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

浙水北岸密集分佈著臨水、餘杭、錢唐和富春四縣,四縣人口近十萬戶,這一帶土地平整肥沃,光照和水源充足,糧食畝產量極高,是整個江東地區最富庶,也是人口最爲密集之處,在三國時代,這裡屬於吳郡,但後來爲了限制吳郡體量過大,這一帶又分出來,成立了餘杭郡。

會稽軍要奪取這片富庶之地,首先就必須要渡過浙水,而浙水又是當地駐軍防禦的重點,會稽軍必須趁著夜色掩護渡過浙水,終於在天亮前,賀景率領軍隊趕到了浙水南岸。

這時,已有先頭部隊在江邊尋找船隻,隨著主力軍隊到來,一名軍侯奔至賀景面前,稟報道:“啓稟賀將軍,找到了三十餘艘船隻。”

賀景眉頭一皺,眼中露出不滿之色,他很瞭解浙水的情況,平時這一帶千船競發,格外繁盛,怎麼會只找到三十餘艘船隻,而且還是百石小船,他狠狠地瞪了軍侯一眼,問道:“怎麼回事,才三十餘艘船隻?”

軍侯嘆了口氣,“是對岸的守軍將船隻全部驅趕到了北岸,這三十餘艘船隻還是藏在水灣裡,沒有被對方發現,我們才得以找到,否則連一艘船也沒有。”

賀景無奈,只得又問道:“對方敵軍情況如何?”

“對岸大約有一千餘守軍,但卑職剛剛得到消息,朱桓正率五千軍向富春縣趕來援助,恐怕也快到了。”

賀景大吃一驚,他心中頓時焦急起來,如果朱桓軍隊趕到浙水北岸,他們就難以渡江了,他當即喝令道:“立刻開始渡河!”

會稽軍士兵紛紛擠上三十餘艘小船,每艘船坐十餘人,三十餘艘小船離開了南岸,向對岸駛去,賀景站在高處,緊張地望著船隻漸漸變成一個個黑點,消失在濛濛的晨曦之中。

但賀景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就在第一批渡江之船尚未抵達北岸之時,吳郡軍隊大將朱桓率軍趕到了富春縣,雖然吳郡的實際控制者是孫瑜,但吳郡軍隊卻是由兩名大將統帥,一個是朱桓、一個是公孫陽,兩人都是吳郡本地人,而且都曾是孫靜的部將,兩人自然都向孫瑜表示了效忠。

當孫賁自封爲吳侯的消息傳來後,孫瑜便立刻意識到,會稽軍隊一定會北上浙水,奪取餘杭等四縣,他也急令朱桓率軍南下,在浙水一線建立防線。

此時朱桓正聽取牙將張信的稟報,“卑職已得到情報,對岸大約有八千敵軍,正準備渡江,卑職已按照將軍之令蒐羅了南岸船隻,但估計還會有漏網之船。”

朱桓點了點頭,“少量船隻無妨。”

話音剛落,便有士兵奔來稟報,“將軍,江面上發現敵軍船隻,約三十餘艘,都是小船,正向北岸駛來!”

張信立刻焦急請令,“卑職願領兵將他們全部殲滅!”

朱桓沉思片刻道:“三十幾艘船最多運載四五百人,人數太少,等他們多一點過來再動手。”

朱桓隨即下令,“江邊軍隊全面撤離,北岸的船隻也不準讓對方得到。”

北岸的吳郡軍隊迅速向北撤退,停泊在北岸的百餘艘渡船也駛離了岸邊,此時江面上已經出現了三十幾個黑點,正是渡江的會稽軍,江面寬闊,北風強勁,使船隻渡江格外困難,耗時近半個時辰,三十幾艘小船才靠攏了北岸,船上士兵紛紛登岸,在岸邊集結,而三十幾艘小船又掉頭向南,去運載新的一批士兵。

時間漸漸到了中午,小船已擺渡了四趟,將兩千餘會稽軍士兵送過了浙水,這時賀景也得到消息,敵軍集中在富春縣城內,並不在北岸,雖然這個消息不錯,但生性多疑的賀景還是發現了有些不對勁,富春縣城距離浙水不到兩裡,當第一批五百士兵登陸北岸時,縣城內的守軍明明在人數上佔據優勢,但他們爲什麼不出擊?

這裡面就有點蹊蹺了,賀景意識到了不妙,立刻下令停止渡江,他大步走到江邊,凝視北岸片刻,此時陽光耀眼,可以清晰地看見對岸的景物,想到朱桓的援軍已經抵達,賀景心中頓時有一種強烈的不安,他當即下令道:“傳令北岸立刻撤軍!”

當三十餘艘空船抵達北岸時,朱桓便知道南岸敵軍已發現了不妙,出擊的機會到了,朱桓立刻下達了進攻的命令,“傳令全軍出擊,全殲北岸敵軍!”

轟隆隆的戰鼓聲驟然敲響,朱桓率領五千精銳士兵從兩邊樹林後殺出,直撲北岸集結的兩千會稽軍士兵,朱桓一馬當先,揮舞六十斤重的鑌鐵長槍,一連刺翻十餘人,他回頭大喝:“弟兄們,殺敵立功!”

吳郡士兵喊殺聲震天,士氣高昂,他們兵分五隊,從五個方向包圍切割敵軍,會稽軍人數雖不少,但沒有主將指揮,各自爲陣,只堅持了片刻,便全軍潰敗了,被吳郡士兵殺得哭喊連天,屍橫遍地,很多人不顧一切跳入水中,向北岸游去,但水流湍急,很快便被急流吞沒了,其餘士兵走投無路,紛紛跪地投降。

這場戰鬥幾乎沒有任何懸念,吳郡士兵以壓倒性優勢擊潰了敵軍,俘獲一千餘人,近七百人慘死在第一場江東軍的內戰之中。

南岸,賀景臉色鐵青,他聽見了對岸的戰鼓聲,眼睜睜看著北岸軍隊被擊潰,他卻束手無策,賀景恨得牙齒咯咯直響,拳頭捏緊,狠狠一拳砸在大旗上,咬牙切齒道:“不雪此辱,我賀景誓不爲人!”。

吳郡士兵在浙水北岸的第一場勝利迅速傳遍了吳郡各縣,頓時滿郡歡騰,人們載歌載舞在社廟裡歡慶,在大街上游行,在吳王宮前更是聚集了數萬民衆,情緒激昂,不斷揮臂高呼孫紹的名字,此時求變的心理已經深入每一個吳郡人心中,擺脫孫權的統治,擺脫沉重的賦稅和無休止的兵役,已經成爲人心所向。

吳王宮內,孫氏族人二十幾人聚集在一間小院內,緊張地等待著結果,房間裡,孫瑜跪在父親榻前,低聲對父親道:“現在民心支持我們自立,孩兒也覺得時機已成熟,希望父親能同意。”

吳郡能否自立,關鍵就在孫靜能否同意,孫靜作爲孫氏前任家主,孫氏第一代長輩,又爲江東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勳,在孫氏家族和江東享有崇高的威望,只是孫靜爲人低調,幾乎不出門一步,甚至江東很多人都以爲他已過世。

但孫靜確實已到風燭殘年,瘦得只剩一把骨頭,他躺在榻上微閉雙眼,半晌才低聲問道:“誰爲東吳新主?何以自立?”

這是關鍵問題,他需要兒子明確,究竟是讓誰爲主公,不僅如此,他還要知道,自立後能不能自保?這兩個問題不解決,談自立就沒有任何意義。

孫瑜在父親耳邊小聲道:“自立當然是暫時立孫紹爲新主,一旦統一江東,孩兒可代之,孩兒將保證孫紹安全。”

停一下,孫瑜見父親沒有反應,便知道他是默許了,又低聲繼續道:“孩兒已從陸家得到確切消息,劉璟將支持我們自立,陸遜率領漢軍正向東吳趕來,有漢軍支持,我們可以抗衡孫權和孫賁。”

孫靜慢慢睜開眼睛,聲音微弱道:“小心引狼入室!”

孫瑜連忙解釋道:“現在漢軍要滅江東,可謂輕而易舉,但劉璟卻要維持江東的分裂局面,或者這符合他的利益,所以劉璟的目的並不是要吞併我們,而是支持我們對抗其他兩家,孩兒心裡有數,會充分利用他的支持,而不會把利益拱手相讓。”

孫靜又閉上眼睛,不再說話了,孫瑜知道父親已經同意,便重重磕了三個頭,快步走出了房間,院子裡的孫氏族人一齊圍上,紛紛問道:“二哥,怎麼樣?”

孫瑜沒有答覆衆人,他命人將孫紹請來,孫紹是孫策長子,是孫策的前妻所生,由繼母喬氏撫養長大,今年只有十七歲,他身上沒有半點父親的勇烈,而是一個文弱書生,不過他極爲聰穎,知道二叔扶持自己爲新吳主,不過是個傀儡,他沒有表示任何反感,而是順從地聽令二叔孫瑜擺佈,孫瑜也對他極爲滿意。

孫瑜將他扶上位,跪下磕頭,昂聲道:“微臣孫瑜願尊紹公子爲新吳主,重振江東社稷!”

衆人這才明白,孫靜已經同意吳郡自立,他們也紛紛磕頭,“拜見新吳主!”

孫紹默默點了點頭,算是接受了衆人的擁立,這時,孫瑜又命人將顧、陸、張等三家家主請來,不多時顧雍、陸績、周魴、全琮、徐逸、公孫陽等十幾名文武重臣也紛紛趕到,衆人在吳王宮擁立孫紹上位,襲父爵烏程侯,正式宣佈吳郡自立,爲江東正統。

孫紹隨即封孫瑜爲明漢將軍,掌握軍權,顧雍爲長史,陸績爲軍師,大赦江東之囚,廢除一切苛捐雜稅和沉重兵役,消息傳出,東吳縣上下徹夜歡騰,敲鑼打鼓支持新主登位。

建安十九年十一月初,隨著孫紹在吳郡登位,昭示著江東三分,孫權據建業,控制丹陽、曲阿、豫章、鄱陽和臨川五郡,孫紹據東吳,控制吳郡和新都郡,孫賁據山陰,控制會稽、臨海和建安三郡。

但江東三分並不是結局,而僅僅只是開始,隨著曹軍和漢軍的先後介入,江東的局勢變得異常複雜。

第196章 黃家地產第359章 蘄春風雲(六)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990章 敦煌馬岱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28章 初臨武昌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339章 局勢不明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77章 新野急報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244章 兵臨城下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578章 危局反擊(下)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438章 孫權抉擇第275章 鑽入圈套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80章 初獲良才第561章 子午谷相會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15章 劉琮的忠告第53章 張允蔡瑁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553章 籠絡世家(下)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907章 雙面間諜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124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91章 積極救援第364章 雲夢之路第948章 迫停東線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16章 不傳之秘第486章 智取巫城第234章 攻心爲上第159章 孫權的兩難第236章 夜來鐵騎聲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71章 冤家路窄第43章 可疑之人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24章 禮尚再往來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100章 陶家蒙難第931章 六安敵蹤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84章 驗功第169章 斬馬刀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1094章 攻克函谷第1068章 一觸即發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1118章 計中之計第466章 擺不起的架子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169章 斬馬刀第1117章 攻打井陘第824章 痛擊烏桓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960章 狙殺胡使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57章 餞別送友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561章 子午谷相會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77章 新野急報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565章 火燒歷城第810章 斥候風波
第196章 黃家地產第359章 蘄春風雲(六)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990章 敦煌馬岱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28章 初臨武昌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339章 局勢不明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77章 新野急報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244章 兵臨城下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578章 危局反擊(下)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438章 孫權抉擇第275章 鑽入圈套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80章 初獲良才第561章 子午谷相會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15章 劉琮的忠告第53章 張允蔡瑁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553章 籠絡世家(下)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907章 雙面間諜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124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91章 積極救援第364章 雲夢之路第948章 迫停東線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16章 不傳之秘第486章 智取巫城第234章 攻心爲上第159章 孫權的兩難第236章 夜來鐵騎聲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71章 冤家路窄第43章 可疑之人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24章 禮尚再往來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100章 陶家蒙難第931章 六安敵蹤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84章 驗功第169章 斬馬刀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1094章 攻克函谷第1068章 一觸即發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1118章 計中之計第466章 擺不起的架子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169章 斬馬刀第1117章 攻打井陘第824章 痛擊烏桓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960章 狙殺胡使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57章 餞別送友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561章 子午谷相會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77章 新野急報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565章 火燒歷城第810章 斥候風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安县| 商丘市| 迁西县| 浮梁县| 宁武县| 芒康县| 察隅县| 丹巴县| 和平县| 秦皇岛市| 金坛市| 舒城县| 白银市| 临湘市| 错那县| 台前县| 即墨市| 明溪县| 九江县| 翁牛特旗| 界首市| 凤凰县| 临武县| 台安县| 琼中| 枣庄市| 普定县| 左云县| 莱州市| 格尔木市| 樟树市| 汉寿县| 旬邑县| 锡林郭勒盟| 英吉沙县| 鄂州市| 崇州市| 青铜峡市| 绩溪县| 土默特左旗| 格尔木市|