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02章 一觸即發

安陸郡位於江夏郡以北,由於北方有淮陽山地的阻隔,便將安陸郡與中原地區分隔開,形成了安陸郡的半封閉狀態,在多年的南北大戰中,除了赤壁之戰外,其餘戰役對安陸郡的影響並不大。

安陸郡的北部雖然山地衆多,但大多屬於丘陵,並不想祁山那樣崇山峻嶺,丘陵之間也有不少通道,可以穿過丘陵山谷直上北方。

義陽縣是安陸郡最北面的一個縣,也是大將魏延的祖籍,這裡是桐柏山區,地勢西高東低,在義陽最東面,卻是一片寬達百里的平原,淮河從這裡蜿蜒流過,將這片平原分爲安陸郡和汝南郡。

此時在平原上的淮河以南,矗立著一座佔地數千畝的巨大軍營,這是漢軍耗時近兩個月築成的一座板牆式軍營,營牆高兩丈,並每隔百步修建一座哨塔,大營緊靠淮河,站在哨塔上,可以清晰地看見淮河對岸的安陽小縣。

安陽縣已經被漢軍佔領,作爲漢軍北伐的前哨,由於義陽縣是淮河的發源地,淮河在這一帶並不寬闊,渡江比較容易,漢軍爲此在淮河上修建了三座浮橋,將汝南郡和安陸郡緊密地聯繫起來。

這一次安陸郡將成爲漢軍北伐的主戰場,漢軍在義陽縣先後增兵至八萬人,劉璟也親臨安陸郡坐鎮,而曹軍也意識到了汝南將成爲主戰,曹操也先後向汝南郡增兵至十萬,曹操本人也親自趕赴安城,指揮這場即將爆發的中原大戰。

時間漸漸到了十一月上旬,中原地區已進入寒冬,淮河上游開始結冰,不過冰層很淺,不能直接在冰上行走,但在汝南境內的大小河流都結了厚厚的冰層,寒風凜冽,大地一片蕭瑟。

在安陽縣以北約五十里外的一片丘陵地帶,分佈著大片樹林和農田,在一座山坳背風處,一支由十名騎兵組成的斥候巡哨隊正躲在一片樹林內休息吃午飯。

衆人點了一堆火,炙烤著他們獵到的一頭小野豬,野豬肉烤得噼啪作響,金黃流油,香氣四溢,士兵們早已忍不住,紛紛用刀割下一塊肉,坐在火堆旁大快朵熙。

爲首的騎兵斥候屯長名叫王興,就是安陸郡人,他帶領的這些斥候手下也基本上是本地人,對周圍的環境非常熟悉,他們的任務就是監視曹軍是否南下。

王興正在啃一隻野豬後腿,他一擡頭,卻發現十名手下都在烤火吃肉,他有些不滿,踢了一名士兵一腳,“吳四,輪到你當值了,快去放哨!”

士兵無奈,只得又割下一塊肉,一邊吃一邊向山坳外走去,這時,另一名士兵笑道:“屯長,這麼冷的天,你覺得曹軍會南下嗎?”

王興抹了一下嘴上油說:“這可說不準,咱們現在就在汝南郡,在人家的地盤上,要是出現一支曹軍,我一點也不奇怪。”

“屯長,你說幹嘛要在冬天打仗?”另一名士兵含糊著問道。

“你問我,我問誰去?”

“我估摸著是想攻打許都,聽說新野那邊也有五六萬大軍,兩邊夾攻,就像蠍子的兩隻大鉗。”

“不可能打許都,否則江東出兵又有什麼意義?”

衆士兵爭論起來,這時屯長王興不高興地罵道:“別放屁了,快吃肉,吃飽了巡哨去,要是漏了曹軍,大家小命難保。”

就在這時,剛纔跑去放哨的士兵慌慌張張跑來,“我看見曹軍了,有很多軍隊。”

衆人嚇得跳了起來,頓時亂作一團,也顧不上吃肉,熄滅了火堆便紛紛上馬,催馬向山坳外奔去。

在山丘上的一片樹林邊,十名斥候騎兵向遠處張望,他們果然看見了一支曹軍,約五千餘人,正沿著遠處官道疾速向南行軍,很明顯是向安陽縣方向而去。

“吳四,你帶四名弟兄繼續監視曹軍,其餘跟我走!”

屯長王興調轉馬頭,帶著四名騎兵催馬奔下丘陵,走小路向安陽縣疾奔而去

此時,劉璟就在安陽縣視察,安陽縣是一座小縣,人口數百戶,修建在淮河北岸的高處,城牆距離淮河不足百步,城池狹小,周長十餘里,城牆也頗爲破舊。

縣城本身沒有什麼軍事戰略價值,但因爲三座浮橋緊靠縣城而建,安陽小縣便成了橋頭堡,對三座浮橋起著保護作用,它的軍事作用便人爲地製造出來。

安陽縣目前有駐兵五千人,由校尉廖化統帥,此時廖化正陪同劉璟在縣城內視察,他指著城牆道:“安陽縣大約在建安五年時被黃巾軍劉闢摧毀,後來又簡單修築,經過十幾年後已經破舊不堪,卑職進行了部分修葺,將一些坍塌的城牆補全,破碎的城磚也換了,但要徹底重修,那至少要半年時間,時間上來不及。”

劉璟點了點頭說:“靠一座安陽縣想擋住曹軍主力,顯然不現實,安陽縣的作用是保護浮橋,不過曹軍主力到來,就算他們不燒浮橋,我們也要燒掉,我們的戰略是要和曹軍對峙,而不是作戰,你首先要明白這一點。”

“卑職明白!”

雖然廖化並不真正明白劉璟的意思,但有一點他很清楚,只要他忠實地執行劉璟的命令就夠了,至於爲什麼要那樣做,那就不是他考慮的事情。

就在這時,有士兵來報,“啓稟州牧,有騎兵斥候回來了,說發現敵情!”

劉璟一怔,便吩咐道:“帶斥候來見我。”

城門開啓,幾名斥候騎兵進了城,爲首的王興很快被帶到劉璟面前,劉璟笑問道:“發現了什麼敵情?”

王興沒有想到會遇到劉璟,他心中有些緊張,連忙單膝跪下稟報:“約五千曹軍正沿官道向南而來,現在應該在二十里外。”

‘五千曹軍,和安陽縣的兵力相當,曹操這是什麼意思?’劉璟想了想,便對王興道:“繼續去探查,儘量探查遠一點,有情況隨時稟報。”

“遵命!”

王興行一禮,起身快步而去,這時廖化道:“卑職估計曹軍是來試探我們的虛實?”

劉璟點了點頭,“如果我所料不錯,在他們身後一定還有大隊騎兵,一旦安陽守軍迎戰,曹軍騎兵就會從後面包抄,摧毀安陽縣和浮橋,聲先奪人,殲滅江北的五千漢軍,提振曹軍士氣。”

“州牧的意思是,卑職以不變應對敵軍,守安陽城不動。”

“我也只是猜測,不知敵軍的真實意圖,還是以防禦爲好,不過浮橋那邊需要加強防禦,若情況不妙,可隨時放棄安陽回撤!”

廖化抱拳道:“卑職明白了,也請州牧立刻回南岸。”

劉璟翻身上馬,在數百親兵護衛下,奔出城門,沿著浮橋向南岸而去

五千曹軍先鋒在大將於禁的率領下迅速殺到了安陽城,確實如劉璟的猜測,曹軍的目的就是要全殲安陽城的五千漢軍,用第一戰的勝利來提振士氣,于禁只是先鋒,他的任務就是燒燬浮橋。

而在於禁的背後,三千曹軍騎兵已經準備就緒,一旦城中漢軍出城和曹軍激戰,曹軍就會迅速殺來,配合于禁軍隊殲滅漢軍。

這時,于禁率領五千曹軍已經逼近了漢軍的第一座浮橋,位於安陽城東面一里處,由五百士兵守衛,五百士兵手執軍弩,埋伏在掩體後,緊張地注視著曹軍緩緩殺來。

于禁率領的五千曹軍已排列成攻擊陣型,一千士兵手執大盾排成兩排,組成盾牆緩緩向前推進,在刀盾軍後面則是一千弩兵,再後面是三千長矛兵。

于禁在弩兵中間,他揮動戰刀大喝:“壓上去,摧毀浮橋!”

隨著曹軍戰鼓聲隆隆敲響,曹軍開始奔跑起來,五百守軍一齊向曹軍陣型中放箭,密集的箭矢騰空而去,射向敵羣,但收效並不大,曹軍的盾陣頂住了漢軍弩兵的第一輪射擊,中箭者不到二十人。

與此同時,曹軍弩兵也開始放箭,鋪天蓋地的箭矢射向橋頭掩體,將五百漢軍死死壓住,眼看著曹軍越來越近,漢軍軍侯大喊一聲,“撤退!”

橋頭的五百漢軍紛紛離開掩體,沿著浮橋向南奔去,跑在後面的十幾人被亂箭射中,慘叫著倒地,曹軍士兵如大潮衝過了掩體,徹底佔領了第一座浮橋,很快,熊熊烈火在浮橋上燃燒起來,濃煙滾滾。

城頭上,廖化注視著遠方被燒燬的浮橋,眼看著曹軍又掉頭向第二座浮橋殺來,他捏緊了刀柄,不能這樣被動下去,一旦三座浮橋被燒燬,他們也回不去了,但究竟是出擊,還是撤退,廖化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就在這時,斥候騎兵王興再次從北方奔回,在城下大聲道:“速稟報廖將軍,有緊急敵情!”

廖化快步走到城頭,探頭問道:“發現了什麼?”

“發現曹軍主力,約十萬之衆,正向這邊浩浩蕩蕩殺來,已不到三十里。”

廖化大吃一驚,他一回頭,曹軍已經佔領了第二坐浮橋,形勢極爲危急,廖化當即令道:“立刻出城,向南岸撤離!”

第365章 綠銅礦山第209章 江夏書院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21章 一簡戰書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532章 漢中風雲(二)第843章 連夜救人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517章 迎頭痛擊第1068章 一觸即發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863章 匈奴奇兵第896章 地價的煩惱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438章 孫權抉擇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813章 攻打瓦亭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169章 斬馬刀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325章 新式兵器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1031章 何策破城第20章 蔡氏劍館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928章 衆叛親離第1103章 中原大戰(二)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475章 合巹之禮第28章 初臨武昌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491章 矛盾初現第83章 進營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70章 劉備的思慮第635章 合肥激戰(上)第622章 襄陽危機(上)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830章 刺殺羌王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303章 夏口議戰第43章 可疑之人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403章 消息泄露第216章 緊急報信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446章 曹劉和談第310章 襄城之變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13章 無妄之災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1058章 正奇之爭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865章 以身報國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468章 一同西去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576章 危局反擊(上)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935章 意外發現第456章 急於求和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88章 賈文和之計第538章 馬超造反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
第365章 綠銅礦山第209章 江夏書院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21章 一簡戰書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532章 漢中風雲(二)第843章 連夜救人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517章 迎頭痛擊第1068章 一觸即發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863章 匈奴奇兵第896章 地價的煩惱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438章 孫權抉擇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813章 攻打瓦亭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169章 斬馬刀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325章 新式兵器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1031章 何策破城第20章 蔡氏劍館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928章 衆叛親離第1103章 中原大戰(二)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475章 合巹之禮第28章 初臨武昌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491章 矛盾初現第83章 進營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70章 劉備的思慮第635章 合肥激戰(上)第622章 襄陽危機(上)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830章 刺殺羌王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303章 夏口議戰第43章 可疑之人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403章 消息泄露第216章 緊急報信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446章 曹劉和談第310章 襄城之變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13章 無妄之災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1058章 正奇之爭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865章 以身報國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468章 一同西去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576章 危局反擊(上)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935章 意外發現第456章 急於求和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88章 賈文和之計第538章 馬超造反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乡县| 新闻| 元氏县| 高要市| 离岛区| 马山县| 衡山县| 建瓯市| 唐海县| 汉中市| 广水市| 黄龙县| 城步| 卓尼县| 五台县| 虹口区| 随州市| 万源市| 乌苏市| 长乐市| 白朗县| 利川市| 隆子县| 渭南市| 小金县| 襄垣县| 龙井市| 和龙市| 府谷县| 稷山县| 福鼎市| 白城市| 鹤峰县| 阿坝| 福贡县| 无锡市| 庆云县| 霍林郭勒市| 错那县| 湖州市|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