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五一章 意圖

收復失地,在趙曦看來不應該單純的軍事佔領。說實話,若僅僅是對燕雲十六州單純的佔領,大宋的戰力早就可以做到收復燕雲了。

收復失地,更應該是讓這片故土對一個王朝有歸屬感、認同感,唯有歸屬和認同,纔是真正的收復。

後世有很多軍事佔領土地並統治的案例,結果,只不過是將佔領的土地陷入混亂而已,並不能做到真正的收復。

雖然,在大宋的文人雅士的認知裡,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一直在翹首盼望著王師北上,對於朝廷臣工而言,卻清醒的認識到: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並不一定認同大宋王朝。

趙曦對這一點更清楚。

後世對於這段歷史的評論,沒有一家之言會自認爲燕雲十六州的漢人認同大宋。

或許曾經有過盼王師北上的想法,但在太宗朝高粱河大敗後,在加上澶淵之盟,北地漢人已經完全忘記所謂的正統王朝了。

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對於北遼的認同甚於大宋,或者說只把大宋當作可以欺負的鄰邦。

曾幾何時,所謂的打草谷和捉生軍基本上都是燕雲十六州的漢人爲主…~

趙曦對這一點有清醒的認識,所以,直到今天才發動了北伐之戰。

當然,耶律乙辛的叛亂是很好的契機。

但是,真正讓燕雲漢地的漢人認同,並不是說征服就可以。

這些年來,朝廷制定各種政策側重於發展,目的就是想讓燕雲漢人有個對比,從而認同大宋。

這一次,從耶律乙辛叛亂,到如今戰爭開始,趙曦一直在故意將戰事拉長時間…~並不是真的沒能力短期解決北遼,而是因爲燕雲漢人。

現在在前線,擬定對戰亂地區出售糧食的決斷,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怎麼說呢,這麼多年了,雖然大宋的富裕對北遼邊境有了一定的影響,真正南逃的燕雲漢人真的不多。

數量上說起來也有幾千上萬的,但對於作爲北遼賦稅重地的燕雲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大宋對於北遼南逃漢人的政策很優惠,結果也就是這樣。

而如今,當戰爭來臨時,朝廷將原來的兵營留下,目的就是收留北遼南逃漢人的…~

但是,結果真的讓趙曦乃至整個朝廷心寒……可能也是曾經大宋的羸弱讓燕雲漢人失望了。

可容納三十萬大軍的營帳,至今收留的燕雲漢人不足五萬……

所以,趙曦纔想到了戰亂糧食的事。

戰亂的緊缺物資,基本上集中在軍備、糧食、藥品三項上,這是趙曦的理解。

這三項在戰事的交易,說白了就是對財富的掠奪。

原本趙曦不想如此,可現在,在看到燕雲漢人向北遷移以躲避戰亂後,趙曦也就下狠心了。

北遼兩年內亂,相信搜刮北遼境內應該到一定程度了,整個北遼的物資匱乏也應該到一定程度了。

接下來就應該是財富的掠奪了…~

人都有賤性,也都偏好對比。

燕雲漢人可能覺得原本的生活不錯,跟隨並忠誠於北遼就活的很好。

甚至對現在的戰亂,也是對大宋怨恨……真有這種可能。

如果說,以糧食爲手段,將整個北遼境內的百姓推進所謂的水深火熱之中……

這一點絕對避免不了。

遊牧民族本來就有掠奪的本性,哪怕是軍伍也如此。

兩三年的征戰,讓北遼軍伍處於一種難以控制的躁動狀態,再加上物資匱乏,供應不足,搶劫就很難免。

真急了,他們甚至不介意搶自家人。

那麼,整個北遼境內的百姓,應該可以用民不聊生來形容了。

等到了大宋收復燕雲後,穩定和吃飽飯對於燕雲漢人恐怕都是天堂。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做到收心。

大宋謀劃了多年,有足夠的物資儲備…~

“官家,四皇子向朝廷請求,想讓朝廷派兩廂新軍交於他指揮…~”

“從耶律乙辛叛亂開始,四皇子就一直在策反高永昌,甚至高永昌的大多數軍備和糧食都是四皇子支援的。”

“如今,高永昌起事立國,並沒有遵照原定的契約,並沒有以大宋偏師的名義發兵。四皇子奏報向率軍殲滅之!”

官家決斷的糧食交易,在場的都差不多懂背後的意思。

因爲此事,隨軍的諸位臣工議論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也都親眼見識了所謂的同種同族。所以。對官家的決斷沒有任何異議。

往北遼販賣糧食,四皇子的那支隊伍是大頭,章惇就不得了向官家奏報四皇子原本的請求。

說實話,當章惇接到四皇子請求調集兵員時,直接就把奏報丟一邊去了。

不管如何,高永昌這時候叛亂,對於大宋的大戰局是有好處的!四皇子在這個時候居然想殲滅高永昌部?這不是在幫北遼平息內亂嗎?

高永昌已經起事了,那麼,必將導致北遼的遼東一帶更加混亂,會進一步加劇北遼物資的匱乏程度。

這時候雖然不能繼續高永昌的什麼渤海國吧,也不應該去考慮殲滅。

成不了大事的高永昌,這時候還是有用處的。對於大宋而言,隨時都可以玩殘了,絕不是現在。

本來章惇準備擱置的,現在官家要推動糧食戰略了,四皇子那邊作爲糧食販賣的大戶,就不得不向官家奏報了。

四子?……也就是個海盜和商賈的料……趙曦聽了章惇的話,直接就這樣定義了。

格局還是那樣,並沒有因爲見識了大海而寬闊了,還是隻能看到眼跟前……

“這時候不考慮對高永昌用兵!如其對高永昌用兵,倒不如讓四皇子嚴格執行朝廷的糧食和軍備攻略。”

“只要四皇子這邊掌控了高永昌的糧食和軍備需求,想殲滅高永昌部隨時都可以。”

趙曦還沒開口,王安石已經搶話頭了。

趙曦也真不想開口…~說什麼?說爛泥扶不上牆?也就是有朝廷的支持,否則四子連海盜和商賈都做不好。

“此事爾等做主即可。這是大戰時期,是大宋收復燕雲之時,朝廷一切決策,都必須服務於這一次大戰。”

“將朕這層意思昭告天下,包括朝廷派遣出去的各種力量。若有忤逆者,定懲不饒!”

還好,老二在安南還沒有這樣的要求,甚至在朝廷決定對北上用兵後,停止了招募退役軍卒。

甚至糧食供應方面,也做得還好。

野心,也得有相符的能力。

雖然老二有不臣的行爲,甚至到了不可饒恕的地步,趙曦最終還是放了一馬。

因爲,老二的才華還是有的。格局也在線,只不過是根據大宋的發展需求,趙曦選擇了太子,在心裡還是認可老二能力的。

至於這個四子……從開始趙曦就沒看上眼。

……

“官家,如今西北已經出兵。聰沙洲、瓜州等地,番騎隊、輔助番騎,乃至在當地招募的僕從軍近十五萬,已經向東,向北開拔。”

“而西州回鶻現在也對北遼用兵了,不僅僅是掠奪牛羊牧民,甚至還逐步深入北遼境內。如何對待西州回鶻?”

不考慮官家對四皇子的看法,單從高永昌和西州回鶻趁火打劫的行爲來看,是類似的。

本來按照官家的大原則,王安石已經考慮好了策略。

但是,今天官家對四皇子這邊,以及糧食和軍備攻略的說法,又讓他有些捉不準了。

“西州回鶻?倒是想的挺好!西北出兵,凡遇到西州回鶻者,一律殲滅!”

“西州回鶻與高永昌不同,高永昌的所謂渤海國,雖然也算得上勢力,但那是空中樓閣,他的地盤是建立在北遼蘇州的基礎上。”

“高永昌沒有原本的基礎,這一次的趁火打劫,成不了事。可西州回鶻不同,本身他們就是一個類似王朝的勢力。”

“西州回鶻現在出兵,本質上是擴張,是在利用我大宋牽制了北遼的重兵基礎上,完成他們的擴張。這類事情,朝廷必須嚴厲打擊!”

高永昌的渤海國和西州回鶻是兩回事。

“並且,西州回鶻在出兵之前,並沒有跟我大宋溝通,也就是說,他們認爲現在佔領的土地,是他們自己努力得來的。”

“一旦這邊戰事分出勝負,很顯然,西州回鶻不會準備歸還北遼,更沒考慮跟大宋分利益。”

“大宋沒有爲他們做嫁衣的義務,同時,也需要告訴他們,誰纔是這一次大戰的主導者!”

對於西州回鶻的做法,趙曦是厭惡的,甚至比高永昌叛亂還厭惡。

高永昌是渤海國後裔,這時候復國,從某些意義上說,這算是臥薪嚐膽。

西州回鶻算什麼?他們本來是北遼的藩屬國。在宗主國大戰時,不出兵增援也就算了,居然背後捅刀子?

當然,很多問題都存在辯證的關係,就看怎麼看了。

高永昌和西州回鶻的做法,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只不過是因爲勢力和實力不同,趙曦也就有了不同的對待態度。

若高永昌是女真,或者是已經打下遼東,並作爲地盤發展的話,趙曦不會把高永昌看做什麼臥薪嚐膽,而是覺得貪婪。

大體上就這些了。

其實,對於大宋的前線,現在沒什麼了討論的大事,若不是說起糧食攻略,甚至連高永昌和西州回鶻都不會去討論。

這時候大宋的重點是燕雲,先把燕雲拿下,大宋有的是時間考慮這些。

不過,若是捎帶做一些事,還是可以的。

現在,就等著北遼的反應了,能不能大規模殲滅北遼的有生力量,就看北遼會不會按照官家判斷的那樣應對了。

……

又過了幾日。

“官家,北遼又遣使來了……”

又遣使來了?北遼這時候遣使是什麼意思?戰都打到這份上了,難不成還有其他想法?

“意圖呢?可有說過?”

“沒有。揚言要見官家。”

見?還是不見?

趙曦覺得真沒有見的必要了。

到了這地步,燕雲,甚至連北遼,應該差不多已經成定局了,實在沒什麼斡旋的必要。

“諸位以爲如何?”

以爲如何?沒以爲,所有的人都沒什麼以爲。

怎麼說呢,現在的戰況,是個人就都能看清楚,大宋真的沒必要再跟北遼茍且了。

大軍每日都在向北推進,繼續執行著穩步推進的戰略,只需要等契機出現,便能完成既定戰略目的……殲滅北遼的有生力量。

這時候跟北遼談什麼?燕雲?已經基本確定要拿下了。

告訴北遼我們的目的是越過燕山,直指草原嗎?讓北遼束手投降?若北遼能答應,就不會還征戰不斷了。

“見不見吧…~官家若覺得沒有接見的必要,老臣著人打發走即可。”

見沒人回話,王安石也大概明白諸位的意思了。

就是官家,大概也不見什麼使臣。

“等等……”

王安石真的就準備隨便讓一個官吏把使臣打發走了。趙曦卻制止了。

“既然北遼派出了使臣,朕就見一下。看看什麼意圖,也好做應對。”

“戰場上的談判,或許能聽到很多信息。朕還是見一下。”

這時候北遼派使臣,真的有些詭異。

從朝廷大軍的數量,規模,以及自己親征等各方面看,大宋的野心已經是很明顯的了,不可能止步於燕雲。

這時候北遼派使臣來斡旋……

“宋國皇帝陛下,大遼陛下遣外臣覲見宋國皇帝陛下,委託外臣帶誠意來的。”

“事已至此,我大遼皇帝本著兩國友好的目的,準備將燕雲剩下的十二州,全數歸還宋國。”

“我大遼自宋國答應之日,全軍撤回到燕山以北,並重新與宋國釐定邊界,擇吉日簽訂新的契約。”

不驚訝,沒人驚訝。在接見使臣之前,對於北遼這時候談判的底線,大家已經討論過了。

現在雙方的優劣,註定了北遼會妥協。

而宋遼兩國的焦點就是燕雲,這時候北遼能拿出讓大宋收兵的籌碼,也只有燕雲。

“燕雲十二州還不夠。既然北遼有誠意,我大宋也說說我們的誠意。”

“燕山西北三百里,同時,遼東一帶也歸我大宋。可否?”

這也是商量好,用來試探北遼底線的。

“遼東一帶可以談,燕山西北三百里……那將包括我契丹族的祖地,不可能!”

使臣帶著問題走了。

不過,在大宋的前線宮帳裡,倒是有些不平靜了。

“朕以爲,北遼要破釜沉舟的大決戰了!”

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四二章 宮牆外的世界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九三章 誠實是美德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六五七章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七五八章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八四章 射殺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六八八章 等第七二章 馬蹄損傷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七二二章 撤第六一二章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三七四章 狠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選擇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六二六章第七一七章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四八七章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五三章 都挺意外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
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四二章 宮牆外的世界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九三章 誠實是美德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一四十九章 都不是傻子第五六一章 往好處想 往壞處準備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六五七章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七五八章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四七八章 這青苗法呀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四七九章 偉大的想法第八四章 射殺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四四九章 打一個叉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詭異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六八八章 等第七二章 馬蹄損傷第六四章 至賤無敵的景洵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七二二章 撤第六一二章第八八一章 狡詐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三七四章 狠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選擇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六二六章第七一七章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四八七章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四五六章 家賊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五三章 都挺意外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六六六章 稚圭,別執迷了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阳县| 邓州市| 榆林市| 朝阳市| 边坝县| 黑河市| 绥江县| 麦盖提县| 滨州市| 特克斯县| 绩溪县| 宁化县| 柳江县| 壤塘县| 岳池县| 麻栗坡县| 关岭| 桃园市| 抚顺县| 安阳县| 海阳市| 舞阳县| 罗江县| 新沂市| 饶河县| 庄河市| 东城区| 漾濞| 康乐县| 仙居县| 中宁县| 桃江县| 广德县| 河间市| 神木县| 安丘市| 楚雄市| 晴隆县| 象山县| 金阳县| 永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