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

經過這幾年的過渡,到了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胡楚元的工作量就明顯減少了非常多,人也安逸多了。

這兩年間,中南海和府右街、南長街成了總理府衙門的主要集中地,特別是在南海區域,已經是京師重地中的重地,光緒帝載湉偶爾也會到南海的勤政殿商議大事。

胡楚元和家人則住在紫光閣,次輔張之洞和外相張百熙同樣住在附近。

因爲胡楚元的身份比較特殊,紫光閣一帶重新修建成單獨的園林,名爲資政園。

此時的燕京和幾年前也截然不同了,最大的變化就是滿人撤離的太多,很多都是強制撤走的,只有恭親王、醇親王、肅親王三系被留了下來,集中住在北海和後海之間。

在資政園裡安靜的住著,胡楚元也變得特別的幽靜。

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他現在就在這個不惑之期,除了還是找不到中國未來的突破之路外,對於整個中國不斷崛起的趨勢,他已經可以把握住了。

在鉅額投資的刺激中,截止1897年12月,中國煤礦年產量達到4084萬噸,鐵和鋼年總產量達到627萬噸,僅次美、德兩國,已經超過了英國,而這幾乎都取決於中國鐵路事業的高速發展,並且,中國的鋼鐵煉製企業幾乎都很幸運的獨享了本國鐵路發展所帶來的推動效應。

鐵路總長達到7.3萬公里,一舉超過法國,成爲世界上鐵路前五強。

中國的鐵路工業基本都是在自己引進技術生產的狀況下完成的,特別是鋼軌等基礎型材方面,自己提供的比例幾乎佔到了95%,假如排除1890年之前的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在京漢鐵路修建過程,爲了追求速度而外包給美國人之外,此後,國內鐵路建設的所有合同都牢牢的掌握在本國商人的手中。

受此影響,中國在機械、鋼鐵、煤礦等方面的發展也非常迅猛,在江南和華北,有軌電車已經開始出現,電氣鐵路的里長也在穩步增加。

紡織、鋼鐵、化工、電氣、造船、機械、冶金、瓷器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工業,特別是紡織工業,目前已經牢牢佔據著世界頭號紡織出口國和第一大紡織工業國的地位,不可否認,中國的紡織奇蹟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兩個奇怪的模型上,即低廉的勞工成本所產生的低端紡織品的價格優勢,以及生絲壟斷經營所產生的高端絲織品的優勢。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中國一直從美國進口毛紡,以滿足高端紡織品的出口需求,但隨著山東畜牧和東北畜牧業的發展,中國也逐步引入了外國的羊種,並且用了非常的力氣進行推廣。

圍繞著鐵路,兩地的毛紡品都可以很便捷的輸入到青島、天津這樣的新興紡織工業中心,而上海則固執的使用著美國的進口毛紡,這是因爲出口到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紡織品總會面臨著更大的競爭,而國內的毛紡加工業還不能像英國人那樣做到非常精細的地步。

在傳統的農業領域,隨著化肥和機械耕種的推廣,以及畜牧業和其他技術上的改良,加上大規模的農業基礎投資,中國農業總產值相比1878年增加了14倍……關於這個數字,實際上也存在著物價指數和外匯兌現率的問題,但平心而論,糧食總產量,特別是穀物產量確實有著大約4.5倍左右的增長,東北的開禁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確是國內禁菸的成效,大量土地不再種植鴉片,而是改爲種植穀物和棉花,這個現象在山東、河北顯得特別明顯。

然而,這一切的數據其實都可以忽略,真正值得胡楚元關注的是國民平均收入和物價指數。

隨著《貴金屬管制法》和《銀圓券法》的實施,國內已經逐步用清圓券取代了銀圓,這使得國內貨幣供應更爲充裕,在上海,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已經達到32.7清圓,相當於美國平均標準75%。

伴隨著這個大幅度的增長,中國的物價也在提升,但增幅遠不如收入的增長,人均糧食佔有量也增加了四倍,其他經濟作物產量的增加更爲明顯。

其次,另一個重要的數據是城市化的比例,根據內閣總理府的大略統計,截至1897年底,中國城鎮居民的數量已經從3400萬人增加9300萬,佔總人口的24.5%。

這個數據就意味市場容量在激增,百姓有更多的資金用於消費,某種程度上也必須去消費,而這正是紡織工業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以馬鞍山縣城爲例,這是一個幾乎完全依靠富國系資本和技術建立起來的新縣,從開始投資到今天不過有十五年的歷史,如今卻擁有超過70萬居民。

當地最爲核心的企業是馬鞍山鋼鐵機械總廠,它每年的生鐵、熟鐵、鋼及特種鋼的總產量約在220萬噸,其中,鋼及特種鋼佔據一半,直接僱傭工人2.7萬人。

這個數據和美國的卡內基鋼鐵廠大致相當,圍繞著這家廠的採礦場同時僱傭著0.4萬名採礦工,爲這家工廠提供電力的馬鞍山電廠,爲工廠提供運輸服務的勞工,以及下游的六十多家生產刀具、農機具、曰用鋼、鏈條、鋼索、五金等加工廠,上游的模具廠,僅此關聯而出現的工人就有十多萬人。

在馬鞍山,同樣存在著另一家巨型的國有企業——江南製造總局的馬鞍山總廠,涉及到造船、槍械、蒸汽機、汽輪機、鍋爐等多家工廠。

除此之外,還有和電廠配套綜合利用的水泥廠、玻璃廠,以及爲了解決當地工人婚姻問題的紡織廠、繅絲廠,配套解決煤礦和其他礦石的化工廠、化肥廠。

在這兩家巨型工廠的聚集效應中,馬鞍山縣在短短十五年間就成爲了江南六省中僅次於上海和福州的工業重鎮,擁有數量多達30萬的工人,其餘的人口大體是伴隨而生。

和之相對應的,極爲類似的城市就是紐卡斯爾和匹茲堡,都是依靠地方礦產迅速崛起的工業城市。

類似的情況在國內並不是一家,包括萊蕪、大冶、淄博、鞍山、徐州都在以快速的方式崛起,在湖州,每年的採煤量也達到了三百萬噸,在永春、德化、龍巖、泉州等開發更早的福州城市,採礦業正成爲當地最主要的經濟命脈,福建省的鐵礦石每年開採量都達到350萬噸,支持著福州整個工業體系的發展。

在福州,整體的工業經濟規模還要遠大於馬鞍山,並且擁有更爲龐大的紡織業和茶業、傢俱業。

由點及面,自此就可以看出晚清經濟在這種質的層面上的變化。

這種變化同樣體現在稅收上。

1897年,實行新的稅收政策後,清政斧歲入激增,總額達到4.92億清圓,超支規模卻高達3.7億清圓,主要依靠出售官股來維持開支的新增長,而主要開支都集中在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國民教育經費支出首次出現,當年支出3400萬清圓,用於在各地籌建義塾、學堂,官辦義塾、學堂一律採用義務教育體制。

在這一年,滿人奉養和宗室奉養、內務府奉銀總額驟降到2580萬清圓,海軍軍費支出爲6200萬清圓,八旗營支出幾乎拆開,整個綠營、練軍和新軍的陸軍軍費總額爲7420萬清圓。

在這一階段,中國的總軍費大體維持在前幾年的標準,但在海軍的支出進一步增大,陸軍軍費表面上是降低了,使用效能卻大爲增加。

隨著湘軍、淮軍老妖逐漸死光,胡楚元也熬到了春天,將湖廣兵團和江淮兵團籌建起來,原有的湘軍、淮軍陸續裁撤,梅啓照死後,贛軍進一步併入江淮兵團。

以葉伯鋆部的福州水師陸營逐漸壯大,擴充爲閩浙兵團,加上張之洞手中維持著的青徐兵團,統稱爲四大新軍兵團。

四大兵團開始採用師旅制,總計17個主力師和5個預備師,每個師1萬人至1.4萬人之間,炮兵縱的數量增加,且幾乎都是接近一個團編制的加強縱。

胡楚元並不急著擴張,但已經著手進行陝甘寧兵團、兩廣兵團、西南兵團、東北兵團的組建。

所以,這段時間的胡楚元總算是可以悠閒一點……雖然,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必然造成物價不穩定的問題,對經濟長遠發展也缺乏維持姓,並可能產生更大的負面效應,但在目前來說,胡楚元還不急著考慮這些問題。

資政園,又一年的春天到來,柳綠花開,園中奼紫嫣紅,碧波盪漾。

今天,資政園迎來了一個很特別的貴賓,夏威夷王國的利留卡拉尼女王和卡奧拉尼公主前來訪問,昨天已經在瀛臺舉行了國宴招待儀式。

大國總有大國的氣度,和以前不同,最近幾年間,大清帝國的外交儀式開始變得更爲體系外,充分能夠展現一個世界大國的氣勢。

果不其然,利留卡拉尼女王和卡奧拉尼公主就被昨天的儀式給嚇住了。

這天上午,胡楚元正準備陪伴家人簡單的休息兩天,女王和公主就迫不及待的趕過來拜見他。

反正也算是熟人了,胡楚元就沒有準備太爲繁瑣的禮儀,簡單的招待她們在花園裡喝上午茶。

園中的美景固然美,在卡奧拉尼公主的姿色前,似乎就大爲遜色了。

胡楚元幽幽的想著,幽幽的笑著,忍不住的開始懷念起夏威夷的風景,說起來,那裡確實是他度過晚年生涯的最佳去處呢。

可以徹底的遠離塵世,避開政治上這些糾纏。

生意?

他的生意規模已經夠大了。

這兩年間,他基本已經停止了範圍上的開拓,集中資金投資於國內的重工業。

喝了一半杯的祁門紅茶,卡奧拉尼公主便笑盈盈的讚歎道:“首相閣下,您的茶永遠是這樣的好呢。”

胡楚元悠悠的含著笑意,道:“如果貴國願意,我可以讓祁紅茶業公司向你們提供宮廷專用的特級紅茶……事實上,我一直相信這也是中國最好的紅茶之一。”

利留卡拉尼女王不由得的讚道:“中國實在是一個龐大的大帝國,讓我欽佩不已,連這樣好的茶葉都有很多種呢,真是太羨慕了。那麼,首相閣下,我們是否能和你談一個更爲重要的問題?”

胡楚元微微點頭,繼續的品著杯中的祁紅。

利留卡拉尼女王當即說道:“事實上,我國也希望能像貴國這樣進行更大規模的改革,將我國建設的更爲繁榮……!”

不等她說完,胡楚元就忍不住的皺起了眉頭。

利留卡拉尼女王續道:“問題是我們缺乏資金,也缺乏技術援助……這些年,在貴國的支持下,我們也建立了一些海軍和陸軍,可在總體的實力上來說,或許還遠遠不能保護我們自身呢!”

說著這話,她顯得不無惋惜。

胡楚元問道:“華商的投資規模應該算是不錯吧,在你們抵達之前,我特意讓人查詢了一下數字,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的。考慮夏威夷王國的資源狀況和人口,以及領土規模,這確實是挺不錯的了。小國的生存之道其實並不在於擴張自己的財力和軍事力量,而是保持穩定讀力的政策。我個人認爲,中國對夏威夷王國的直接投資反而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我會對夏威夷的陳氏家族給予一些扶持,幫助他們在夏威夷更好的投資。”

利留卡拉尼女王不免有些失望,但也只能謝道:“那真是非常感激呢!”

胡楚元笑著,沒有繼續說什麼。

過了一會兒,利留卡拉尼女王就返回了自己的住地,而卡奧拉尼公主則做爲胡楚元的朋友,單獨留下來,繼續和胡楚元閒談著過去幾年裡,夏威夷王國的一些變化。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在過去的幾年間,夏威夷王國也逐步進行更多的改革,在政治構架上仿造英國,成立幾個黨派,可真正佔據著主要地位的還是華人爲主的夏威夷聯合黨。

由於聯合黨的實力過大,對夏威夷的影響力也最大,政局相對也就很穩定,各個部門都有官員,在實際的治理上也頗有成效。

兩個人談了談,胡楚元才明白利留卡拉尼女王的真實意圖——想要成爲大清帝國的藩邦,獲取清王朝太平洋艦隊的保護。

稍加思量後,胡楚元和卡奧拉尼公主道:“做爲帝國的首相,我當然很歡迎這件事,但對夏威夷王國和你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最好的選擇。”

卡奧拉尼公主不免有些詫異,問道:“爲什麼?”

胡楚元道:“長遠來看,中美之間的利益衝突還是存在的,你們犯不著冒這種險。你應該儘量保持夏威夷王國的讀力姓,加大在國際上外交活動,確保獲得更多大國的認可,同時在國內實施合適而寬鬆的治理政策,這是夏威夷王國的未來之路,也是最好的道路。”

卡奧拉尼公主沉默了良久,過了好一會兒才笑道:“多謝你的提醒,現在想起幾年前的那一次巡訪,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在世界範圍內,也有更多的國家認識了我們這個小國的存在呢。”

胡楚元微微頷首,道:“在中美兩個大國的保護下,其他國家就不會輕易敢打你們的主意,同時也要儘量確保自己既不完全投奔中國,也不完全投奔美國,對於珍珠港,長期的時間內,應該將它逐漸打造成允許更多國家海軍停留補給的地方,讓世界共享它。我想,這會是一個長期的和平之路。”

卡奧拉尼公主繼續的點著頭。

胡楚元並不是不希望中國擴大版圖,而是這裡面存在太多的矛盾衝突,即便現在成爲唯一的宗主國,和美國的關係就不會再像現在這麼友好了。

在整個世界範圍內,中國和德國雖然是天然盟友,但卻不能正式結盟,剩下的盟國就只有美國。

中美合作,美國幫助中國維持在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而美國得到的好處是它的產品擁有更爲廣大的中國市場,並且可以藉助中國進入中國的藩邦國市場。

包括朝鮮、北越和菲律賓,這些市場也一直是對美國開放的。

(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戰陰影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七十章 江南鹽禍案的終結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一百五十八章 馬尾海戰的序曲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鹽價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兩億清圓的地產生意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七十六章 萬旗洋行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七十六章 萬旗洋行第四十一章 強國先強種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四十一章 強國先強種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戰陰影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七十章 江南鹽禍案的終結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一百五十八章 馬尾海戰的序曲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鹽價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兩億清圓的地產生意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七十六章 萬旗洋行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七十六章 萬旗洋行第四十一章 強國先強種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四十一章 強國先強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松县| 铜鼓县| 房山区| 来安县| 三穗县| 永年县| 青铜峡市| 张家界市| 海城市| 印江| 内乡县| 崇礼县| 揭东县| 武清区| 邓州市| 边坝县| 双辽市| 怀化市| 崇明县| 米易县| 临沧市| 日喀则市| 阳原县| 永城市| 内黄县| 新乡市| 武城县| 浮梁县| 遂宁市| 宜章县| 邵阳市| 孟州市| 滨州市| 鄂尔多斯市| 南京市| 改则县| 钦州市| 孟州市| 当阳市| 手游| 武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