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倍自诘厣鲜帐八幫氲拿窌蝗煌春袅艘宦?。
小敏立忙溜下牀,執起梅書的手,“呀,不好,流血了?!庇峙ゎ^問道,“玲兒姐姐,咱們的藥箱子收在哪兒了?”
玲兒慌忙抹了把淚,“在暖閣裡,就在那個放古董的架子上,我去拿?!闭f著,也下了牀,拿了藥箱過來,就要給梅書上藥。
我移到牀邊,對地上的三人說道:“我來吧,梅書,坐牀上來,玲兒,將紗布剪個尺來長的一段,小敏,去弄點清水過來?!?
梅書依言坐上牀來,我看了看傷口,還好,傷口並不深,只是劃破了點表皮,用藥水洗乾淨了包紮起來,只要不碰水,兩天就好了。
慢慢的將傷口處理完,包紮好,我擡起頭,看見三個丫頭淚眼婆娑的面龐,輕輕的嘆了口氣,不管怎麼說,眼前這三個姑娘是真心的關懷我、照顧我,若是我一味沉浸在自己的傷心裡,又讓這些對我好的人傷心了。
罷了,宇文,你自去做你的王爺吧,從前的種種,就當是一場春夢,夢醒了,我還是我自己,並不能因爲夢的消失而讓現實裡的自己也落寞。
“玲兒,打水來,給我洗洗吧。今兒早點睡吧,明早還有事。”一面吩咐著玲兒,一面在心裡暗下決心,從明天起,我要接手自己的店鋪,開始大把的賺錢,在這古代,除了我自己,沒有任何人能給我安全感,什麼都有可能是假的,誰都可能會離開,只有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才能真正的在這裡生存下去。
這一晚,玲兒和梅書替換著陪我,總在忽明忽暗的夢境裡驚醒,夢裡,媽媽的身影總是時隱時現,還有老教授擔心的眼神,我哭喊著叫他們,卻發現自己根本發不出聲音,我想伸手拉住他們,卻總是觸及不到。
好容易捱到天亮,起了牀,打發玲兒去汀淑院給二夫人報個平安,我帶了梅書和小敏一起往明輝院去,還未到半路,即看到景琛急步往晴如小築過來,錦子抱著東西在後邊跟著。
見了我,景琛又加緊兩步迎上來,“妹妹,怎麼沒在好好休息?如何一大早的就在園子裡?身上好些了嗎?”
我點點頭,上下打量了景琛兩眼,見他穿著正裝,一併連玉冠朝靴之類的都齊了,心知他今天就是要去宇文那裡述職了,
“晴兒已經大好了,本也沒什麼事,不過有些驚著了,睡一覺就無事。哥哥是要去王府了嗎?”
景琛有些疑惑,卻觀我面上淡淡,不欲多說,也沒有勉強,嗯了一聲,又問:“妹妹這是要去哪兒?”
我回道:“本是要去明輝院找哥哥商量一下,我今兒想去鋪子裡瞧瞧?!?
景琛急道:“纔好了些,怎麼又要去鋪子裡?萬一又見著些什麼豈不又傷身體?”
我幽幽的嘆了口氣,“出去走走,見些別的人,有些別的事忙著,倒無暇去憂思,萬般心事,不過是由閒起。”
又自嘲的笑了笑,“看我在說些什麼呢?!?
正色道:“哥哥,不是晴兒不信任你,鋪子交給哥哥晴兒是幾百個放心,只是,整日間關在家裡,常言道,無事生非,倒不如讓晴兒去鋪子上走動走動,原也是哥哥同意了的?!?
景琛皺了眉,似乎心內有許多的疑惑,待要問,卻又總不開口,只上下的打量著我,眼神怪怪的。
我不自在的扭了扭身子,問道,“哥哥如何這樣看著我,可是我身上有什麼不妥?”
景琛仍舊是不作聲,只深深的看了梅書一眼,半晌,方開口道:“既是這樣,錦子,你留下,送小姐往鋪子裡去,別的倒還罷了,要特別的注意安全。梅書,多帶件衣裳,防著天變冷?!?
我假意沒有看到景琛看梅書的眼神,高興的對錦子吩咐道:“錦子,你先去通知馬房的人,將少爺的馬備好了,再來晴如小築見我?!?
景琛攔住錦子,接過他手裡的東西,“不用了,我直接過去馬房牽馬了,晴兒,在家好好的,有事兒往王府報我,不過十天,我就回來了?!?
我點點頭,笑著目送景琛離開。
待景琛離開,我轉頭,淡淡的對梅書說,“你先回去梳洗換衣裳,一會兒到晴如小築來會我,咱們一起去鋪子?!泵窌c頭去了。
不過片刻,我碗裡的米粥還未喝完,梅書已返回,我放下手裡的碗,吩咐玲兒包了兩個饅頭與梅書在車裡將就用,一行人即往鋪子裡去。
按照之前景琛給我介紹的,兩間布鋪,一間在玄武大街東頭,叫做綺銘居,經營的是高檔的絲綢緞料,主要的客人是官家富商;另一間在臨河大街北里,鋪名紋羽布鋪,鋪子裡賣的是棉麻之類,大都是普通的百姓人家用的,針線鋪就在紋羽的隔壁,原是布鋪的一間耳房,後來隔開,做了間小鋪子。三間鋪子都是孃親在世時就經營下的,互不相犯,生意倒也還不錯。
其中綺銘居的掌櫃方大成,也就是方大娘的當家的,是綺銘居第一任掌櫃,也是唯一的一任掌櫃,在綺銘居已經有十三年了,穩重老道,綺銘居在他的經營下,雖然周邊的綢緞鋪四立而起,卻始終屹立不倒,而且生意還相當不錯,每月盈利多則五六千兩,少的時候也有兩三千,是除了如月山莊以外,李府裡最賺錢的鋪子。
而紋羽布鋪,因爲經營的大抵都些粗麻棉布之類,一般的市井小民,不像富人家年年做新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衣裳總要穿到實在無法再穿了,纔會裁布另做新的,雖近幾年京城富庶,百姓的日子都好過許多,但勞苦人民的艱苦樸素卻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布鋪裡一直是生意平平,夏天裡百姓們穿得少,一月裡盈利不過三五百兩銀子,就是到了年下,大人們都給孩子裁布做新衣的時節,一月裡也不過千餘的盈利,實則是很普通的營生了。
至於針線鋪,卻是這京城裡的頭一號,從前都沒有專門的針線鋪,平常手裡用的些針線,一般的就搭在布鋪裡銷售,而好一些的繡針繡線,多是經營綢緞莊的鋪子裡賣,當初成立這個鋪子,是因爲孃親心疼丫頭們做件衣裳不麻煩,倒是買齊針線卻常常要跑好幾家的鋪子,遂將布鋪裡另隔出一間,將自家綺銘居和紋羽布鋪高低檔針線均擺一處經營,方便了許多了,大家都知道臨河大街有家針線鋪,最是齊全不過,所以買針線都愛往針線鋪裡來。雖則利小,架不住量大,偶爾還高過紋羽布鋪裡去,一月裡總有五六百兩銀子的賺頭。
因李府地處玉帶橋一帶,是京城裡富人們居住的一片區域,雖只在玉帶橋區的邊沿,離玄武大街也不遠,故錦子駕了車先往綺銘居去,不過走了一頓飯功夫,已到了綺銘居的側門口。
將車趕進院子裡,錦子將車把式交到一個正在院子裡曬布的夥計手裡,自去前面店裡通知方掌櫃。
玲兒扶了我下車,梅書在前邊領路,走到西廂房前邊停下,介紹道:“小姐,這就是綺銘居的賬房,梅書從前來給少爺送過衣裳?!?
我點點頭,率先上了臺階,推開門,只一個十多平方的小房間,靠牆是兩個高高的書架,上邊擺著各式的布樣,均用薄薄的木板粘了,按各式的顏色分類擺放著,架子邊靠著個小小的三腳架。我粗估了下,約摸有幾百種布樣。
書架前邊是一個書案,案臺上擺著賬本、硯臺、筆筒、算盤等各文房器具,還有些新裁的紙張散落在上邊,像是來不及收拾。
書案的左邊是一張桌子並兩張椅子,桌子放在簡單的茶具;右邊是一架屏風擋著,隱隱可以看見後面的一張小榻,上面還有褥子之類。
進了門,走到書案前,伸手拔了拔算盤珠子,又拿了賬本翻開來看,方掌櫃跟在錦子身後進來了,一面行禮作揖,一面歉意說著:
“大小姐,不知大駕光臨,未曾遠迎,請見諒。”
一個小夥計提著茶壺,側著身子站在門外,梅書接過手,提到屋裡,往茶杯裡注了茶水。
我放下賬本,繞到書案前,道:“方掌櫃說哪裡的話,原是我不曾通知就自來了,攪了您做事?!?
玲兒上前來,扶了我往左邊椅子上坐下,我端了茶,示意方掌櫃坐下,方掌櫃只是再三的不肯,我也沒有勉強,喝了口茶水,放下茶杯,開口道:
“方掌櫃,我不過白過來走走,識下路途,順便的看看店裡的生意,如今是怎樣?”
方掌櫃站直了身子,道:“剛過了年,店裡的生意略淡些,只一些零星的生意,大宗的不多。大少爺舊年裡往南方定的一批新綢料不日就要到貨,眼下要準備將厚重些的布料下架,上些開春後用的輕薄料子?!?
我看了看架子上的許多布樣,又問:“店裡有多少種布樣,哪些樣子銷得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