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章 郭榮親征、壽州之戰

摘要:顯德二年,十二月,李谷率軍攻壽州,月餘不克。聞南唐援軍已至來遠,遂退保正陽。顯德三年周世宗柴榮親征。

《天宋武功》中,考慮當時的史實,柴榮皆用郭榮代替,所以不用糾結。

皓月也沒想到楊濛跟劉仁贍之間有這種關係,暈,當初寫楊濛復活也是廢了一番心思。

——————————————分割線——————————————

開封之內,郭榮已經從前方傳來的情報得知,李谷大軍已經在壽州城外,而唐國江寧府,李璟老兒也已經帶領部隊出征北上應對了。

郭榮非常期待此場戰役,大周能夠一舉南下,攻取唐國領土,大殿之上的大臣們也在爲大周加油祝彩。

涼城客棧之內,楊濛亦得知大周李谷部隊到達了壽州城下,他當即拿出地圖看了起來,

劉仁贍在吳國之時,他的父親劉金,侍奉自己的父親楊行密,至濠州團練使。劉金的長子劉仁規,娶了父親楊行密的女兒,也就是自己的親戚,貴於其國,嘗爲清淮軍節度使,。而劉仁贍即已經累遷爲僞右監門衛將軍,歷黃、袁二州刺史,所至稱治。

壽州城由然後憂心忡忡地說道:“我怕此次戰事不利。壽州城的劉仁贍,他兄長劉仁規和我是親戚關係。”

“啊?!”趙德昭的嘴巴都圓了。

隨即楊濛把這些事情都告訴給了趙德昭,趙德昭才知道原來有這麼一層關係在,不過他說:“義父,你們之間即使有關係,可是現在他侍奉的是唐國,也就是你的敵國,你們之間是對立的。若是義父能夠打動劉仁贍,那就好了。不過我聽說劉仁贍剛正勇猛,仁義衷心,恐怕是塊難啃的骨頭。”

“義父能夠試一試,那樣也好。昭兒你去取些紙筆,我這就讓長春堂的細作送信去壽州。”

“恩,既然義父要試一試,那也無妨。”趙德昭出門,然後去取了些紙筆。

過後,楊濛提起筆,心中感慨萬千,遂提筆寫下了一份書信,隨即飛書淮南壽州。

趙德昭知道壽州城一定能攻打下來,不過現在暫時未能攻下,於是乎安慰說:“義父這是杞人憂天,您未能親臨戰場,過於擔心了。”不過趙德昭如今虛歲六歲,自然是不能親臨戰場,所以只能通過別人的眼睛去看,這時候他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能在暗地裡悄悄發展自己的勢力。

不過能夠勸降劉仁贍那也是好事情,畢竟歷史上的一大忠臣和勇將。

而白孤城這段時間已經飛書一封,去了西府(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相信在白家在西府的白叔父應該能夠知道消息,相互配合。

趙德昭這段日子已經找了幾個教書青年,放心地把教育事業交給他們了,雖然幾個教書先生對趙德昭的教育領域十分疑惑,但是當他們聞及趙德昭的學識之時,無不欽佩萬分。趙德昭也不好意思,他就說他小時候學得就是這些,所以那些教書先生就十分推崇他的那套教書理念,反而不拖沓後腿了。若是換了迂腐的老教授,估計能把趙德昭給氣壞的。而趙德昭就是這麼一個人,若是有人使絆他的教育方法,他就跟誰急,然後秀出他的成績跟那人鬥法,直到把對法服得心服口服。

半月之後,吳越國西府之內終於傳回了消息,然後吳越國西府西湖邊上終於有一家山外山酒樓加入了廣味集團,而那家山外山酒樓正是白家的產業,通過白家在吳越國開啓了第一個腳印。

趙德昭聽此消息也欣慰了,隨即他從長春堂手下調派幾個會燒菜的能手,輾轉南下,去了吳越,希望能夠憑藉趙德昭親自交給他們的廚藝,然後混入山外山酒摟,扮作廚子,收集情報。

楊濛同意了此想法,爾後悄悄地,三個密探就踏上南下之路。

……

這一年的冬季並不冷,李谷大軍業已到了淮河。

時間已經到了顯德三年(956年),這一年趙德昭虛歲7歲。

幾百裡外,淮河邊。此番淮南行軍行營都部署李谷大軍要奪取之地即爲唐的重鎮——壽州。

此刻大軍正在淮河邊上,李谷在岸邊眺望壽州城,心中感慨萬分,壽州之地,從春秋戰國開始一直到現在,歷來都是兵家爭奪之地。

壽州,位於淮河上游流域,向北就是中原,向南就是江南,位置極其重要。

歷史上隋朝開皇年間,隋文帝楊堅爲伐陳軍事需要,於開皇八年(588年),在壽春置淮南行臺省。開皇九年(589年),十月,隋文帝楊堅下令撤去淮南行省,設置壽州總管府。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壽州總管府爲壽州,初轄壽春、安豐兩縣,後增轄霍邱、霍山、盛唐(今六安)三縣,屬淮南道。

五代十國時,吳國以壽縣爲忠正軍,南唐以壽州爲清淮軍。

此次大周的軍隊的目標就是淮河對面的壽州城。

爲了渡過淮河,他命人在淮河上面搭上浮橋。讓大軍順利地從正陽河度過了淮河,大軍順利渡河,隨即他出兵圍攻了壽州城,大有甕中捉鱉的意思。

顯德三年(956年),一月二十五日,當日壽州就有幾千的唐軍出城來,攻打周軍,可是反而被忠武軍節度使王彥超給擊敗了,同時斬殺和俘虜南唐士兵兩千餘人。

一月二十九日,先鋒軍都指揮使白延遇在山口鎮又一次擊敗了南唐幾千人的部隊。

短時間內周軍已經獲得了兩次勝利,而勝利的消息通過李谷的奏報,傳回了東京開封。

二月初朝堂之上,郭榮又收穫了好消息,他見到周國軍隊此番已經連殺唐國幾千人馬,就迫不及待,想要御駕出征。

二月十七日,郭榮調派開封府、曹州、滑州與鄭州之百姓修築開封外城。

二月十九日,郭榮郭榮下詔正式親征淮南,想要一舉拿下唐國的江北十四州。

在離開開封前,郭榮任命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擔任東京留守,向訓在伐秦鳳四州的時候,立下大功身手皇帝郭榮的信任,這次沒有想到被任命爲東京汴梁的留守了。

同時郭榮又讓端明殿學士王樸輔助向訓工作,既然政事有了安排,軍事上也要好好的安排一下,郭榮的親信彰信節度使韓通權擔任點檢侍衛司,負責城內外的巡視和檢查。

而後,又命令侍衛都指揮使、歸德節度使李重進奔赴正陽,河陽節度使白重贊率領三千兵馬在潁上駐紮。

趙府之內

趙德昭得知祖父、父親皆要出征,就讓父親推薦劉翰給天子郭榮,正好可以在爲軍中效力,因爲趙德昭擔心在淮南一戰之中,祖父的身體安危,因爲歷史上顯德三年,趙弘殷就是在淮南一戰中病逝的。而劉翰剛好是自己認識的,所以他跟劉翰說了,路上要好好留心自己祖父的身體,而劉翰也答應了。

次日,趙匡胤就向郭榮推薦了劉神醫劉翰,郭榮上次已經聽說了他的大名,於是乎讓他擔任軍中的醫官,隨行親征大軍,一起南下。

劉翰叩之謝恩,然後回家去整理行裝,都準備出征了。

一日之後,二月二十一日,大軍正式從東京出發。隨後趙弘殷、趙匡胤父子、萬鬆以及劉翰皆隨駕出征南下。

……

而此時此刻,壽州城內,清淮軍的節度使劉仁贍,率部駐守壽州。劉仁贍,字守惠,彭城人,五代時期南唐著名的大將。仕南唐,累官武昌節度使,徙清淮軍節度使,鎮壽州。

他見到周國軍隊兩次出兵,都已經斬殺自己一方很多兵力,就高掛免戰牌,據不出兵。

此刻戰前方的李谷聽說郭榮二十一日率領禁軍從東京出發,此刻正往南方奔來,他一覺得若在陛下親征前趕到壽州城下,壽州城就拿下,壽州城剛好可以爲陛下提供一個行轅之處,而且還能在陛下面前邀功請賞。

他這麼一想,立刻下令將士們攻城,提前拿下壽州城。

然而守城的唐國清淮軍的節度使劉仁贍無論如何就是高掛免戰牌,不敢應戰,饒是李谷在城下破口大罵,依舊巋然不動,氣得李谷快要吐血了,只想罵娘,而意外的是,唐國援軍此時正往壽州城援助。

Ps.《南唐書》中記載:劉仁贍,字守惠,淮陰洪澤人,父金。事吳武王,有戰功,至濠州團練使。長子仁規,娶武王女,貴於其國,嘗爲清淮軍節度使,任贍略通儒術。

第40章 半島局勢、長遠利益(下)第58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中)第22章 北上易州第13章 唐國遷都、伺機而待第107章 遇見第18章 完璧歸趙、飛雀歸順第12章 訓練武士、特種部隊(上)第147章 何必執著只求放下第180章 暗中的安排第134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三)第3章 趙府後院的禁區第62章 世界地圖、東西格局第32章 一張弩第45章 遼國內伏筆第45章 穿越二號、 二姑臺見第49章 二征伐唐、淮南之爭第177章 秦淮河防線第58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中)第37章 周軍南下、唐國應戰第13章 假周滅唐第一策第41章 以德服人第30章 多角第58章 還他一個塞上江南第65章 西南前變第49章 天雄寺被劫、耶律賢之死第38章 娛樂王朝、勾欄瓦肆第18章 計劃要提上日程第56章 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65章 金明池賽龍舟第1章 治世計劃醞釀中第53章 指點迷津、北取三關第19章 趙府後院的禁區第54章 點檢之讖、病重歸京第218章 戰後處置第5章 預防叛亂、巡視淮南 並章第30章 成都之小百花樓第46章 兄弟相聚、前世今生第42章 仇人見面、大敗漢軍第70章 亂遼國陣腳第56章 雲涌第202章 頑石豈可動吾心(下)第2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37章 應對寒冷之方法第33章 匡胤奉軍前巡戰第116章 訪唐(二)第33章 文州刺殺、全氏歸順第40章 宋軍北攻、遼州城下第62章 世界地圖、東西格局第187章 鐘山之戰第91章 變第196章 抉擇第162章 李從慶的困惑第23章 承影與霸王重現第11章 古今汴梁與開封第14章 老少結忘年之交第143章 至信至義第45章 攻下泰州第1章 太祖崩漢遼犯境第108章 子是故人來第167章 乞丐的往事第104章 作死的女人第38章 視察別墅、占城來使第4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1)第21章 王李之爭、雙方較量第175章 潤州水戰(三)第35章 秦、鳳、階、成四州平第37章 周軍南下、唐國應戰第31章 釀酒記之醉太白第26章 相國寺題壁相見第174章 潤州水戰(二)第16章 探花再現、千鈞一髮第33章 玻璃產業、弓弩改革第192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62章 世界地圖、東西格局第92章 出使(一)第51章 壽州城下、唐割江北(下)第30章 廣味集團之聯盟第2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220章 分歧第106章 天意第2章 計劃要提上日程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222章 吳越事第13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51章 宋軍之路第91章 變第161章 雙贏纔是硬道理第158章 解決是最好的方式第6章 周漢之晉陽之役第43章 幸教船務、船塢鼻祖第184章 都在準備著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127章 棲霞山刺殺事件第22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58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中)第80章 步步第52章 雁門關一戰第39章 朝著黑石嶺進發第130章 鬼見愁第13章 唐國遷都、伺機而待
第40章 半島局勢、長遠利益(下)第58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中)第22章 北上易州第13章 唐國遷都、伺機而待第107章 遇見第18章 完璧歸趙、飛雀歸順第12章 訓練武士、特種部隊(上)第147章 何必執著只求放下第180章 暗中的安排第134章 金陵城暗涌風動(三)第3章 趙府後院的禁區第62章 世界地圖、東西格局第32章 一張弩第45章 遼國內伏筆第45章 穿越二號、 二姑臺見第49章 二征伐唐、淮南之爭第177章 秦淮河防線第58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中)第37章 周軍南下、唐國應戰第13章 假周滅唐第一策第41章 以德服人第30章 多角第58章 還他一個塞上江南第65章 西南前變第49章 天雄寺被劫、耶律賢之死第38章 娛樂王朝、勾欄瓦肆第18章 計劃要提上日程第56章 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65章 金明池賽龍舟第1章 治世計劃醞釀中第53章 指點迷津、北取三關第19章 趙府後院的禁區第54章 點檢之讖、病重歸京第218章 戰後處置第5章 預防叛亂、巡視淮南 並章第30章 成都之小百花樓第46章 兄弟相聚、前世今生第42章 仇人見面、大敗漢軍第70章 亂遼國陣腳第56章 雲涌第202章 頑石豈可動吾心(下)第2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37章 應對寒冷之方法第33章 匡胤奉軍前巡戰第116章 訪唐(二)第33章 文州刺殺、全氏歸順第40章 宋軍北攻、遼州城下第62章 世界地圖、東西格局第187章 鐘山之戰第91章 變第196章 抉擇第162章 李從慶的困惑第23章 承影與霸王重現第11章 古今汴梁與開封第14章 老少結忘年之交第143章 至信至義第45章 攻下泰州第1章 太祖崩漢遼犯境第108章 子是故人來第167章 乞丐的往事第104章 作死的女人第38章 視察別墅、占城來使第4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1)第21章 王李之爭、雙方較量第175章 潤州水戰(三)第35章 秦、鳳、階、成四州平第37章 周軍南下、唐國應戰第31章 釀酒記之醉太白第26章 相國寺題壁相見第174章 潤州水戰(二)第16章 探花再現、千鈞一髮第33章 玻璃產業、弓弩改革第192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62章 世界地圖、東西格局第92章 出使(一)第51章 壽州城下、唐割江北(下)第30章 廣味集團之聯盟第2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220章 分歧第106章 天意第2章 計劃要提上日程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222章 吳越事第13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51章 宋軍之路第91章 變第161章 雙贏纔是硬道理第158章 解決是最好的方式第6章 周漢之晉陽之役第43章 幸教船務、船塢鼻祖第184章 都在準備著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127章 棲霞山刺殺事件第22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3)第58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中)第80章 步步第52章 雁門關一戰第39章 朝著黑石嶺進發第130章 鬼見愁第13章 唐國遷都、伺機而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克拉玛依市| 孙吴县| 海伦市| 孟村| 偏关县| 清水县| 元氏县| 林甸县| 霍城县| 武邑县| 佛学| 临泉县| 五莲县| 获嘉县| 商丘市| 广西| 阿克陶县| 道孚县| 涿州市| 夹江县| 瓦房店市| 甘洛县| 九寨沟县| 乌审旗| 新乡县| 剑阁县| 塘沽区| 尚志市| 南丰县| 太康县| 临沧市| 石柱| 成武县| 汤阴县| 河南省| 定州市| 北辰区| 尉犁县| 慈溪市|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