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1)

小溪,每夜的騷擾依舊進行著,每日的攻守依舊進行著。

賊兵糧草供應的恢復也帶來了攻城節奏的恢復。但是像那一日那樣的“蟻附”式攻城再也沒有發動過,原因只是因爲我軍對寨牆加裝了尖樁。

賊兵的軍勢在增強,我軍的軍勢也在增強。但賊軍兵力的增多是以千計,我軍兵力的增多卻是以十計。

“依舊”的日子裡卻傳來了“不依舊“的消息——孫恩把句章城完全毀掉了。

當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之後,小溪軍民沉浸在了一片悲憤之中。震驚,是因爲孫恩的行徑匪夷所思;悲憤,既是因爲孫恩的殘暴,也是因爲我棄守句章的舉動。

縣府的大堂上,幾位鄉紳坐在那裡號啕大哭。何無忌與虞丘進在旁忙著寬慰。

“劉將軍,這孫恩也未免太過殘暴。”一個年近七十的鄉紳噙著淚,用顫抖的手拉著我說,“想這句章城乃是當年越王勾踐所建,至今有千年之久。卻不料而今毀於一旦。”

另幾個鄉紳聞聽此言,哭得更厲害了。

原來,這句章城雖毫不起眼,竟然是越王勾踐親自下令建造的。

當年勾踐臥薪嚐膽,擊敗了稱霸中原的吳王夫差之後,當了霸主。當勾踐東巡時,發現靠近海邊的地帶地廣人稀,於是決定在此興建一座城池。爲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德,所以在爲新城命名時,就從“彰德”及自己的名字“勾踐”中各取了一個字,於是將這座新城稱作“勾彰”。因“勾”與“句”通假、“彰”又與“章”通假,所以這座城到了現在就被稱爲“句章”。

想不到,這座小城竟然見證著如此歷史;也想不到,多少堅城在歷史的長河中被磨掉,而這座小城卻屹立不倒。

然而,這座千年古城卻在此時被徹底毀掉了。

“劉將軍”那老鄉紳拉著我哭完,擡起頭對我說,“也許,當初就不應該離開句章城。那可是先人爲後輩留下來的城池。我知道,城外有成千上萬的敵人,而守軍只有二百多人,確實沒法守。但是完全可以只把守兵撤掉,而把百姓都留下來。”

“老先生,這話從何說起?”眼見何無忌露出不快的神情。

“是生是死,那都是故土。您貴爲參軍,也不過是一個後生,哪裡知曉我們這些行將入土的人之心情。我到了這樣的歲數,還怕孫恩那夥賊人麼?儘管將我留在城裡,興許還能捨身一勸。如今可好,悔之晚矣啊。”

老鄉紳說完又哭起來。

何無忌正要說話,我用眼色制止了他。此時不是理論誰是誰非的時候。

陸陸續續趕來議事的軍官見大堂上擠滿哭哭涕涕的鄉紳,他們也不想進來湊這個熱鬧,索性就在院裡蹲著。

我只好讓那些軍官先回去,和何無忌、虞丘進、劉鐘不住地安慰那些鄉紳。好容易把他們一個個勸走了才消停了些。這一天,簡直比打仗、守城要累得多。打仗、守城只是身體累,而現在卻是心累。

那幾天我一直處於自責與愧疚之中。儘管我軍不敵賊軍是事實,儘管毀掉句章城的並不是我本人,但終歸是因爲我軍的戰略部署而犧牲掉了句章。

不久,劉牢之給我寄了封信。信裡除了通常的寒暄及戰事分析外,還夾了一張紙,這張紙是從建康來的*裡謄寫下來的。

棄守句章之後,朝廷對劉牢之、對我都有些不利的言論。而這次句章城被毀的事情傳到建康後,首都一片譁然。質疑劉牢之、質疑句章守將劉裕的聲音不斷。還有大臣上表皇帝要求撤換會稽主將、問罪句章守將。

何無忌看過*之後,把文案一拍,大聲道:“這幫閒人,每日只知縱酒高歌,哪知前線艱辛?前線要兵,沒有;要餉,也沒有;要人,更是沒有。如此一來,這個仗怎樣打法?”

蒯恩正好在坐,他雖然看不懂*寫的什麼,但是有虞丘進給他解釋,他也是義憤填膺。跳起來道:“你祖宗!又是那個桓不才。這小兒,打仗如膿包一般,挑撥離間倒是一把好手。”

我衝蒯恩擺擺手道:“桓將軍說的也是實情。句章的確是因爲我等棄守而被毀的。”

蒯恩沒有理會我,又說:“不棄守又能如何?全軍覆沒倒是容易得很。桓不才不是十分精通全軍覆沒麼?要不讓他來守句章,當個與城共存亡的大大功臣。”

本來這些天心情不佳,收到*之後氣氛也十分壓抑,猛地聽了蒯恩的高論,在場的所有人都笑了。

何無忌拿手指著蒯恩道:“道恩平時不言不語,今天說的這些倒是十分耐人尋味。嗯,‘精通全軍覆沒’。哈哈。”

衆人哈哈大笑,倒把蒯恩弄得黑臉變成了紅臉。蒯恩隨著衆人一同傻笑了幾聲後,突然收斂笑容,向衆人一抱拳說:“謝謝各位看官捧場。”

衆人又一次笑倒。

我指著何無忌,笑著喘不過氣來。這定然是因爲何無忌協助蒯恩一同守句章時,常常給士兵們講故事,蒯恩從他那裡學來的口氣。

在鬱郁的心情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吳起。

提及軍事思想,世人皆是孫吳並稱。較之一世英名的孫武,吳起則是個譭譽參半之人;較之淡泊明志的孫武,吳起則是一個功欲極強之人。

春秋的禮法制度雖然在戰國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然而不論士族還是布衣仍遵從著世俗的常理。吳起卻毅然將這些常理全然擯棄。吳起的所爲,挑戰了中國人奉爲圭臬的道德底線。

吳起求學於曾參時,曾發誓完不成學業絕不回家。甚至連母親去世了,吳起也恪守誓言而不回家奔喪。曾參不恥於吳起的行爲,斷絕了與他的師徒之情。試想“吾日三省乎己”的曾子對吳起的爲人都有所詬病,可見此人品性如何?

另一件事則更爲惡劣。吳起到魯國應徵爲將。因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侯對於在與齊國交惡的情況下重用吳起心存疑慮。吳起便殺掉自己的妻子以明志,最終成爲魯國的大將。

第九章 初次領軍 (5)第二章 寄奴出世 (3)第二十五章 腰斬元帥 (1)第029章 猛將較武第013章 力勸迎擊第三十一章 迎娶新婦 (1)第028章 錘將護主第十三章 再現蹊蹺 (3)第005章 紅顏之命第二十八章 舌戰孫恩 (3)第十七章 收容難民 (1)第六章 巾幗英雄 (2)第四十章 滬瀆雪恥 (1)第048章 王府之奢第007章 西出迎敵第046章 奸雄登極第026章 忠臣之後第七章 慘無人道 (4)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3)第九章 初次領軍 (4)第036章 龍虎相鬥第062章 敵由東來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3)第071章 斬魂之哀第055章 笑話連牘第四章 紅塵之樂 (3)第二章 寄奴出世 (3)第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2)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1)第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2)第十章 勇鬥筆架 (6)第九章 初次領軍 (3)第十章 勇鬥筆架 (4)第三章 南征孫恩 (3)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6)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3)第034章 與虎謀皮第037章 斬殺巨人第八章 攻克會稽 (2)第028章 錘將護主第八章 攻克會稽 (1)第039章 放虎歸山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1)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4)第014章 使者舌戰第040章 兄弟同謀第八章 攻克會稽 (3)第十章 勇鬥筆架 (5)第065章 檄告天下第059章 京口密謀第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3)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4)第五章 打造神兵 (3)第九章 初次領軍 (6)關於寄奴第十四章 桓氏豪門 (1)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4)第060章 起義決定第二十四章 水城遭襲 (2)第二章 寄奴出世 (2)第十八章 句章退敵 (3)第五章 打造神兵 (4)第十三章 再現蹊蹺 (1)第十八章 句章退敵 (3)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3)第023章 韜光養晦第二十一章 募集軍餉 (3)第四章 紅塵之樂 (5)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3)第十二章 移鎮小溪 (4)第二十七章 少年英傑 (2)第二十八章 舌戰孫恩 (1)第三十一章 迎娶新婦 (1)第六章 巾幗英雄 (6)第十章 勇鬥筆架 (2)第071章 斬魂之哀第十六章 喬裝改扮 (4)第036章 龍虎相鬥第009章 土斷政策第三十五章 丹徒血戰 (1)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2)第031章 會稽密謀第022章 孫恩之死第048章 王府之奢第003章 古之惡來第023章 韜光養晦第三章 南征孫恩 (5)第068章 深夜辭別第三十三章 保衛家鄉 (2)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1)第三十七章 覲見皇帝第059章 京口密謀第六章 巾幗英雄 (1)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6)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2)第三十四章 雁行陣法第十章 勇鬥筆架 (5)第十七章 收容難民 (3)
第九章 初次領軍 (5)第二章 寄奴出世 (3)第二十五章 腰斬元帥 (1)第029章 猛將較武第013章 力勸迎擊第三十一章 迎娶新婦 (1)第028章 錘將護主第十三章 再現蹊蹺 (3)第005章 紅顏之命第二十八章 舌戰孫恩 (3)第十七章 收容難民 (1)第六章 巾幗英雄 (2)第四十章 滬瀆雪恥 (1)第048章 王府之奢第007章 西出迎敵第046章 奸雄登極第026章 忠臣之後第七章 慘無人道 (4)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3)第九章 初次領軍 (4)第036章 龍虎相鬥第062章 敵由東來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3)第071章 斬魂之哀第055章 笑話連牘第四章 紅塵之樂 (3)第二章 寄奴出世 (3)第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2)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1)第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2)第十章 勇鬥筆架 (6)第九章 初次領軍 (3)第十章 勇鬥筆架 (4)第三章 南征孫恩 (3)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6)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3)第034章 與虎謀皮第037章 斬殺巨人第八章 攻克會稽 (2)第028章 錘將護主第八章 攻克會稽 (1)第039章 放虎歸山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1)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4)第014章 使者舌戰第040章 兄弟同謀第八章 攻克會稽 (3)第十章 勇鬥筆架 (5)第065章 檄告天下第059章 京口密謀第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3)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4)第五章 打造神兵 (3)第九章 初次領軍 (6)關於寄奴第十四章 桓氏豪門 (1)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4)第060章 起義決定第二十四章 水城遭襲 (2)第二章 寄奴出世 (2)第十八章 句章退敵 (3)第五章 打造神兵 (4)第十三章 再現蹊蹺 (1)第十八章 句章退敵 (3)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3)第023章 韜光養晦第二十一章 募集軍餉 (3)第四章 紅塵之樂 (5)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3)第十二章 移鎮小溪 (4)第二十七章 少年英傑 (2)第二十八章 舌戰孫恩 (1)第三十一章 迎娶新婦 (1)第六章 巾幗英雄 (6)第十章 勇鬥筆架 (2)第071章 斬魂之哀第十六章 喬裝改扮 (4)第036章 龍虎相鬥第009章 土斷政策第三十五章 丹徒血戰 (1)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2)第031章 會稽密謀第022章 孫恩之死第048章 王府之奢第003章 古之惡來第023章 韜光養晦第三章 南征孫恩 (5)第068章 深夜辭別第三十三章 保衛家鄉 (2)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1)第三十七章 覲見皇帝第059章 京口密謀第六章 巾幗英雄 (1)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6)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2)第三十四章 雁行陣法第十章 勇鬥筆架 (5)第十七章 收容難民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州市| 永善县| 扬州市| 长白| 伊春市| 南乐县| 肥城市| 桂平市| 普兰县| 清水河县| 新干县| 翁源县| 喜德县| 县级市| 旬阳县| 天柱县| 西畴县| 余姚市| 南陵县| 临海市| 鄂托克旗| 昭觉县| 武冈市| 普陀区| 澎湖县| 临沧市| 长葛市| 芒康县| 丰城市| 华宁县| 连云港市| 拉萨市| 盐津县| 景谷| 武宁县| 古浪县| 榆树市| 乡城县| 永平县| 琼结县|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