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章 中秋前後

一九四三年九月二日,粟裕來到天長縣龍崗鎮。

龍崗鎮地處高郵湖邊,是高郵湖泥沙淤積而成的一片高地,猶如花瓣,狀若芙蓉,所以古時又稱“芙蓉崗”。小鎮三面環水,碧荷萬傾,芙蓉點點,倒也名符其實!

粟裕一到龍崗,駐在這裡的抗大九分校領導副校長劉季平、教育長杜屏等出鎮迎接。粟裕是九分校校長和政委,但已有九個月的時間沒和九分校的教職員工見面了。

九分校在蘇中一直沒有安定的環境從事教育教學。蘇中抗日根據地是日僞的重點“掃蕩”、“清鄉”地區,戰鬥頻繁,環境險惡。九分校的前身蘇中抗日軍政學校、“抗大蘇中大隊”都是一面打仗一面辦學,在一九四一年十月至一九四二年四月的七個月中,他們參加過七次反“掃蕩”戰鬥。一九四二年五月“抗大蘇中大隊”在四分區海門縣海復鎮正式改名爲抗大九分校後,六月中旬海門一帶即遭敵人九路“掃蕩”,九分校跳出封鎖圈後轉移到二分區東臺一帶,但未幾東臺又逢日僞大舉“掃蕩”,九分校又轉移至鹽阜地區,再又返回蘇中二分區。四三年一月九分校渡江南下到溧水縣一帶,又受到國民黨軍的圍攻,只好渡江北上轉移到天長縣的龍崗鎮。

在劉季平、杜屏等領導的陪同下,粟裕踏著青石板路,走進古鎮,只見街道兩旁都是青磚小瓦的明清建築,古色古香。他們一行穿過小巷,來到幹校校舍所在地,呈現在面前是一幢道教建築,門上有“真武廟”幾個字。進門後,只見古樹,石凳,老井,舊碑,氛圍肅穆而幽雅。

粟裕點點頭,說:“這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劉季平說:“這裡原來就是二師抗大八分校的教室。我們四月份到龍崗後,他們於六月撤離龍崗搬到葛家巷,將自己的校舍,連同學員養的豬、種的菜全部交給我們!”

“我們要感謝張雲逸同志和羅炳輝同志!”粟裕說,“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九分校還不知在哪裡轉!”

真武廟前後三進,有二十四間房和一幢藏經樓。

不只是真武廟,龍崗鎮的大寺、二神庵、三官殿、五神廟、城隍廟、吉祥庵、觀音寺等寺廟裡都成了九分校的校舍。

“還有很多幹部學員散居在羣衆家裡。”劉季平說,“龍崗建鎮千年,自古水路交通便利,長期以來商貿興旺,人口稠密。鬼子來後,因爲戰亂,龍崗的商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空閒的房屋較多。”

看了九分校在龍崗的情況,粟裕十分滿意:“現在你們雖然分散在鎮子裡各處,但總算有了固定的校舍,不用在海濱,或在山頭,或在海上到處流浪了。學員們也不再需在一邊聽報告、上課、開小組會,一邊攜帶武器隨時應付緊急情況。”

因爲粟裕的重視,九分校配備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副校長劉季平是有名的教育家;教育長杜屏、前任政治部主任謝雲暉、後任政治部主任張崇文的級別都很高;其餘幾個領導如姚耐、鮑漢青、楊芝都是到日本留過學的。還有一位外籍教師岡本進,教日語和刺殺、武器知識(岡本進是粟裕抓的戰俘)。文化教員大都是從上海等大城市來的優秀知識青年。學員則是從部隊中精選的。”

“只是離師長遠了,師長不能像今天這樣常常親臨指導工作。”劉季平說。

“算了吧,”粟裕一笑,“你們現在靠近軍部,軍長陳毅同志,副軍長張雲逸同志、四師師長彭雪楓同志、華中局社會部部長潘漢年同志、華中局宣傳部長彭康同志等都來這裡給你們作報告或講課,有了他們你們還不夠嗎?呵呵!”

“師長謙虛,”劉季平說,“我們組織了一個歡迎會,請師長給大家說幾句話。”

歡迎會在鎮外不遠處的操場舉行。粟裕要發言時,下面鴉雀無聲。

粟裕說:“劉季平同志要我講幾句話,好,我就說幾句。首先讓我對你們四月份在蘇南同第十六旅並肩反頑作戰的勝利表示衷心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

四月份在蘇南與頑軍的交戰中,幹校的廣大師生員工穩穩守住西線防禦陣地,使十六旅在東線給頑軍以沉重的打擊。九分校也付出了代價,受傷者近百人,死亡的有一百零八人,他們中間有老紅軍幹部(其中團級幹部三人),有青年學生,還有歸國抗日的華僑青年。

當戰鬥發生時,粟裕發急給電他們,不要與頑軍糾纏,拋棄所有可以拋棄的東西渡江北上。也正是因爲這封電報,九分校沒有跟頑軍硬拼,從而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也使臺下上千名學員生龍活虎地站在臺下聽他的報告。

正當粟裕在龍崗視察九分校時,八月下旬“掃蕩”各分區的日僞軍回原防休息整理,所以蘇中一、二、三分區較爲平靜。但一分區劉先勝發來一個很不幸的消息,九月七日七團嚴昌榮爲國捐軀。

正在這時,蘇中僞軍方面也發生了一件大事,九月九日江蘇僞省長李士羣被日本人毒死,日僞內部出現混亂,不得不重新部署。湯家園、曹家埠、二窵、北新橋、雙墩、濫港橋、闞家庵、丁澗店、三門閘等十餘處據點的日僞部隊全部撤走,日軍除留兩個大隊佈防外,其餘全部集中到南通,菊池聯隊長也調回國。

四分區的形勢大大緩和,但潛伏在僞軍中的湯景延部有暴露的危險。原來湯景延下面的一個排長被海門特工站站長同化,一意孤行不聽忠告,被湯景延秘密處決,引起了姜頌平的懷疑。湯景延被迫開往南通集訓。粟裕得悉湯景延處境險惡後,發電報給陶勇,讓他安排湯景延迴歸。

中秋節過後,接替嚴昌榮同志職務的張雲龍帶妻子嚴敏來到龍崗與粟裕會合。張雲龍是福建人,軍部特務團參謀長,參加過中央紅軍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皖南事變”中他帶三百多人硬生生從頑軍的重重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是一名很優秀的指揮員。

九月十九日,粟裕離開龍崗,隊伍回去比來時多了楚青、張雲龍夫婦,作家沈西蒙,九分校學無線電通訊的沈大衛。

那天下午六點他們坐船出發,他們計劃到達金溝宿營,但由於逆風,船行極慢,他們天黑纔到了劉家尖。第二天黎明船向閔家橋前行。時遠處有雞啼,天上月亮斜掛。未幾,天光破曉,霞光萬道,曉風吹拂。只見湖水碧綠,垂柳輕揚,牛車幾座、茅屋數戶從船邊直奔過去。

進入高郵湖後,船從湖邊行駛。沿途船從村子上面通過,從樹梢旁馳過。

原來一九三八年六月日軍侵佔開封后,國民黨軍事前不動員人民遷移就在開封以西的中牟縣花園口炸決黃河大堤,以阻敵西進。不僅當年豫東、皖北數百萬人民遭受空前浩劫,生命財產蕩然無存,而且黃河水通過運河灌入淮河、長江,使淮河、長江下游水位高漲。現在每年一到夏秋地節河水暴漲,淮河兩岸及洪澤湖、高郵湖邊許多村莊、土地就淹沒水中,分不清哪是湖面哪是村莊。

一面是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另一面是百姓受災的現實,軍人們無心欣賞風景,都關注受災的百姓,憂心如焚。

嚴振衡即景生情,出口吟道:“荷葉田田託銀珠,菱盤團團掛玲瓏。素帆片片隨波逐,浮生冥冥嘆若何?!”

秦叔瑾靈感也爆發:“風吹茭白似水浪,波逐水草如雲揚。樹繞茅屋碧水中,順風帆船逆流撞。”

看到因爲洪水被迫搬遷的百姓,秦叔瑾吟道:“湖水漸漲高堤面,波濤洶涌無力擋。守堤農夫數千百,扶老攜幼搬家當。”“一夜東風水平岸,屋頂樹梢水中數。波濤擊堤東風緊,農夫恨天又叫苦。”

粟裕與楚青坐在另一隻船上,靜靜地聽他們吟詠酬唱。在這特殊的環境裡,這些年青的軍人恢復他們本來的儒雅氣質。如果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這些軍人的生活該是何等風雅!

九月二十二日,在唐家圩。嚴振衡先行偵察敵情,其餘的人靠岸休息,在柳樹濃陰下散步、聊天、下棋。第二天下午開始出發,離開高郵湖進到運河。

九月二十四日天忽然下起雨來,粟裕和大家的衣服全被淋溼了,但粟裕沒有因此改變日期。到十八旅五十二團駐地吃過晚飯後,他帶頭鑽進了一條只容四人坐的小船,冒著風雨行軍。張雲龍,嚴敏,王重、嚴振衡、秦叔瑾一隻船,沈大衛和電臺人員一隻船。

雨點子“噼噼啪啪”打著水面,打溼了沈大衛的軍衣,船內開始出現積水。幾個人好像不是在一隻船上,而是擠在一隻水盆裡,大家都動彈不得,直挺挺地挨著密密雨水的澆潑。

沒有月亮,天特別黑。十幾只船沿運河邊劃著。

“後面的船跟上!”“在哪裡?”“喂,在這裡!”

沈大衛是第一次與粟裕出行。這個時候儘管是在夏天,沈大衛也冷得牙齒打架,渾身麻木,實在難受。驟然之間,從不遠的敵據點處,探照燈亮起了一道道的白光,白光閃閃地從沈大衛眼前掠過後,敵人又打槍又打炮,炮彈在沈大衛船後的江面上“轟轟”地爆炸。

沈大衛的心懸了起來:“這怎麼辦呢?粟司令的那條小船還在後面,會不會發生什麼危險!”

沈大衛極爲緊張,稍稍移動著身子,但小船立刻劇烈地搖晃。

這時沈大衛身旁的一位戰友發覺他受驚了,但輕聲對他說:“我們有粟司令坐鎮,你放心……”

話音未落,粟裕坐的小船就趕上來了。沈大衛放下心來。

二十五日雨下了一天,大家在距敵人據點車橋很近的顧家莊住下來。粟裕一住下就出去找村內的貧僱農、找保甲長談話,還找地主,跑生意做買賣的人瞭解車橋的情況。

粟裕衣著簡樸,平易近人,從周圍水蕩、田地和老百姓生活談起,問到捕魚、割葦子、跑生意的行情,再問到四面八方的水路、旱路怎麼走,鬼子僞軍下不下鄉,周圍據點有多少鬼子、僞軍,車橋、涇口、曹甸一帶買賣好不好做等等,問得很隨便,答的人也沒有什麼拘束。

二十六日,經唐家彎、嚴家大橋,過汪洋湖到團莊,十八旅長劉先勝和七團的彭德清迎接粟裕。彭德清向粟裕彙報了嚴昌榮犧牲的詳細經過。

原來四月初嚴昌榮奉命帶領七團跳出“清鄉圈”後,他在興化、鹽城之間,不斷髮動對僞軍劉湘圖、趙軍山等部的進攻,使其不能向四分區增兵。七團先後攻克興化釣魚廟、大鄒莊、古殿堡、草堰、戴家窯等日僞據點,九月七日,七團又奉令攻打興化縣的唐子鎮。該鎮四面環水,防禦工事堅固,還有重兵把守,易守難攻。戰鬥打響後,敵人火力很猛,我出擊船隻屢被擊沉,難以登岸。爲牽制敵人火力,掩護部隊衝擊,嚴團長身先士卒來到炮班,親自用擲彈筒向敵人發起猛攻。他打了一發又一發,但在他說“再打一發!”時,擲彈筒意外爆炸了,嚴昌榮團長不幸犧牲,時年二十九歲,彭德清政委頭部也負了傷。

粟裕聽了盯著地圖上的唐子鎮半晌不做聲。

過了一會,他換了話題,與劉先勝探討了車橋一帶的特點和軍事地位。

劉先勝說:“師長有新的設想嗎?”

粟裕沉吟未語。

他有想法:車橋一帶原是國民黨江蘇省政府所在地,韓德勤棄守後這裡被敵僞佔領。敵人以車橋爲中心,建有十餘處據點。這裡是新四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師的結合部,也是敵人徐州六十五師團與揚州六十四師團的結合部。如果一師集中兵力拔除車橋、涇口等據點,敵兩支部隊會因爲是自己的邊沿地區而互相推諉、觀望,配合作戰也不會協調。而一師得手後就可以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地區,可以把領導機關移駐於此,集中幹部開展整風運動,集中主力進行整訓,還可以就近加強對第十八旅工作的指導。特別是可以打通蘇北、蘇中、淮北、淮南四個地區之間的戰略聯繫。

粟裕是個審慎的人,當時時機未成熟,他沒有將他的設想表露出來。

中飯由彭德清請客,粟裕將張雲龍夫婦等人一一介紹給劉先勝和彭德清。

二十八日,粟裕一行到達七團團部駐地西花莊,張雲龍留任七團副團長。十月三號,粟裕回到了東臺吳家橋師部。

第2章 中央命令第31章 英雄團長第31章 英雄團長第30章 戰地蜜月第18章 準備過江第41章 車橋戰役第25章 華中總部第30章 戰地蜜月第10章 奇襲官徒門第38章 中秋前後第3章 相逢一笑第46章 冬季整訓第28章 風生雲起第4章 集結巖寺第6章 劫後江南第5章 受命先遣第7章 初戰韋崗第43章 勇者無敵第38章 中秋前後第25章 華中總部第41章 車橋戰役第22章 決戰前奏第28章 風生雲起第47章 邵伯殲敵第30章 戰地蜜月第18章 準備過江第29章 圍魏救趙楔子第11章 艱苦奮鬥第41章 車橋戰役第28章 風生雲起第28章 風生雲起第40章 反守爲攻第17章 水西風波第42章 夏季攻勢第2章 中央命令第17章 水西風波第42章 夏季攻勢第35章 原地堅持第29章 圍魏救趙第30章 戰地蜜月第32章 寬仁厚德第47章 邵伯殲敵第29章 圍魏救趙第22章 決戰前奏第6章 劫後江南第25章 華中總部第39章 蘇中僞軍第9章 殺敵致果第27章 攻打泰州第29章 圍魏救趙第46章 冬季整訓第33章 相持階段第36章 南浦免職第47章 邵伯殲敵第42章 夏季攻勢第40章 反守爲攻第3章 相逢一笑第12章 雲嶺春曉第44章 攻克南坎第46章 冬季整訓第2章 中央命令第20章 猛龍過江第34章 反對改編第13章 一見鍾情第34章 反對改編第30章 戰地蜜月第24章 十面埋伏第9章 殺敵致果第37章 軍部之行第42章 夏季攻勢第18章 準備過江第23章 大戰黃橋第34章 反對改編第11章 艱苦奮鬥第11章 艱苦奮鬥第8章 遊擊當塗第10章 奇襲官徒門第43章 勇者無敵第2章 中央命令第10章 奇襲官徒門第39章 蘇中僞軍第8章 遊擊當塗第10章 奇襲官徒門第26章 皖南事變第31章 英雄團長第16章 兵強馬壯第11章 艱苦奮鬥第30章 戰地蜜月第11章 艱苦奮鬥第43章 勇者無敵第4章 集結巖寺第3章 相逢一笑第18章 準備過江第6章 劫後江南第9章 殺敵致果第24章 十面埋伏
第2章 中央命令第31章 英雄團長第31章 英雄團長第30章 戰地蜜月第18章 準備過江第41章 車橋戰役第25章 華中總部第30章 戰地蜜月第10章 奇襲官徒門第38章 中秋前後第3章 相逢一笑第46章 冬季整訓第28章 風生雲起第4章 集結巖寺第6章 劫後江南第5章 受命先遣第7章 初戰韋崗第43章 勇者無敵第38章 中秋前後第25章 華中總部第41章 車橋戰役第22章 決戰前奏第28章 風生雲起第47章 邵伯殲敵第30章 戰地蜜月第18章 準備過江第29章 圍魏救趙楔子第11章 艱苦奮鬥第41章 車橋戰役第28章 風生雲起第28章 風生雲起第40章 反守爲攻第17章 水西風波第42章 夏季攻勢第2章 中央命令第17章 水西風波第42章 夏季攻勢第35章 原地堅持第29章 圍魏救趙第30章 戰地蜜月第32章 寬仁厚德第47章 邵伯殲敵第29章 圍魏救趙第22章 決戰前奏第6章 劫後江南第25章 華中總部第39章 蘇中僞軍第9章 殺敵致果第27章 攻打泰州第29章 圍魏救趙第46章 冬季整訓第33章 相持階段第36章 南浦免職第47章 邵伯殲敵第42章 夏季攻勢第40章 反守爲攻第3章 相逢一笑第12章 雲嶺春曉第44章 攻克南坎第46章 冬季整訓第2章 中央命令第20章 猛龍過江第34章 反對改編第13章 一見鍾情第34章 反對改編第30章 戰地蜜月第24章 十面埋伏第9章 殺敵致果第37章 軍部之行第42章 夏季攻勢第18章 準備過江第23章 大戰黃橋第34章 反對改編第11章 艱苦奮鬥第11章 艱苦奮鬥第8章 遊擊當塗第10章 奇襲官徒門第43章 勇者無敵第2章 中央命令第10章 奇襲官徒門第39章 蘇中僞軍第8章 遊擊當塗第10章 奇襲官徒門第26章 皖南事變第31章 英雄團長第16章 兵強馬壯第11章 艱苦奮鬥第30章 戰地蜜月第11章 艱苦奮鬥第43章 勇者無敵第4章 集結巖寺第3章 相逢一笑第18章 準備過江第6章 劫後江南第9章 殺敵致果第24章 十面埋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怀安县| 融水| 丹东市| 阿勒泰市| 哈密市| 雷波县| 常熟市| 平遥县| 称多县| 金华市| 晋宁县| 黑龙江省| 紫阳县| 闽清县| 泰和县| 石楼县| 德清县| 义乌市| 石泉县| 铜鼓县| 奎屯市| 崇信县| 岢岚县| 乌兰浩特市| 郯城县| 阿城市| 临武县| 启东市| 贞丰县| 乌苏市| 济阳县| 苏尼特右旗| 延安市| 盱眙县| 丽江市| 苏尼特右旗| 永宁县| 华蓥市| 静宁县|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