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0章 召見

扶弱抑強,纔是平衡之道,所以近些年來,朝中大臣起起落落,盡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中,這種帝王心術(shù),朝中大臣多少有幾分明瞭,卻不會宣諸於口,每當(dāng)李世民爲了些微小事找他們麻煩之時,罷官的罷官,貶職的貶職,全盤接受,根本沒有任何辯解之語。

越是位極人臣,越要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恣意驕縱之人,是絕對不會得到重用的,比如秦王府十八學(xué)士之一的許敬宗,由於爲人輕狂傲慢,即使是秦府舊邸,從龍的功臣,卻遲遲得不到李世民的提拔。

反而像岑文本這樣的降臣,由於辦事謹慎,重於操守,能力突出,卻不自傲,每遇升官,不喜反憂,並非感到才能不足,而是覺得應(yīng)該多做實事,責(zé)任重大,更加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這種恪守爲臣之道的官員,自然得到李世民的賞識,平步青雲(yún)。

王珪當(dāng)然清楚這個道理,在內(nèi)侍的引領(lǐng)下,輕步走進宮殿,畢恭畢敬的行禮,在李世民的示意下,正襟危坐,朗聲道:“陛下,臣與禮部、太常諸官,商議凱旋之儀,彙集成篇,請陛下過目。”

遞上厚厚的奏摺,自然有內(nèi)侍接過,呈到御案之上。

這個時候,李世民已經(jīng)收斂心情,眉目帶笑,根本看不出他剛纔在爲什麼事情而煩心,輕輕點頭,拿起奏摺翻看。

李淳風(fēng)與呂才,不愧是博採衆(zhòng)家之長的全才,擔(dān)任太常博士,可謂是實至名歸,根本沒有任何水分。迎接大軍凱旋歸來的儀注,安排得滴水不漏,王珪重複觀看幾遍,想要在雞蛋裡找骨頭,硬是挑不出什麼毛病來,李世民也是如此。

這樣的下屬,在後世肯定是沒有前途的,方案做得這麼完美無缺,分明就是不給領(lǐng)導(dǎo)表現(xiàn)的機會,使得領(lǐng)導(dǎo)體現(xiàn)不出優(yōu)越感,甚至懷疑自己的智商,怎會予以提拔。

Wωω?t tkan?¢o

不過,李世民顯然十分滿意,讚許說道:“就是這樣辦吧,越隆重越好,將士在外征戰(zhàn),血染沙場,而今凱旋而歸,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受到冷落。”

“臣明白。”王珪心領(lǐng)神會,即使李世民不吩咐,他也知道,不能虧待有功之臣,不然日後誰來守衛(wèi)邊疆,奮勇殺敵,歡迎將士歸來的儀式,一定要熱鬧歡騰,聲勢浩大,這樣不僅能體現(xiàn)出朝廷的重視,更能讓前去觀禮的百姓,特別是異族番邦的使節(jié),明白大唐的強盛,心悅誠服,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如此甚好,那就煩勞王尚書了。”李世民微笑頜首,頗有點你辦事,朕放心的意味。

心中也有幾分欣然,王珪繼續(xù)請示道:“陛下,慶功宴的規(guī)格……”

當(dāng)年,唐騎大破突厥,俘虜頡利可汗歸來,簡直就是舉國歡慶,朝廷百官,勳爵權(quán)貴,全部出席慶功宴會,太上皇李淵,以及李世民,當(dāng)衆(zhòng)起舞慶賀,熱鬧的情形,現(xiàn)在回想起來,王珪也有些心神激盪。

當(dāng)然,與擊破突厥相比,平定吐谷渾的功績,自然稍有不如,但也是宏揚國威,揚眉吐氣的事情,絕對不能馬虎,慶功的宴會,至少也是“國宴”級別。

李世民沉吟了下,微笑說道:“有功將士,以及七品以上官員,皆可參加,具體安排,你與兵部協(xié)商,儘快敲定。”

王珪點頭,開始考慮宴會的策劃,見到李世民沒有其他訓(xùn)示了,也識趣的告退而去。

李世民沒有阻止,待王珪離開,又繼續(xù)觀看奏摺,畢竟祭告太廟,以及獻俘受降的程序,可是要他這個大唐天子親自主持,有數(shù)萬將士、勳爵權(quán)貴、官員百姓、番邦使節(jié)旁觀,要是不小心,出了點兒差錯,就是載入史書的千古笑柄,怎麼能夠輕視。

不過,也不用太過緊張,畢竟在皇帝身邊,最不缺乏的,就是通曉禮節(jié)的官員,有他們在旁邊悉心提醒,絕對不會發(fā)生疏忽的。

所以,李世民只要瞭解大致情況就行,目光掠過,就要合上奏摺,忽然在未尾見到太常博士字樣,李世民心中一動,招來近侍問道:“奉令出行荊州的太常博士韓瑞,是否已經(jīng)返回長安了?”

內(nèi)侍常年守在宮裡,對於宮外的事情,卻是瞭解不多,況且韓瑞官職微卑,關(guān)注的力度,肯定遠遠不及朝中幾個大臣,所以李世民的問題,內(nèi)侍自然回答不出來,連忙誠惶誠恐的跪下告罪,這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內(nèi)侍回答出來,事後李世民考慮,也要懷疑,內(nèi)侍這樣清楚外臣的情況,是不是有什麼不軌的心思。

“去問下。”李世民吩咐道:“回來了,就傳喚過來。”

內(nèi)侍連忙應(yīng)聲,退步出了宮殿,匆匆忙忙在皇城奔行,來到了太常寺,打聽清楚韓瑞已經(jīng)返回長安,連忙前往禮院,宣佈皇帝的口諭。

“陛下傳喚……”韓瑞驚訝,感覺有些突然,但是想到回來之時,太常寺少卿劉文收的提醒,立即鎮(zhèn)定下來,與李淳風(fēng)、呂纔打過招呼,急忙跟隨內(nèi)侍而去。

太常寺的官員,自然清楚,韓瑞是奉旨出行荊州,現(xiàn)在回來向皇帝述職,也不覺得奇怪,最多是心中羨慕,或者後悔當(dāng)日,怎麼沒有自告奮勇,接下這趟差事。然而,路過禮部官衙,一些人見到韓瑞前往的方向,以及在前面引領(lǐng)的內(nèi)侍,自然知道怎麼回事了。

皇城官吏數(shù)千,大部分人都見過皇帝,但是見過,與召見,完全是兩種概念,三省六部,卿監(jiān)百司,能夠得到皇帝召見的官員,滿打滿算,不會超過百人,韓瑞何德何能,居然享有這樣的殊榮,一時之間,嫉妒的火焰,熊熊燃燒……

只是,隔得極遠,韓瑞自然感受不到,這些人的怨念,帶著幾分拘謹,在宮殿之門等候,過了片刻,有內(nèi)侍出來通傳,這才小心翼翼走進殿中,恭敬行禮。

“參見陛下……”聲音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裡迴盪,過了半響,卻沒有聽到李世民的迴應(yīng),韓瑞心裡有些奇怪,也有幾分惴惴,小心翼翼擡頭,偷偷的觀望,卻見御案之上,李世民輕輕皺眉,手裡拿著一本冊子,神情傷感,長長嘆息。

怎麼回事?韓瑞迷惑不解,卻沒敢開口詢問,只得老老實實的低頭,沉默等候。

“皆是忠烈之士,朝廷的功臣,怎能棄之不顧,讓他們埋骨異鄉(xiāng)……”李世民自言自語,拿了支筆,染了朱漆,仔細的批示起來。

韓瑞聽了,隱隱約約,有幾分明白,李世民手中的冊子,應(yīng)該是此次征討吐谷渾,陣亡的將士名錄,戰(zhàn)爭就是這樣,在榮耀的背後,也意味著死亡,想到戰(zhàn)役之後,許多家庭因此而哭泣落淚,悲痛欲絕,韓瑞心中也頗爲黯然。

特別是韓壯,是先鋒部隊,身臨戰(zhàn)場第一線,更加的危險,也不知道他的情況怎樣了,韓瑞憂心忡忡,眼巴巴的看了眼,李世民手中的冊子,也不知道,陣亡名錄裡有沒有韓壯的名字,考慮之時,忽然心中一緊,卻是察覺李世民目光投射而來,連忙低頭,一陣發(fā)虛。

幸好,李世民沒有責(zé)怪之意,淡聲說道:“起來,賜坐。”

韓瑞連忙拜謝,儘管十分清楚,這個時代的禮節(jié),但是仍然有幾分感嘆,慶幸穿越唐代,面見皇帝之時,不僅不用搗蒜似的嗑頭,而且還有席子可坐,要是再往後幾百年,就沒有這樣優(yōu)厚的待遇了。

要知道古代君臣之間的禮儀,並非自古不變的,至少在唐代以前,根本不像明清那樣的森嚴,不可逾越,先秦時期,不僅僅是臣下向君主施行,而且君主也有向臣下回禮的儀制,不過隨著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quán)制度,君權(quán)增強,臣權(quán)削弱,這種回禮的情況,才漸漸減少。

不過,仍然存在,李世民就時常教育幾個皇子,老師授課的時候,一定要按照規(guī)矩禮拜,以示尊師之道,而且允許顯要之臣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共同坐而議政,以字親近稱呼臣下,更是常有的事情。

房玄齡就是很好的例子,本名房喬,可是李世民上朝之時,常呼其字玄齡,傳到民間,百姓不知道情況,以爲房相公的名字,就是房玄齡,一直流傳千古。

見到韓瑞落坐,李世民也沒有急著問他荊州的情況,而是輕聲嘆息道:“兵戈,果真是不祥之物,可恨酋首伏允,不明白此理,常年侵掠邊庭,戳我臣民,屢教不改,迫不得已,朕只好派兵征討,以儆效尤,而今伏允授首,算是罪有應(yīng)得,可憐不慎犧牲的將士……”

李世民自言自語,爲情緒低落,黯然神傷,儘管李唐王朝,就是以刀兵起家,逐鹿中原,打下江山的,李世民本身,更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親手斬將殺敵不計其數(shù),自然不會覺得,戰(zhàn)爭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更加不會覺得,征討吐谷渾錯了。

然而,就是唯我獨尊的皇帝,也有基本的憐憫之心,聽聞大唐將士,浴血奮戰(zhàn),最後爲國損軀,李世民多少有些觸動,肯定要按照慣例,加以撫卹,免得其他軍中袍澤將士,有兔死狐悲之感,動搖了軍心。

本來,李世民不是詢問自己,韓瑞沒有必要回答的,可是心裡突然冒出一個念頭,猶豫了下,大膽說道:“陛下……”

第279章 監(jiān)考第54章 戳破第465章 獻殷勤第208章 熱鬧第23章 猜疑第29章 孽障第4章 請辭第11章 七伯第107章 賀蘭楚石第66章 驚喜第161章 同鄉(xiāng)前輩第303章 遇上第533章 半日閒第8章 敲詐勒索第12章 心結(jié)第96章 表白了?第281章 聖覽第140章 別走了第433章 有意思後記第481章 慶功第192章 聲望日盛第482章 論功行賞第241章 不抱期待第108章 十八學(xué)士第381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93章 無形的溝壑第226章 賜與求第377章 頭痛第357章 舒服多了第140章 別走了第333章 是我來了第266章 煙花易冷第161章 同鄉(xiāng)前輩第245章 後悔了第90章 洪鐘大呂第346章 長安見聞第166章 尋歡作樂第137章 信守承諾第132章 傾訴第242章 衷腸第238章 遲來的……第258章 鬥第371章 雜論第328章 忍不住第124章 見識淺薄第466章 樂極生悲第184章 觸電第380章 不要沮喪第222章 抹油第35章 人間美味第310章 變卦第501章 追蹤第148章 財色兼收?第100章 卷尾第525章 衣錦還鄉(xiāng)(四)第524章 衣錦還鄉(xiāng)(三)第437章 天使叫韓瑞第214章 頌詩第69章 豐功偉績第255章 禮物第407章 沾光第107章 賀蘭楚石第188章 鬧市相逢第63章 回來了第450章 枉費心機第48章 紅顏禍水第344章 矇蔽?第126章 恕難從命第35章 人間美味第258章 鬥第414章 爲難的問題第531章 出行第347章 欣喜與欠揍第5章 坊市第84章 出人意料第386章 又是他第105章 到了第72章 李藥師第238章 遲來的……第493章 子嗣第223章 機緣第68章 軍中袍澤第330章 開始第284章 夜直第287章 傳統(tǒng)第195章 我相信你第347章 欣喜與欠揍第534章 謙虛第21章 犁地去第10章 金縷衣第286章 避風(fēng)港第470章 召見第243章 趨附第63章 回來了第258章 鬥第407章 沾光第25章 又來了第341章 差別待遇第480章 凱旋
第279章 監(jiān)考第54章 戳破第465章 獻殷勤第208章 熱鬧第23章 猜疑第29章 孽障第4章 請辭第11章 七伯第107章 賀蘭楚石第66章 驚喜第161章 同鄉(xiāng)前輩第303章 遇上第533章 半日閒第8章 敲詐勒索第12章 心結(jié)第96章 表白了?第281章 聖覽第140章 別走了第433章 有意思後記第481章 慶功第192章 聲望日盛第482章 論功行賞第241章 不抱期待第108章 十八學(xué)士第381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93章 無形的溝壑第226章 賜與求第377章 頭痛第357章 舒服多了第140章 別走了第333章 是我來了第266章 煙花易冷第161章 同鄉(xiāng)前輩第245章 後悔了第90章 洪鐘大呂第346章 長安見聞第166章 尋歡作樂第137章 信守承諾第132章 傾訴第242章 衷腸第238章 遲來的……第258章 鬥第371章 雜論第328章 忍不住第124章 見識淺薄第466章 樂極生悲第184章 觸電第380章 不要沮喪第222章 抹油第35章 人間美味第310章 變卦第501章 追蹤第148章 財色兼收?第100章 卷尾第525章 衣錦還鄉(xiāng)(四)第524章 衣錦還鄉(xiāng)(三)第437章 天使叫韓瑞第214章 頌詩第69章 豐功偉績第255章 禮物第407章 沾光第107章 賀蘭楚石第188章 鬧市相逢第63章 回來了第450章 枉費心機第48章 紅顏禍水第344章 矇蔽?第126章 恕難從命第35章 人間美味第258章 鬥第414章 爲難的問題第531章 出行第347章 欣喜與欠揍第5章 坊市第84章 出人意料第386章 又是他第105章 到了第72章 李藥師第238章 遲來的……第493章 子嗣第223章 機緣第68章 軍中袍澤第330章 開始第284章 夜直第287章 傳統(tǒng)第195章 我相信你第347章 欣喜與欠揍第534章 謙虛第21章 犁地去第10章 金縷衣第286章 避風(fēng)港第470章 召見第243章 趨附第63章 回來了第258章 鬥第407章 沾光第25章 又來了第341章 差別待遇第480章 凱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州市| 盐城市| 乾安县| 曲麻莱县| 泗洪县| 炉霍县| 弥渡县| 屯门区| 兴义市| 陆河县| 邹平县| 呼玛县| 长海县| 娄烦县| 陕西省| 孝昌县| 四平市| 凤山市| 宁南县| 当阳市| 含山县| 军事| 华阴市| 桐城市| 奇台县| 黔江区| 安阳市| 沅江市| 尼玛县| 宁城县| 新乡县| 宁远县| 凤庆县| 武邑县| 高青县| 连平县| 宝兴县| 大厂| 昔阳县| 兴城市| 武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