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復君仇!天子作鷹犬!
大雍太康七十一年,即興平元年。
四月下,孟夏。
南來的暖風吹綠了草木枝丫,也隨之預演了燥熱的先兆。
金色的陽光炙烤得鎮遼軍標誌性的黑色甲冑滾燙灼人。
可身處這一望無際漆黑汪洋中的鎮遼武夫卻彷彿絲毫感覺不到一般,甚至可以說此刻他們的眼神比頭頂的金陽還要熾熱三分。
尤其是當看到那二百餘陷陣龍騎踏著虛空急速而來,道道怒吼隨之響徹三軍。
“威!威!威!”
原本於點將臺上安坐的李靖等一衆鎮遼軍將見狀,也是趕忙起身。
只是還沒等他們迎上前去,虛空那二百餘陷陣龍騎已經沉聲道。
“諸軍!準備迎駕!”
雄渾的呼喝在強大法力的裹挾下,有如浪潮滾蕩延綿全軍。
聲音落下,三軍嘶吼瞬間一靜。
直到點將臺上的李靖目光一凝,傳音提醒道。
“來了,迎——”
說罷,率先躬身抱拳。
“末將李靖!恭迎君上!”
此話端一開,身後鎮遼諸將順勢依從。
“末將等恭迎君上!”
再然後便是點將臺下那片墨色汪洋。
“恭迎君上!”
聲若海嘯的千呼萬喚中,一道巨大的龍吟破開虛空響徹天地。
隨後便是一顆飄蕩著龍鬃龍鬚的猙獰龍首從九天雲層中探出。
舉目凝神看去,只見那顆猙獰龍首上赫然站著一道身穿山河袞服的挺拔身影。
乘龍而來,俯瞰三軍!
這一刻的韓紹不似人間王侯,反倒是與神話傳說中的太古仙王、神帝一般無二。
引得下方無數鎮遼將士目光狂熱、不能自已。
“諸君免禮,都起來吧。”
聽得這句語氣平淡,卻是不容拒絕的話,知道韓紹不喜浮誇的李靖等人,當即應了聲‘喏’。
“謝君上!”
躬身謝恩間,那負載著韓紹的黑色真龍又於九天虛空盤旋遊走了一陣,等到充分展示了自己完美的嶄新姿態,這才心滿意足地往下方的點將臺落去。
對此,韓紹心中哂然,卻也隨祂去了。
畢竟祂好不容易從馬身修成了正果,得了真龍之形。
若是不能人前顯聖一番,豈不憋屈?
只是理解歸理解,韓紹卻是對這孽畜化龍後給自己取的真名有些不滿。
敖烈的烈,倒是與祂追隨自己這一路的屍山血海,甚是匹配。
只不過韓紹前世的鋼印太過深厚,總覺得這個名字是應該屬於那位西海三太子的。
如今倒好了,小白龍變成了小黑龍。
乘龍的慈悲聖僧,也換成了他韓某人這個血手人屠。
這讓韓紹多少感覺有些違和。
“恭請主人落腳。”
猙獰的黑色龍首於點將臺上俯首,饒是一衆鎮遼軍將有了心理準備還是有些犯怵。
可敖烈,也就是曾經的烏騅卻不管他們,在韓紹從祂頭上下來後,法力稍稍涌動,原本龐大的龍身便由大變小、由實化虛,最後化作一道龍紋烙印在韓紹的山河袞服之上。
韓紹見狀,心裡有些膩歪,本想讓祂滾下去。
可這孽畜卻是撒潑打滾地耍無賴,委屈巴巴地說什麼,韓紹厭棄了祂、不想要祂之類的屁話。
對此,韓紹頗爲無奈,卻也不好反駁。
畢竟真要說起來,隨著他修爲的遞進,對坐騎代步早已不是剛需,這些年確實有些冷落了祂。
如此一來,這孽畜有了被遺棄的危機感,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再考慮到這廝在當初草原‘勝利轉進’時的功勞,韓紹也只能隨祂去了。
……
點將臺上。
在李靖等一衆鎮遼軍將的簇擁下,韓紹一襲山河袞服站在最中央,俯瞰下方那片墨色汪洋。
饒是這麼多年來,他早已熟悉了這一幕,還是忍不住生出幾分洶涌澎湃。
大丈夫生當於世,一生所求者,概莫如是!
嘴角微不可查地勾了勾,卻在瞬息之間耷拉下來,變得有些沉重。
“可知孤今日爲何聚兵?”
一聲輕嘆,清晰落入下方那片墨色汪洋中每一道身影的耳中。
見下方依舊肅穆,沒有人迴應自己,少頃,韓紹繼續道。
“神都傳來消息,陛下崩了……”
此言一出,臺下那片墨色汪洋依舊沒什麼反應。
事實上,太康帝崩於去年臘月,可如今已經臨近五月,就算四方亂戰導致消息閉塞,此事也算不得隱秘了。
面對這樣一則‘舊聞’,該震驚、震撼,也早已經震驚、震撼過了。
此時再聽自然激不起多少的驚呼。
對此,韓紹並不意外,只是自顧自道。
“此事,孤本是不信的。”
“天子承天庇佑,自當福澤延綿。”
“盛年驟崩,豈不荒唐?”
“故,孤這段時間百般查證!如今終得詳因!”
這番鋪墊算是解釋了他拖到現在才‘發作’的原因。
否則他這個大雍忠良的人設,豈不崩了?
於是接下來韓紹低沉的聲音,漸漸帶上了幾分憤怒與悲嗆。
“黃天逆賊!禍亂乾坤!悍然弒君殺帝!”
“此逆天之舉,古今未有、駭人聽聞!”
韓紹聲音微頓,垂落目光。
“孤出身微末,幸得先帝慧眼,屢加簡拔方有今日!”
“此如海恩澤,孤常懷於心,須臾不敢忘卻!”
“惜哉!天不假年,徒使先帝歿於逆賊之手!孤痛心之甚,難與人言!”
說到這裡,韓紹猛地擡眼,掃過下方那片墨色汪洋。
“但你們是孤麾下將士,亦是孤的臂膀、生死相依的手足同袍……”
“現在……你們來告訴孤,孤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不得不說,韓紹這一番聲情並茂的演繹,情緒遞進,頗具感染力。
原先面對太康帝駕崩一事表現得格外漠然的鎮遼軍將士,在聽聞韓紹那句‘臂膀與手足’後,終於有了幾分動容與共情。
說到底,太康帝於他們這些將士而言,頂多算是廟堂上供奉的泥胎神像。
而韓紹卻是實實在在存在於他們眼前的‘真神’!
是他們真正效忠的主君!
如今主君痛心、憂愁,他們還有什麼理由置身事外?
所以在沉默了一陣後,點將臺下的黑色汪洋終於傳來一陣‘感同身受’的怒吼。
“復仇!”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他們雖然對太康帝的死,著實沒有太大的感覺,可既然已經懂得了他們主君的心意,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復仇!復仇!”
下方的聲音漸漸成片,繼而化作山呼海嘯。
眼看情緒已經渲染到位的韓紹,面上維持著沉重。
“好!很好!”
“你們能跟孤同仇!孤很欣慰!” 說罷,不再拖延,沉聲便道。
“既然如此——”
“傳孤軍令!全軍披麻!隨孤一道,復此君仇!”
話音落下,韓紹順手一揮,無數縞素粗麻便落於所有將士的身前。
衆將士默默披麻間,也不知是誰第一個吟唱起那首在軍中流傳日久的【無衣】。
“豈曰無衣,與此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裳——”
語調從低沉,到激昂。
聲音從渺小,到宏大。
高居點將臺上的韓紹,垂目俯瞰著這一幕,眼中有滿意之色流露。
今日之事於他而言,其實也是一種測試與檢驗。
如今這結果恰如預料般,這無疑讓他心中最後一點遲疑徹底消散。
今日,只他一言,諸軍便願隨他馬踏黃天!
來日,在他將手中長刀指向神都時,同樣能隨他馬踏神都!
默默看了下方那片墨色汪洋一陣,韓紹終於朗聲高喝道。
“起兵!”
……
乾卦:羣龍無首。
釋曰:人人如龍!
從某種意義上講,張顯是對的。
太康帝一死,天下至此‘羣龍無首’!
一時間,豪強草莽,龍蛇起陸。
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應了被黃天道作爲立道根基的那句‘人人如龍’。
可在這‘人人如龍’的宏大敘事之下,沒有什麼烈火烹油的煌煌盛世,有的只有極致的混亂。
徹底放開手腳的各方勢力彼此攻殺、吞併,短短數月以來,無數傳承久遠的家族、宗門一朝起勢,又在一夕間覆滅。
在這種情況下,縱然有人想要安寧茍存,也是徒勞的。
大勢裹挾之下,想與不想、願意不願意已經不重要了。
就算你蜷縮起爪牙,表明自己不想爭,旁人也只會覺得你軟弱可欺,最終一擁而上,屠光你的族人、至親,分食你的骨肉!
這就是亂世!
爭了,會死!
不爭同樣會死!
而相對於彼此攻殺的殘酷,頗爲詭譎的是這些分屬各地各方的勢力在面對神都的壓力時,卻又會默契地放下揮向彼此的屠刀,將刀鋒一致對向中樞。
在雙方接連狠狠做過幾場之後,如今徹底掌控神都的上官鼎似乎漸漸想通了。
由他們先鬥去吧!
等到他們鬥累了,人死夠了,到時候一鼓作氣順勢而下,徹底抵定乾坤,反倒是省時省力。
而且他現在也沒有辦法分出太多的精力,來收拾這破碎的山河了。
原因很簡單。
隨著他徹底掌權後的步步緊逼,姬氏皇族的宗室終是悍然反撲了。
雖說這些反撲對於上官鼎而言孱弱得近乎可笑,可終歸是癩蛤蟆爬腳面,不咬人噁心人!
憑藉著兩千餘載的強大底蘊,有些隱秘手段就連上官鼎也被弄了個灰頭土臉。
而隨著雙方爭鬥的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殘酷,上官鼎無心他顧,也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唯一讓上官鼎稍稍順心的是,在這場與姬氏皇族的‘戰爭’中,姬胤這個興平帝君竟出乎預料的完全站在了他這一邊。
不止如此!
說是站在他這一邊,甚至有些不太準確。
準確的來說,姬胤這個姬氏當家人在處置起那些姬氏皇族的手段,甚至比上官鼎還要酷烈、還要絕情。
短短一兩個月下來,不少姬氏旁支已經被殺得絕嗣了!
這般決絕,別說是上官鼎了,一衆神都朱紫也是瞠目結舌。
私底下,不少人甚至在上官鼎面前笑談,“丞相真是養的好鷹犬,倒還真是讓咱們省了不少力氣。”
一朝帝君,甘爲臣子鷹犬爪牙,也算是古今未有了。
在此嘖嘖稱奇間,也有人嘲諷笑罵道。
“想姬太康一生謹慎,如履薄冰,若是讓他知道,自己揹負一世昏庸罵名也要保住的姬氏江山,竟落在姬胤這蠢貨手裡,會不會氣得從九幽遁出,親手捏死這個孽子!”
“哈哈!也是天命棄姬,合該他姬氏十一世而亡!”
在所有人看來,但凡姬胤稍稍聰明一點都該想到,他靠屠戮姬氏,這般賣力在上官鼎面前表現,討得上官鼎的歡心,縱然能換得一夕安寧。
可一旦等到姬氏被屠戮殆盡,殊不知下一個就是他自己了。
這跟親手編織將來勒死的繩索又有什麼區別?
殿上鬨堂大笑,充滿了愉快的氣氛。
唯有高居殿中正座的上官鼎,漸漸斂去了嘴角的笑意。
蠢嗎?
亦或者說……這世上當真有這樣的蠢人?
回想起那一日的甘泉宮,姬胤的種種表現,上官鼎眉頭越蹙越緊。
直覺告訴他,他似乎小覷了那個看似懦弱到近乎卑劣的姬氏孺子。
可迫於雙方實力上的巨大鴻溝,他實在想像不到姬胤如何能夠逃脫他的掌控,甚至一舉逆風翻盤。
這就好比螻蟻蚍蜉縱然有著萬般算計,又怎麼可能撼動參天大樹?
“莫不是……真是本相想多了?那孺子只是想活下去?”
念頭轉到這裡,上官鼎徐徐吐出一口濁氣,繼而搖頭失笑。
“罷了,看在韻兒的面子上,待到來日成就大事,倒也不是不能讓他活。”
歷來亡國之君,又有哪個能夠得以善終的?
但只要姬胤真如表現出來的這般‘溫良’,他也不是不能賜予一份仁慈。
誰讓他娶了自己的嫡女呢?
想到自己那個如今已經母儀天下的嫡女,上官鼎眼中難得浮現出一抹溫和與慈愛。
對於他這樣的人物而言,女兒和女兒是不一樣的。
女人與女人也是不一樣的。
上官芷的母親,於他來說不過是一件好看的玩物。
可上官韻的母親卻是隨他一路走過微末的髮妻。
二者,焉可同日而語?
念頭這般發散著,上官鼎不由想起了自己那個淪爲姬妾的庶女,繼而想起了那頭如今已經徹底長成的昔日遼東乳虎。
而這時,殿中一衆朱紫似是覺察到了他的想法,緊接著便將話題落在了那人身上。
“呵,說起來姬太康別的本事了了,這看人的功夫倒是不差。”
“是啊,說句公道話,那姓韓的,確有幾分忠貞。”
如今整個天下但凡手中有幾分底蘊的,誰不是爲了一己私利使盡陰謀與陽謀,你方唱罷我登場?
唯有姓韓的那廝全軍披麻,跑去給太康帝那昏君復仇了。
而正所謂人越缺什麼就越推崇什麼。
雖說他們這滿殿之人盡皆逆臣,卻不妨礙他們對於韓紹這樣的人,表現出幾分肅然起敬。
只是很快他們就爲此頭疼了起來。
畢竟他韓某人表現得越忠貞,豈不顯得他們越狼心狗肺?
‘合著天下就你姓韓的一個忠臣,餘下都是無君無父的奸吝?’
當然他們終歸是臣子,這天下人罵起來還好一些。
此時真正該如坐鍼氈的,不是旁人,正是如今正坐帝座之上的興平帝姬胤。
原因無它。
你老子被人殺了,你這個做兒子的,不思爲父報仇,豈非逆子乎?
還有什麼臉面坐在這人間至尊之位上?
“砰——”
未央宮大殿上。
興平帝姬胤看著韓紹遣人送來的興兵奏疏臉色鐵青,猙獰到了極點。
“卑賤小卒!安敢如此欺朕!”
好吧,他破防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