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不是好丈夫,但那也是我的學生啊”
多年來,姚光平無論是在鄉中心校,還是在條件艱苦的中廠村、青龍村、綠坪村小學,都紮根基層、無私奉獻、踏踏實實、盡心盡力工作。如今,他依然一個人堅守在綠坪村小學,爲一個學前班、一個一年級共20名孩子上課。
工作中,姚光平是一個多面手,語文、數學、美術、音樂,他都能教。他說,數學、美術、音樂,最開始並不是他的專長,但爲了讓孩子們能多學知識,爲了讓山區的孩子不在起跑線上落後得太多,通過多年的自學,他終於達到了教學要求”。他十分關心學生,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別人的孩子也是孩子,要像自己的子女一樣呵護”。 正如他所說,在學校裡,不管是教學上,還是在生活中姚光平都充當了這些孩子的“爸爸”。
1997年9月新學期剛開學,有一名叫潘興香的學生,因爲家庭困難無法繳納學費,眼看就要輟學,作爲班主任的姚光平拿出380元錢替孩子付了學雜費和部分生活費。那時他一個月的工資才350元,而他自己的家人都在農村,沒有多少收入,都還等著他的工資去幫補生活。
“你妻子生病了,很急,你趕緊送她去醫院。”1992年的一天,課間休息時,姚光平正在給學生輔導作業,鄰居急急忙忙跑來找他,說他的妻子生病了,要趕快送到醫院去。姚光平本想趕回去,但這時一個學生從樓梯上摔下來,手摔骨折了。姚光平揹著70多斤重的孩子一瘸一拐地趕向幾公里外的醫院,足足走了4個多小時。要知道對於姚光平來說,自己走山路都有困難,要揹著一個孩子到這麼遠的醫院,摔倒了再爬起來,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不用言表。當他把孩子安頓好再回到家時,天已經黑了,鄰居已給妻子買了藥,看到滿頭大汗的姚光平,妻子生氣地責備道:“我的命還沒有別人家孩子的手重要!”面對妻子的責備,姚光平很愧疚,嘆了口氣說:“我知道我不是好丈夫,但那也是我的學生啊!”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爲了不讓學生受渴,他積極協調,出錢替學生架通了自來水;爲了照顧生病的學生,他經常在醫院一天一夜不合眼;爲了幫助失學兒童,他自己的工資經常拿不到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