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7章 頭痛

著書立言,那可是千古文人夢想,古往今來,莫不是如此,君不見後世什麼名人之類的,找槍手寫了幾篇狗屁文章,就堂而皇之的出書立傳,附庸風(fēng)雅,相對,還是古代的知識分子,臉皮不夠厚,很有自知之明,最多是在心裡想想,不敢付諸實(shí)施,免得淪爲(wèi)笑柄。

然而,韓瑞巧舌如簧,隨意鼓動,三個佐丞就忍受不了這種誘惑,就是遲疑了幾秒鐘,立即點(diǎn)頭答應(yīng),心花怒放,興致勃勃,甘之如飴的開始整理收集資料,不要說衙門了,甚至連家門,也沒有回去。

就是他們的家人,找到將作監(jiān),託人向閻立本求情,纔有剛纔的言語,不過聽到韓瑞的解釋,閻立本恍然大悟,勉強(qiáng)按捺心動的感覺,猶豫說道:“這樣做,怕有不妥。”

“能有什麼不妥?”韓瑞說道:“時間倉促,我讓他們編著個簡單點(diǎn)的,舟船製造流程,兵械打造技術(shù),宅第建築的基本方法,等等,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又沒有多少技術(shù)含量的工藝,匯成了圖譜,印刷幾百上千本,分發(fā)給作坊裡的匠人學(xué)徒,讓他們學(xué)習(xí)研究,豈不是比他們自己摸索更快。”

閻立本心中狂震,臉上掠過一抹紅潮,有幾分激動說道:“那麼書冊圖譜的署名……”

“他們編輯的,自然留他們的名字。”韓瑞毫不在意,輕笑道:“如果,哪個巧匠,願意獻(xiàn)出自己的獨(dú)門絕技,那麼也可以標(biāo)明出來,說不定幾百年後,隨著圖冊的流傳,被人供奉爲(wèi)祖師爺呢。”

魯班就是很好的例子,技藝名滿天下,後世匠師,不管手藝是不是一脈相承得來,都視之爲(wèi)開山鼻祖,如果那些匠人學(xué)徒,是在書本傳承手藝的,就好比文人書生在書裡汲取知識,將孔子、孟子等人奉爲(wèi)先賢的道理差不多,也會將三個佐丞奉爲(wèi)恩師之流,要是再過千百年,其他手藝傳承斷了,就剩下這本圖譜傳下,那麼稱之爲(wèi)祖師爺,也不是沒有可能。

難怪,三個傢伙心甘情願的爲(wèi)韓瑞驅(qū)使,原來是存了這樣的心思。

有點(diǎn)淡淡的妒嫉,閻立本喃聲說道:“真是便宜他們了。”

韓瑞輕聲道:“這算什麼,可惜時機(jī)不成熟,不然,編攥本百科全書……”

“什麼?”閻立德沒聽清楚。

韓瑞微笑道:“若是有機(jī)會,將天下園林建築、陶瓷舟船、絲綢錦絹、丹青筆墨,造紙印刷,耕田播種,鎦金鍍銀……這些工藝全部彙集起來,編著成書,閻少監(jiān)覺得如何?”

閻立本眼神複雜,有些佩服,又有些感嘆,良久,低聲道:“難怪兄長常說你才智異於常人,還真是敢想啊。”

“空想而已。”韓瑞笑了笑,無奈說道:“沒有朝廷的支持,三五十年的積累,很難辦到,註定是海市蜃樓,可望可不可及。”

“這可是留名青史,功在千秋的大事,時間再長,也可以接受。”閻立本突然站了起來,來回度步,激動說道:“符節(jié),你寫個摺子,闡述此事,我?guī)湍氵f呈陛下。”

“沒用的。”韓瑞輕嘆,有些不忍心打擊閻立本。

“爲(wèi)何?”

還能爲(wèi)什麼,輕視唄,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西漢那時,農(nóng)田種得好,就可以當(dāng)官的時代了,韓瑞苦笑說道:“閻少監(jiān),你覺得,朝中大臣,會同意爲(wèi)了區(qū)區(qū)的‘賤技’勞師動衆(zhòng)?”

閻立本愕然,隨之臉上盡是挫敗的神色,的確,不可能。

“若是閻少監(jiān)有心,不妨從現(xiàn)在開始,慢慢的積累,相信以後,總有人會完成這個宏偉的目標(biāo)。”韓瑞勸慰道:“或許,那是千百年以後的事情,但是基石卻是現(xiàn)在造就的,所謂前人栽樹,後人遮蔭,就像我們現(xiàn)在感恩先賢,後人也會感激我們現(xiàn)在的積累。”

閻立本沉吟了片刻,沮喪的神色消失,神情振奮說道:“沒錯,就是這個道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把監(jiān)內(nèi)官吏匠師招集起來,大家齊心合力……”

“鐺,鐺,鐺~~”

不等閻立本說出自己的打算,皇城方向,突然傳來陣陣洪鐘的聲音,可謂是震耳欲聾,傳送百里,迴音不絕。

韓瑞是個小年青,在長安城居住不久,而且對於古代禮制,不怎麼熟悉,自然不清楚,鐘聲的含義,閻立本卻是不同,聽到鐘聲,臉色突變,驚顫道:“出大事了。”

“大事,什麼大事。”韓瑞不明所以。

“符節(jié),快……皇城……”

閻立本沒空解釋,一把拉住韓瑞,直接奔向門外,將作監(jiān)中的官員,也是急切的神色,匆匆忙忙的,出了監(jiān)門,連車馬也不坐了,疾步小跑向皇城奔去。

只是朱雀大街之隔,一千多步的直線距離,片刻功夫,就來到了城門,守門的軍衛(wèi)也明白事情重大,更加不敢怠慢,仔細(xì)認(rèn)真檢查官員的身份,這才放行通過。

進(jìn)了皇城,還是不得停步,喘了口氣,韓瑞悄聲問道:“閻少監(jiān),這是怎麼回事?”

“不知道,鐘聲九響,那是召集羣臣的信號,好多年沒有響過了。”閻立本臉上也是茫然不解之色,低聲道:“上次,是貞觀四年,大破突厥的捷報傳來……現(xiàn)在,難道是大軍平了吐谷渾,不至於那麼快吧。”

韓瑞也覺得不可能,望了眼前方,高聳入雲(yún)的禁宮,突然想到,難道是……

一邊猜測,一邊疾行,不久之後,來到太極殿前,承天門之前,這裡已經(jīng)聚集了兩三千文武官員,或是面無表情,沉默不語,或是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不一而足。

就在這時,只聽吱呀的聲音,承天大門中開,出來了個寺人,見到他的著裝打扮,衆(zhòng)人心頭大震,反應(yīng)靈敏之人,立時明白怎麼回事。

額頭綁著白布,身穿麻衣的寺人,眼睛紅紅的,滴盈淚水,嚎啕的叫道:“陛下口諭,上皇殯天,文武百官,進(jìn)宮祭奠……”

“上皇……”

一陣沉默,那些白髮蒼蒼的老者,老淚縱橫,悲傷痛泣,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其他官員,紛紛效仿,低頭默哀。

算下時間,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已經(jīng)有九年了,而今離世,或許也是種解脫,韓瑞低頭,莫名感慨輕嘆,看來有個好兒子,也不見得是福呀。

在寺人的引領(lǐng)下,文武官員,慢慢的向禁宮走去,來到太安宮,垂拱殿前,李唐皇室的主要成員,全部在場,除了還在襁褓之中的嬰孩之外,連能剛學(xué)會走路的三歲小兒都來了,一律披麻戴孝,伏跪殿下,哭哭啼啼,悲慼落淚。

不過,這些應(yīng)該是普通的皇室成員,長孫皇后、永嘉公主、李承乾之類的,嬪妃,皇子,公主、駙馬,不見人影,應(yīng)該是在殿裡守喪,畢竟就算是宗室,也有親疏之分,自然之理。

旁邊,文武百官非常自覺,列隊(duì)到寺人的手中,接過白布條,系在手腕上,然後在禮官的指引下,按照級別大小,或是在草坪,或是在走廊,跽坐悼念。

當(dāng)然,像長孫無忌、房玄齡之流,早就在李世民的召喚下,直接進(jìn)到垂拱殿中,商量李淵的身後之事,普通百姓逝世,少不了隆重厚葬,更加不用說皇帝,即使是前任皇帝駕崩,那個場面,用鋪天蓋地形容,一點(diǎn)也不爲(wèi)過。

過了許久,滿面肅穆的房玄齡走了出來,攤開手中錦帛,沉聲誦道:“上皇遺詔,既殯之後,皇帝宜於別所視軍國大事,其服輕重,悉從漢制,以日易月,園陵制度,務(wù)從儉約。”

衆(zhòng)人稱諾,禮拜,隨之,房玄齡繼續(xù)公佈,羣臣商議的結(jié)果,上諡曰大武皇帝,廟號爲(wèi)高祖,頒佈天下,舉國皆喪,禁婚樂三月……

之後,直到日落,諸如韓瑞之類的小卒子,也就沒有他們什麼事情了,紛紛退去,至於三品以上王公貴族,就要留下來,敲定上皇的葬禮,這可是件複雜細(xì)緻的事情,不能有絲毫的馬虎,而且又不能拖延,晚上就要制定方案,明天開始實(shí)行。

這些是皇帝與大臣的事情,與韓瑞沒有關(guān)係,照常回家,從街頭巷尾的情況來看,上皇殯天的消息,也傳揚(yáng)開來,城中不再熱鬧,家家戶戶懸掛白布,路上行人的笑容收斂,連說話的聲音也變得輕小,連同長安城的空氣,也多了幾分壓抑。

這是古代封建習(xí)俗,韓瑞談不上有多麼反感,當(dāng)然,對於李淵的逝世,也不見得會有多麼傷心難過,又沒有受到李淵的恩惠,甚至連話都沒有說過,能有什麼感覺,恐怕朝中大部分的官員都是這樣的心態(tài)。

反正千百年之後,就是一杯黃土,韓瑞輕輕嘟喃,策馬輕行歸去。

與此同時,太安宮之中的大臣,也開始犯難起來,葬禮儀式之類的好辦,有現(xiàn)成的規(guī)定,直接搬來套用就行,但是陵墓的問題,就沒有辦法了,要知道以前的皇帝,即位之初就營造陵墓,短者十餘歲乃成,長者需五十年才建成。

但是李淵是開國皇帝,登基之後,一心撲在天下之事上,無心顧及自己的陵墓,畢竟在武德七年的時候,纔算是天下太平,沒有時間考慮這個問題,等到有時間的時候,就發(fā)生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即位,才當(dāng)上皇帝,就說要給李淵修建陵墓,想不讓人誤會也難,自然決口不提,現(xiàn)在,就輪到大臣們頭痛了

第503章 線索第419章 說動第118章 什麼來頭?第118章 什麼來頭?第235章 洞房花燭第66章 驚喜第170章 不要亂動第480章 凱旋第155章 信任第282章 蠻多的第173章 面相第113章 掩袖而去第254章 火浣布第483章 李靖謀反第464章 熱潮第4章 請辭第123章 魏徵請客第128章 名動京城(一)第58章 素來厚道第224章 點(diǎn)醒第173章 面相第423章 連鎖反應(yīng)第168章 朝臣傾軋第103章 好,去長安!第370章 多嘴第144章 怒斥第137章 信守承諾第99章 勸誘第438章 不吃藥第354章 曙光第285章 顛覆第419章 說動第152章 支招第47章 耳光響亮第160章 安家了第168章 朝臣傾軋第69章 豐功偉績第487章 兵事對論第161章 同鄉(xiāng)前輩第176章 玄乎第387章 天要塌了第509章 你乾的?第44章 攔截第39章 陪酒第32章 一雙璧人第291章 嘉許第379章 遊戲第111章 帝后第96章 表白了?第64章 枕頭風(fēng)第336章 後果很嚴(yán)重第462章 意外之喜第350章 慘絕人寰第54章 戳破第514章 春滿人間第455章 臨行前第176章 玄乎第154章 明日之事第537章 大結(jié)局第126章 恕難從命第401章 隨她心意第199章 捻酸吃醋第2章 華夏衣冠第174章 看不透第85章 與之相比第143章 嘉獎第436章 命中註定第352章 一場誤會第401章 隨她心意第517章 二婚第330章 開始第95章 相見第518章 見禮第516章 接二連三第440章 變數(shù)第273章 上班嘍第481章 慶功第407章 沾光第413章 博學(xué)之士第354章 曙光第463章 鳩佔(zhàn)鵲巢第252章 惦記第265章 隆重登場第232章 早點(diǎn)休息第44章 攔截第406章 看不懂第79章 爲(wèi)難第46章 絕句第202章 心計第109章 海量第131章 再遇第359章 帶溝裡第418章 凡心第248章 燈下黑第355章 一頭霧水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63章 一個解釋第510章 細(xì)微之處第472章 明悟與無奈
第503章 線索第419章 說動第118章 什麼來頭?第118章 什麼來頭?第235章 洞房花燭第66章 驚喜第170章 不要亂動第480章 凱旋第155章 信任第282章 蠻多的第173章 面相第113章 掩袖而去第254章 火浣布第483章 李靖謀反第464章 熱潮第4章 請辭第123章 魏徵請客第128章 名動京城(一)第58章 素來厚道第224章 點(diǎn)醒第173章 面相第423章 連鎖反應(yīng)第168章 朝臣傾軋第103章 好,去長安!第370章 多嘴第144章 怒斥第137章 信守承諾第99章 勸誘第438章 不吃藥第354章 曙光第285章 顛覆第419章 說動第152章 支招第47章 耳光響亮第160章 安家了第168章 朝臣傾軋第69章 豐功偉績第487章 兵事對論第161章 同鄉(xiāng)前輩第176章 玄乎第387章 天要塌了第509章 你乾的?第44章 攔截第39章 陪酒第32章 一雙璧人第291章 嘉許第379章 遊戲第111章 帝后第96章 表白了?第64章 枕頭風(fēng)第336章 後果很嚴(yán)重第462章 意外之喜第350章 慘絕人寰第54章 戳破第514章 春滿人間第455章 臨行前第176章 玄乎第154章 明日之事第537章 大結(jié)局第126章 恕難從命第401章 隨她心意第199章 捻酸吃醋第2章 華夏衣冠第174章 看不透第85章 與之相比第143章 嘉獎第436章 命中註定第352章 一場誤會第401章 隨她心意第517章 二婚第330章 開始第95章 相見第518章 見禮第516章 接二連三第440章 變數(shù)第273章 上班嘍第481章 慶功第407章 沾光第413章 博學(xué)之士第354章 曙光第463章 鳩佔(zhàn)鵲巢第252章 惦記第265章 隆重登場第232章 早點(diǎn)休息第44章 攔截第406章 看不懂第79章 爲(wèi)難第46章 絕句第202章 心計第109章 海量第131章 再遇第359章 帶溝裡第418章 凡心第248章 燈下黑第355章 一頭霧水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63章 一個解釋第510章 細(xì)微之處第472章 明悟與無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明县| 泉州市| 凤庆县| 法库县| 苏尼特右旗| 博白县| 普定县| 孟州市| 西平县| 永新县| 阳新县| 封开县| 平顶山市| 永州市| 常山县| 霍山县| 介休市| 板桥市| 长岛县| 麟游县| 林口县| 封丘县| 汕尾市| 温宿县| 南漳县| 光山县| 罗甸县| 浪卡子县| 佛山市| 张北县| 竹北市| 鄱阳县| 登封市| 开江县| 江口县| 西藏| 金寨县| 象州县| 盱眙县| 卫辉市|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