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九章 荊州鉅變 (1)

幾個衣著華麗、長相嬌美的女子在柳蔭下的小徑上跑過。她們清脆的聲音在夏日的水面上盪漾開去,壓住了偶爾的幾聲蛙鳴。

當她們繞過一座假山,整個荷塘呈現在她們的面前。望著這樣的美景,年輕的她們本當會大聲抒發一番心情舒暢的感懷,然而她們卻不約而同的禁了聲,並且緩下腳步,莊重地沿著荷塘的小徑往前走著。

荷塘上有一座長長的曲橋。曲橋的一邊搭在河岸上,另一邊連著湖心的涼亭。涼亭雖小,可是亭外卻聚了好些人。那些人都是僕從。他們正在忙碌地打扇、上點心,一言不發;說話的只有在亭中正坐的三個人。他們一面品著茶,一面愜意地高談闊論。

“昨日可將櫥還與癡絕?”發話的是這三個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但卻是衣冠最華美的一位。看舉止神態就知道他是三人中地位最高的。

“還了。”

“他可曾啓開櫥查看?”

“看過了。”

那年輕人臉上有股憋不住的笑意,但又有些不滿意對方如此簡要的回答,因爲那不是他要的結果。另一個人對這二人的對話全然不理,臉上掛著探究的表情。

年輕人對那人笑笑,轉頭接著問:“彼時情形如何?”

“我在顧府見到長康兄之後,親自將櫥呈上。長康兄啓開櫥查看少頃,面呈狐疑之態。他拿起封題來左看看右看看,半晌不語。之後對我開顏笑道:‘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

聽到這裡,年輕人開懷大笑。

這位年輕人就是時任荊州、廣州刺史的桓玄。其實,論年齡而言桓玄已近中年,但是論長相卻是一副青年俊公子的模樣。與他對話的長鬚垂胸者,叫卞範之,字敬祖,是桓玄幕府中第一謀士。另一位戴紫冠的是桓玄的兄長桓偉,時任雍州刺史。

他們說到的顧長康,是當世的一位奇才,名叫顧愷之。上個月顧愷之把自己珍藏的一些畫封在櫥裡,貼好了封條,交給桓玄代爲保管。

桓玄知道這裡面必是絕世珍品,於是想方設法取了出來,然後又把封條上的封題補好,完好如初地貼到櫥上。等到昨天顧愷之來要還畫櫥時,桓玄讓卞範之送去了一個空櫥。

桓玄本想聽卞範之描述顧愷之發現畫作丟失之後鬱悶、氣憤的表情,沒想到顧愷之竟然說出畫作成仙的話來,更是令人覺得有趣。難怪人們稱這顧愷之懷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但都認爲與他的“癡絕”比,另兩絕反倒只能排到二、三位。

桓玄的父親桓溫對顧愷之非常器重,而顧愷之對比他小很多的桓玄也頗有些類似長輩的溺愛之情。顧愷之本就是一個精神放浪不羈的人,對於桓玄的這些小把戲,自然並不在意。

桓玄對顧愷之雖也能盡長輩之情,但更多的卻是出於少年的一種好奇:這半百老頭子倒也有趣得緊!

桓玄趁著話興,禁不住談起了一個廣爲流傳的故事:

顧愷之年輕時喜愛上鄰家的女子。他當面表白之後,那女子沒有答應。顧愷之於是把這女子畫在牆上,在她的心口釘了一個釘。不久,這女子就患了心痛病。顧愷之在女子生病期間屢找藉口看望,並多次表白。最後那女子終於同意了。於是顧愷之把畫像上的釘子去掉,那女子的心痛病也就痊癒了。

這故事的始作俑者不知是誰,但是世人常常以這個故事來證明顧愷之繪畫之神奇。

有一次桓玄向顧愷之證實此事。顧愷之哈哈大笑道:“實者虛之,虛者實之。有亦無,無亦有。何必證實?”

故事本身太過玄幻,人們都只是當作茶餘飯後的笑談,不過顧愷之的畫作的確是當世之奇品。連謝安都對他的畫作予以極高的評價:“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這樣的描述與語氣竟然出自行事莊重的謝安之口,可見顧愷之的才能絕非常人可擬。

桓玄與卞範之、桓偉談笑過後,言歸正傳。

桓玄屏退了涼亭周圍的僕從,問座中的另外兩位:“東土遭遇孫恩之亂,我欲親提大軍協助朝廷平亂,然屢遭司馬道子父子回絕。諸位以爲我當如何?”

“愚以爲既然朝廷有餘力剿賊,”卞範之見桓偉不言,欠身聲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妨靜觀其變。”

“靜觀是何意?”桓玄忙問。

之前慫恿桓玄舉荊州兵順江而下的是卞範之,如今建議他坐鎮不動的還是卞範之,所以他對卞的建議很是不解。

“我等原以爲孫恩之徒僅乃不足道之草寇而已。我荊州軍借剿賊之名至建康,一旦剿盡賊人,便可將兵力遍佈揚州,尋畔削弱道子父子之權。然而,如今看這孫恩確非尋常小賊。倘道子父子、劉牢之與孫恩相爭,終會兩敗俱傷。謝琰身死便是一例。吾等豈非可得漁人之利?”

桓玄含笑點點頭,轉而以問詢的眼色看著桓偉。

桓偉並沒有即時作答,而是起身走到涼亭邊,指著荷塘中的一片荷葉說:“晨起,此葉上尚有露,而今已然全無。”

桓玄會意,明白桓偉的意思是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於是也站起來,走到桓偉身邊說:“兄長何憂時機?敬祖之言實不止尋機東下之意,亦有休兵養銳之意。我方滅殷、楊二敵,蕩平荊、江二州,戰士雖強,然傷疲者衆,幾近強弩之末。且高坐而觀虎鬥,豈非善哉?”

桓偉撣了撣衣袖,拂去在胸前縈繞的一隻蜻蜓,說:“我以嚴兵擊元顯之疲兵,乃我得人勢;我以遠兵擊元顯近兵,乃我失地勢。二者相權,一勝一負,孰知終局?”

桓玄聽了桓偉的話,也不禁有所擔憂。這其實是桓玄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在給朝廷再次上表時表達的意思是:即便不許他入建康勤王,也望能駐兵於離建康較近的江州。但是朝廷還是否決了他的提議。

卞範之這時候也站起來說:“元顯所賴者,乃北府也。數月間,謝琰屍陳僵場,桓不才、孫無終、高雅之敗退浙江。如今北府良將僅存者,唯劉牢之一人而已。倘牢之亦有不虞,屆時何愁司馬父子不請桓公入京。彼時清除建康,豈非舉手之勞?”

“此言甚是!”桓玄對此深爲贊同,於是對桓偉說,“兄長不必過慮。且令將士休整一二月,不憂建康不亂。”

三人重新入席,開始品賞冰鎮的點心。

數月來,桓玄難得有此閒情在府中品茶。這樣的清閒得自波瀾壯闊的征戰,這樣的悠閒得自戰死的冤魂,其中包括他在荊州、江州的勁敵殷仲堪和楊佺期。從此,帝國西部已無人能夠抗衡桓玄了。

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3)第034章 與虎謀皮第十章 勇鬥筆架 (6)第十三章 再現蹊蹺 (4)第058章 元德獻計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3)第三十一章 迎娶新婦 (1)第二十五章 腰斬元帥 (3)第八章 攻克會稽 (5)第054章 兩位司徒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2)第052章 受贈美姬第九章 初次領軍 (3)第二十五章 腰斬元帥 (1)第050章 拜訪司徒第三十三章 保衛家鄉 (1)第047章 羅落橋畔第036章 龍虎相鬥第三章 南征孫恩 (2)第十二章 移鎮小溪 (3)分類強推榜上榜感言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4)第十章 勇鬥筆架 (2)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3)第001章 虎落平陽 (上)第三章 南征孫恩 (4)第十二章 移鎮小溪 (2)第十九章 整治軍紀 (3)關於寄奴第八章 攻克會稽 (5)第四章 紅塵之樂 (5)第053章 中毒事件第五章 打造神兵 (5)第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3)第076章 臨戰之前第二十八章 舌戰孫恩 (2)第063章 軍府議事第十九章 整治軍紀 (1)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5)第056章 美人相伴第007章 西出迎敵第四章 紅塵之樂 (6)第三十一章 迎娶新婦 (2)第061章 京口起義第三十七章 覲見皇帝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4)第五章 打造神兵 (1)第十章 勇鬥筆架 (5)第四章 紅塵之樂 (6)第008章 荊州戰策第062章 敵由東來第二章 寄奴出世 (2)第022章 孫恩之死第二十三章 築城海鹽 (1)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3)第025章 南征永嘉第十章 勇鬥筆架 (6)第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3)第四章 紅塵之樂 (2)第026章 忠臣之後第二十五章 腰斬元帥 (1)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3)第一章 以一敵千 (3)第四十章 滬瀆雪恥 (1)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7)第012章 無能之忠第六章 巾幗英雄 (4)第060章 起義決定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2)第三十四章 雁行陣法第038章 以身涉險第十七章 收容難民 (1)第八章 攻克會稽 (3)第三十五章 丹徒血戰 (2)第057章 奸雄論道第二十七章 少年英傑 (2)第二十八章 舌戰孫恩 (3)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6)第十二章 移鎮小溪 (4)第040章 兄弟同謀第058章 元德獻計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1)首頁精品文字推薦感言第七章 慘無人道 (2)第十章 勇鬥筆架 (1)第三十四章 雁行陣法第064章 失誤泄謀第九章 初次領軍 (5)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4)第四章 紅塵之樂 (1)第041章 北伐真僞第二十二章 蓬萊仙島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2)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3)第027章 山嶺之夏第一章 以一敵千 (3)第七章 慘無人道 (4)第009章 土斷政策第041章 北伐真僞
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3)第034章 與虎謀皮第十章 勇鬥筆架 (6)第十三章 再現蹊蹺 (4)第058章 元德獻計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3)第三十一章 迎娶新婦 (1)第二十五章 腰斬元帥 (3)第八章 攻克會稽 (5)第054章 兩位司徒第二十章 富可敵國 (2)第052章 受贈美姬第九章 初次領軍 (3)第二十五章 腰斬元帥 (1)第050章 拜訪司徒第三十三章 保衛家鄉 (1)第047章 羅落橋畔第036章 龍虎相鬥第三章 南征孫恩 (2)第十二章 移鎮小溪 (3)分類強推榜上榜感言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4)第十章 勇鬥筆架 (2)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3)第001章 虎落平陽 (上)第三章 南征孫恩 (4)第十二章 移鎮小溪 (2)第十九章 整治軍紀 (3)關於寄奴第八章 攻克會稽 (5)第四章 紅塵之樂 (5)第053章 中毒事件第五章 打造神兵 (5)第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3)第076章 臨戰之前第二十八章 舌戰孫恩 (2)第063章 軍府議事第十九章 整治軍紀 (1)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5)第056章 美人相伴第007章 西出迎敵第四章 紅塵之樂 (6)第三十一章 迎娶新婦 (2)第061章 京口起義第三十七章 覲見皇帝第十五章 譁變之危 (4)第五章 打造神兵 (1)第十章 勇鬥筆架 (5)第四章 紅塵之樂 (6)第008章 荊州戰策第062章 敵由東來第二章 寄奴出世 (2)第022章 孫恩之死第二十三章 築城海鹽 (1)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3)第025章 南征永嘉第十章 勇鬥筆架 (6)第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3)第四章 紅塵之樂 (2)第026章 忠臣之後第二十五章 腰斬元帥 (1)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3)第一章 以一敵千 (3)第四十章 滬瀆雪恥 (1)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7)第012章 無能之忠第六章 巾幗英雄 (4)第060章 起義決定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2)第三十四章 雁行陣法第038章 以身涉險第十七章 收容難民 (1)第八章 攻克會稽 (3)第三十五章 丹徒血戰 (2)第057章 奸雄論道第二十七章 少年英傑 (2)第二十八章 舌戰孫恩 (3)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6)第十二章 移鎮小溪 (4)第040章 兄弟同謀第058章 元德獻計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1)首頁精品文字推薦感言第七章 慘無人道 (2)第十章 勇鬥筆架 (1)第三十四章 雁行陣法第064章 失誤泄謀第九章 初次領軍 (5)第十一章 棄守句章 (4)第四章 紅塵之樂 (1)第041章 北伐真僞第二十二章 蓬萊仙島第三十章 轉戰滬瀆 (2)第三十二章 攻取婁縣 (3)第027章 山嶺之夏第一章 以一敵千 (3)第七章 慘無人道 (4)第009章 土斷政策第041章 北伐真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眉山市| 德安县| 镇安县| 郧西县| 伊通| 南安市| 中山市| 秦安县| 金平| 咸丰县| 清远市| 梧州市| 金乡县| 类乌齐县| 土默特左旗| 金沙县| 北川| 晋城| 伊通| 黄石市| 滦平县| 珲春市| 盘锦市| 扎鲁特旗| 东乌珠穆沁旗| 江油市| 那曲县| 郑州市| 扶余县| 华阴市| 东乡县| 高平市| 宜宾县| 西盟| 龙江县| 万山特区| 晋城| 舒城县| 孟连|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