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22章 迎頭痛擊(上)

中軍大帳內(nèi),一名報信兵將武威太守杜畿的信呈給了馬超,馬超接過信看了一遍,信中杜畿說形勢急切,懇請馬超立刻出兵,爲大漢王朝保住武威郡,馬超看完信,把信又遞給了龐統(tǒng),這才問報信兵,“羌兵已經(jīng)殺到武威城下了嗎?”

“啓稟馬將軍,我動身時聽說對方已經(jīng)出兵,我過來用了一天半時間,羌兵應該已經(jīng)進入武威郡境內(nèi)了。”

“武威郡現(xiàn)在有多少郡兵?”馬超又問到。

報信兵嘆了口氣,“郡兵只有幾百人,杜太守又徵募各家豪強的家丁,大概有一千餘人左右,最多再動員幾千民衆(zhòng)參與守城,問題是羌人有攻城武器,我們守不了多久。”

馬超點點頭,“我知道了,我會立刻出兵!”

馬超命人帶報信兵下去休息,這纔對龐統(tǒng)道:“我們的騎兵都去高原了,軍隊都是步兵,軍師覺得來得及嗎?”

龐統(tǒng)笑道:“杜畿此人非常精明,我估計他看見酒泉郡被羌人佔領,便有了準備,應該是在張掖城內(nèi)有探子,對方一動兵,探子便放出鴿信,而且羌人雖是騎兵,但如果他們攜帶攻城武器,行軍速度絕不會快,從距離上看,應該是我們離武威城更近,我覺得雙方抵達武威郡的時間差不多,只要我們出兵及時,行軍快速,一定能趕在羌人破城之前抵達武威郡。”

旁邊劉虎立刻道:“我們重甲步兵有馬匹託運,行軍快速,願先走一步。”

馬超搖搖頭笑道:“虎將軍可以先走,但不能爲先鋒,重甲步兵若有失,我可無法向殿下交代,先鋒另派他人。”

他立刻令道:“命王平將軍立刻來大帳。”

半個時辰後,大將王平率領五千蠻軍爲前鋒,晝夜行軍趕往武威城,馬超親率一萬五千軍和劉虎的五千重甲步兵爲主力,遲一步出發(fā),龐統(tǒng)和老將嚴顏爲後軍,率軍五千,押解輜重後行。

武威郡是河西第一大郡,人口約三萬戶,大半都是兩漢時期遷到河西走廊開墾糧田的漢民,經(jīng)過兩百多年的苦心經(jīng)營,武威郡內(nèi)已是糧田成片,溝壑縱橫,更重要是,武威郡沒有遭受漢末之亂的衝擊,人民生活安定,還有不少關中之民逃來,也加速了武威郡的繁榮。

雖然是西域邊郡,但這裡民風尚武,且讀書人衆(zhòng)多,既出了像賈詡、王肅這樣的才智之士,也出了董卓這樣的大軍閥,目前,武威郡太守是名臣杜畿,他是一名極爲能幹且愛民如子的官員,在他的治理下,武威郡人民安居樂業(yè),漢人和羌氐胡人相處和睦。

杜畿是朝廷任命的太守,當然也是曹操選中的良臣,他雖然不像國淵、程昱那樣效忠於曹操,但也不像荀彧那樣忠誠於漢王朝,他並不迂腐,善於審時度勢,現(xiàn)在整個關隴都劃給了漢國,對於關隴的原朝廷官員而言,可以棄官返回鄴都,也可以繼續(xù)留任,當然,留任要得到劉璟的認可才行。

目前關隴地區(qū)的官員去留有三種類型,一種隴西六郡官員,基本上都向劉璟表示了效忠而得以留任,其次是關中三郡的官員,全部撤離了關中,由劉璟重新派人接任,另一種便是還沒有表態(tài)的官員,比如杜畿就是這第三類。

連杜畿自己都不知何去何從,但此時他顧不上考慮前途,他必須要保住武威郡的民衆(zhòng),武威城四扇城門打開,成羣結(jié)隊的民衆(zhòng)蜂擁而至,城門擠滿了從武威各地逃難來的婦孺百姓,哭爹叫娘,亂成一團。

“太守,會不會有張掖羌敵混在人羣中入城?”旁邊郡丞李濟憂心忡忡道。

杜畿嘆了口氣道:“那又能怎麼樣呢,難道要象長安一樣,一個一個驗證身份後才能進城嗎?就算南宮索的人混進城,那也是沒有辦法,羌人騎兵轉(zhuǎn)瞬就殺到,我們也只能盡人事了。”

郡丞李濟又問道:“漢軍真的會來救我們嗎?”

“一定會!”

杜畿很自信地笑道:“丟了武威郡,也就丟了河西走廊,劉璟怎麼可能容忍,他之所以將軍隊安排在金城郡,就是爲了防範羌人,漢軍肯定會來援助,我唯一擔心就是他們能否在羌人之前趕到。”

李濟默默點了點頭,他能理解杜畿的自信,沉默片刻,他小心翼翼問道:“太守,有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

杜畿瞥了他一眼,有些不滿道:“慈世,我們在一起也有四年了吧!還有什麼話不能說?”

李濟苦笑一聲說:“我是想說太守在這件事後,是回鄴都,還是繼續(xù)留在武威郡?”

杜畿微微一笑,“我其實是無所謂,關鍵就看劉璟對河西的態(tài)度了,假如他意志堅決,一定要奪回河西,恢復對張掖郡和酒泉郡的疆域,那麼我願意爲他效忠,但如果他忌憚南宮索,默認南宮索對張掖和酒泉的佔領,那麼這樣的人也成不了大事,還是回鄉(xiāng)種田爲好。”

李濟也笑道:“我也和太守想到一起去了,我們這些在河西爲官人,實在是對這塊土地有很深的感情。”

就在這時,有士兵大喊道:“有軍隊來了!”

杜畿大吃一驚,連忙上前問道:“在哪裡?”

“在南面,太守請看!”

杜畿心中鬆了口氣,他搭手簾向遠方望去,只見遠方曠野裡出現(xiàn)了一條長長粗黑線,旌旗招展,正是一支軍隊,杜畿捋須笑了起來,是步兵不是騎兵,這隻能是漢軍。

他心中大喜,對士兵們喊道:“是我們的援軍來了!”

城頭上頓時歡聲如雷,漢軍的到來無疑給了他們巨大的希望,令所有士兵都無比激動。

一刻鐘後,軍隊漸漸抵達了武威城,正是王平率領的五千先鋒軍,他們都是蠻兵,擅長行軍,耐力極好,再加上輕裝簡兵,所以晝夜疾行,僅一天一夜便趕到了武威城,士兵們都已經(jīng)疲憊不堪,儘管身體疲勞之極,但他們依舊保持著整齊的陣型,不想讓武威守軍小看了他們。

這時,杜畿帶著十幾官員騎馬迎上來抱拳道:“請問可是漢王軍隊?”

王平也回禮道:“正是,我乃漢王麾下大將王平是也,使君可是杜太守。”

杜畿大喜:“我是杜畿,終於把你們盼來了,請進城。”

王平點點頭,回頭令道:“進城!”

隊伍列隊向城內(nèi)而去,這時王平問道:“請問太守,可有羌胡的消息?”

“暫時沒有,不過他們應該已進入武威郡,恐怕也是今天抵達,你們的速度真的很令人驚訝。”

杜畿由衷地敬佩這支漢軍,他簡直不敢想象,漢軍是步兵,居然比羌人騎兵先到了,他也看得出士兵的疲憊,又連忙道:“軍營已經(jīng)準備好,你們先去休息,然後我們再談防禦羌敵之事。”

王平笑道:“多謝太守,另外我想問城中可有兵甲,士兵們爲了減輕負擔,都沒有攜帶盔甲。”

“兵甲有,兵庫中有一萬多副兵甲,還是當年董卓留下的兵甲,我?guī)滋烨安榭催^,保存得非常好,完全沒有問題,將軍儘管取用。”

王平一顆心放下,又道:“那就先取兵甲,然後讓士兵們飽餐一頓,下午開始進入防禦,請?zhí)乩斫猓乙珯嘟庸芊蓝R。”

杜畿點了點頭,這是必然的,他已有心理準備。

........

下午時分,羌胡騎兵如期而至,遠方塵土飛揚,鋪天蓋地的騎兵向武威城殺來,一桿桿白色大旗在塵土中飄揚,這是一萬人的規(guī)模,在隊伍的後面,上千匹戰(zhàn)馬託著上百架幾丈高的攻城梯,正是這些沉重巨大的攻城梯延緩了羌胡騎兵的行軍速度,使他們不能像放牧般盡情地在原野中奔馳。

爲首的大將是羌王南宮索之弟南宮信,他勒住戰(zhàn)馬,遠遠望著高大的武威城,見城頭上守兵稀疏,軍容不整,大多是穿著皁色役服的家丁,還有不少手執(zhí)木棒、鐵叉的普通民衆(zhòng),人數(shù)最多一千餘人。

他心中不由冷笑一聲,取出一封信交給親兵道:“將此信射入城中,責令漢官棄城!”

親兵接過信催馬疾奔上前,對城頭大喊道:“我家將軍有令,請漢官離城,否則破城後滿門抄斬!”

他大喊三遍,將信穿在箭頭射上了城頭,早有士兵拾到信交給了主將王平,王平以及他的軍隊並沒有在城頭,而是藏身在城下,城頭上依舊是原來的雜色守兵。

這時,太守杜畿也聞訊趕來,王平將信遞給了他,“是羌王南宮索的信,讓我們放棄武威。”

杜畿打開信看了一遍,信中寫得頗爲客氣,請朝廷官員離開武威,由羌人暫管,等天下安定後再還給朝廷,並且會保證漢民安全,杜畿冷笑道:“當初張掖郡和酒泉郡就是這樣被他們威逼得手,現(xiàn)在又輪到了武威郡,做夢吧!”

王平卻笑道:“這幫羌人智謀不足,非要一起行軍,若先派三千騎兵爲先鋒,恐怕武威城也保不住了,我們大可將計就計,按照原計劃行動。”

杜畿點點頭,走上城頭,他扶住城垛,對城下報信兵大喊道:“我就是太守杜畿,離開城池可以,請給我半個時辰,我們自然會離開。”

士兵回去稟報南宮信,南宮信點點頭,“那就給他們半個時辰!”

第104章 當面對質(zhì)第431章 皖水之戰(zhàn)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24章 禮尚再往來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769章 江東風雲(yún)(十三)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615章 新野路戰(zhàn)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228章 成婚第416章 視察西陵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547章 巡視漢中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1005章 權利不容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485章 兵危生疑第995章 激戰(zhàn)會縣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17章 禮尚往來第1092章 攻城血戰(zhàn)第801章 無法迴避第913章 合縱連橫(上)第233章 牛刀小試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288章 江東內(nèi)爭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811章 漢騎初至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367章 緊急應對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134章 夜襲第429章 亂中尋機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622章 襄陽危機(上)第478章 序幕拉開第460章 達成共識(下)第406章 勢取江陵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1027章 最後希望第452章 舉棋不定第938章 虞氏倒戈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889章 凱旋而歸第134章 夜襲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28章 初臨武昌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jié)第93章 好消息第778章 江東風雲(yún)(二十二)第645章 特殊棋子第1048章 鍾繇訪漢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156章 魏延的理想第175章 血戰(zhàn)突圍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1002章 平定河西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940章 意外發(fā)現(xiàn)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486章 智取巫城第804章 曹丕反擊(下)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129章 飛來橫禍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957章 重鎮(zhèn)淪陷第574章 連環(huán)雙計第160章 放長線釣魚第765章 江東風雲(yún)(九)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853章 雍縣軍議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375章 周瑜的尷尬第369章 揣測上意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89章 同進共退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
第104章 當面對質(zhì)第431章 皖水之戰(zhàn)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24章 禮尚再往來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769章 江東風雲(yún)(十三)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615章 新野路戰(zhàn)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228章 成婚第416章 視察西陵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547章 巡視漢中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1005章 權利不容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485章 兵危生疑第995章 激戰(zhàn)會縣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17章 禮尚往來第1092章 攻城血戰(zhàn)第801章 無法迴避第913章 合縱連橫(上)第233章 牛刀小試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288章 江東內(nèi)爭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811章 漢騎初至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367章 緊急應對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134章 夜襲第429章 亂中尋機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622章 襄陽危機(上)第478章 序幕拉開第460章 達成共識(下)第406章 勢取江陵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1027章 最後希望第452章 舉棋不定第938章 虞氏倒戈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889章 凱旋而歸第134章 夜襲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28章 初臨武昌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jié)第93章 好消息第778章 江東風雲(yún)(二十二)第645章 特殊棋子第1048章 鍾繇訪漢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156章 魏延的理想第175章 血戰(zhàn)突圍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1002章 平定河西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940章 意外發(fā)現(xiàn)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486章 智取巫城第804章 曹丕反擊(下)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129章 飛來橫禍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957章 重鎮(zhèn)淪陷第574章 連環(huán)雙計第160章 放長線釣魚第765章 江東風雲(yún)(九)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853章 雍縣軍議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375章 周瑜的尷尬第369章 揣測上意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89章 同進共退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城县| 饶河县| 宁国市| 板桥市| 吉安县| 文安县| 汝南县| 都兰县| 福泉市| 南城县| 丹江口市| 芒康县| 长岛县| 上林县| 扬中市| 囊谦县| 友谊县| 正安县| 鹤峰县| 梅州市| 兴安县| 得荣县| 抚顺县| 阿勒泰市| 阿拉善盟| 肇庆市| 宜城市| 鄯善县| 安乡县| 濮阳县| 革吉县| 垫江县| 外汇| 嵊泗县| 临沧市| 千阳县| 犍为县| 博野县| 汉寿县| 江川县|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