萬卷經書,無價之寶甚多,決計無法在短時間內搬走,自不能似全真那般合派與蒙古朝廷相抗。

郭襄聽出天鳴話中之意,心中對這幫和尚更添憎厭,伸手一拉張君寶,道:“小兄弟,我們走罷,這羣禿驢討厭得緊。”張君寶信已送到,自無不可,當下向方丈告辭,二人轉身而行。

驀地一人道:“慢著!女施主請留步!”郭襄愕然回首,道:“大師還有什麼事麼?”一老僧忽自人羣之中踏步而出,道:“這位女施主與那八思巴上師是何關係?”郭襄道:“我與他只是半道遇上,素不相識,如何?”那僧人低宣一聲佛號,道:“少林千年寺規,來人不得攜帶兵刃入寺,還請姑娘留下兵器。”郭襄低首一望,自己袖中露出劍柄一截。原來郭襄隨身攜帶有一把短劍,上少林寺時八思巴曾言少林寺規,是以她將之藏於袖中,適才卻不慎掉將出來。

郭襄皺眉道:“這是哪門子規矩?還要強行留下兵刃?大師未免太霸道了罷?”少林今日在八思巴手下一敗塗地,衆僧見郭襄與其同來,早將一腔怒火轉到了她頭上,此時抓住她的痛腳,如何不借題發揮,找回點顏面?那老僧正是心禪堂七老之一,輩分較之天鳴方丈還要高,天鳴雖心中覺得小題大做,卻也不便阻止。

驀地裡眼前人影晃動,一人喝道:“姑娘還是留下兵刃罷。”郭襄但覺右袖一輕,那柄帶鞘短劍竟是爲人一把奪去。這郭襄與郭芙大不相同,此時她若是報出父親的名頭,自然萬事好商量,只是她卻不屑爲之,見短劍脫袖,嘿的一聲,右手五指急拂而出,襲向對手脈門。這招姿勢優雅,無名、尾指翹起,猶如一朵盛開地蘭花,正是桃花島獨門絕學“蘭花拂穴手”。那人收手稍遲,脈門一麻,持劍地手指已是鬆了兩根,接著手中一緊,郭襄已經探手搭上了短劍。

二人各握一端,齊齊用力,“咯”的一聲,劍簧崩斷,劍、鞘應聲而分,那僧人手持短劍,郭襄手裡卻是拿著劍鞘。那僧人嘿地一聲,踏步上前,短劍斜削郭襄右手,劍柄卻撞向郭襄腰側,正是“達摩劍法”中的一招“晨鐘暮鼓”。

郭襄識得厲害,忙撤步,正要以空手入白刃之法奪劍,卻覺身側微風拂動,那張君寶忽地擦身過去,雙掌交叉拍出,左掌正與那僧人相交,右掌正拍在那人右手劍柄上。那僧人正全力向前,卻驀地橫向摔出。好在他乃是達摩堂弟子中的佼佼者,落地後立時拿樁站穩,然被一個半大的孩子如此狼狽的扔出,卻頗令人汗顏。

郭襄道:“短劍已經給了你們,還要怎樣?”無色面上微微一紅,適才那僧人乃是年輕一輩中地佼佼者,卻不料在這小子手中居然落了下風。他自重身份,可不願去與這小子爲難,正自躊躇間,聽方丈天鳴說道:“小施主,你適才施展的是什麼功夫?”

張君寶道:“我使地是家師自創的‘上善若水’功中的第五招‘虛極靜篤’,我嫌那功夫名字繞口,便自作主張改成了‘太極十三勢’。”

第3章 鐵匠第13章 脫困第5章 平靜第17章 返途第15章 頑童第7章 閉關第10章 化解第15章 狂濤第5章 平靜第19章 試毒第4章 夜探第11章 意外第3章 太極第六卷第二章第4章 纏鬥第3章 臨終第14章 俠侶第20章 解毒第10章 天罡北斗第6章 重劍第1章 頭陀第24章 衝突第3章 行功第17章 闖宮第14章 脫困第1章 入世第4章 紫霄第14章 武當第6章 溫馨第23章 恩怨第22章 逼毒第29章 論劍第6章 平靜第2章 回山第7章 席上第1章 頭陀第9章 險境第8章 敗敵第5章 約期第15章 天師第9章 此情追憶第2章 希望第4章 爭鬥第22章 夜鬥第2章 希望第14章 脫困第21章 乾陽第4章 襄陽第5章 劍舞第4章 纏鬥第3章 太極第5章 劍舞第3章 太極第15章 天師第13章 攻城第17章 返途第5章 約期第6章 重劍第6章 溫馨第9章 遺刻第1章 風陵第12章 救人第19章 混亂第16章 赴約第11章 夜行第4章 紫霄第15章 伏魔第17章 闖宮第19章 花香第4章 纏鬥第5章 劍舞第10章 遺藏第12章 上善若水第2章 空明第5章 突變第24章 衝突第12章 夜亂第24章 衝突第6章 平靜第20章 惡鬥第9章 遺刻第26章 佳徒第13章 脫困第10章 再會第8章 夜行第12章 救人第12章 上善若水第7章 閉關第15章 頑童第18章 神鵰第19章 花香第7章 被擒第1章 蠻女第3章 行功第6章 先天第19章 晉級第7章 清白第9章 遺刻
第3章 鐵匠第13章 脫困第5章 平靜第17章 返途第15章 頑童第7章 閉關第10章 化解第15章 狂濤第5章 平靜第19章 試毒第4章 夜探第11章 意外第3章 太極第六卷第二章第4章 纏鬥第3章 臨終第14章 俠侶第20章 解毒第10章 天罡北斗第6章 重劍第1章 頭陀第24章 衝突第3章 行功第17章 闖宮第14章 脫困第1章 入世第4章 紫霄第14章 武當第6章 溫馨第23章 恩怨第22章 逼毒第29章 論劍第6章 平靜第2章 回山第7章 席上第1章 頭陀第9章 險境第8章 敗敵第5章 約期第15章 天師第9章 此情追憶第2章 希望第4章 爭鬥第22章 夜鬥第2章 希望第14章 脫困第21章 乾陽第4章 襄陽第5章 劍舞第4章 纏鬥第3章 太極第5章 劍舞第3章 太極第15章 天師第13章 攻城第17章 返途第5章 約期第6章 重劍第6章 溫馨第9章 遺刻第1章 風陵第12章 救人第19章 混亂第16章 赴約第11章 夜行第4章 紫霄第15章 伏魔第17章 闖宮第19章 花香第4章 纏鬥第5章 劍舞第10章 遺藏第12章 上善若水第2章 空明第5章 突變第24章 衝突第12章 夜亂第24章 衝突第6章 平靜第20章 惡鬥第9章 遺刻第26章 佳徒第13章 脫困第10章 再會第8章 夜行第12章 救人第12章 上善若水第7章 閉關第15章 頑童第18章 神鵰第19章 花香第7章 被擒第1章 蠻女第3章 行功第6章 先天第19章 晉級第7章 清白第9章 遺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习水县| 迁西县| 福贡县| 铅山县| 泾阳县| 克什克腾旗| 中阳县| 古田县| 眉山市| 萨迦县| 洱源县| 台南县| 西吉县| 永济市| 龙井市| 怀集县| 措美县| 河曲县| 高青县| 砀山县| 通化县| 繁峙县| 新和县| 乐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启东市| 德江县| 西畴县| 泰和县| 宜君县| 兴隆县| 长阳| 玉田县| 灵台县| 侯马市| 建昌县| 沁源县| 寿宁县| 溆浦县|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