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8章 江東內爭

從荊州前往江東,陸路極爲不便,大多地段人跡罕至,被高山和森林阻隔,只有城市附近纔出現一段官道,而且南方城池大多臨水而建,靠水路出行。

無數河流和湖泊彙集,最後彙集到一起,形成了一條寬蕩蕩的貫通東西的水路大動脈,這就是長江。

荊州受戰爭影響,長江江面上的船隻已不多見,但過了柴桑後,江面上的船隻明顯增多了,大江之上隨處可見列隊而行的貨船隊,載人遠行的三桅客船,在靠近江邊,捕魚的小船更是數不勝數。

此時已是八月上旬,一支由十幾艘戰船組成的船隊在江面上劈波斬浪,順流向東而行,這支船隊便是從江陵而來的劉備座船,受孫權邀請,劉備前來參加孫老夫人壽辰。

孫老夫人是孫權母親之妹,也同樣嫁給了孫堅,在江東最早被稱爲孫二夫人,建安七年,孫權之母不幸病逝,遺言命孫權視姨娘爲母,孫權謹記亡母遺言,尊孫二夫人爲國母,從此稱爲孫老夫人。

今年是孫老夫人的四十七歲壽辰,按照江東風俗,六十以下,逢五和十祝壽。

孫權雖然事母極孝,但另一方面他又厲行節儉,所以一般情況下,也不會特地爲母親辦四十七歲壽,但這次爲了給劉備一個來江東的藉口,孫權破例爲母親舉壽。

劉備的船隊早已過了蕪湖,正向丹徒疾駛,三國時期,江南還未得到充分開發,自然沒有大運河走水路,因此去東吳只能在丹徒下船,走陸路經曲阿、毗陵、無錫到達江東都城東吳。

其實也有一條水路,就是在蕪湖進入溧水,經溧陽、陽羨進入太湖穿越太湖也能抵達東吳,不過溧水最後只能行駛五百石的船隻,而劉備所乘的千石戰船無法通過,他們一行人只得去丹徒走陸路。

二樓的船艙裡,劉備坐在窗前,飽覽沿途的風光人情,在他對面坐著龐統,而江東使者步騭在後面一艘船上。

此次東行,劉備把軍政大權都交給了諸葛亮,而沒有交給關羽,這讓軍中上下都感到異常驚訝,諸葛亮效忠劉備還不足一月,劉備便將軍政大權交給了他,這讓很多人不滿,連關羽和張飛也頗有怨言。

龐統也是不滿者之一,他雖名爲副軍師,卻沒有什麼實權,遠遠不如諸葛亮受劉備重用,他實際上只是一個幕僚。

龐統心裡很清楚,劉備之所以不帶諸葛亮去江東,主要目的是爲了給他一個獨掌大權的機會,建立威望,而自己就沒有這種機會,這讓龐統心中又是嫉妒,又是不滿。

他一路不斷提醒劉備,諸葛亮經驗不足,若襄陽軍隊大舉南攻,諸葛亮恐怕擔不起反擊重任,希望劉備能改變主意,轉命關羽爲主將,對他不斷的‘善意’提醒,劉備也只是一笑了之。

“這次江東之行,我們名爲拜壽,實際上是要爭取江東的支持,和江東建立一種同盟關係,進則共榮,敗則同損,第一步便是要讓江東承認琦公子爲荊州牧。”

劉備緩緩和龐統商量著此行的目的,這已是第二次商談了,龐統早已胸有成竹,他沉吟一下道:“這次孫權邀我們前往東吳,很大程度上是張昭派系力爭,他們很明顯是想利用劉景升病逝的機會,謀取荊州利益,頗有一點遠交近攻的意味,我感覺江東是想和我們共同對付劉璟,那麼長沙郡就是首當其衝。”

劉備卻搖了搖頭道:“孔明可不是這樣認爲。”

劉備張口孔明,閉口諸葛,讓龐統深爲嫉恨,他今天剛提出一個建議,便被劉備因爲孔明意見不同而否決了,使龐統心中大恨,但他又不敢表露出來,只得乾笑一聲問道:“那孔明是怎麼認爲?”

“孔明認爲,那只是張昭的想法,未必是孫權的意思,我們其實就只是孫權的一顆棋子,被孫權用來對付劉璟,孫權還是想和劉璟結盟,但他想獲得更大利益,所以把我們請去東吳,對我們而言,要利用這次機會,千方百計阻撓孫權和劉璟的結盟,只要劉璟和孫權談判破裂,那我們的機會就來了,所以這次東吳之行,消息靈通是第一要務。”

龐統啞口無言,半晌轉開話題笑道:“聽說皇叔和張昭有舊,這是真的嗎?”

劉備點點頭笑道:“早在徐州時我們便認識了,確實有交情,陶州牧病逝,還是我去請張子布給陶州牧寫墓誌,這次張子布支持江陵,或許有那麼一點念舊的緣故,不過關鍵還是利益,荊州三分,讓江東看到其中的利益。”

龐統沉默片刻道:“屬下有點擔心江東會對皇叔不利,我們此行有點冒險了。”

劉備呵呵一笑,“我劉備名望天下,孫權豈會害我?士元多慮了。”

“雖說如此,也應帶一員武藝高強之將,其實我覺得子龍不錯,皇叔爲何不肯帶他?”

提到趙雲,劉備的臉立刻沉了下來,不久前他聽說劉璟派人去武陵探望趙雲,送給他一封信和一些襄陽土產,趙雲竟然欣然收下。

而且看完了信就立刻燒掉,信中究竟是什麼內容,就這麼見不得人?更讓劉備惱火之事,是趙雲居然還回信給了劉璟,寫滿了兩頁信紙。

他以爲身在偏僻武陵,自己就不知情嗎?如果趙雲問心無愧,爲何不把信交給自己過目?

儘管龐統和諸葛亮也多次勸自己重用趙雲,人才難得,但他們不知道趙雲和劉璟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

而他劉備很清楚,這麼多年來,趙雲始終不肯斷掉和劉璟的情義,劉備早就對趙雲失望之極。

龐統雖然也知道趙雲和劉璟交情不錯,但他不知道細節,不過此時他見劉備臉色陰沉下來,便不敢再多問趙雲之事。

這時,一名士兵跑來稟報:“啓稟皇叔,前方來一艘江東大船,船上人要見皇叔!”

劉備心中微怔,他起身快步來到船頭,船隊已停下,只見對面一艘大船上站著一名三十餘歲的文士,身材高大,頭戴高冠,身著白色儒袍,在船頭顯得風度翩翩,他抱拳微微笑道:“在下諸葛瑾,奉吳侯之命前來迎接皇叔!”

........

東吳,吳王宮,張昭步履匆匆,穿過一條長廊,向吳侯孫權的書房走去,張昭年約五十餘歲,鬚髮已半白,他長得身材高大,相貌清奇,衣著峨冠儒袍,頗有幾分仙風道骨之感。

張昭是徐州名士,躲避戰亂逃到江東,被孫策啓用,在孫權繼位中又有擁立之功,深得孫權器重。

張昭出任江東長史,主管政務,實際上就是行丞相之職,是江東公認的第二號人物,也是江東北派領袖。

在這次荊州內亂中,張昭主張支持江陵劉琦,一方面是他認爲曹操數年之內難以南下,應趁機統一南方。

另一方面劉琦嬴弱,可以利用他爲傀儡而吞併荊州,至於劉備的故人之誼,在張昭心中,早已被江東的利益所取代。

孫權書房內,孫權也正在和周瑜、程晉商量軍隊事務,周瑜在荊州三家中主張支持劉璟,儘管三年前他們在柴桑慘敗,再和劉璟結盟,作爲軍方頭號人物,周瑜也頗感屈辱,不過從大局出發,周瑜還是極力主張與劉璟結盟。

周瑜和張昭同爲託孤之臣,在名聲和官場人脈中,周瑜並不輸給張昭,但周瑜卻受到以程晉爲首的軍方老將制肘,使他只能屈居爲江東的第三號人物。

在江東派系中,周瑜是少壯派領袖,在他身邊聚集了大批江東年輕才俊。

這次周瑜和張昭的荊州之爭,他們的出發點都是一致,都是爲了江東的利益。

但在具體方案上兩人卻有了分歧,張昭是主張先統一南方,再全力抗曹,而周瑜則認爲曹軍大舉南下在即,他們沒有時間統一南方了,現在只能聯合劉璟共同抗曹,統一南方的大業只能以後再談。

儘管周瑜的想法更加現實,但在軍方卻遭到了程普、韓當等老將的堅決反對,他們無法忘懷當年的柴桑之恥,不願和劉璟同盟。

早在孫權和劉璟和解之時,程普等人便極力反對,現在談及結盟,他們態度更加堅定。

而在江東內部,張昭的方案卻得到了廣泛支持,這令偏向於周瑜的孫權也感到十分爲難。今天他把周瑜和程普找來,就是想統一兩人的意見。

“請吳侯恕臣直言!”

程普態度十分堅決地說道:“如果沒有選擇餘地,爲了江東的利益,我可以忘記當年柴桑之恥,支持和劉璟同盟,但現在我們有選擇餘地,我們完全可以聯合江陵,共同滅掉江夏和襄陽,扶劉琦爲荊州傀儡,轉而抗曹,待擊敗曹軍,荊州也同時是我們囊中之物,再順江攻克巴蜀,江東帝業已成。”

“程公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周瑜忍住心中對程普的反感,勉強笑道:“江夏軍的戰鬥力程將軍不是沒有見過,聽說這幾年他們又培養出一支強大的騎兵,程公以爲他們那麼容易戰勝?”

程普可沒有周瑜的謙虛,他是三朝老將,開國功臣,資歷在江東第一,除了在孫權面前略表臣子之態,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周瑜更是他的晚輩後生,對周瑜說話的語氣也十分傲慢。

“周將軍別忘了,我們也今非昔比,我們有十萬精銳大軍,戰船數千艘,厲兵秣馬三年,我不信江夏會是我們的對手,而且上次是因爲火油的意外,還有我們輕視了劉璟,這一次若全力以赴,絕不會再重蹈覆轍,周將軍太妄自菲薄了。”

周瑜也冷笑道:”就怕大業未成,反而兩敗俱傷,白白讓曹軍撿了便宜。”

“呵呵!周護軍想得太多了。”

門口傳來了張昭的笑聲,張昭高大的身影出現在門口,“吳侯,臣可以進來嗎?”

第985章 隱患彰顯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903章 合肥條件第408章 果斷出擊第417章 偷襲柴桑第78章 璟公子也可出征第407章 巴蜀消息第677章 致命弱點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1020章 兵壓建業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17章 禮尚往來第190章 鳳凰涅槃第76章 孫權野望第510章 劉璋之死第437章 魯肅出使第73章 獲封新職第646章 鄴都風起(上)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679章 攻取隴西第893章 心事難平第1033章 秣陵城破第775章 江東風雲(十九)第281章 老將黃忠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517章 迎頭痛擊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229章 謀士之爭第699章 交州統一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145章 離別如江水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798章 配合演戲第873章 勇猛激戰第510章 劉璋之死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196章 黃家地產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454章 荊州使者第14章 初入劉府第824章 痛擊烏桓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904章 傀儡天子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512章 引刀待發第109章 隆中偶遇第1067章 葉城事件第253章 蔡瑁搶功第1120章 攻克幷州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355章 蘄春風雲(二)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665章 斷旗示警第648章 鄴都風起(下)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283章 北擊烏桓第588章 南蠻僱傭軍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773章 江東風雲(十七)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730章 曹憲心事第843章 連夜救人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91章 積極救援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209章 江夏書院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
第985章 隱患彰顯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903章 合肥條件第408章 果斷出擊第417章 偷襲柴桑第78章 璟公子也可出征第407章 巴蜀消息第677章 致命弱點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1020章 兵壓建業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17章 禮尚往來第190章 鳳凰涅槃第76章 孫權野望第510章 劉璋之死第437章 魯肅出使第73章 獲封新職第646章 鄴都風起(上)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679章 攻取隴西第893章 心事難平第1033章 秣陵城破第775章 江東風雲(十九)第281章 老將黃忠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517章 迎頭痛擊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229章 謀士之爭第699章 交州統一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145章 離別如江水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798章 配合演戲第873章 勇猛激戰第510章 劉璋之死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196章 黃家地產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454章 荊州使者第14章 初入劉府第824章 痛擊烏桓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904章 傀儡天子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512章 引刀待發第109章 隆中偶遇第1067章 葉城事件第253章 蔡瑁搶功第1120章 攻克幷州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355章 蘄春風雲(二)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665章 斷旗示警第648章 鄴都風起(下)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283章 北擊烏桓第588章 南蠻僱傭軍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773章 江東風雲(十七)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730章 曹憲心事第843章 連夜救人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91章 積極救援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209章 江夏書院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峪关市| 合水县| 永清县| 安岳县| 丹东市| 仙游县| 华容县| 宜昌市| 丰镇市| 汤阴县| 岱山县| 清苑县| 永德县| 久治县| 衡山县| 泉州市| 沙河市| 黄骅市| 乐安县| 柳河县| 龙海市| 滨州市| 重庆市| 东丽区| 新竹市| 舞阳县| 凤山县| 南川市| 龙州县| 彭州市| 高州市| 民丰县| 合江县| 尚义县| 左贡县| 顺平县| 安徽省| 顺昌县| 萝北县| 阳西县|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