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醜顏在夜色下分外猙獰,卻偏偏正氣肅然。
沈公公那句「太后懿旨」,生生吞了回去,抖抖索索從懷中掏出帶著體溫的銅鑰匙。
瓊花一把搶過,衝去門邊,一邊拍撞,一邊低頭開鎖:「帝姬不要怕,不要怕,奴婢來了…」
鎖孔狹小,瓊花捅了幾次,纔將鎖打開扔在地上,心裡兀自祈禱:帝姬千萬不要有事,老天爺,一定要保佑小世子安然無恙!
「砰」殿門被大力推開。
「我的天!」眼前的景象頓時讓瓊花呆站在原地,動彈不得。
沒有她想象中,一大羣兇神惡煞的嬤嬤、宮人圍著,強(qiáng)迫帝姬落胎的驚悚場面,反而只有怡充媛與帝姬兩人抱頭痛哭!等等,二人這衣衫凌亂、鬢髮披散的模樣是什麼狀況?!
聽見瓊花的叫聲,沈公公到底不放心,踮著腳趨步進(jìn)來,看見這情形,一時也傻了眼。
挽著衣袖反覆揉擦眼窩,沈公公手指著秦月瀾顫抖:「怡,怡,怡…」
「咦個屁啊!」空氣到處瀰漫著腥膩的味道,瓊花終於反應(yīng)過來,哭罵道:「這難道不是公公你讓人幹得好事!」
沈公公老臉掛不住,正要發(fā)作,就聽裡間一聲有氣無力的燥怒:「何人在朕這裡吵鬧!!」
「皇上,是老奴…」連忙應(yīng)聲,沈公公踩著碎步,就趕緊進(jìn)去伺候。
真是皇上!
瓊花遙遙看見碧紗櫥裡的人影,第一反應(yīng)就是衝過去護(hù)住淺夕和秦月瀾,飛快替二人整理好衣裙髮髻,末了,又把自己的半臂外衫套在淺夕身上繫好衣帶,這才神色稍安。
沈公公復(fù)又出來,站在門口,朝外頭道:「餘常侍,皇上傳你!」
四喜不知從哪裡冒出來,低頭斂衽,跨過門坎朝裡間走去,對擁坐在地上的三人,全然視而不見。
沈公公躬著身子緊隨其後,兩道花白的眉毛拼命朝瓊花擠弄。
瓊花猛得會過意來,扶起淺夕、秦月瀾,就朝外走。
匆忙間,彷彿聽見惠帝的聲音:「她們何故在此!」
瓊花更不敢遲疑,使了蠻力架扶著二人疾走,一刻也不敢多留。
這廂,沈公公已經(jīng)藉著燈燭看得清楚,秦月瀾頸中愛痕隱約,淺夕臉色蒼白氣竭,指間血漬斑斑…想來已然成事!
挽袖擦拭額上虛汗,沈公公如害了場大病一般,長息低嘆:總算沒有白忙一場。
…
永樂宮裡,聽罷回報(bào)。
穆太后微紅的眼裡全是驚疑不定:「瀾丫頭不是在哀家這裡,如何得以跟去?」
沈公公歪著花白的頭口中泛苦,他就是不知道秦月瀾怎麼找去的,纔想在太后這裡求解。
「難道是裴丫頭那裡漏了口風(fēng)?」穆太后看向芳清。
「不會,」芳清忙道:「郡主帶走帝姬時,奴婢就在門口,那時充媛還一臉茫然呢。不過,奴婢出去換了一盞茶的工夫回來,充媛人就不見了。再問其他宮人,也只說充媛去了庭中賞月。」
「難道竟是巧合?」穆太后不信。
沈公公也期期艾艾解釋道:「老奴一直和餘常侍守著前門小路,怡充媛大約是去了軒室後窗,乘小陳子不備,翻進(jìn)去的。」
「充媛有多好的身手!你們在前門沒看見,小陳子是瞎了聾了,竟然連充媛翻窗進(jìn)去都不知道?」芳清也急了。
「那孩子怕是打了個盹兒,老奴已經(jīng)把他送去挨板子了。」沈公公只能嚅囁。
穆太后心煩意亂,低聲道:「會不會瀾丫頭進(jìn)去後,李代桃僵…」
一時衆(zhòng)人都是靜默,芳清最擔(dān)心的也就是這個。
秦月瀾與卿歡帝姬素來交好,倘若因爲(wèi)她的意外闖入,歪打正著救了帝姬,而帝姬又恰好還沒有與惠帝行敦倫之禮,那麼以帝姬的聰明,一定有法子全身而退!
「應(yīng),應(yīng)該不會吧。」沈公公打破僵局:「老奴親眼看見帝姬手染血漬,四喜也檢查過,皇上並沒有受傷,怡充媛看著似乎也還好…帝姬是處子,那應(yīng)該是處子血吧。」
縱然有些牽強(qiáng),沈公公還是自我催眠般解釋著。這一夜下來,心驚肉跳的,他老命都快搭進(jìn)去半條,想想瓊花怒目金剛般的醜臉,比森羅閻王還觸目驚心,這事兒他實(shí)在不想再幹第二次了。
呆著眼沉吟思索,穆太后忽然覺得有些無力,側(cè)身朝迎枕上躺下,疲憊的闔眼,半晌才道:「再猜也是無用,明天看皇上怎麼說罷。」
「喏。」
夜色復(fù)歸於平靜,一夜折騰,第二天日上三竿,衆(zhòng)人都還在沉夢之中。
宮中一切如舊,卻是風(fēng)雨欲來之前的短暫安寧。
淺夕坐在秦月瀾榻畔,看著她安詳?shù)乃荩p輕替她掖了掖被角。
「帝姬,玄梟入宮了。」瓊花進(jìn)來,悄聲附在淺夕耳邊低語。
點(diǎn)點(diǎn)頭,淺夕隨瓊花出去,側(cè)殿裡,一個精幹的太監(jiān)正低頭跪候,身形依稀是玄梟的模樣。
「什麼事這麼急,要趕著喬裝入宮。」淺夕說著,漠然坐去椅上。
玄梟正滿心喜悅,絲毫不覺異樣,興奮道:「稟帝姬,王爺有消息了。前些時候斷了信函,乃是因爲(wèi)王爺日夜兼程轉(zhuǎn)赴西南之故。王爺料定這般大規(guī)模的民變,其中必有敵方策應(yīng),是以當(dāng)即以飛鷹傳信西南各綠林豪客和江湖俠士,令之喬裝成流民混入其中,秘密刺殺了奸細(xì)和叛賊。如今流民已經(jīng)成了一盤散沙,羣龍無首。混亂之中,連魏賊自己都受了反噬,民變之計(jì),短時間內(nèi)已經(jīng)難成氣候了!」
「是麼,如此甚好。」淺夕神色淡然。
「此刻,王爺已經(jīng)到了襄郡,並密調(diào)其平陽駐軍去抄魏賊的後路。」玄梟說得眉飛色舞,見淺夕面上仍無喜色,自以爲(wèi)會意,忙又道:「這一路南下,王爺就發(fā)了一路的『借糧令』,嚴(yán)令各州縣放糧賑濟(jì),不過這不是長久計(jì),王爺已經(jīng)決定,不久就會返京,一來是這借的糧,終須稟告皇上,要與丞相、大司農(nóng)商議籌措;二來,王爺也是記著與帝姬之約,無論如何都要趕回來一趟…」
「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